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2967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1.3.1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1 .教学背景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定义及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并集运算.课本中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并集与交集,但鉴于聋生认知水平与知识接受 的特点,本节课只探究并集运算.在经过“翻转课堂”课题的研究后,学生已能接受这种教 学模式,故我决定用翻转课堂模式来进行教学.1 .学情分析高二(1)班共有20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 化严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弱,特别是进入高中 数学知 识学习后,因其

2、更抽象逻辑性更强,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就更难了.大概只有五六名 同学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数学学习能力较强,数学理解的能力也较强;还有四五名学生 学习能力尚可,但是理解能力较弱,需要多次重复才能熟练掌握;将近有一半的学生数学 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欠缺,很难完全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只要求他们参与 数学活动,完成简单的数学练习.2 .针对策略设计导学案,课前先让学生用手机或者班级希沃一体机进入洋葱学园进行视频自学, 教师助学指导并答疑;课堂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课堂小组竞赛;课前设计的 导学案与课中设计“学生活动”时,难度降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 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这

3、也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3 .课时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2)能使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并集的运算,提升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4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并集的定义;(2)根据定义求两个集合的并集.难点(1)并集符号的识别;(2)利用数轴求两个无限数集的并集.5 .课前准备(1)复习不等式集合在数轴上的表示,为课堂教学中的例2做好准备;(2)学生观看洋葱学园视频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一并集,自学教材第10页内容, 并完成导学案1和2,并由学生机上传导学案2的完成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6 .教学用具智慧课堂教师机与学生机、直尺。2 .教学过程L复习

4、巩固已知集合 A=l, 3, 5, B=2, 4, 6, C=l, 2, 3, 4, 5, 6(1)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AC, B C;(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机设置抢答环节,学生用学生机进行抢答,个别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价)2 2) A、B、C之间还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A和集合B都是集合C的子集, 引出问题(2)。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也有加法运算一一求并集,集合的并集怎样来定义?怎样求 集合的并集?从而引出课题。3 .自学检测并集的定义(导学案1)一般地,由 属于集合4_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 B符号语言:(

5、个别学生手语完成,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并集定义的填空,特别是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的数 学归纳能力。强调记法:可用“并”花写体上面的那部分来帮助理解。举例说明:高二(1)班全体男生组成的集合为A,高二(1)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为 B,那么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能明白并集的定义,求并集就是把集合中 的元素合并合并元素。根据并集的定义,完成例1例1 (导学案2)(1)设集合 A=l, 3, 5, B=2, 4, 6),求4 U 8:(2)设集合 A=4, 5, 6, 8, B=3, 5, 7, 8,求4UB

6、;(3)设集合 A=l, 2, 3, 4, B=2, 3,求4 U R(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机调取学生导学案2上传后形成的报告,师生共同评价)设计 意图:通过求这类集合的并集,初步理解并集的定义,是对并集定义的数学化,也 是对集合定义的进一步强调一一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公共元素只写一遍。也为下面画并 集的Venn图作了铺垫,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能力。4 .观察思考根据例1,你能画出并集的Venn图吗?(教师引导并示范,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板书)是对并集概念的图设计意图:通过对例1观察,画出Venn图来表示两个集合的并集, 形化,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集的定义有很大帮助。5 .例题讲解对于例2这样

7、的两个无限的数集,又该怎样求它们的并集?(微视频助学)例 2 (1)设集合 A=x%V2, B=xx3,求4UB;(2)设集合 A= x-IVXV 2, B=xlx3),求AUBC(微视频讲解突破难点,并让学生注意视频中共出现了几种情况;师生共同总结提炼, 教师板书,并注明:注意边界)设计意图:微视频助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看视 频,为视频后的总结提炼做了铺垫。6 .练习巩固根据上述所学的知识,你能解决例2吗?(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这类题型时,先画数轴表示出不等式,然后将元 素合并,最后写出并集。)(1)设集合 A=xx V 2, B= xx 3,求A

8、U B;(2)设集合 A=%-l, B=xlxA B.(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分组抢答,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利用教师机拍摄并同屏,师 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抢答模式,提高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学生在 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其意识到求集合的并集,还是要归结到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做到每个 元素都不能少,就如同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很重要,增强学生个人存在感。也是对本节 课的一个升华。7.自我总结与作业布置(1)让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2)作业已发布在练习中心,平板自行查看完成。三.板书设计四.教学研讨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故这节课学生参与到了 知识产生到应用的过程中来了。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能接受, 通过“自学检测”让其衡量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思考”让其自然从“数” 过渡到“形”再通过练习回到“数”,整堂课始终贯穿了 “数形结合”思想,他们流畅接 受,并还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形成过程,增强数学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完善 自身的核心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