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珠光体相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珠光体相变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珠光体相变,3.1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特点3.1.1 过冷奥氏体转变,图3-1 TTT 曲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TTT曲线,C曲线,IT曲线。 反映温度-时间-转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2,3,A1 550 ,Fe、C原子均可扩散。 共析分解成珠光体 - 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层片状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团(或领域) - 片层方向大致相同的珠光体,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形成35个珠光体团。,(1)高温转变,4,5,(2)中温转变,6,图3-4 (a) 上贝氏体 X600 (b) 下贝氏体 X400,7,非扩散型相变:Fe、C原子均不发生扩散,生成的马氏体与原奥氏体成分相同。
2、 马氏体: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马氏体相变是变温型相变,相变开始点 Ms ,终了点 Mf 。,(3)低温转变,8,图3-5 (a) 低碳钢中的板条马氏体 (X80) (b) 高碳钢中的针状(片状)马氏体 (X400),9,3.1.2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1)片状珠光体,(2)球状珠光体 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10,11,3.1.3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 S0,珠光体的片层间距与转变温度有关,与过冷度成反比。,图3-1 珠光体片层间距S0,12,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若S0过大,原子所需扩散的距离就要增大,这将使转变发生困难。 若S0过小,由于相界面面积增大,使界面能增大,这时GV不变
3、,这会使相变驱动力降低,也会使相变不易进行。所以一定的T对应一定的 S0 。,原因:,13,原因:T 愈大,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能力愈小,扩散距离变短。另外, GV 会变大,可以增加较多的界面能,所以 S0 会变小。,原奥氏体晶粒大小对 S0 无明显影响。但原奥氏体晶粒越细小,珠光体团直径也越细小。,14,3.1.4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片状珠光体的塑性变形基本上发生在铁素体片层内,渗碳体对位错滑移起阻碍作用,位错最大滑移距离等于片层间距S0 。 片层间距S0 愈小,强度、硬度愈高, 符合Hall-Petch 关系:s = 0 + kS0-1 粒状珠光体的屈服强度取决于铁素体的晶粒大小(直径 df
4、 ), 也符合Hall-Petch 关系:s = 0 + kdf-1/2,15,3.2 珠光体转变的机理 3.2.1 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图3-2 自由能-成分曲线,在A1(T1)温度,、Fe3C 三相的自由能-成分曲线有一共切线。 在A1温度以下温度T2 , 、Fe3C 三相间可作三条共切线,共析成分的奥氏体的自由能在三条共切线之上。,16,(1)珠光体形成时的领先相 从热力学上讲,铁素体与渗碳体都可能成为领先相。 共析与过共析钢中,渗碳体为领先相。 亚共析钢中,铁素体为领先相。,3.2.2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珠光体相变是扩散型相变、属形核长大型。,17,(2)珠光体的形成机制,图3-3
5、 珠光体形成过程示意图,18, 珠光体的形核:在奥氏体晶界上先形成一小片渗碳体(长成片状是为了减少应变能),通过邻近奥氏体不断供应碳原子而长大。,(0.77%C) (0.0218%C) + Fe3C(6.69%C)(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19, 珠光体的纵向长大:由于形成了/,/Fe3C相界面,在相界面前沿相中产生浓度差C- C-k ,从而引起碳原子由前沿向Fe3C前沿扩散,扩散的结果破坏了相界面的碳浓度平衡,为了恢复碳浓度平衡,渗碳体和铁素体就要向奥氏体中纵向长大。,20,21, 珠光体的横向生长:Fe3C的横向生长使周围奥氏体产生贫碳区,当碳浓度下降到C-k时,在Fe3C
6、两侧通过点阵重构,形成两小片铁素体。同样,铁素体的横向生长也将产生富碳区,这又促使渗碳体片的形核生长。如此协调地交替形核生长,从而形成铁素体、渗碳体片相间的层片组织。,22, 珠光体的横向生长:铁素体片由于其两侧渗碳体片的形成而停止横向增厚,渗碳体片的横向生长亦然,故珠光体的横向生长很快就停止。 在珠光体生长的后期,会出现分枝长大现象。,23,3.2.3 球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由界面热力学,汤姆逊-佛鲁德里西(Thomson-Freundlich)公式:,Cr - 与半径为r的第二相颗粒相平衡的母相溶解度。C - 与片状(平界面)第二相相平衡的母相溶解度。,M - 第二相摩尔质量,- 比界面能
7、,- 第二相密度。,24,由于片状渗碳体的表面积大于同体积的球状渗碳体,在球化退火时,将会自发球化。 与渗碳体尖角接壤处的铁素体碳浓度 C-k 大于与平面接壤处的碳浓度,在铁素体内将引起碳原子扩散,结果界面碳浓度平衡被打破,为维持碳浓度平衡,渗碳体尖角处会溶解,而平面处会向外生长,最后形成各处曲率半径相近的粒状渗碳体。,25,图3-6 片状渗碳体溶断机制,渗碳体片内亚晶界的存在,会产生一界面张力,为保持界面张力平衡,在亚晶界处会出现沟槽。由于沟槽两侧曲率半径较小,此处渗碳体将溶解,而使曲率半径增大,破坏了界面张力的平衡,为恢复平衡,沟槽将进一步加深,直至渗碳体溶断。,26,图3-7 片状渗碳体
8、在 A1 温度以下球化过程示意图,当奥氏体化不充分时,也会以未溶颗粒状渗碳体作为形核核心,直接形成球状珠光体。,27,3.3 珠光体转变的动力学3.3.1 形核率,形成温度较高时,扩散较易,形核功起主导作用,由于温度降低,形核功下降,故形核率增加。至一定温度时,扩散起主导作用,温度降低,扩散困难,形核率下降。,28,形核率随转变温度的降低先增后减,在550附近有一极大值。,29,3.3.2 长大速度,长大速度随转变温度的降低也是先增后减,在550附近也有一极大值。,30,3.3.3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图3-9 珠光体转变的动力学曲线,当N、G不随转变时间改变时,Johnson-Mehl方程
9、:,当N随转变时间改变时,Avrami方程:,31,32, 含碳量 亚共析钢: C%,铁素体形核率;另外,相变 驱动力G- ,所以珠光体转变 速度下降,C 曲线右移。,3.3.4 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1)钢的化学成分,33,若加热温度高于Accm: C% ,渗碳体形核率升高;另外,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增大,从而使珠光体的孕育期缩短,转变加速,C曲线左移。 若加热温度在Ac1Accm:C%,获得不均匀奥氏体及Fe3C,有利于珠光体的形核,故孕育期缩短,转变加速,C曲线左移。,过共析钢:,34,合金元素 除Co以外,只要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 ,均使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从而减慢奥氏体分解
10、为珠光体,C曲线右移。,在碳钢中共析钢过冷奥氏体最稳定,C曲线最靠右。,35,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有利于高碳区形成Fe3C,低碳区形成铁素体,并加速碳原子的扩散,从而加速先共析相及珠光体的形成。 未溶渗碳体的存在,既可作为先共析渗碳体的晶核,亦可作为珠光体领先相渗碳体的晶核,故可加速珠光体的形成。,(2)奥氏体的均匀化程度和残余碳化物,36,(4)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大,并且成分趋于均匀化,减少了珠光体形核所需的浓度起伏和形核位置,从而减慢珠光体的形成,使C曲线右移。,(3)奥氏体晶粒度 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可增加珠光体的形核位置,从而促进
11、珠光体的形成。,37,拉应力和塑性变形造成点阵畸变和位错密度增高,显著提高了珠光体的形核率,促进珠光体转变,使C曲线左移。塑性形变温度越低,变形程度越大,这种加速作用越显著。 在等向压应力作用下,由于原子迁移阻力增 大,阻碍了 Fe、C 原子的扩散,同时点阵改组的阻力也增大,所以将减慢珠光体的形成。,(5)应力和塑性变形,38,在A3 、Acm线以下先形成铁素体或渗碳体。 到达A1线发生珠光体相变。 随冷速加快,将出现伪共析组织,且珠光体量增多,而先共析量减少。,3.4 先共析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形成,3.4.1 伪共析转变,39,40,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的晶核,一侧为共格,另一侧为非共格。(1)
12、形成温度较高时,非共格晶界易迁移,向奥氏体晶粒一侧长成球冠状。 若原奥氏体含碳量较高,析出的铁素体量较少,则铁素体易长成网状。 若原奥氏体含碳量较低,析出的铁素体量较多,且单位体积排出的碳原子较少,非共格界面更易迁移,铁素体长入奥氏体呈块状分布。,3.4.2 亚共析钢中的先共析铁素体形态,41,图3-12 网状 b) 和块状 c) 先共析铁素体,42,(2)形成温度较低时,铁原子不易作长距离扩散,使非共格晶界不易迁移,这时主要依靠共格界面迁移。 铁素体晶核将通过共格界面向与其有位向关系的奥氏体晶粒内长大,为减小应变能,铁素体呈片状沿奥氏体某一晶面向晶粒内生长,该惯习面为 111。所以片状铁素体常常呈现为彼此平行,或互成60、90角。 这种先共析片状铁素体通常称为魏氏组织铁素体。,43,图3-13 一次魏氏组织铁素体 d) 二次魏氏组织铁素体 e),44,图3-14 亚共析钢中的魏氏组织铁素体,45,图3-15 过共析钢中的魏氏组织渗碳体,46,粒状渗碳体; 网状渗碳体; 片状渗碳体-魏氏组织。,3.4.3 过共析钢中的渗碳体形态,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