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793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图文资料一、调查说明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

2、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2005 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以下简称关注活动)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支持,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人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承办的一项全国性的公益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是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之一。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

3、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次调查采用线下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同时收集数据。 线下调查针对大学生:由2005 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项目组深入高校发放学生版调查问卷针对企业:对象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利用中人网丰富的线下培训,对参与培训的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发放企业版调查问卷。 网上调查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企业版)主站点,在大学中人网上发布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学生版)主站点,同时新浪教育、网易商业、腾迅教育、中青在线、中国教育在线、中国外包网等网站发布调查站

4、点地址。 调查时间2005年11月-12月 调查对象1、06届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2、企业hr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调查数据大学生数据:共收集有效数据3456份,其中,网上收集数据1836份,北京地区数据1092份,广州地区528份。企业hr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数据:503份 报告撰写2005年12月-1月 版权声明本调查报告的全部版权归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所有,任何媒体、企业或其他的单位引用相关数据时请注明数据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二、调查摘要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

5、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其次为国企,%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选择前三类就业

6、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接近70%.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与06届毕业生(%)相

7、比,%.而表示信心十足、应对自如的比例相应下降,与06届毕业生(%)相比,%.外企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06届毕业生(%)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超过了国企(%),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继续升温。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整体高于06届毕业生,与06届毕业生(%)相比,3000-4000元的薪酬期望(比例:%)大幅增加,另外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说明在校大学生对自己薪酬的预期还是挺高的。北京、上海、广东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就业地区,其中北京(%)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与06届毕业生(%)相比,略有升高。中部和

8、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与06届毕业生(%、%)相比有比较大的下滑,%、%. 就业需求描述数据统计显示,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对高校的教育内容缺乏自信。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专业水平(%)成为06届毕业生认为毕业生需要具备素质及能力最多的选择,其次为沟通能力

9、(%)及适应能力(%)。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企业选人的标准(%)三项成为06届毕业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与06届大学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提高技能(%,06届毕业生:%)及提高职业素质(%,06毕业生:%)。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成为困扰06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仍说明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了解的机制存在很大不足。在校大学生和06届毕业生这方面看法比较一致,相比较而言,在校大学生更关注专业水平(%,06届毕

10、业生:%),对适应能力(%)关注相对比06届毕业生(%)小一点。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招聘人员的潜力(第三位;06届毕业生:第四位)更甚于关心招聘毕业生的学校名气(第六位;06届毕业生:第三位)。在校大学生与06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相当一致,没有多少差别,前三项都为企业选人标准、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深度分析调查显示:不同籍贯性质的大学生,均把外企作为毕业就业时的首选。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选择外企的比例最高,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选择外企的比例依次下降。来自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这

11、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中最困扰的三项因素相同,但轻重有所不同。对于来自大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生来说,首要困扰他们的因素和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一样,均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但第二项因素与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不同,他们更困扰于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他们更困扰于能力不足.从这一方面说明可能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的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更缺少自信。调查显示: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而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都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对专业水平看重的程度

12、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升高。对沟通能力的选择上则相反,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降低。这个发现也很有意思。从统计分析来看,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更积极、自信,担忧程度相对最小,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消极,更缺乏自信,对就业难的担忧程度则大幅增加。调查显示,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比东部地区的大学生更加注重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的解决就业难的方式。与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选择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沟通通力及心理素质,而。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则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广州两地大学生分析从数

13、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

14、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 针对用人单位 现状描述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表示一般满意%,表示一般%.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调查显示:%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基本不变。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

15、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 需求描述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人士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上的选择的话,发现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不主要。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

16、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这个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第三为毕业生的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在企业人士看来,首先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为心理素质.在众多hr给大学生的建议中,

17、建议最多的是要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在hr给大学生的建议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一种是先择业,后就业,有代表性的建议前者是: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后者很有代表性的建议是: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 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从高校大学生和企业的调查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形成巨大的鸿沟,从而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费,同时由于人力供需之间结构性的差异,资源内耗将会持续增加,对企

18、业及毕业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具体差异之处可以从硬性和软性条件两方面来看 硬性方面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0万,06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而从我们调查的企业06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同步,在调查的企业中,%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所以从用人单位来看,06年招聘大学生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不论从06届毕业生的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还是从

19、在校大学生对预期的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都呈现相同的趋势:大学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青睐,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对人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无论在校大学生还是06届毕业生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外企、国企、政府机关,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 ,可见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可预见的未来是公务员热将继续升温。从对大学生的调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已经调到1001-2000元,在校大学生对薪酬期望略高,大部分也集中在1001-3000元之间。但这样的预期在企业看来

20、如何呢?从企业的调查数据看,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仍然有近40%的企业hr认为毕业生对企业薪酬要求偏高。 软性方面从调查数据看,无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成为主流,然而即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适合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上,认为更多地应该从从认知上解决。从调查

21、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整体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二者对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二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06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位,在校大学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种差异的形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

22、现,除了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二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歪曲,最后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气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似乎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三、调查报告第一部分、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06届毕业生现状描述分析

23、对象为06届毕业生,包括在校大四学生及研究生三年级学生。: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b.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

24、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相关内容分析见报告其他部分。%的毕业生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就业心态,对就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表示。而选择先择业后就业%,可见在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问题上,后者目前更受毕业生认可。但毕业生就业只是其职业生涯的开始,抱有先就业后择业的也的心态的毕业生可能会给以后的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

25、业时的首选;其次为国企,%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选择前三类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接近70%.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的毕业生把民企或私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的毕业生表示就业时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与几年前热闹的毕业生创业热潮相比,冷清了很多。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元/月)调

26、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考虑到这份薪酬期望为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分布,针对性很弱,在报告的其他部分会对薪酬期望有进一步详细解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调查显示北京是最受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为广东省,%.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未来毕业大学生现状描述分析对象为大学三年级

27、及三年级以下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更加不自信,更加担忧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在校大学生表示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的比例与06届毕业生(%)%,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与06届毕业生(%)%.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在校大学生的态度选择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与06届毕业生(%)相比,%.而表示信心十足、应对自如的比例相应下降,与06届毕业生(%)相比,%.

28、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把考研作为面对就业的一种选择,调查中选择其他(%)的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会选择考研来作为就业的选择,这个选择值得人们注意和思考。外企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06届毕业生(%)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超过了国企(%),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继续升温。民企和私企仍是受到在校大学生的冷落,选择比例依旧很低,%、%.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整体高于06届毕业生,与06届毕业生(%)相比,3000-4000元的薪酬期望(比例:%)大幅增加,另外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说明

29、在校大学生对自己薪酬的预期还是挺高的,但具体到能不能得到自己预期的薪酬还需要市场的检验。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上海等发达地区仍是大学生就业时的首选北京、上海、广东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就业地区,其中北京(%)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与06届毕业生(%)相比,略有升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与06届毕业生(%、%)相比有比较大的下滑,%、%. 大学生就业需求描述调查分析中采用分组方式,力图反映特定学生群体的就业需求,问卷选项采用迫选法,每个问题选择认为最合的两个答案,数据分析中,主体圈定两类人群:06届大学毕业生、大三一下或研一研二在校大学生。希望从中得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

30、需求特点,以及未来大学横就业的需求特点,调查结果证实了分析的基本假设,详细分析如下: 06届大学毕业生需求描述a.提高自己的技能 是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途径数据统计显示,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对高校的教育内容缺乏自信。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通过实习等更加了解企业(%)。有意思的是调整就业心态(%)、调整择业期望值(%)被毕业生放到了第五、第

31、六位,这个结果和调查分析的企业对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看法有巨大差异。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b.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求职方法技巧欠缺(%)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仍没有掌握较好的求职方法和技巧,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社会的相关渠道也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生求职的第三大因素。在困扰毕业生求职的前三大因素中,关于企业的因素就有两项,说明毕

32、业生有强烈了解企业的愿望,但相关的渠道并没有建立起来,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矛盾。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毕业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及能力是专业水平专业水平(%)成为06届毕业生认为毕业生需要具备素质及能力最多的选择,其次为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有意思的是,06届毕业生对品德(%)的关注程度最低,品德成为最受毕业生忽视的因素。详细数据统计如下: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而学校名气(%)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专业技能(%)、学历(%)、品德(%)、专业

33、成绩(%)、性别(%)、生源(%)。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企业选人的标准(%)三项成为06届毕业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这三项和06届毕业生就业有直接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提高技能以应对当前就业难的现状与06届大学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提高技能(%,06届毕业生:%)及提高职业素质(%,06毕业生:%)。与06届毕业生相比,通过实习等更加了解企业(%)比例超过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排在了第三位。相反,调整就业心态、调整择业期望值等选项比例均有所下降,这说明校学生还没有面临毕业时,更多的把解决就业难的方法投向了提高自己的素质上。详细数据统

34、计如下图:b.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也是困扰在校大学生求职时的首要因素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成为困扰06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仍说明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了解的机制存在很大不足。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校大学生和06届毕业生这方面看法比较一致,相比较而言,在校大学生更关注专业水平(%,06届毕业生:%),对适应能力(%)关注相对比06届毕业生(%)小一点。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条件选择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招聘人员的潜力(第三位;06届毕业生:第四位)更甚于关心招聘毕业生的学校名气(第六

35、位;06届毕业生:第三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校大学生与06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相当一致,没有多少差别,前三项都为企业选人标准、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详细数据图表统计如下:a.就业的专题讲座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调查显示:就业的专题讲座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其次为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 而提供就业法律、政策装业指导及就业心理辅导的比例则相对较小。提供到对口单位深入实习的比例最低。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b. 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表示满意%. 相反,表示不满意和很不

36、满意%、%.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目前提供的就业指导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c.长期深入到企业实习是当前大学生认为最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形式调查表明:长期深入到企业实习是当前大学生认为最应该提供的一种就业指导形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机制。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表:d.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最不受大学生欢迎调查显示:与企业相关的就业指导方式,是大学生的最感兴趣的,提前进行企业入职培训体系的学习和训练(%)与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沟通(%)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形式。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大学生最不感兴趣。详细

37、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籍贯、区域、性别、专业大学生在就业现状及区域上的差异调查显示:不同籍贯性质的大学生,均把外企作为毕业就业时的首选。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选择外企的比例最高,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选择外企的比例依次下降。来自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详细图例、数据如下图、下表:表: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对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差异单位性质籍贯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农村%:求职中最困扰因素的选择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中最困扰的三项因素相同,但轻重有所不同。对于来自大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

38、生来说,首要困扰他们的因素和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一样,均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但第二项因素与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不同,他们更困扰于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他们更困扰于能力不足.从这一方面说明可能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的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更缺少自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沟通能力调查显示: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而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都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对专业水平看重的程度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升高。对沟通能力的选择上则相反,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

39、比例依次降低。这个发现也很有意思。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对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有所不同。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认为首先具备的应该是知道如何面试其次为指导企业选人的标准,第三为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而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及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则相对不受重视。来自中小城市的大学生认为首先具备的应该是知道企业选人的标准,其次为如何了解一个企业,第三为如何面试,而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及必要的资格证书,则相对不受重视。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的前三项都是关于企业的,分别是 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企业选人的标准;如何面试及必要的资格证

40、书则相对不受重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认为首先具备的应该是知道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其次为如何面试,第三为企业选人的标准,而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及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则相对不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对如何了解一个企业的选择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对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的选择比例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可能和大学生从小所处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籍贯因素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企业选人的标准如何面试必要的资格证书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 % % % % % % % % % % % % % % % %、自信;西部大学

41、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消极,更缺乏自信按照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一种比较有规律的变化。在对待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上,来自东部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的选择比例最高,来自中部、西部的大学生选择比例依次降低。在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及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上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选择比例最低,中部及西部的大学生选择比例依次升高。从统计分析来看,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更积极、自信,担忧程度相对最小,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消极,更缺乏自信,对就业难的担忧程度则大幅增加。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的看

42、法就业看法来自区域 东部中部西部% % % %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就业形势堪忧,% %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前三项方法选择调查显示,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比东部地区的大学生更加注重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的解决就业难的方式。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前三项方法选择区域方法提高技能提高职业素质 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 % % % % % %: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及能力与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选择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沟通通力及心理素质,而。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则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

43、平.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及能力区域选项专业水平心理素质沟通能力适应能力% % % % % % % % % % 性别不同在就业现状及区域上表现出的差异调查显示,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性大学生更青睐于外企和政府机关,而男性大学生则相对更青睐于国企。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男女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上的特点性别单位性质 外企 国企 政府机关 合资企业 民企私企 自主创业% % % % % % %如何面试、男性大学生更关心如何了解一个企业调查发现,男性大学生更关心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其次为企业选人的标准,第三为如何面试;而女性大学生则正好相反,她们首先

44、关心的是如何面试,其次为企业选人标准,第三为如何了解一个企业.这个调查结果也很有意思。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男女大学生: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性别选项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企业选人的标准如何面试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不同专业大学生: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选项专业性质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就业形势堪忧,%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

45、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1-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选项专业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北京 广州)本次调查实地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选项城市北京广州%现在就业困难很大, %就业形势堪忧,%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表: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企业性质城市北京广州% 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