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概述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劳动关系及劳动法,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论,劳动关系,概念:劳动关系是人们为了从事社会劳动而结成的关系,是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基本含义是指管理方或者管理方团体(多为行业协会)与劳动者或劳动者团体(一般是工会)之间产生的, 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狭义的劳动关系就是劳动力的雇佣双方在劳动力受雇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含三方面内容:(1)从业关系(2)劳动组合关系(3)劳动者的利益分配关系(劳动关系核心)。 具体而言,即所有者与全体职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之
2、间的关系和工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力,劳动关系的实质:合作与冲突,一 合作指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或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合作的根源,1 被迫:工作是谋生的手段2 获得满足:(1)满足于现状(2)工作本身的积极性(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冲突,1 利益2 目标3 期望,冲突的根源,(一)根本根源1 异化的合法化: 并非为自己工作2 客观的利益差异: 利润最大化工资福利最大化3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背景根源,1 社会不平等 2 劳动力市场状况3 工作场所的不平等4 工作本身:高度分工和人性的异化,劳资目标的合作与冲突,冲突的
3、表现形式,明显或潜在的冲突1 罢工:2 “不服从”行为:工作松懈、低效率工作、 怠工、辞职,合作与冲突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人和氛围2 “客观”的工作环境3 管理政策和实践4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 经济环境2 技术环境3 政策环境4 法律和制度环境5 社会文化环境上述五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劳动关系,应将其放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劳动关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质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类型:均衡型倾斜型政府主导型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
4、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相关概念,1劳资关系2劳工关系3劳使关系4雇佣关系5员工关系6产业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1 个别性与集体性2 兼有从属性和平等性3 兼有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特征:1)它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2)它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3)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征,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
5、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两者的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客观依据。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在劳动关系之上,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变现形式。没有劳动关系,就不会有劳动法律关系的出现,劳动法律关系正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的直接后果。劳动法律关系对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劳动法律关系并不是仅仅消极地反映来的关系,国家可以通过劳动法律规范这一媒介对现实的劳动关系施加积极的影响(如引导、矫正、协调现实的劳动关系
6、),从而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两者的区别前提条件不同。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以调整这一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每一个具体的劳动关系之所以成为劳动法律关系,必定有规定和调整这一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否则,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客观事实,不可能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内容不同。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运用为内容,劳动法律关系则以当事人之间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也就是说当事人为用人单位付出劳动力,并且拿到用人单位所付报酬,就形成了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介于这之上,当事人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的规定,所产生的权利
7、义务关系,所以不一定产生了劳动关系就一定产生了劳动法律关系。,性质不同。劳动关系是社会产生关系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物质社会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一种意志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结合实际:一个公民被某一个用人单位考核录用,此人为用人单位付出劳动力。用人单位给予此人薪资报酬,他们之间就形成了劳动关系。双方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依据该劳动合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享有领取劳动报酬、获得劳动保护、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等权利,负有忠实于雇主、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遵守劳动规章制度等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则享有分配生产和工作任务、
8、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等权利,负有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保护条件、为劳动者办理及缴纳社会保险等义务。这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一种劳动法律关系。,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2)管理与隶属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可能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而在劳务关系中,两个主体之间
9、只存在财产关系,或者说是经济关系。即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用工方没有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和约束的权利,也没有法定的对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的义务,(3)享受的待遇和法律保障不同。对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法律的保障更为全面、周到,也更为规范。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给用人单位强制性地规定了许多义务,如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各项保险、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得协商变更。而劳务关系中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由此引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用人单位可能借此规避法律的强行性规定,以劳务关系置换劳动关系,从而损害劳动者的
10、合法权益。,(4)劳动的直接提供者不同。劳务合同的劳务提供者是通过与自己有劳动关系的他人的劳动提供劳务,而劳动合同的受雇人则是以自己的劳动向对方提供劳务。劳务合同是通过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和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实现的。在劳务合同中雇佣人与受雇人约定;由受雇人应当向雇佣人直接提供劳务,雇佣人向受雇人支付劳务费,且应当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如果不符合劳动合同的约定,受雇人应当向雇拥人承担违约责任;劳务合同履行过程中,雇佣人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或雇佣合同的约定向受雇人支付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当然也可以委托劳务接受人向受雇人支付劳动报酬。,(5)适用的法律及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劳务关系
11、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而劳动关系还同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在合同的形式上,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依法必须是书面的。而劳务关系须用劳务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除书面的以外,还可以是口头和其他形式。,(6)法律责任及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不履行、非法履行所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上的责任,而且还有行政上的责任。劳务合同所产生的责任只有民事责任即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纠纷的处理方式上,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当事人应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在法定期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可以诉讼,也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
12、解决,仲裁不是法定的必经程序。,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主体狭义包括:(1)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2)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广义劳动关系主体即劳动者及其联合体、雇主及其联合体以及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为代表的第三方。政府是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管理方,狭义上,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广义上,管理方除了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管理方的特征,(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利,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它源
13、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3)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与管理方有关的概念,(1)资本家(2)企业主(3)企业家(4)雇主(5)用人单位,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管理方,1. 在劳动关系中,管理方是用人单位,是“雇佣”的一方,雇员是被“雇佣”的 一方,但两者的界限并非清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方与雇员的角色实际并不绝对对立。2. 18世纪,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获得剩余价值的人)集财产所有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于一身,与雇主概念重合3. 19世纪中期以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职业经理人实际担负了雇主角色,资本家仅通过所有权管理企业。,4.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带来了代理问题
14、,并进一步发展为公司治理。股东会与董事会间是信托的关系,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是委托-代理管理。5. 劳动关系中的管理方,即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与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使用,是“雇佣别人的人”;而在公司治理中他们又是被公司产权所有者:雇佣的人。6. 本身具有“被雇佣”身份的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公司产权的所有者,从而“雇员”可以参与企业管理中来,参与企业资本利润分配中来,成为“雇主”。,管理方的管理模式,一、.从职权结构维度划分(1)独裁型(2)集权型(3)自主型,也称人力资源型二、从管理理念维度划分(1)剥削型(2)宽容型(3)合作型,雇员,雇员:也称劳动者,我国的广大劳动
15、者是在各种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中从事有组织的社会劳动的人。,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者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包括企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以及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独立劳动者没有基于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劳动者按其工作性质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与管理方相对应),雇主协会,雇主协会是一种团体组织,它由雇主组成,代表并维护雇主利益,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雇主协会是为对抗工会而形成的。可称为斗争型
16、协会。雇主协会由雇主自愿加入,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依靠为雇主服务取得服务性收入。机构主要为会员大会(决定重大事项)和理事会(日常事务)。以维护所代表的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利益为活动宗旨,不能带有政治目的,不得从事反工会活动。,雇主协会的作用,在我国,主要从事4种活动:(1).参与谈判:采用多雇主谈判结构的形式,雇主协会直接与工会进行集体谈判(2.)解决纠纷:可采取调解和仲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对会员提供帮助和建议:雇主协会有义务为会员组织提供有关处理劳动关系事宜的一般性帮助和建议,为企业招聘雇员、教育和培训、绩效考核与质量管理等提供建议或咨询。 (4).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利益:主要通
17、过公共宣传和直接游说方式向工会、政府、公众表明某个会员或全体会员的利益。,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不处理劳动关系,负责行业规范、税务政策、产品标准化等事宜。(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负责处理劳动关系等涉及雇主利益的事宜(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我国的雇主协会,中国企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合署中文简称),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中
18、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直接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体系中,并遵守其规则和惯例,这对中国劳动关系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走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劳动关系逐步趋于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国际性以及适用规则的国际化。加入WTO是中国迈向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重要保障。(2)劳动关系更加市场化首先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面临市场化的重大转折,国有劳动关系市场化的进程分为“双轨一并轨单轨”三个阶段。其次,市场化将加剧劳动关系的剧烈变动和冲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为看全面推进市场化,按照市场规划进行国际交易。,(3)劳动关系单极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劳
19、动关系双方力量抗衡的重要经济基础。(4)劳动关系冲突易激化。劳动关系力量对比的失衡,使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市场化需求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方式,从而使劳动关系日益朝着不利于劳动力共给的方向发展导致冲突容易激化。,(5)劳资对立社会化。劳动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现有的一载两审体制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冲突对立呈社会化的趋势。,1、劳动法调整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劳动关系B、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C、企业与其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D、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2、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0、,依照本法执行。”依照该条款,下列劳动者适用劳动法的是( )A、南通市环境保护局招用的环卫工人B、北京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员C、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所长D、协和医院内科医生A A,3、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 )A、制做人与定做人之间的关系B、企业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C、个体经济组织与其雇佣的帮工之间的关系D、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4、有权制定劳动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劳动与社会保障部,CC,5、劳动法律关系是下列哪种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A、社会关系B、劳动关系C、思想关系D、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21、6、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 )A、合法行为B、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C、合法行为与事件D、事件,B,A,7、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劳动行为与事件B、劳动行为与物C、劳动行为D、事件8、劳动法律关系包括以下哪个要素?(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C、劳动法律的客体D、劳动法律事实,C D,1、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包括( )A、乡镇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B、某市公用局与该局劳资科长之间的关系C、某化工公司与该公司材料科科长之间的关系D、某加油站与该站站长之间的关系E、返聘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ACD,2、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A、劳动关系是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的过程中发生的关系B、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C、劳动关系双方是平等的,不具有从属性D、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E、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性,也具有隶属性,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