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两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448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两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两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两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两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两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两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两宋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国近古文化的转向与定型(理学构建与雅俗文化的共进)中唐750安史之乱两宋(960-1127-1279),一、唐中叶的文化转折,文化史的断代:中唐以后至明中叶为近古文化远古至秦汉时期的文化:上古文化秦汉至唐中叶的文化:中古文化唐中叶至明中叶:近古文化唐中叶以后,汉唐文化的雄浑气象不复现,雅文化层面走向精致内敛,俗文化开始热闹繁华。,魏晋南北朝,春秋战国时期,唐中叶,到宋末中国历史上三次文化大转折:,百家争鸣,原典创制,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形成,儒释道多元文化并存、胡汉互动、中印文化互融.,由雄浑转向内省,雅俗并进,文化发展达到另一种极致。,唐中叶后中国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唐中叶后,中国社会

2、加速变化。宋朝初年,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增长,人口南移的频率和速度加快,长江流域像北方的黄河流域一样,终于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科举制度开始主宰士族的生活,儒学得到复兴。尽管种种迹象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宋朝再也未能象汉唐那样称霸东亚。对于强大的邻居,宋朝不能视之为藩臣,而要考虑如何阻止他们的入侵。剑桥插图中国史,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国家放弃抑制土地兼并的努力,土地兼并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之居。”,租庸调制,两税法,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钱币取代布帛,成为唯一的一般等价物。,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商业的繁荣,坊市制度,宋代“坊市制度”崩

3、溃,市场化程度加深。,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政治上:削弱武人势力、强化中央集权。文化教育上:强化科举、广纳贤才;尊师重道,优礼儒士。政策言论上:优容文士、广开言路、纵论时政。,边疆压力下的纳贡支出和庞大官僚阶层俸禄等导致国力空虚、积贫积弱。于是,宋王朝采取“守内虚外”、以文治国的方略,精心构筑自己的内部世界。,两宋时期的社会氛围 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五事。如百年内无内乱;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百年未尝诛杀大臣;至诚以待夷狄。如此大抵以忠厚廉耻为之纲纪,故能如此。盖睿主开基,规模自别。河南程氏遗书 伊川先生语一,宋文化是以宋理学为奠基石的。 两宋(北宋、南宋)理学大家:

4、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创始人是周敦颐,集大成者是朱熹,在理论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二程,后世多称“程朱理学”。,三、理学的构建,“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le)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 “开辟唐代中叶文化学术思想变化的杰出人物是韩愈,继承发展韩愈思想的为其学侣李翱。”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韩愈“道统论”的背景:魏晋唐以来佛学的广泛传播,对儒学提出了挑战。,韩愈首次把君主与孔孟在学术上衔接起来,完成了政治家与思想

5、家的合一。他用此来说明,儒家的起源在时间上比佛老早,以此来确立儒学在华夏的正统地位。,韩愈的道统论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祥。”韩愈原道,理学,又叫新儒学、道学、宋学。之所以称之为理学,是因为宋代诸儒所建构的崭新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以之构成哲学思辨的核心范畴。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但却自学或不自觉地将元典时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融合,使之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之所以称为道学

6、,是因为宋代理学诸子自诩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的道统,以”明道“为学问之追求。之所以称为宋学,是因为清代乾嘉时期考据之学极盛,考据家们心仪汉儒,认为理学徒有空疏之名,遂有“汉学”、“宋学”之分野。理学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大体上, 理学的构架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时期、奠基时期、集大成时期。周敦颐与邵雍是理学体系的开山人物。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人,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

7、,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周敦颐的思辨兴趣在于宇宙发生论,从而铸定了理学诞生初期的哲学性格。传说他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的太极图,并对之进行诠释,名太极图说。他指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他在通书中申言,自己所谓的“无欲”与道家和禅宗所谓的“无为”和“无心”是一样的,指出:“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重要的是,周敦颐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的修身哲学,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这一认识路径

8、成为后来理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他在皇极经世中写道:“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矣。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

9、,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这就是邵雍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并配有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以提示万物演化的规律和宇宙秘密。邵雍开启了后来理学家关于“天理”、“人欲相对立的门径,影响可谓深远。,继周敦颐、邵雍之后,张载、程颢、程颐真正奠定了理学的坚实基础。此五人号称“北宋五子”,是理学发展的关键人物。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字子厚,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熙宁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

10、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于道,年五十八。赐谥明公。著有崇文集十卷(已佚),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明嘉靖间吕柟编有张子钞释,清乾隆间刊有张子全书,后世编为张载集。,因张载是陕西人,故其学派称为“关学”。张载也是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宇宙发生论,不过他更为强调“气”,认为太极就是气。张载关于“心统性情”、“天地之生”、“德性所知”等伦理学问题的思索,都成为后来理学家们关切的重大问题。,二程即程颢和程颐,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年1107),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二人都曾就学于周

11、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被世人称为“二程”。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程颢、程颐居住在洛阳,此一学派故被称之为“洛学”。二程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们提出了“天理”这一理学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显然来自于易传的哲学启迪,并参照了张载的“气”以及邵雍的各式卦图。经过融铸之后,二程将“理”置于宇宙本体的位置,认为理是永恒不灭的存在。,理学发展到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到朱熹时,理学才最终完成了理论架构,并在认识论上达到了顶峰。人们习惯于将理学的主流称之为“程朱学派”,凸显了朱熹对二程思想的传承以及由此导致朱熹

12、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卓然地位。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又称朱文公。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绍兴十八年中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亦称考亭先生。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有朱文公文集。,朱熹从二程那里承续了“理”的概念,并将它诠释得更为明确。朱熹的思想集中体现

13、在朱子语类中。更重要的是,朱熹将“理”推绎为政治哲学。在朱熹的努力下,一个以伦常秩序为哲学本位的新儒家体系得以最终建立,该体系吸收了释道的宇宙发生论及个体修炼说,孔孟学说被重新诠释并又一次获得了理论权威的神圣地位。从文化史的长时段看,自秦汉以来多元并存的思想意识形态经过反复整合,终于进入创造性转换的新阶段。朱熹也因理学的创造性建构而成为儒学“道统”的旗帜和“礼教”圣人。,朱熹一生致力于宣扬理学,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精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其价值在于总结了先前儒家学者的贡献,使得儒家学说更便于统治者操作利用。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了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4、元代开始,朱子学作为儒家学说的新生力量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明清时提升到儒学正宗地位。朱熹成为孔庙大成殿“十二哲”之一。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内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尤其是东亚诸国,成为继孔子之后又一个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思想家。,四、文化的雅化,五、俗文化的展开,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勃兴。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flash) “说话”、 “宋杂剧” 、滑稽戏、傀儡戏、皮影戏、乐户艺人等勾栏里的艺术产生。,宋代县、府州、路的治所直至首都的大、中、小城市,其繁荣不仅有赖于官吏和军人的消费及俸给。为了应付幅员广泛的都市人口

15、的商业、手工业的需要,加上供给其他城市和农民的商品和手工业制品,这些中小城市渐渐演变成商业城市。,“由于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 因此城市中就聚集了社会的领导阶层,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 宋代都市生活是自由而奢华的,“城市已非朝廷控制下的几个城池的联合,也不再执行行政中心的功能。相反,娱乐场所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当时城市中有无数各具特色的茶馆、酒肆、饭庄,“并有和后世日本艺伎相似的专业歌伎伺候的娱乐场所”,此外诸如戏曲、杂耍、说书等娱乐形式也是应有尽有。,七、科技成就辉煌灿烂,毕昇:活字印刷术 火药与指南针的应用 沈括:百科全书式的科

16、学家,宋代五大名窑官、汝、均、哥、定,北宋官窑瓶,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古称汝州,因此得名。,汝窑盘(故宫博物院藏),汝窑碗(故宫博物院藏),汝窑莲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宋代均窑瓶(台北博物馆藏),均窑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宋代均窑盆,哥窑,定州白瓷孩儿枕,定窑印花小碗,清明上河图,宋代的市民文化非常繁盛,宋人观看傀儡戏,悬丝傀儡,参军戏,43,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两宋统治的300多年间,中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契丹族的辽国,党项族的西夏,女真族的金国。经常南下侵扰宋朝,对宋文化造

17、成冲击,从宋文化中汲取营养,产生了冲突与融会的双重效应。,第八章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44,宋朝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空前发达,但在政治军事上却内忧外患,及其懦弱。一方面,宋朝受辽夏金的侵扰,使得宋文化里充满着国破家亡的忧患。 这种忧患意识在士大夫文化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在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岳飞的诗词文当中都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忧患悲愤气息。,45,另一方面,游牧民族从农耕文化中吸收到丰富营养。辽朝,史记汉书被译成契丹文字,广泛流传。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唐宋诗词受到辽人的喜爱。在西夏,党项族人把孝经、论语、孟子等译成本族文字。,46,宋仁宗时,西夏任用中国贤才

18、,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受中原影响最大的当属金国。建立金国的女真族一直活动在东北一带。,47,自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之后,女真族人不断内迁,定居中原,与汉族人民长期杂居,学说汉话,与汉人通婚,改姓汉姓。在全国学习汉文化经典,科举考试仿汉唐之制,儒学被奉为正宗道统。金人对汉文化的汲取和整合比别的民族更加明显。,48,二、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元代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不幸而又侥幸的时代。隋唐开始,历代王朝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制度来选拔一部分知识分子参政的。元代蒙古灭金后,科举考试停顿了八十多年。为数众多的知识分子被堵塞了仕途。所谓“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49,在不足百年的时间

19、内,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200人,见于记载的剧目有700多种,至今流传的剧本仍有200多种。,50,51,关汉卿,王实甫,关汉卿、王实甫被誉为杂剧双璧,杂剧双璧,52,元杂剧的文化意义: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内容上,元杂剧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谴责黑暗,倾吐不平,追求美好未来,追求真善美。,53,三、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元朝疆域辽阔,忽必烈入主中原后,还征服了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北达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至西藏云南,西北达新疆。一度还曾经发动了对欧亚各国的三次侵略,并建立了四个汗国,波兰、匈牙利、伊朗、伊拉克、埃及等都曾被成吉思汗及

20、其子孙占领过。在元帝国对欧亚大陆的征服过程中,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也在进行之中。,54,外来宗教大规模涌入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从阿拉伯和波斯大量迁居中国。回族在这个时代形成。元代有大批中亚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居内地,他们把本国和他国的先进科技(如天文学、数学)介绍到中国,中国至今仍在使用阿拉伯数字。,55,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在发展中国传统天文学的基础上,充分吸取阿拉伯的科学成果,在天文水利数学历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天文学方面,1281年制定的授时历,以365.2524天为一年,精密程度超过前代各朝,比世界上现用阳历(格里哥利历)早三百年,授时历施行了360年,为我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56,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迅速向外国传播,火药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印刷术传入波斯、埃及,后传入欧洲。中国历法、数学、算盘、瓷器、丝绸、茶等等,在亚欧广泛传播。马可波罗来到大元帝国旅行之后,用马可波罗游记把中国介绍给了西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