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294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 强心苷类药物,生物化工系 张洪鹏,一 、强心苷简介,(一)分布与应用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指生物界中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强心苷能加强心肌收缩性,减慢窦性频率。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疾病。 强心苷还有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并能使动物产生眩晕、头痛等症。,强心苷在植物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存在于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十字花科、毛茛科、卫矛科、大蕺科、桑科等十几个科的一百多种植物中。 强心苷在植物体中主要存于花、叶、种子、鳞茎、树皮

2、和木质部等组织器官中。,(二)强心苷结构与分类,强心苷的基本结构是由甾醇母核和连在 C 17 位上的不饱和共轭内酯环构成苷元部分,然后通过甾醇母核 C 3 位上的羟基和糖缩而合成。,一般根据在生物体内是原生还是次生,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次生苷是含有两个以上糖的原生苷,经水解失去一部分糖而得到的苷称为次生苷或次级苷。,1甾核的立体结构构型及表示方法,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构向式为:,A.B反式,A.B顺式,2.结构类型,(1)苷元部分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

3、内酯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内酯这两类大都是-构型,个别为-构型,-型无强心作用。,甲型强心苷元:,C17位上连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内酯-强心甾烯型。以强心甾(cardenolide)为母核命名。,乙型强心苷元,C17位上连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双烯-内酯,称为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以海葱甾(scillanolide)或蟾蜍甾(bufanolide)为母核命名。,(2)糖部分的结构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它们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羟基糖(2-羟基糖)和-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它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1)-羟基糖:除D-葡萄糖

4、、L-鼠李糖外,还有6-去氧糖如L-夫糖(L-fucose)、D-鸡纳糖(D-quinovose)、D-弩箭子糖(D-antiarose)、D-6-去氧阿洛糖(D-6-deoxyallose)等;6-去氧糖甲醚如L-黄花夹竹桃糖(L-thevetose)、D-洋地黄糖(D-digitalose)等。 (2)-去氧糖:有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D-digitoxose)等;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L-oleandrose)、D-加拿大麻糖(D-cymarose)、D-迪吉糖(D-diginose)和D-沙门糖(D-sarmentose)等。,D-鸡纳糖 D-弩箭子糖 D-6

5、-去氧阿洛糖 L-夫糖,D-洋地黄糖 D-洋地黄毒糖 D-加拿大麻糖 L-黄花夹竹桃糖,(三)构成强心苷的糖对强心作用的影响,构成强心苷的糖数目和种类不同,对强心苷活性影响不同。甲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 2, 6-去氧糖苷,乙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相应的甲型强心苷元,(四)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强心苷中,多数是几种糖结合成低聚糖形式再与苷元的C3-OH结合成苷,少数为双糖苷或单糖苷。糖和苷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型:

6、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型:苷元-(D-葡萄糖)Y 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五)结构举例,大量的研究证明,强心苷的化学结构对其生理活性有较大影响。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取决于苷元部分,主要是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不饱和内酯环的种类及一些取代基的种类及其构型。糖部分本身不具有强心作用,但可影响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强度。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强弱常以对动物的毒性(致死量)来表示。,(六)、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1.甾体母核 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与强心作用关系密切的是C/D环须顺式稠合。一旦这种稠合被破坏,将失去强心作用。若C14羟基为构型时即表明C/D环顺式稠合,若为构型或脱水形成脱水苷

7、元,则强心作用消失。A/B环为顺式稠合的甲型强心苷元,必须具C3-羟基,否则无活性。A/B环为反式稠合的甲型强心苷元,无论C3是-羟基还是-羟基均有活性。,2.不饱和内酯环 C17侧链上、-不饱和内酯环为-构型 时,有活性;为构型时,无活性。3.取代基 强心苷元甾核中一些基团的改变亦将对生理活性产生影响。如C10位的角甲基转化为醛基或羟甲基时,其生理活性增强;C10位的角甲基转为羧基或无角甲基,则生理活性明显减弱。,4.糖部分 强心苷中的糖本身不具有强心作用,但它们的种类、数目对强心苷的毒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苷元连接糖形成单糖苷后,毒性增加。随着糖数的增多,分子量增大,苷元相对比例减

8、少,又使毒性减弱。如毒毛旋花子苷元组成的三种苷的毒性比较,结果见下表。,洋地黄毒苷元与不同单糖结合的苷的毒性比较,由上表可知,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2,6-去氧糖苷。,二.毛地黄,毛地黄 Digitalis purpurea 科属:玄参科 形态:多年生草花,常作二年生栽培。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毛花洋地黄中强心苷的种类,由上图可知:在毛化洋地黄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苷,其中,乙型和丙型苷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如:1.毛花洋地黄苷丙通过去乙酰基的反应可得到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商品名为西地兰(cedilanid)。2.地高辛是毛花洋地黄苷丙的次级苷

9、。利用毛花洋地黄叶中存在的-D-葡萄糖酶水解除去葡萄糖,再用乙醇提取即可得到。,三、强心苷的物理性质,1.性状: 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中性物质,有旋光性,C17 侧链为-构型的味苦,-构型味不苦,但无效。对粘膜有刺激性。,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有关,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弱亲脂性苷微溶于氯仿-乙醇(2:1),亲脂性苷微溶于乙酸乙酯、含水氯仿、氯仿-乙醇(3:1)。,2.溶解性,一般糖基多的原生苷比次生苷或苷元的亲水性强、亲脂性弱,可溶于水等高极性溶剂而难溶于低极性溶剂,多为无定形粉末。 洋地黄毒苷是一个三糖苷,但3

10、分子糖都是洋地黄毒糖,整个分子只有5个羟基,故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1:100000000),溶于氯仿(1:40)。,洋地黄毒苷,但糖基和苷元上羟基数目的多少对溶解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乌本苷是一个单糖苷,却有8个羟基,水溶性很大(1:75),难溶于氯仿。,乌本苷,3.紫外吸收光谱 甲型强心苷由于存在不饱和共轭内酯环,在216-218nm处有最大吸收,当16,17位存在双键时,则最大吸收波长在270nm处。乙型强心苷在300nm处有最大吸收。,1.脱水反应2.水解反应3.颜色反应,四.强心苷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一)脱水反应,强心苷混合强酸(3%-5%HCl)加热水解时,苷元往往发生脱水反应。(1

11、)C14和C5-OH最易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缩水苷元。 (2)同时存在C14-OH和C16-OH,也易脱水,得到二缩水苷元。,(3)如将C3-OH氧化为酮基,则更使C5叔羟基活化,在温热条件下即可脱水而形成烯酮。同样,C16被氧化为酮基,也能促使C14-叔羟基脱水而形成烯酮。(4)若C4位有双键,可促使C3-OH与C4-H脱水,生成共轭双键。,海葱苷A 脱水海葱苷元,羟基洋地黄毒苷 脱水羟基洋地黄毒苷元,鼠李糖-O-葡萄糖,+3 D-洋地黄毒糖,+ L-鼠李糖 + D-葡萄糖,(D-洋地黄毒糖)3,(1)温和酸水解 用稀酸0.020.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加热回流,可使I型

12、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由于此水解条件温和,对苷元的影响较小,不致引起脱水反应,对不稳定的-去氧糖亦不致分解。,(二)水解反应,(2)氯化氢-丙酮法(Mannich和 Siewert法)将强心苷置于含1%氯化氢的丙酮溶液中,20放置两周。此法可得到原生苷元和糖衍生物。,(3)强烈酸水解 型和型强心苷与苷元直接相连的均为- 羟基糖,由于糖的2-羟基阻碍了苷键原子的质子化,使水解较为困难,用温和酸水解无法使其水解,必须增高酸的浓度(3%5%),延长作用时间或同时加压,才能使-羟基糖定量地水解下来,但常引起苷元结构的改变,失去一分子或数分子水形成脱水苷元。,强心苷的苷键不被碱水解。但强心苷分子中的酰基

13、、内酯环会受碱的影响,发生水解或裂解、双键移位、苷元异构化等反应。又可分为:(1)酰基的水解(2)内酯环的水解,3.碱水解反应,(1)酰基的水解 强心苷的苷元或糖上常有酰基存在,它们遇碱可水解脱去酰基。一般用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去氧糖上的酰基最易脱去,用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处理即可,而羟基糖或苷元上的酰基须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处理才可。甲酰基较乙酰基易水解,提取分离时,若用氢氧化钙处理,即可水解。上述四种碱只水解酰基,不影响内酯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由于碱性太强,不仅使所有酰基水解,而且还会使内酯环开裂。,(2)内酯环的水解 在水溶液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可使内酯环开

14、裂,加酸后可再环合;在醇溶液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使内酯环开环后生成异构化苷,酸化亦不能再环合成原来的内酯环,为不可逆反应。,(三)颜色反应强心苷颜色反应很多,根据颜色反应发生在分子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1.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1).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rection) (2).氯仿-浓硫酸反应(Salkowski reaction) (3).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2.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发生双键转移,生成活性亚甲基,故可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乙型强心苷无此类反应。,三.强心苷的检测识别和定性、定量分析方

15、法,(一).常用检测识别方法 :显色反应,强心苷的显色反应包括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去氧糖、甾体母核三部分。,1.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显色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Raymond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Kedde反应) 取试样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A液:2%的3,5-二硝基苯甲酸甲醇或乙醇溶液;B液:2mol/L氢氧化钾溶液,用前等量混合)34滴,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原理与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类似,本试剂可作为强心苷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显色试剂,喷雾后显紫红色,几分钟后褪色。,取试样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碱性苦味酸试剂(A液:1%苦味酸乙醇溶液;B液:

16、5%氢氧化钠水溶液,用前等量混合)数滴,呈现橙色或橙红色,反应有时需要15分钟以后才能显色,原理也是活性亚甲基与苦味酸缩合显色。此缩合产物在485nm波长处有吸收峰,药典以此法测定强心苷类药物含量。,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Baljet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Legal反应) 取试样1mg2mg,溶于23滴吡啶中,加3%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和2mol/L氢氧化钠各1滴,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消失。,2.作用于-去氧糖的反应,Keller-Kiliani (K-K)反应(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取试样1mg溶于5ml冰醋酸中,加1滴20%三氯化铁溶液,沿试管壁缓缓加入5 ml浓硫酸,观察界面和醋

17、酸层的颜色变化。如有-去氧糖存在,醋酸层渐呈蓝或蓝绿色。,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 过碘酸将-去氧糖氧化成丙二醛,丙二醛与硝基苯胺试剂反应呈深黄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将试样的醇溶液点在滤纸上,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醇溶液4ml加浓盐酸1ml),并于90加热,分子中含有-去氧糖的强心苷可显灰红色斑点。,呫吨氢醇反应(xanthydrol反应) 取试样110g加入呫吨氢醇试剂(呫吨氢醇10mg溶解于100ml冰醋酸中,加入1ml浓盐酸)1ml,置沸水浴中数分钟后呈红色。本反应非常灵敏,只要分子中有-去氧糖都能呈色。可用于含-去氧糖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3.作用于甾

18、体母核的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取试样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醋酐(120)混合液数滴,反应液呈黄红蓝紫绿等变化,最后褪色。本反应液的呈色变化过程随分子中双键数目与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Tschugaeff反应 取试样溶于冰醋酸,加无水氯化锌及乙酰氯后煮沸,或取试样溶于氯仿或二氯甲烷,加冰醋酸、乙酰氯和氯化锌煮沸,反应液呈紫红蓝绿等变化,B环有不饱和双键的作用更快。,Salkowski反应 将试样溶于氯仿,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静置,氯仿层呈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有绿色荧光。Kahlenberg反应 将强心苷的醇溶液点在滤纸或薄层上,喷以20%三氯化锑氯仿溶液(不含乙醇和水)

19、,于100加热数分钟,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斑点。,三氯醋酸-氯胺T(chloramines T反应) 将试样醇溶液点在滤纸(或薄板)上,喷以三氯醋酸-氯胺T试剂(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4 ml加3%氯胺T水溶液1ml混匀),待纸片干后,100加热数分钟,于紫外光下观察。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黄色荧光;羟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亮蓝色荧光;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灰蓝色荧光。该反应可初步区别洋地黄类的苷元。,(二).定性分析,1.化学定性 依据母核结构、苷元的不饱和内酯环、-去氧糖3个方面的结构反应进行鉴别。方法见显色反应。2.色谱定性 由于强心苷类成分的结构类似,因而

20、,色谱法对强心苷的分析有着特殊的价值。包括:纸色谱、薄层色谱等。,(1)纸色谱,根据强心苷及其苷元的极性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固定相。如强心苷的亲水性较强,宜选用水为固定相,移动相多选用水饱和的丁酮、乙醇-甲苯-水(461)、氯仿-甲醇-水(1025);如强心苷的亲水性较弱或检识苷元时,可选用甲酰胺为固定相,以甲酰胺饱和的甲苯或苯为移动相。,(2)薄层色谱,吸附薄层色谱 由于强心苷分子中含有较多的极性基团,尤其是多糖苷,在氧化铝上吸附作用较强,分离效果较差,因此常采用硅胶作吸附剂,以氯仿-甲醇-冰醋酸(85132)、二氯甲烷-甲醇-甲酰胺(80191)、醋酸乙酯-甲醇-水(855)等溶剂系统作为移动

21、相。这些展开剂中含少量甲酰胺或水可以减少拖尾现象。,分配色谱 一般选用硅藻土、纤维素为支持剂,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或乙二醇作固定相。氯仿-丙酮(41)、氯仿-正丁醇(191)等溶剂系统作移动相。,(3)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常用的显色剂,适用于甲型强心苷的显色剂 1%苦味酸水溶液与10%氢氧化钠水溶液(955)混合,喷后于100烘数分钟,显呈橙红色;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与2mol/L氢氧化钾溶液等体积混合,喷后显红色,数分钟后渐褪色。适用于各类强心苷的显色剂 2%三氯化锑的氯仿溶液,喷后于100烘数分钟,各种强心苷及苷元显不同颜色;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与3%氯胺T(41)混合,喷后于1

22、00加热数分钟,在紫外灯下显蓝(紫)、黄(褐)色荧光。,(三).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强心苷中 , 不饱和五元内酯易与某些芳香硝基化合物(如间 - 二硝基苯)形成有色加成物,采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生药中总强心苷的含量。 单体强心苷可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反相薄层层析法对洋地黄叶中强心苷定量分析(文献1),将洋地黄叶冷冻干燥,粉碎成500m一下得粉末,250mg叶末中添加内标物-脱水去乙酰基毛花洋地黄苷A,用50甲醇提取。提取物中加3ml甲醇及50ml乙酸乙酯过滤后,上SwpPak(二氧化硅)柱。先用氯仿-丙酮-乙酸(70:30:0.05)分离2级糖苷

23、,在以氯仿-甲醇-水-乙酸(90:10:0.8:0.05)分离原糖苷。分别以Sep-Pak(C18)纯化,TLC出现斑点,再用KC18F板(20cm)层析,分离原糖苷的展开溶剂位乙腈-甲醇-0.5M NaCl(1:1:1),分离2级糖苷用乙腈-甲醇- 0.5M NaCl(12:7:9),使用岛津TLC扫描仪,以反射吸收法在225nm处检测。,结果,100mg叶末中的含量依次为:毛花洋地黄苷A56.72.4g,毛花洋地黄苷B16.11.2 g,毛花洋地黄苷C322.740.8 g,去毛花洋地黄苷C27.0 3.9g,-乙酰洋底黄毒苷20.52.9g, -乙酰基异羟基洋底黄毒苷17.92.7g。,

24、四、强心苷的提取分离,强心苷含量很低,多与糖类、皂苷、色素、鞣质等共存,这些成分的存在可影响强心苷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强心苷的原生苷和次生苷共存,且很多结构相似的苷同存,故提取分离较难。因酸碱可使强心苷发生水解、脱水和异构化,故提取分离时应注意控制酸碱性。,(一)、提取方法,由于强心苷易受酸、碱、酶的作用,发生水解、脱水及异构化等反应。在提取分离时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应用。在研究或生产中,若以提取分离原生苷为目的时,须防止酶水解。 常用70%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当原料中含脂类杂质较多时,须用石油醚或汽油脱脂后再提取。 原生苷:抑制酶的活性(冷冻干燥、快速提取、快速干燥)MeOH、70

25、%EtOH提取。次生苷:利用酶的活性,EtOH、EtOAc提取。,(二)、分离纯化方法,分离强心苷可以采用重结晶法、溶剂萃取法、逆流分溶法和色谱分离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反复分离才能得到单体。,(三)分离提取工艺部分,1.从毛地黄中提取分离粗总苷(主要含毛花洋地黄苷甲、乙、丙);2.毛花洋地黄总苷(混合苷)中苷甲、乙、丙以及苷元部分的分离提取;3.西地兰、地高辛的分离提取;,1.从毛地黄中提取分离粗总苷工艺流程,2.(1)毛花洋地黄总苷(混合苷)中苷甲、乙、丙的分离提取;,毛花洋地黄叶中主要含强心苷类化合物,达三十余种,其中主要由五种强心苷元组成.大多为次生苷.毛花洋地黄

26、苷甲、乙、丙、丁、戊为原生苷.从粗总苷中分离原生苷即:毛花洋地黄苷甲、乙、丙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毛花洋地黄总苷(混合苷)中苷甲,乙,丙的分离,粗总苷,按粗总苷-甲醇-氯仿-蒸馏水(1:100:500:500)的比例进行第一次分离,现将总苷溶于甲醇,过滤,在向滤液中加入氯仿和水,稀甲醇层,氯仿层,母液,粗结晶(主要含苷丙和乙),氯仿层,稀甲醇层,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冷却,抽滤析出的结晶,常压回收氯仿,氯仿,残渣(主要含苷甲和乙),按上述第一次分离配比进行第二次分离,常压回收氯仿,残渣 (主含苷乙),减压浓缩,母液,结晶(主含苷丙),原生苷、次生苷分离时的注意事项,由于苷结构特点及性质,提取原生

27、苷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提取过程中避免接触酸或碱; 2.设法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的方法: 1.新鲜植物药材迅速干燥或加入硫酸铵水溶液研磨促使酶变性; 2.提取时用沸水、甲醇、60以上浓度的乙醇; 3.加入碳酸钙拌匀后沸水提取。,(2)苷元部分的分离提取,3.(1)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西地兰)的制取,制取过程分为提取总苷、分离苷丙(见总苷分离部分)和水解去乙酰基三个阶段。水解去乙酰基 毛花洋地黄苷丙去乙酰基的反应(即洋地黄毒糖上的酯键水解)较易进行。常采用氢氧化钙或碳酸钾,按苷丙-甲醇-氢氧化钙-水(1g33ml70mg33ml)的配比,先将苷丙溶于甲醇中,氢氧化钙溶

28、于水中,分别滤清,再混合均匀,静置过夜。使水溶液呈弱碱性。水解完毕,用1%的盐酸调至中性。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20%的体积,放置过夜,滤过得到粗结晶,用甲醇重结晶即得西地兰纯品(mp265268)。,去乙酰基毛花洋地黄苷丙(西地兰)的工艺流程,4.地高辛(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的制取,地高辛是毛花洋地黄苷丙的次级苷,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235245(分解), +9.512(吡啶),无臭,味苦。溶于稀乙醇、吡啶或氯仿与乙醇混合液中。几不溶于水、乙醚、丙酮、醋酸乙酯、氯仿,在80%乙醇中的溶解度比羟基洋地黄毒苷大。利用毛花洋地黄叶中存在的-D-葡萄糖酶水解除去葡萄糖,再用乙醇提取。,地高辛制

29、取的工艺流程,参考文献,1.反相薄层层析法对洋地黄叶中强心苷定量分析.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第18卷第2期34页2.汪洋,李孟全.HPLC 法测定糖芥不同部位强心苷的含量研究.中医药学刊.第23卷第5期2005年5月3.刘瑞源, 钟平, 戴开金.大孔吸附树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4.袁黎明,傅若农,张天佑.高速逆流色谱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药物分析杂志.第18(1)期60页1998年5.尹茶,吴玉田.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药物分析杂志.第19(3)期210页1999年.6.姜艳艳,刘斌,石任兵.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鉴定中的应用.药

30、品评价.2005年第2卷第1期.,7.宋敏,李苗,胡晓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高辛原料药中各杂质及主药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第24(3)期333页2004年.8.黄花夹竹桃叶中的二羟黄酮苷,黄酮醇苷及其对HIV-1逆转录酶,HIV-1整合酶的抑制活性.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第25卷第4期237页.9.桑志红,杨松成.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年4月第15卷2期28页.10.许玲玲,安睿,王新宏.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中成药. 2006年2月第28卷第2期239页.11.颜继忠,褚建军,童胜强.中药分离中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年10月第20卷第5期374页.,12.刘 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国中医药报2176期13.中国药典( 2005 年版)14.生物学 中国药科大学15.赵华明 谢如刚 中国大百科16.生物与药学 生命经维17.云南药用植物数据库18.夹竹桃,樟树灭螺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刘颖芳,彭 宇,刘凤想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大学学报19.HPLC法测定糖芥不同部位强心苷的含量研究汪 洋,李孟全:牡丹江医学院分析测试实验;中医药学刊20.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