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2655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海岸沉积体系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滩、障壁岛、泻湖、潮坪、河口湾),第八章 海岸碎屑沉积体系,第一节 海岸环境概述第二节 海岸沉积模式及其特征第三节 古代海岸沉积的鉴定标志及其与矿产的关系,第一节 海岸环境概述,定义分类海岸环境的沉积物主要补给方式,海岸沉积环境是分隔大陆与开阔海的过渡地貌单元。 在这里专指三角洲以外的海滨带,一、海岸沉积环境定义,1、 按照潮差的规模,把海岸环境分为小潮差海岸(2m)、中潮差海岸(24m)和大潮差海岸(4m)三类:(1)小潮差海岸是一种浪控海岸,主要发育海滩和障壁体系(2)大潮差海岸是一种潮控环境,以发育大潮差河口湾和潮坪为特征(3)中潮差海岸的特征介于二者之间,发育低矮的障壁岛和广阔的潮

2、坪与沼泽,二、分类,波浪,小潮差海岸,波浪,小潮差海岸,大潮差海岸,2.根据潮汐作用范围划分,潮下带Subtidal zone潮间带Intertidal zone潮上带Supratidal zone,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振荡波带 Oscillatory wave zone 破浪带 Breaker zone浅水波带 Shoaling wave zone 碎浪带 Surf zone 冲洗带 Swash zone,3.根据波浪作用分类,破浪带,碎浪带,冲洗带,4.根据地貌分类,;,3、海岸环境的沉积物主要补给方式,河流沉积物入海后被沿岸流搬运陆棚沉积物的向岸搬运海岸侵蚀形成的残留物短小河流的注入

3、,第二节 海岸碎屑沉积体系,一、(障壁岛)海滩沉积二、泻湖沉积三、进潮口与潮汐三角洲沉积四、潮坪沉积五、河口湾沉积,一、(障壁岛)海滩沉积,1.定义与概述2.水动力条件3.海滩沉积作用4.沉积相,1、(障壁岛)海滩环境概述,(障壁岛)海滩都是平行岸线分布的线状砂质沉积体 区别:海滩与陆地直接相连;(障壁岛)海滩则以泻湖与陆地分离。范围:正常浪基面与最大高潮线之间,海滩,障壁岛海滩:,海滩见于三角洲体系内、三角洲体系延伸部分以及与三角洲体系无关的其它海洋环境,主要动力为海洋作用,伴有风对砂的搬运。主要为硅质碎屑,也有由骨骼碎屑、鲕粒、团粒等碳酸盐岩颗粒,研究现代和全新世海滩:娱乐功能、可达性、经

4、济性(砂金、铂矿、石英砂等矿)、海陆之间剥蚀作用的缓冲带研究古代海滩:古代海岸作用和环境的标志、油气和铀矿的储集体,(障壁岛)海滩:临滨、前滨、后滨、海岸风成沙丘临滨(Shoreface)位于正常浪基面至平均低潮线之间(潮下带),向海方向逐渐过渡为远滨或陆棚区;前滨(Foreshore)位于平均低潮线和平均高潮线之间(潮间带)后滨(Backshore)位于平均高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潮上带);海岸风成沙丘(Aeolian dunes)是由于海岸进积,海滩砂暴露在海平面以上受风力改造而成的低起伏沙丘区;,2.水动力条件,海滩主要发育于波浪作用为主的小潮差地区,主要与波浪有关的作用(波浪冲洗、风暴

5、浪、沿岸流和裂流等近岸流)风的间接作用波浪、风暴、沿岸流风的直接作用海滩上沉积物的搬运,波浪作用,在深水区,水质点的运动轨迹近于圆形,其直径随水深增加而减小,当水深变浅时(半波长),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在波浪向岸触及海底,波浪由正弦波形变为弧立波形,浪尖开始上升,产生一个向陆方向的海底浪涌和一个弱的向海方向的回流。这种往复水流是沉积物搬运和床砂底形形成的主要作用力。该带称为升浪带或波浪加强带,随着水深变浅,波高增大,波形严重向前陡倾。直到临界点破碎,此带称为破浪带。破浪带是海滩上水动力条件最强的地带,下伏的沉积物经受了强烈的改造,波浪进一步破碎,即形成拍岸浪或碎浪带,在波浪向这种极浅水区

6、形成一个高速的向陆方向的冲流,紧接着又向海方向回流,该带称为冲流带或冲洗带,当其进入沙坝间的凹槽转为平行岸线方向流动时,则称为沿岸流,波浪产生的近岸流,波浪呈一道道激浪冲向海滩面。碎浪向上运动停止,可产生回流,集聚于沙坝裂口向海方向退回。这种回流称为离岸流,当拍岸浪涌向海滩上时,不仅在冲洗带产生双向往复水流,还产生两种单向水流:沿岸流和离岸流(裂流),沿岸流在海滩沉积物搬运与沉积中起主要作用,与冲洗带的搬运作用一道构成沉积物沿岸搬运的主要动力 裂流(离岸流)主要在表面,对底部沉积物的搬运作用较小,但也能携带相当量的沉积物越过破浪带向海搬运到浅水区,3.海滩沉积作用,沉积物的搬运作用主要在浅水带

7、在高能的破浪带,粗粒沉积物(椭圆轨迹)跃移沿岸搬运,细粒沉积物悬移搬运往复水流搬运沉积物越过碎浪带和冲洗带时以之字形沿岸搬运,风暴产生的高能环境导致沉积物的侵蚀和向海的净搬运。风暴期间碎浪带的水流可使沉积物悬浮起来,海滩上的砂坝可发生向海移动相当的距离。如现代海滩在低能的夏天沉积物向陆堆积,而在有风暴的高能的冬天沉积物被大量侵蚀掉。正常的中低能量的波浪导致沉积物向陆和沿岸的净搬运,形成分选好、正偏度的海滩沉积物,3.沉积相,(1)临滨沉积(2)前滨沉积(3)后滨沉积(4)海岸沙丘,(1)临滨沉积,(a)下临滨能量较低,主要为细砂、粉砂和滨外泥岩不规则互层。含海相化石,生物拢动强烈。见水平纹层,

8、层面具浪成波痕,但纹层多为生物扰动所破坏(b)中临滨位于破浪带,水动力强烈。主要为中-细砂。分选好,常夹介壳层。交错层发育,为双向槽状交错层。见冲刷面、滞留沉积以及平行层理、粒序层及洼槽交错层等(c)上临滨处于碎浪带,是高能环境。沉积物从细砂级到砾石级。沉积构造为多方向的槽状交错层系,向岸倾斜的板状交错层及风暴成因的侵蚀面和洼槽交错层,(2)前滨沉积,前滨相当于冲流带,地形比较平坦沉积物通常比临滨细典型的沉积构造是冲洗层理常见平行纹层、沙纹交错层层面构造极为发育,如流痕、浪成波痕、流水波痕、复合波痕以及变形的平脊波痕、圆脊尖谷波痕等等,反映该区水深极浅及间歇性暴露,(3)后滨沉积,水动力条件弱

9、沉积物粒度较细层理主要为水平纹层状,局部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4)海岸沙丘,海岸沙丘呈低起伏状。沉积物以中-细粒为主,分选很好,圆度也较高,颗粒具霜面,风成交错层发育,主要是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二、泻湖沉积,1.定义与概述2.水动力条件及分类3.沉积作用和沉积相,1.定义:泻湖-是受局限的浅水盆地,它与开阔海之间为障壁岛、障壁礁和环礁分隔,又以潮道与开阔海连通。沿岸泻湖为平行岸线的狭长的水体,也有环礁泻湖 一般无淡水注入,少量也有河流注入 与三角洲、障壁岛、潮坪构成组合,水体局限,水动力条件弱影响泻湖水流、水混合和沉积物搬运作用的因素: 主要因素:潮汐、波浪次要因素:淡水、 风暴 密度分层、海

10、平面变化 气候和温度变化,2.水动力条件及分类,根据水的交换方式分三种类型:,(1)油嘴型 高波浪能和沿岸流地区 一个或多个窄而长的进口通道,水停留时间长,波浪作用为主,阳光和周期性进水产生水体分层,(2) 局限型 二个以上的进水通道,良好的潮汐环流,波浪作用影响强烈,水体混合良好,(3)渗漏型(越流型) 潮流作用为主 长达百公里以上,宽仅几公里,宽的潮流通道,与开阔海水体的充分交换,明显的盐度和浊度变化界线,泻湖的盐度变化范围大:从超盐度的淡水,水动力条件较弱在潮湿区,其细粒的泻湖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在干旱区,其细粒沉积物中常含蒸发矿物在靠近潮汐水道的地方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发育沙纹交错层在小河的

11、注入处,具有三角洲的特征广阔的泻湖底水动力条件很弱,为水平层状的粉砂和泥质沉积。也可夹薄的砂岩薄砂层多具水平纹层,或者发育浪成波痕及浪成沙纹交错层生物群变化大,以广盐度生物最发育,但分异度小,且个体小,壳变薄;正常盐度泻湖生物与广海相似,河口区见半咸水生物群,高盐度泻湖生物少。,3.沉积作用与沉积相,古代泻湖沉积泻湖沉积的鉴别特征:局限水体形成的蒸发盐或缺氧沉积(黑色页岩),潮汐作用弱,陆源沉积物供给率低和以细粒沉积物为主,低生物分异度,广泛的生物扰动现象;,三、进潮口与潮汐三角洲沉积,1.进潮口沉积2.潮汐三角洲沉3.冲溢扇,1.进潮口沉积,进潮口在中等潮差区比较发育进潮口的主要沉积特征是:

12、1)基底有一个以滞留沉积为标志的侵蚀面,滞留沉积通常为介壳和泥砾;2)具有双向的大型平面状交错层和中型槽状交错层较粗粒砂的深潮道沉积;3)具有双向的小型-中型的槽状交错层中、细砂和平坦纹层砂的浅潮道沉积;4)结构向上一般变细,交错层系厚度向上变薄;5)动物化石组合是混生的,潮汐三角洲-是受边界限制的高速潮流通过障壁岛进入潮道两端的开阔水域时,流速因流水分散突然降低而成的朵状砂质沉积体。向陆一侧潮道口的朵状体称为涨潮三角洲向海一侧潮道口的朵状体称为退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具有平面状交错层和槽状交错层的各种序列。底部通常为双向的或向海倾的平面状交错层砂,代表早期的退潮水道沉积。其上为向陆倾的板状交错层

13、的厚层序,反映一系列沙浪在涨潮斜坡上的迁移,这些层序向上变薄,并可被泥坪或沼泽沉积覆盖。退潮三角洲具有向海倾斜的平面状交错层,其沉积特征与普通三角洲类似。,2.潮汐三角洲沉积,3.冲溢扇,冲溢扇-是在风暴期从障壁岛上侵蚀下来的砂质沉积物被搬运到泻湖一侧形成的扇状沉积体。沉积构造为平行纹理,但在其边缘部分可出现向陆倾斜的中型前积层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遭受生物扰动在现代沉积中,单个冲溢扇的沉积单元自下而上有如下序列:冲刷面-含混合生物介壳的基底层-平行纹层、沙纹层或逆行沙丘纹层砂,四、潮坪沉积,1.定义与概述2.水动力条件3.沉积特征4.潮坪沉积的识别 标志和剖面序列,1.定义与概述:潮坪是潮起潮落

14、时被海水覆盖以及部分暴露的潮湿的泥质砂质地区(碳酸盐泥砂),其上有潮道和潮渠,涨潮时,潮水涌向潮道直至高潮时淹没邻近的地区成浅水潮坪,退潮时潮道和潮坪又暴露。,潮坪沉积主要见于波浪作用不强的中大潮差的海岸,即在开阔的平坦的低能海岸,或在有障壁岛、砂嘴、礁或其它构造阻挡的高能海岸的障壁背后。,在温带地区:上潮坪(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潮坪上部通常为盐沼, 高水位时沉积泥和粉砂中潮坪(潮间带中部):潮坪中部泥砂混合沉积下潮坪(潮间带下部和潮下带):砂质沉积在潮坪下部和潮道中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潮坪以形成泥裂和石膏及岩盐晶体为特征 在副极带地区:潮坪表面有由浮冰和冰携漂砾形成的刻痕以及冰运砾石,冰

15、川作用及其导致潮坪软沉积物变形,浑水型:现代潮坪以硅质碎屑沉积为主清水型:碳酸盐岩和蒸发盐沉积 有关古代潮坪沉积的知识来自50年代开始的现代潮坪沉积研究油气见于硅酸盐和碳酸盐岩潮坪,铀矿见于砂质潮坪,因此,潮坪沉积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意义,2.水动力条件,潮坪水动力条件从潮下带向潮上带逐渐减弱潮道和潮沟水动力最强,沉积物最粗,发育人字形交错层在低潮线附近,波浪的活动强一些,主要为砂质沉积,称为砂坪而簸选出来的泥主要沉积在高潮线附近的泥坪砂坪和泥坪之间为砂与泥质的混合沉积带,称为混合坪,3.沉积特征,潮坪见于边缘海浅水环境,潮差最大10-15米,以1-4米为主;宽为几公里到25公里,除潮道

16、外,表面地形起伏小。,潮下带 subtidal,潮间带 intertidal,潮上带 supratidal,潮下带:低潮面以下海水淹没区,高潮流速度作用区,也有波浪作用,但以潮道床砂载荷搬运为特征,潮间带:高潮面和低潮面之间,每天暴露一到二次,床砂载荷和悬浮载荷混合沉积,潮上带:高潮面之上,大部分时间暴露,为每月二次的大潮或风暴潮淹没;主要为悬浮沉积,一些地方为潮道切割的盐沼环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蒸发盐沉积,沉积作用 Sedimentation Process,物理作用受潮汐和波浪控制,潮道以潮流为主,涨潮和落潮流的流速是不对称的,潮道的流速可达1.5m/sec以上;潮道间也受波浪及波浪产生

17、的水流的影响,潮道间潮坪的流速为30-50cm/sec;这个流速足以搬运砂质沉积物,形成沙丘、砂波床砂形态和形成交错层和平行层理。,潮下带:以潮道和点砂坝类似于曲流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的侧向迁移为主,只是水流方向反了,潮道可宽达15m以上。,波浪作用在潮间带的下部最强,导致对沉积物的改造和使细粒沉积物的重新悬浮,砂的分选和形成以砂质为主的沉积。,潮间带中部:是侧向迁移和悬浮沉积混合带,砂和泥质砂主要在潮道沉积,细砂和泥质沉降在潮道间宽阔的潮坪上,砂质床砂载荷的搬运和沉积主要发生在潮汐旋回的高速相,床砂形态可以被波浪改造。在高低水位低速和零速时水体停滞期,发生连续或不连续的细粉砂和泥质悬浮沉积,

18、砂质沉积物也可为透镜状或脉状,构成这种环境特有的潮汐层理。,潮间带上部波浪能和潮流能都较弱,形成以泥质为主的沉积。周期性的风暴会影响潮间带中上部的沉积,大量从滨外带来的沉积物在潮间带沉积,风暴也对已沉积的沉积物侵蚀和重新沉积,对床砂形态及沉积构造进行改造。,潮上带少有潮汐和波浪作用的影响,盐沼植物和红树林的大量存在更加减弱了波浪作用的能量,因而潮上带能量最低,沉积速率低。沉积物以细粒泥质为主;泥裂发育,泥质纹层常为植物根迹破坏;常有泥炭夹层。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泥质沉积主要来自潮下带波浪和风暴搅动悬浮起来的细粒物质。,碳酸盐岩潮坪的多数沉积作用类似于硅质碎屑岩潮坪,所不同的是在提供碳酸盐岩沉积物时

19、生物化学和生物作用起主导作用。碳酸盐岩泥主要在潮下带形成,部分是由生物作用形成。潮下带形成的灰泥和骨屑被波浪和潮流搬运到潮间带和潮上带沉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强烈的蒸发作用,潮间带上部和潮上带有化学沉淀的石膏、硬石膏和白云石。,化学和生物作用,潮坪由于部分暴露,栖居的生物种属有限(腹足类、瓣腮类,甲壳类、多毛类、有孔虫、硅藻和兰绿藻),这些生物产生粪球粒、扰动、和潜穴等。生物扰动在泥坪最强、砂坪最弱。兰绿藻在潮间带和潮上带捕捉沉积物形成叠层石。,潮坪沉积特征,硅酸盐潮坪由泥和砂组成,现代潮坪的砂泥比变化较大,(1)砂坪沉积潮道砂质沉积,富含介壳和泥砾,发育人字形交错层、槽状交错层、平行层

20、理潮道间砂坪沉积-为具小型流水沙纹交错层的砂岩,有时也有人字形交错层及再作用面Sand dominates the lower intertidal zone as well as the channel and bar deposits of the shallow subtidal zone. Muds may be deposited between channels in the subtidal zone below wave base.,(2)混合坪沉积-为砂岩与泥岩的薄互层。具压扁层理、波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以及砂、泥薄互层状的潮汐韵律层理等复合层理,(3)泥坪沉积-为厚的泥质沉积

21、,常夹有薄的砂质层。温湿区长满植物,形成泥炭或煤层;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泥坪形成石膏和石盐晶体,可使原始层理破坏。泥坪上的干裂常见,沉积序列,形态特征,宽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平行开阔海岸延伸几百公里(为潮道或河口湾切割),海湾或障壁岛体系的潮坪规模较小;潮坪沉积上部起伏小,横剖面为向陆尖灭的楔状体。,潮道以沙丘和双向交错层为特征,反向潮流对砂波侵蚀和其后的再沉积形成再作用面、人字形层理混合坪的砂泥沉积可形成砂纹交错层、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薄纹理潮流较弱时细砂也以薄纹层产出而与泥质纹层构成潮汐韵律(大小潮流速变化导致的纹层厚度的变化),沉积构造,泥质潮坪以厚层泥岩为薄纹层砂岩分隔为特征,

22、干旱地区以发育石膏、硬石膏和岩盐的晶体及泥裂为特征。硬石膏发育鸡笼构造,石膏和硬石膏层容易变形。潮上带泥质沉积少见薄层。主要为生物扰动和植物生长破坏的厚层,另外还有泥裂、雨痕、雹痕和气泡痕等暴露标志。中高纬度潮坪可能含有冰伐碎屑,以及由于冰块磨蚀导致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碳酸盐岩潮坪的沉积构造与硅质碎屑岩潮坪类似,只是沙丘、交错层、及其它流水构造较少见,而泥裂和叠层石多见。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泥质潮坪中生物扰动构造丰富,砂质潮坪少;痕迹化石有潜穴、觅食迹、栖息迹,以及鸟、昆虫和大陆动物的痕迹。,4.潮坪沉积的识别标志和剖面序列,垂向序列.,进积导致由潮下到潮上的向上变细的序列海侵导致向上变粗的序列

23、碳酸盐岩潮坪也具有类似的序列,潮坪沉积是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泥坪沉积具发育的干裂,有时顶部还可出现潮上湖沼或盐沼沉积再上为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的混合坪沉积,潮汐层理发育其上为砂坪沉积,具人字形交错层和再作用面等双向流水构造以及反映水位变化和间歇暴露的标志下部为潮下带的潮道沉积,通常为块状砂岩,具滞留沉积和人字形交错层,潮坪沉积的识别标志,Tidal-flat deposits have several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at help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sediments of most other environme

24、nts; however, their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estuarine deposit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for recognition of ancient tidal flat deposits are commonly regarded to include the following:,a.具有流水方向截然相反的人字形交错层和再作用面b.反映流水强弱的交替出现,小幅变化(潮汐韵律)及砂泥互层形成的压扁层理、波状层理及透镜状层理发育,大规模潮道构造c.大量的剥蚀接

25、触和相突变:具水道冲刷、泥质碎片和簸选的砂质透镜体等暴露与沉积交替出现的标志d. 其它的标志包括垂向序列、大量生物扰动构造、泥裂、叠层石以及其它雨痕、植物根迹、蒸发岩、泥炭和薄煤层等反映间歇性陆上暴露的标志,人字形层理,五、河口湾沉积,定义与概述水动力特征沉积特征,1定义及概述 发育于潮汐作用强烈的海岸河口地区。当海水大规模入侵时,河流下游的河谷将沉溺于海平面之下,海岸河口区形成了向海扩展的漏斗状或喇叭状的狭长海湾,就称为河口湾或三角港。 河口湾的发育与潮汐作用、河流作用的强弱密切相关。潮汐作用河流作用的河口区,利于河口湾的形成。 河口湾地区是河流水流与潮汐水流强烈交锋和汇合处。 河流和潮汐的

26、流量关系决定了水体的分层和混合特性。 潮汐弱、河流流量强时,河流淡水于盐水楔上,明显层状,随潮汐渐增和河流流量减弱,咸淡水垂向梯度变化渐小, 完全混合呈均匀状态,使河口湾区形成了海陆过渡、咸淡水混合的半咸水环境。 潮流是往返的双向流。 涨潮时潮水顺河口溯河而上河流壅水现象: 退潮时潮流强烈地冲刷河床 河口湾加深、展宽 更利于潮汐、波浪大规模入侵,使河口湾两岸产生沉积河口湾浅滩。,2.水动力特征,主要营力为潮汐作用与河流作用;河口湾的水循环受河水流量、潮汐和波浪作用的影响。因此,河口湾的盐度分布、水循环类型沉积物搬运途径等复杂而各不相同。(1) 盐水楔小潮差地区,以河流作用为主,盐水楔向陆减薄,

27、淡水覆盖在盐水之上,沉积物受潮汐影响小,被河流搬运到河口湾以外地区。(2)部分混合中潮差地区,潮流作用增强导致盐水和淡水形成明显的接触带,有沉积物的向陆搬运,当受河流季节性流量部分的影响(3)完全混合中至大潮差地区,潮流作用强大到使淡水和海水完全混合,,3沉积特征(l)岩性特征 以分选、圆度较好的细砂和泥质主。 砂、泥比例取决于潮汐和河流强度以及泥砂的供应状况。 砂层中常夹泥质薄层(强潮扰动悬浮物,在高、低潮或平潮和停潮时期流速最小时沉积所致,它是判别潮汐河口环境沉积的重要标志之一)。(2)沉积构造 各种复杂多样的层理构造。(3)生物化石 以含有较多的受限制的或半咸水动物群为特征:常见的有介形

28、虫、腹足类、瓣鳃类等广盐性生物。 生物个体:陆海:变多变大,可见树干和植物碎片等。(4)岩体形态 砂体长轴与河口湾轴向平行,且纵向延伸较远,宽度数十米数百米。 垂向剖面细分层现象,并有旋回性。,沉积层序 垂向上为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 如荷兰的马斯河口湾垂向层序。 上部单元:发育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及小型槽状交错层理。 中部单元:由大型、小型双向交错层理构成,流向双向性(受潮沙流影响);向上部层系厚度明显减小,表明流速明显减缓。 下部单元:由大型单向交错层理组成,说明古流向是单向的。单个层系可达1m厚, 古代河口湾相沉积在我国亦有报导,如我国四川峨眉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12段属于河口湾沉积。,

29、第三节 古代海岸碎屑沉积鉴别标志 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一、古代海岸沉积的鉴别标志,1、沉积相组合 澙湖、障壁岛、潮坪相地处海陆过渡带 平面上:向海方向以障壁岛与滨岸相相衔接, 向陆方向以澙湖或潮坪与大陆沉积相组的沼泽相或冲积相相毗邻。 横向上:在海陆过渡带构成了障壁岛澙湖潮坪组成的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或沉积相组合。,2、古海滩和障壁岛主要是分选很好的石英砂岩。砂体呈席状,古流方向垂直砂体走向,反映砂体走向与岸线平行的原始特征3、识别海岸沉积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在剖面上形成的地层序列在海平面上升时,海岸线向陆地退却,较深水的沉积物覆盖在较浅水的沉积物之上,造成退积(海进)地层序列在海平面下降时,

30、海岸线向海方推进,较浅水的沉积物覆盖在较深水的沉积物之上,形成进积(海退)地层序列,二、与矿产资源的关系,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泻湖良好的生油相带: 生物种类单调但数量多,且水体安静,利于有机质的堆积;渴湖底部常形威富含H2S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 障壁岛、潮坪、河口湾相有利于油气储集 发育有不同类型的砂体,尤其障壁岛砂体,砂质碎屑的粒度适中、分选好、岩性均一,横向上与澙湖、浅海等有利生油的相带相邻,对油气的储集更为有利。 澙湖、潮坪良好盖层 广泛发育泥质岩类。 由于海侵和海退的交替变化使澙湖、潮坪、障壁岛相在垂向上作有规律地递变,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金、铀等建材,1.浪控海岸与潮控海岸的水动力条件有什么不同?2.浪控碎屑海岸沉积的相带是如何划分的?其沉积特征 是什么?3.潮坪沉积的识别标志有哪些?潮坪沉积有什么特征?4.泻湖沉积物的特点?,思 考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