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306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数据交换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要 求1.理解数据交换的必要性;2.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基本思路,了解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合;3.领会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了解分组长度的选取与那些因素有关;4.理解分组网中分组传输的两种方式。,第4章 数据交换,4.1 概述,要实现数据在网内传输,必须依靠数据交换。1.数据交换的必要性 如果在网内实现点对点的传输,所需链路数太多,线路利用率太低。 数据交换将各用户通过一个具有交换功能的网络连接起来,使得任何两个用户终端由网络来实现必要的交换操作。,N(N-1)/2,N,交换中心,2.交换的概念1)什么是交换:是采用交换机(或节点机)等交换系统,通过路由选择技术在进行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物理的/

2、逻辑的连接,形成一条通信电路,实现通信双方的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种技术。 具有交换功能的网络称为交换网络,交换中心又称交换节点。2)交换节点的基本组成 交换节点泛指网内的各类交换机,它具有为两个或多个设备创建临时连接的能力。,3. 数据交换的实现,1)利用公用网进行数据交换只增加少量设备就可开展数据业务。优点:投资少、实现简单、地区广泛和使用方便。缺点:误码率高、传输不稳定、线路接续时间长、 不适合高数率传输。2)利用公用数据交换网进行数据交换 公用数据网要求本身可解决数据交换。它可分为两大类:电路交换方式和存储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方式有时分和空分交换方式。 存储交换方式也可称为信息交换和存储转

3、发方式,它可分为报文交换方式和分组(包)交换方式及帧方式。,交换方式分类见下图,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X.25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信元中继,ATM,SMDS,ATM:高速异步传送模式SMDS:交换型多兆比特数据业务,交换方式分类,4.数据业务的特点及其对交换方式的要求,交换方式的选择和发展,主要取决于通信业务的特点。1)通信速率、信号形式:要求交换机最好适应各种速率和各种不同信号形式的使用。2)业务量、实时性:数据通信的不同应用,其业务量和对实时性的要求也大不相同。短数据业务:最好无呼叫连接,有信息立即发送出去。交换式数据传输:要有较快的响应,要求交换机

4、传输延迟小,最好把通信线路上出新的空闲时间利用上。批方式数据传送:要求交换机具有较大的传送能力,尽量减少附加信息的开销。3)传输差错:要求交换机能及时纠正传输中所发生的差错。4)呼叫/应答:能使用户设备自动处理呼叫中遇到的各种问题。,5.现代数字交换技术四个重要阶段:1)人工交换阶段。2)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1890年美国人A.B.史瑞桥发明步进式电话交换机;1919年瑞典人尼尔斯.帕尔姆伦河G.A.贝塔兰得发明纵横式接线器;1926年在瑞典开通了第一个4000门纵横制电话试验局。3)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1970年法国第一台程控机(E10型)4)信息包交换阶段:分组交换、IP交换、ATM交换

5、交换从空分到时分、由低Rb到高Rb,从模拟到数字,从面向话音到面向多媒体,从电交换到光交换,。交换的发展代表整个通信网的发展。,4. 2 电路交换方式,4.2.1 电路交换原理,电路交换方式是指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进行数据交换之前,先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专用通信线路),再进行数据通信,且在通信中始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而不允许其他计算机和终端同时共享该条链路的通信方式。电路交换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 电路建立阶段,2. 数据传送阶段,3. 电路拆除阶段,交换局,电路交换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电路建立阶段 2.数据传送阶段 3. 电路拆除阶段,DTE,交换局,DTE,被

6、叫号码或地址,呼叫,应答,或,4.2.2 电路交换机,电路交换机是实现电路交换的主要设备,它由交换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构成。 交换电路的作用是完成相应电路的连接,在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建立一条传输通路; 控制部分的主要功用是根据主叫用户的线选信号来控制交换电路完成连接。,2.控制电路部分,集中控制系统,4.2.3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缺点,1.路交换的优点,(1)信息传输延迟时间短。,(2)信息传输效率较高。,(3)对用户提供“透明”传输通路。,2.电路交换的缺点,(1)电路接续时间较长。,(2)电路利用率低 。,(3)不用类型的终端(终端的数据速率、代码格式、通信协议等不同)不能相互通信。,(

7、4)有呼损。,(5)差错率高。,4. 3 报文交换方式,4.3.1 报文交换原理,1. 什么是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基础思想是“存储转发”,即将用户的报文(包含信息及接收端地址等辅助信息)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和外存),当所需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机或用户终端。与电路交换比较,报文交换无需用户之间先建立呼叫,也不存在直接物理信道,交换结束后也不需要拆线过程。,2. 报文格式 无长短、有辅助信息,报头,正文,报尾,报头:起止标志、信息开始、信源地址、目的地址、 控制信息、报文编号。报尾:差错控制,由长度限制可省略。,3报文交换原理,报文交换机组成有通信控制器、中央处理机和外

8、存,实现报文交换的过程如下: (1)通信 信控制器探询各条输入用户线路,如某条用户线有报文输入,则向中央处理机发出中断请求,并逐字把报文送入内存储器;(2) 收到报文结束标志后,中央处理机对报文进行处理,例如分析报头,判别和确定路由,登录输出排队表等;(3) 将报文转移到外部大容量存储器,等待一条空闲线路;(4) 等到线路空闲,把报文从外存储器,调入内存储器,经通信控制器向线路发出去。,4.3.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1. 报文交换的优点,(1)易使不同类型的终端互相进行通信。,(2)线路利用率高,(3)可实现同报文通信,(4)无呼损,2报文交换方式的缺点,(1)不利于实时通信。,(2)设备费用

9、高。,44 分组交换方式,4.4.1 为什么提出分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实时性好,但它对于短报文通信效率低,电路利用率低,且不利于不同类型终端相互通信; 报文交换能解决电路交换的缺点,但不能满足数据在实时情况下的通信。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要求数据交换能适应不同速率的交换,接续时间短,实时性好,传输准确性高,且不同类型终端可相互通信。为此,提出了分组交换技术。可以说,分组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并使两者的缺点得以相互抵消。,CCITT给分组交换的含义作了如下的叙述: “在网络中进行交换的是这样一个组合实体一组包含着数据和呼叫控制信息(如地址)的二进制数,这些数据、呼叫控制信息以及可

10、能附加的差错控制信息都按规定的格式排列。 分组交换又叫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 。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同属于存储/转发方式,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参与交换的数据单元的长度不同。报文交换的数据单元是报文(Message)而分组交换的数据单元是分组(Packet)。,4.4.2 分组基本格式及长度选取1.分组基本格式,图48 分组基本格式示意图,报文的分组和组合,2.分组长度的选取:,(1)存储器费用;(2)分组处理费用;(3)信道传输质量;(4)正确传输数据信息的信道利用率。,CCITT规定:分组长度以16字节到4096字节的2n字节为标准分组长度,一般选128字节。,4.4.3分

11、组交换原理,1.分组交换工作过程分组交换网的工作过程是: 交换中心的交换机接到分组后首先把它存储起来,然后根据分组中的地址信息、线路的忙闲情况等选择一条路由,再把分组传给下一个交换中心的交换机。如此反复,一直把分组传输到接收方所在的交换机。对于一般终端来说,是收到的分组要交给PAD;来进行报文的合并工作,并送交收方计算机或终端。接入分组交换网的用户终端有两类:分组型终端和非分组型终端。 分组型终端按照分组格式收发信息; 非分组型终端必须在分组网内配置具有分组装拆功能的分组装拆设备(PAD),使不同类型用户终端可以互通。,2. 数据报和虚电路,分组交换方式可进一步分成提供数据报服务的分组交换和提

12、供虚电路服务的分组交换,简称为数据报(Datagram)和虚电路(Vircuit Circuit,VC)。在计算机网络有时又把它们分别称为无连接(Connectionless)服务和面向连接(Connection Oriented)服务。1)数据报的交换方式: 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分组独立地行处理,与报文交换方式中对每个报文独立处理一样。,数据报方式的特点: 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 叫清除阶段,对于 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 较高。 数据分组传输的时延较大。 对网络拥塞或故障的适应能力较强。,2)虚电路的交换方式概念 虚电路:所谓虚电路是网络内一对数据终端之间的逻辑连接,允许数据同时双

13、向传输,而且通过逻辑连接的全部数据传输均采用分组形式。 在虚电路方式中,在发送任何分组之前,需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虚电路),即在发送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各个节点上事先选定一条网络路由;然后两终端便可以在这条逻辑连接(虚电路)上交换数据。 逻辑信道:是用户DTE与它的网络接口之间的逻辑接口,逻辑信道标识包括两部分:信道组号和信道号。 虚呼叫:是临时或交换的虚电路,它必须在进行信息传送之前通过交换分组来建立。,虚电路的建立,虚电路的特点 在数据传送之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分组在每个节点上仍然需要缓冲,并在线路上排队。各个节点不需要为每个分组做路径选择判定。虚电路实现方法 交换虚电路(SVC)

14、 永久虚电路(PVC),A,B,C,分组交换网的应用1)在商业上的应用:例银行系统在线式信用卡(POS机)的验证。2)组建虚拟专用网(VPN)3)进行实时业务处理4)数据库查询5)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传真存储系统、等增值业务、6)与其他分组交换网实现互联,4.4.4分组交换的优缺点,分组交换的优点 (1)传输质量高。 (2)可靠性高。 (3)为不同种类的终端相互通信提供方便。 (4)能够满足通信实时性要求。 (5)可实现分组多路的通信。 (6)经济性好。 (7)能与公用电话网、用户电报网及低速数据网和 其他专用网互连。2分组交换方式的缺点 (1)对长报文通信的传输效率低。 (2)要求交

15、换机有较高的处理能力。,4. 5 帧中继,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传输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换技术,它比分组交换技术更加适合近年来高质量光纤数字系统的需要。4.5.1帧中继技术的提出帧中继的提出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光纤信道已被大量使用。(2)用户终端的智能化。(3)用户及用户传送信息的剧增。 帧中继简化了分组交换机的功能,从而降低了传输时延,节省开销,提高信息传输效率。,4.5.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1. 帧中继的概念 帧中继是快速分组技术帧方式的一种,是分组技术的升级技术。帧方式是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上使用简化的方式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方式。由于数据链路

16、层数据单元一般称作帧,故称为帧方式。 帧方式包括帧交换和帧中继两种类型,帧中继交换机只进行检测,但不纠错,而且省去流量控制等功能,这些均由终端完成。帧交换保留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帧中继比帧交换更简化,传输效率更高,所以广泛应用的是帧中继技术。,F :表示帧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字段,规定其编码为 01111110。I :信息字段。FCS:校验字段。 地址字段为2字节,也可扩展为3或4字节,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DLCI: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用于标识永久虚电路 (PVC)、呼叫控制或管理信息。C/R:命令/响应,与高层的应用有关,帧中继本身不 用。 EA: 扩展地址。 FECN:前向显示拥塞通知。

17、BECN:后向显示拥塞通知。DE: 可丢弃标识符。,3帧中继的工作原理帧中继是一种减少节点处理时间的技术。基本工作原理:节点交换机收到帧的目的地址后立即转发,无须等待收到整个帧并作相应处理后在转发。如果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当节点检验到差错时,可能该帧的大部分已被转发到了下一个节点。下一个节点接到指示后立即中终止传输,并将该帧从网中丢弃,请求重发。帧中继方式的中间节点交换机只转发帧而不回送确认帧,只有在目的终端交换机收到一帧后才回送端到端的确认。而目的终端收到一组后回送端到端的确认。所以该帧中继减少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时间。,4.5.3帧中继的特点,1)灵活的VC业务:采用虚电路技术,一个端口可

18、实 现多个PVC连接。用户可以在同一物理链路中根据 需要自由地增加或减少虚电路,而无需增加硬件 和软件的投入,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2)简单的网络处理:简化了X.25通信协议。传输时 延小,效率高,数据吞吐量大。3)有效的带宽利用率:使用统计复用技术,传输带 宽按需动态分配,适用于突发业务和局域网互联。4)多协议支持:帧中继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可 以为各种网络提供快速和稳定的连接。,5)传输速率高:传输速率高,接入速率一般为 64kbit/s到 2Mbit/s6) 降低的成本:降低了联网成本,使网络资源利用率 高,网络费用低。7)接入方式灵活:可通过路由其接入;具有非标准接口 规范的终端,可

19、通过帧中继装/拆接入;帧中继标准 终端可直接接入。8)可实现向ATM过渡:帧中继可以成为ATM的骨干网的 用户接入层,与ATM相辅相成。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使用帧中继作为宽带业务的接入网是很经济的。,帧中继技术适用于三种情况1)当用户需要数据通信时,其带宽要求为 64KHZ2MHZ,而参与通信的用户多于两 个的时候,使用帧中继是一种较好的方案。2)当通信距离较远时应优先选用帧中继。因 而帧中继网络的高效性使用户可以享用较 好的经济性。3)当数据业务量突发时,由于帧中继具有动 态分配带宽的功能,选用帧中继可以有效 地处理突发性数据。,4.6 ATM技术 ATM是异步传送模式(Asynchrono

20、us Transfer Mode)的简称。它也是一种快速分组技术,它与帧中继的区别在于帧中继分组的长度是可变的,而ATM分组的长度是固定的。4.6.1 ATM的提出为了BISDN,要求高速宽带传输和网内高速交换。BISDN由ATM交换技术、光纤、SDH传输系统组合支持网络运行。,4.6.2 ATM基本原理,1. 定义“转移”包括传输和交换两个方面,所以转移模式意味着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方式。“异步”是指接续和用户带宽分配的方式。 故ATM指的是“以信道单元为信息传输、复接和交换的基本单位传送方式”。ATM的概念可由以下几方面定义:所有信息在ATM网中以称作信元(Cell)的固定长度数据单元

21、格式传送,信源有首标和信息域组成。ATM是面向连接的技术,统一虚接续中的信元顺序保持不变。通信资源可以产生所需的信元,每一信元都具有接续识别的标号。信息域被透明传送,他不执行差错控制。信元流被异步时分多路复用。,2.ATM的特点协议简单,可通过硬件实现。具有协议处理速度快和时延小的特点。固定长度的信元,不受数据类型的影响。采用统计复用的方法,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有效地跨界LAN和WAN的高速互联网技术。具有多媒体传输特点。ATM交换既有电路交换的特点,又有分组交换的特点,他代表了交换技术的最高水平。,3. ATM信元格式,ATM传输信息的基本载体是ATM信元。ATM信元是定长的,长度较小,

22、只有53字节,分为信头和信元净荷,信头5字节,信元净荷48字节。根据其位置不同,对于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信元格式略有不同。ATM信元格式见图,8 7 6 5,在ATM信元格式中:GFC:一般流量控制域,用来实现端点到交换机的流量控制,GFC是针对用户网络接口,对于网络节点接口,该域为VPI;VPI:虚路径标识符,用来定义ATM网络中的一条虚路径连接;VCI:虚通道标识符,用来定义ATM网络中的一条虚通道连接;PT:信元载体类型,用来定义该信元是用户信元,还是管理信元;CLP:信元的优先级,用来指示与网络拥塞时可丢弃(CLP=1)或保留(CLP=0)的信元;HEC:信

23、元头差错控制,用来保证信元头的正确性。,3ATM网的连接方式,ATM网络的两类主要设备是端点的服务用户(如工作站、服务器或其他设备)和中间点的ATM交换节点(如ATM交换机)。所有的连接从端点开始并在端点结束,中间点对端点传送来的信息进行中继传输。,图412是VPI和VCI的连接例子。,i,c,ATM交换机工作过程:接入ATM交换的用户一般均为高速率用户,每个用户都申请有自己的VPI和VCI。若用户甲要送数据到用户乙,先发信息(信元)到交换机,让交换机根据其要求编制一张专用的VPI/VCI转发表,让每个输入的VPI、VCI均连有对应的输出,VPI、VCI实际上就相当于为其建立了一条消息通道。用

24、户甲发出的信息均是装配成固定长度的信元,送往ATM交换机缓存后,由管理控制处理器根据其VPI/VCI转换表的内容,将其输入信元中的VPI和VCI转换成对应输出线上的VPI和VCI,并排队等待,按顺序采用统计时分复用方式送至输出线,以送往用户乙。,4.6.3 ATM交换机1对ATM交换机的要求ATM是B-ISDN的交换技术和多路复用技术,B-ISDN要求ATM交换机应具有下列最基本的能力:(1)多速率交换。要求从几kbit/s到150Mbit/s范围内的许多速率都可在交换机中进行交换。(2)多点交换。要求提供点到点与点到多点的选播/组播/广播连接功能,使一条入线的信元通过交换机可以输出到多条出线上操作。(3)支持多媒体业务。,4.6.4 ATM交换机构,ATM交换机基本结构,4.6.5 ATM面临问题及技术展望ATM作为一种新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有许多问题仍待解决,技术方面有待发展。,1. ATM面临的问题,(1)统计时分复用带来的信元瞬时丢失。,(2)多目标控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3)ATM网络路由选择问题。,(4)用户接口的简化问题。,2ATM技术展望(1)电交换向光交换过渡。,(2)宽带无线ATM技术。,4.7几种交换方式的比较,总的来衡量,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电路交换好,而快速分组交换方式最适合现在以及未来数据通信的业务,其性能是很优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