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705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0.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两汉文学ppt课件.ppt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主讲王柳芳,秦汉文学,绪 论 秦汉文学: 秦统一中国(前221)献帝建安元年(196)的文学。 这是中国文学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初步开始自觉的时期。,第一节秦文学,秦代文学概况 秦统一中国后,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秦朝历时短暂,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导致文学枯萎,少有创作成就。,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的吕氏春秋,议论开阔,文采斐然,思想和文化都有融百家于一炉的特点。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一字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

2、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金,秦时指的是黄铜。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我们还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李斯在秦王政十年写的谏逐客书,是秦散文的名篇。文中针对秦国逐客的打算,力陈逐客之非。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节汉代文学概论,汉代文学包括西汉、东汉两个历史阶段近四百年的文学发展史。,两汉文学,返 回,汉朝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

3、 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作家的文学素养,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较高。 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汉代文学概况,两汉在文学史上居于继往开来的地位。 文学开始表现出与学术脱离而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汉代文学创作的成就非常可观。汉赋 乐府诗 散文创作,两汉文学的地位和成就,第三节汉 赋,“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赋是我国古代的一

4、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摹写事物,以物写志,篇章结构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张衡、赵壹等。,汉大赋的主要内容,1、歌颂汉帝国强大声威,反映汉帝国的富庶,维护中央政权,维护汉帝国统一。 2、大量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描写宫殿台阁。 3、劝百而讽一。,汉大赋的艺术特色,1、虚构人物,采用宾主问答的形式。2、注重形式美,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善用排比,韵散结合,辞藻富丽。3、篇幅宏大,铺张扬厉。4、劝百讽一。,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善为辞赋且精通音律。是汉赋作家中

5、最有成就的一位。初为景帝的武骑常侍,后辞官做了梁孝王门客。武帝时拜为中郎将,曾奉命出使西南。晚年称病闲居。 汉书艺文志记载共有赋29篇,仅存6篇: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司马相如琴歌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xiehang)兮共翱翔!,子虚赋和上林赋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讽喻的宗旨恢宏壮丽之美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以大为美,以勇猛为美,以华丽为美,以多为美。,大:子虚云梦;天子上林苑勇猛:齐王:射中获多,矜而自功楚王:获若雨兽,掩草蔽地天子:弓不虚发,应声而倒华丽:上林苑中跨山弥谷的离宫别馆多

6、: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离宫别馆。,长门赋(并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其辞曰: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东汉中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少善著文,精于天文、阴阳、历算之学,曾发明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博通五经六艺,安帝时被召为郎中,先后做过太史令、侍中、河间相。性格从容恬静,不慕名利,所居之官,常积年不徙。晚年有全身远害、归隐田园的思想。文学方面,创作有诗赋多篇

7、。,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其文学作品有温泉赋、南都赋、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怨诗、同声歌、四愁诗等。,归田赋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su)鰡(li)。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

8、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第四节汉代乐府,一、汉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二、汉乐府的内容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艺术特色。成功之作往往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语言朴素而富有感

9、情。,三、汉乐府的形式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战争的控诉,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10、。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对劳动美的表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对爱情的歌颂,不能和你分手作词:琼瑶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让我们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让我们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让我们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第五节汉代诗歌,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

11、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古诗十九首 ,时代:东汉末年作者:失意文人内容:凄凉哀愁特点:感情细腻语言浅近形式多样,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第六节汉代散文,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司马迁(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

12、学家和思想家,返 回,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52万字,130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 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一、史记的思想内容 第一,“不虚美,不隐恶”的历史眼光和良史态度。 第二,顺应历史发展的精神,反映历史发的规律。 第三, 无情揭露和鞭挞把统治者内部的罪恶。 第四,对人性本质更深刻、更实际地探索。,二、史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抒情性。 第二、叙事、写人的艺术手法更趋成熟。 第三、语言生动传神,富于感情。,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要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传记文学的开端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