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19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图片资料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 肺 复 苏,煤炭总医院 赵小魁,概念,由于外伤、疾病、低温、中毒、高温、淹溺、电击等原因,致使心跳、呼吸骤停,必须在数分钟内(愈快效果愈好)采取急救措施,促使心脏、呼吸功能恢复从而保护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这是基础生命复苏支持,即气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重点是维持脑的血氧供应。故又称心肺脑复苏。,复苏技术操作程序,判断患者反应,确定意识状态 ,应在510s内完成。在判定事发现场安全、易于就地抢救后,急救人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可采取轻拍或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叫:“您怎么了”。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

2、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2、呼救及寻求帮助一旦确定患者已昏迷,应立即呼救,招呼最近的响应者。,注意点: 绝不可离开患者去呼救。 协助者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向急救医疗救护系统(EMSS)求救时,应讲清事故地点、回电号码、患者病情和治疗简况。,3、将患者放置心肺复苏体位 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脑组织,以保证脑组织血供。方法:翻动患者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扭曲。,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单人抢救时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

3、头,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4、抢救者的位置 应跪于患者的肩部水平,这样抢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胸腹部。,5、畅通呼吸道 凡意识丧失的患者,即使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均可由于舌根回缩或坠落,而不同程度地堵塞呼吸道入口处,使空气难以或无法进入肺部,这时应立即通畅呼吸道。,(1)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抢救者一只手的小鱼际肌放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开放呼吸道徒手操作法。但操作时应注意手指不要压迫颏下软组织,以防呼吸道受压;也不要压迫下颌,使口腔闭合。,(2)下颌

4、前移法(托颌法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双肘支持在患者仰卧平面上,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下颌前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张。,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因此法易使抢救者操作疲劳,也不易与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3)仰头抬颈法:抢救者跪于患者头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放在颈后,托起颈部。,注意不要过度伸展颈椎;有假牙须取出,以防松动的牙托堵塞呼吸道。,6、判断呼吸情况 在开放呼吸道以后,抢救者可将自己的耳贴近患者口鼻,侧头注视胸腹部,从以下3个方面判定呼吸是否存在。,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听:患者口鼻有无出气声; 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有无气体吹拂感。,判断

5、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断定患者有呼吸,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置患者于昏迷体位;若无呼吸,需保持患者于仰卧位,并进行人工呼吸。,7、实施人工呼吸 正常大气中含21%的氧,二氧化碳含量甚微。而正常人呼气中含氧16%,二氧化碳5%;人工呼吸时,呼气的氧含量可增至18%,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2%。因比,只要急救者能高度通气,则呼气中的氧即足以维持患者生命所需要的氧浓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抢救者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紧鼻翼下端,然后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张开嘴巴,双唇包绕封住患者的嘴外缘,抢救者用力向患者口内

6、吹气。,吹气要深而快,每次吹气量约8001200ml或每次吹气时观察患者胸部上抬即可;开始应连续两次吹气,如只做人工呼吸,以后每隔5s吹1次气,相当于每分钟1215次。,吹气时应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术良好; 无起伏者,口对口吹气无效,可能气道通畅不够、吹气不足或气道有阻塞,应重新开放气道或清除口腔异物。,口对口吹气时,应注意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若超过1200ml可造成胃扩张;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以免肺部受损伤或气体进入胃内。单、双人心肺复苏,均为每按压胸部30次,吹气2次,即:302。,(2)口对鼻人工呼吸: 当患者牙关紧闭、口腔严重损伤或颈部外伤时应用此法。 抢救

7、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下颌并闭合口腔,深吸气后,用口与患者的鼻腔密封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呼气时应启开患者的口腔或分开双唇,有利于呼出气体。约每5s吹气1次,相当于每分钟12次,最多可达20次。此法产生胃扩张的机会较少,但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时不能使用。,(3)口对口鼻吹气:适用于婴幼儿。 (4)口对气管切开口人工呼吸: (5)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6)口对简易呼吸器、口对面罩呼吸 (7)球囊面罩通气,8、判断有无动脉搏动 (应在510s内完成)由于颈动脉为中心动脉,在周围动脉搏动消失时仍可触及脉搏,且可在不脱衣服情况下检查,故十分可靠和方便。,(1)方法:抢救者

8、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另一手的示指、中指轻置患者喉结处,然后滑向气管旁软组织处(相当于气管和胸锁乳突肌之间)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 。,注意点: 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 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免造成头部供血中断; 不要压迫气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检查不应超过10s; 颈部创伤者可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9、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EMSS)联系 如果已确定病人无呼吸和脉搏,应迅速与急诊医疗系统联系。 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min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或当有人时,请别人向急救中心求救。,电话联系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患者或事故发生的具体地址,要

9、求正确、明了;主要病情或灾情,简要地告知患者的病情或事故现场的灾情;是交通还是高空坠落事故;所需急救的人数;目前经何种处理;病情或伤情是否得到控制;呼救者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随时与呼救者联系。,10、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时,收缩压可达100mmHg,平均动脉压为40mmHg;颈动脉血流仅为正常的1/41/3,这是支持大脑活动的最小循环血量。因此,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患者应平卧,最好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的血流供应。,(1)方法:定位:抢救者用靠近患者下肢手的示指、中指并拢,指尖沿其肋弓处向上滑动(定位手),中指端置于肋弓与胸骨剑突交界即切迹处,示指在其上方与中指并排。另一只手掌根紧贴于定

10、位手示指的上方固定不动;再将定位手放开,用其掌根重叠放于已固定手的背上,两手手指交又抬起,脱离胸壁。,姿势:抢救者双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用腰部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频率:100次/min。深度:婴儿12cm,儿童23cm,成人45cm。 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302,即30次按压后予2次人工呼吸 。,注意点:按压时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两手掌应保持交叉放置按压,否则易造成肋骨骨折;按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按压位置应正确,否则易造成剑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按压时施力不垂直,易致压力分解,摇摆按压易造成按压无效或严重并发症;,冲击式按压、抬手离胸、猛压等,易引起

11、骨折。按压与放松要有充分时间,即胸外心脏按压时下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儿童只要用一只手掌根按压即可,婴幼儿的按压采用环抱法,即双拇指重叠下压,其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单人和双人现场心肺复苏操作程序,1、单人心肺复苏 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由同一个抢救者顺次轮番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先进行2次连续吹气后,抢救者迅速回到患者胸侧,重新确定按压部位,作30次胸外心脏按压,再移至患者头侧,作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进行5次循环(2分2分半左右)后,再次检查有无脉搏(要求在510s内完成)。若无脉搏,再进行5次循环,如此周而复始。,2、双人心肺复苏 由两个抢救者分

12、别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位于患者头侧的抢救者承担监测脉搏和呼吸,以确定复苏的效果。,其中一人位于患者头侧,另一人位于胸侧。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仍为302,即30次胸外心脏按压给以2次人工呼吸。,现场心肺复苏有效和终止的指征,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经现场心肺复苏后,可根据以下几条指标考虑是否有效。,(1)瞳孔:若瞳孔由大变小,复苏有效;反之,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说明复苏失败。 (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复苏有效;变为灰白或陶土色,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可摸到1次搏动;如停止按压,脉搏仍跳动,说明心跳恢复;若停

13、止按压,搏动消失,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4)意识: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并出现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少数患者开始出现手脚活动。 (5)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复苏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应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2、心肺复苏终止的指标 一旦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应负责任,不能无故中途辍止。又因心脏比脑较耐缺氧,故终止心肺复苏应以心血管系统无反应为准。若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且进行了30min以上的心肺复苏,才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1)脑死亡: 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 自主呼吸持续停止; 瞳孔散大固定; 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包括头眼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

14、、睫毛反射消失。 (2)无心跳和脉搏。,呼吸道异物现场急救与处理,呼吸道异物可造成呼吸道部分和完全阻塞。最严重的是呼吸道完全阻塞,患者突然不能说话、咳嗽或呼吸,不能回答询问,脸色迅速发绀或苍白,呼吸极度困难,可发生缺气性昏迷(肺内残气耗尽)而死亡。,异物阻塞呼吸道时,患者出现一种特有的“窒息痛苦样表情”。即患者表情十分痛苦,用拇指、示指掐住颈部,以示痛苦和求救 。,现场急救,(一)自救法 1、咳嗽 异物仅造成不完全性呼吸道阻塞,患者尚能发音、说话、有呼吸和咳嗽时,应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和尽力呼吸,不应干扰患者自已力争排出异物的任何动作。自主咳嗽所产生的气流压力比人工咳嗽高48倍,通常用此方法排除呼

15、吸道异物的效果较好。,2、腹部手拳冲击法 患者一手拳置于自己上腹部,相当于脐上远离剑突处,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作46次快速连续冲击。,3、上腹部倾压椅背 患者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桌角、铁杆和其他硬物上,然后做迅猛向前倾压的动作,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二)互救法 1、拍背法 (1)意识尚清楚的患者: 可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在患者的侧后位。一手置患者胸部以围扶患者;另一手掌根在患者肩胛区脊柱上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拍击时应注意,患者头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异物驱出体外;拍击时应快而有力。,(2)意识欠清或不清的愚者: 应使患者屈膝蜷身,面

16、向急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患者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2、手拳冲击法 (1)腹部手拳冲击法:又称Heimlich急救法。 1983年首先由美国HIeimlich报道。现场急救呼吸道异物数千例,因效果较好,故作为卫生常识进行普及。 手拳冲击腹部时,使腹压升高,横膈抬高,胸腔压力瞬间增高后,迫使肺内空气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呼吸道内的异物上移或驱出。,1)意识清楚的患者: 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于患者身后,用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大拇指朝内,放在病人的上腹中部与剑突之间,另一手紧握该拳,并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压35次,以此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注意施力方向

17、,防止胸部和腹内脏器损伤。,2)意识不清楚患者: 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使头后仰,开放气道。急救者以双膝夹住患者两髋部,呈骑跨式,或跪于患者一侧,以双膝抵住患者一侧的髋部。急救者用一力方向应向上、向内,切勿偏斜或移动,以免损伤肝、脾等器官。,(2)胸部手拳冲击法: 适宜于十分肥胖患者或妊娠后期孕妇,急救者的双手无法围扶患者腰部时。,1)意识清楚的患者: 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于患者背侧,双臂环抱其胸部,一手的手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胸骨中下部,另一手紧握该拳,向后作35次快速连续冲击。,2)意识不清的患者: 取仰卧位,屈膝,开放气道。急救者跪于患者一侧,用掌根置于其胸骨中下1/3处,向下作 35次

18、快速连续冲击。每次冲击须缓慢,间歇清楚,但应干脆利索。,3、手指清除异物法 一般只适用于可见异物,且为昏迷患者。 急救者的拇指与示指交叉,前者抵患者下齿列,后者抵上齿列,两指交叉用力,强使口腔张开。或先用拇指及其余四指紧握下颌,并,向前下方提牵,使舌离开咽喉后壁,以使异物上移或松动。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沿其颊部内侧插入,在咽喉部或舌根处轻轻勾出异物。,另一种方法是用一手的中指及示伸入患者口腔内,沿颊部插入,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看准异物夹出。 手指清除法不适用于意识清楚者,因手指刺激咽喉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勾取异物动作宜轻,切勿动作过猛或粗莽,以免反将异物推入呼吸道深处。,1、简单询问病史 初步

19、确定异物的种类、大小以及发生呼吸道阻塞的时间等。 2、体格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意识清楚还是昏迷,面色是否灰白等,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3、估计阻塞的种类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咳嗽、说话,以及气体交换是否充足等,以估计呼吸道是否完全阻塞。,呼吸道异物现场急救程序,4、急救处理在作出初步诊断和估计病情程度后,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如患者尚能发音、说话、呼吸或咳嗽,说明仅为呼吸道部分阻塞,气体交换尚充足。此时应尽量鼓励患者尽力呼吸和自行咳嗽,部分患者可咳出异物。 (2)如确认患者已发生部分呼吸道阻塞,但通气不良,或完全性呼吸道阻塞,则迅速采用拍背法及手拳冲击,可反复交替使用几次,直至呼吸道阻塞解除。,(3)如果患者意识不清,立即使患者取仰卧位,用仰头举颏法打开呼吸道。随即给予手拳冲击,同时可开始用手指清除异物。 若清除异物成功,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待自主呼吸恢复后再转送;如失败,重复拍背、手拳冲击、人工呼吸,直到取出异物,或开始复苏后期处理,如器械取异物等。,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