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2128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打造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一、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1%。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39.21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下降3虬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关闭散乱污企业236家,关停造纸企业26家,彻底淘汰造纸、地条钢产能;全市砖厂由261家减少至28家,且全部是隧道窑砖厂。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示范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两型工业企业,13家企业纳入全省节能环保新能源企业名单。十三五期间,全市产业链发展在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

2、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长K,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市年均退出规模企业数量超过100家,2011年在库782家规模企业,目前仅317家在库。二是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提质。全市没有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没有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过30亿元的仅4家,没有进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的外贸企业,没有投资过1亿美元的外资企业。三是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市312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整体规模偏小。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L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4

3、个百分点。四是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企业缺钱、缺工、缺电、缺地等要素制约问题仍然存在。工业用电比较紧张,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力负荷调控压力较大。部分区县(市)平台公司项目承载能力偏弱,征地拆迁、水电路气讯公共配套、标准化厂房建设等进度滞后。金融支撑能力仍然不足,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二、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船舶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超过35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5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培育:重点培育游艇、公务船艇、内河运输工程船制造企业,着重发展液化天然气船舶、清洁能源船舶和复合材料船舶,引导企业研发生产水上挖掘船、挖泥船、大型港口清淤船等市场紧俏产

4、品,引领推动船舶产业向中高端转型。配套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船舶服务业,推进设计、软件开发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打造以船舶设备为主体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配套产业,发展船用艇装件、船舶配套产业等,提升船艇产业本地配套及市场开拓能力。引导本地企业与优质企业加强对接,加快引进关键船用设备、海工配套设备、游艇配套设备、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和研发机构。发展产业,向智能制造、新能源船舶和海洋船舶等领域精准发力。产业链基地建设:以沅江高新区为依托,加快建设沅江市船舶制造产业园,探索军地企合作新模式,大力推动沅江市船舶制造小镇建设。努力打造环洞庭湖液化天然气船舶港口及集散中心、湖南省船舶研发制造展示中心

5、。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应用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工艺集成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研发应用减少船舶排放、降低船舶污染、提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等节能环保安全技术,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入应用。三、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超过200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2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上游水泥、建材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Bl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集团和规模以上生产、施工龙头企业。依托建筑部品、构件生产等龙头企业,推动建筑部品、构件成为建材产业

6、新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建筑部品部件、特种玻璃新产品及复合材料制品等建材新兴产业。配套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设计一生产一施工一管理一服务全产业链建设。引进装配式建筑配套企业,开发全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构件,发展多次用铝制模版、外墙贴片、连接器、高端固定零配件、嵌入式传感设备等备件。引进配套中小型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检测等配套支撑。加快壮大集研发、生产、施工、展示、集散、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重视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加快落实预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制定完整的施工工艺技术规范,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产业链基地建设:加快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混合结构等产业生产基地

7、以及铝型材生产加工基地为主的自给性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住宅产业化生产集群。以灰山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设水泥生产基地和中部地区建材新型产业示范区。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重点发展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构件、建筑轻钢龙骨装配式构件、竹木制品结构件等产品,加快预制建材提质升级。开发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安全耐久、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施工便利的新型多功能墙体材料。加强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重点加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混合结构等结构技术体系研究,加大预制建材的安装应用和推广。四、加强评估考核一是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工作

8、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对本规划提出的目标指标,要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市),确保如期完成。二是强化监督评估。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强化对规划有关目标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五、打造产业集群瞄准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产业园和千亿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聚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生命健康制造产业集群。一是抓项目建设。谋划储备一批关系全局和发展长远的重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库,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机制,制定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加快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重大项目有序实施。二是抓科技

9、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三是抓产业合作。持续推进东接东融战略,推动产业靶向对接长株潭,促进产业配套、园区合作、企业共生,引进、培育更多先进制造业市场主体。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产业化协作,推动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从规划和政策引导入手,促进同一集群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品的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六、新材料产业链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IOoO亿元。其中,碳基复合材料产业产值超过3

10、00亿元,先进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超过IOO亿元,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超过160家,产值过50亿元企业1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先进复合材料中,重点支持碳基复合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方面的优势企业发展。先进储能材料中,重点支持氢电池、银辂电池、锲锌电池、锂电池、动力电池、电池材料的优势企业发展;金属新材料中,重点支持稀土、高性能金属绳网、新型轻质合金、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方面的优势企业发展;化工新材料中,重点支持改性工程塑料制品、建筑防水材料、新型胶黏剂制造方面的优势企业发

11、展;其他新材料中,重点支持玻璃纤维制品、节能玻璃方面的优势企业发展。支持新材料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能力,每年培育35家新材料产业的小巨人企业,发挥重点新材料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的新材料企业。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涵盖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材料及其他新材料领域的新材料产业。延长稀土产业链至稀土功能材料研发、深加工、应用等稀土关联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园,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和完善新材料链上下游对接平台,支持新材料产业在5G应用、新能源及电力

12、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建立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产业链基地建设:以益阳高新区中国碳谷为依托,打造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基地。以长春经开区为依托,引进国内稀土行业深加工、配套上下游企业,打造稀土材料及关联产业特色基地。以安化经开区为依托,加快发展再生鸨钻资源加工业,建设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以桃江经开区、灰山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新型建筑材料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做大做强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和发展前沿新材料,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基

13、材料、智能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企业对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开发的新型产品;加快新材料的应用端技术突破。七、5G应用(数字经济)产业链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5G应用(数字经济)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IoOO亿元。其中,电容器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线路板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基于5G的设备整机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新型显示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超过200家,产值过50亿元企业2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做强做优做大电容器、线路板等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较强创

14、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开发和平台运营类企业。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研发一批基于5G的智能终端、元器件、网络设备等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视频、VR/AR、信息安全等技术的数字经济企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下游企业在智能制造、民生服务、智慧城市等方面率先开展5G应用,打造一批5G行业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加强行业内骨干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协作,不断提升专业化、集群化水平。配套产业发展:引进一批低电压、小体积、多层陶瓷片式电容器企业,培育发展电容器铝壳、铝箔、电解液、引线、陶瓷材料等配套企业。引进一批运用于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汽车电子等信息产品

15、的多功能、大容量、小体积、薄型化、轻量化线路板企业。推动5G应用(数字经济)产业链上游的传输类设备(基站、天线等)以及终端器件(射频器件、芯片等),中游移动通信运营商服务,下游产品应用及终端产品应用场景(手机、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成链成群发展。引进物联网产品企业和相关项目,引进和发展5G关键器件和5G智能终端产业,拓展5G应用;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加强大数据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光网通信、移动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5G应用(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的通信网络基础。产业链基地建设:以益阳高新区为依托,加快建设5G产业园、5G设备整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龙岭产业开

16、发区为依托,加快建设世界电容器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华为(益阳)电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电容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以长春经开区为依托,加快建设PCB线路板产业园,打造电子线路板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支持发展传感器、射频器等产品。重点发展小型化、固体化、大容量、高压、长寿命的固态电解电容器和多层陶瓷片式电容器;重点发展高密度、多层数、窄间距、超薄型线路板;发展基于5G技术的无人机(车、船)、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等产品。研发高端电容器、精密线路板、笔记本电脑、TFT显示器、智能传感器等产品。支持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先进储能产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器、智能

17、物联网终端等5G产品。重点发展移动终端天线及其模组、连接器、传感器、摄像头、天线及馈线等物联网产品;重点发展便携式无线充电器、无线移动电源、手机充电宝等先进储能产品;重点发展液晶面板、显示器模组、智慧大屏等新型电子产品。壮大培育软件信息服务业,加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软件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八、工程机械产业链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其中,混凝土机械产业产值超过250亿元,起重机械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环卫机械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矿山机械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桩工机械、挖掘机械等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超过170家,产值过100亿企

18、业1家以上,过50亿元企业1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引进整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壮大现有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不断扩充工程机械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发挥整机生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抓住工程机械转型升级、稳定增长的黄金发展期,做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挖掘机械等龙头产品,壮大现有零部件配套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并购重组,走综合性、集团化道路,推动传统企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提质增效。配套产业发展:一是做强现有零部件配套企业。依托行业龙头整合发展本地配套企业,推进零部件生产企业与本地龙头企业配套。二是引进培育零部件生产。重点引进发动机、变速箱、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企业,提升本地配套能力

19、。引进与摊铺机、铳刨机等整机相关的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形成关联左右和供需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三是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建立规模化的展销中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工程机械物流中心,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再制造水平和后市场服务能力。产业链基地建设:以益阳高新区为依托,打造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挖掘机械重要配套产业基地。以沅江高新区为依托,实施双百亿工程,打造重要的混凝土机械智能制造产业园。以长春经开区为依托,打造环卫机械生产基地。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加大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发展混凝土机械、环卫机械、改装车、随车起重机等整机产品,加强电器元件、齿轮、动力转档变速箱等零部件的研发生产。

20、推动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科研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重点提升中游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水平,着重研制开发高品质传动部件、液压部件等;强化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的融合,促进产品向多功能、成套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优化产品结构,形成具有省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九、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是我市奋力建设现代化新益阳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益阳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有不少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发展大势来看,我国克服疫情反复和世界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21、业变革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柔性电子、生物科技等新技术加快突破,与制造业加速渗透融合,全方位赋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相继出台了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湘政发(2021)11号)和五好园区1+3政策体系等重要文件,即将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这些都为益阳先进制造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从发展格局来看,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全面升级,超大规模市场需求驱动工业产品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一带一路、湖南自贸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中以合作示范城市建设等高层次开放平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株潭一体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以及东接东融战略深入推进和常益长高铁即将建成通车,为我市融入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发展基础来看,近年来,全市充分发挥区位、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工业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向上、向好的态势,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产业园区集聚能力增强,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全市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数字经济为特色、园区经济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基本成型,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动能。资料来源:益阳市十四五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