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211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教学工作大会,同时对骨干教师优质课比赛和 新教师说课比赛进行动员。这次赛事学校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 我们的愿望是,不仅要比出水平,发现一些好课与好老师,更重要的 是期望通过老师参赛和听课评课,大家都来研究课堂,思考什么样的 课才是好课,从而进一步来改进我们的课堂。所以在比赛之前,我来 做这个讲座,谈谈我对好课的看法,探讨我们到底希望建设怎样的课 堂。一、低效的课堂有哪些问题?低效的课堂的共性问题我概括为三个字:碎、旧、闷。首先是碎:课堂内容碎片化。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一些老师 能够耐心地逐一讲解,但不会去分类归纳,串联总结,导致知识点与 知

2、识点之间缺少勾连;一些不会学习的学生面对众多的知识不会寻找 联系,不能建立知识网络,就像猴子进了包谷地,辛苦的掰了一个又 一个,但不会用一个袋子装起来,最后导致知识点散乱、繁杂,一来 记不住,二来更难以理解和应用。相反,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则会将几 十个知识点归总成三四个类别,每个类别再用几个关键词语概括,最 后再将关键词串成一两句顺口溜,或者连线画成一种结构。这样散乱 的知识在他的课堂里就有了联络和顺序,众多的知识变成了简洁的几 句话,学生学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其次是旧:有些老师用的教案是旧的,PPT是早几年的,一些资 料和方法也是多年不变,但是现在用新教材了,教学要求变了,面对 的班级与学生也

3、变了,我们的教学如果不与时俱进,怎么能行呢?第三是闷:老师一讲到底,课堂没有引起导致认知冲突的问题, 也不给学生思考与提问的机会,也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活动,学 生只有枯坐在那里听和写,这样的课堂必然沉闷,有些学生难免发呆 甚至瞌睡。当然,还有的课堂知识堆砌,缺乏学习方法的提炼,或者 纸上谈兵,不联系生活,不创设情境,课堂当然也会无趣而低效。我 们每个人对照一下,看看我的课堂是否有上面这些现象?想一想,我 要怎样改进呢?二、目前倡导的好课是什么样子的?目前各地学校倡导的好课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没见到标准答 案,但也听到了很多的提法,比如高效课堂、思维课堂、趣味课堂、 生命课堂、探究性课堂、三

4、动课堂、融创课堂、三效课堂,等等。这 些提法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好的课堂应有的内涵,比如好的课堂应 该高效,应该有思维含量,应该有趣,应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应该 重视探究与知识建构,应该重视学科融合与方法创新。我把这些整合 如下,觉得好的课堂应该有这些表现:一是要有“三动”:身动、心动、神动。课堂上,不能只让学生 带着耳朵来听,还要努力让他们说,让他们写,让他们动手来做,就 是要身动,要学做结合。同时,心要跟着老师来,思维随着问题走, 就是要学思结合,让他们质疑、讨论、心灵触动,情感波动,思维涌 动。二是要有“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信息量一方面指 内容要适量,好层次班级要加大容量;另一方

5、面指提供的信息要有效, 对学生来说这些信息是重要的,或是有趣的,成系统的,有规律的, 而不是老旧的、重复的、杂乱的信息;老旧重复的知识给得再多,信 息量也不够;杂乱无章的信息如果不经整理,很多也会被当成无效信 息过滤掉。思维量是指课堂一定要有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知 识的堆砌。所以好的老师总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 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未知欲。课堂上还要有一定的训练量,要 讲练结合,学做结合,决不能老师一讲到底。三是要“三学”:想学、会学、学会。所谓“想学”,就是要激 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设置情境,联系生活是促 进“想学”的手段;设疑激趣,组织活动等是促进

6、“想学”的常用方 法。学生想学了,如何提高他学习的持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让他会学呢?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在学生成功之处及时鼓励,并且总 结成功的方法;在学习困难处及时给辅助材料,递思维工具,甚至和 学生一起搭建思维的脚手架,画出探究的路线图,帮助学生利用方法 和工具解决问题。“学会”是指学习效果好,一般来说,有学习的动 力,又有方法的指导与思维工具的帮助,甚至还有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的路线图,学生由想学到会学,从会学到学会便有了更大的保障。四是“三效”:效率、效益、效果。效率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学 习效益的最大化。一节课上完,该学的必备知识点一定要学会,甚至 还有超出教材的拓展收益一一学生

7、不仅学会了这些知识点,他还掌握 了相关的方法,甚至还产生了对这一类的知识的兴趣,课后还会去持 续的找资料研究,这就有了超出知识的其它效益了。除了效益,一节 好课还会结出一些“果子”,这些“果子”是学生学习、思考和动口 动手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物化的作品、作业、知识网络图,也可 以是储存入脑海的思想与观点。三、驱动教学的主要力量是什么?课堂上,驱动教学过程徐徐展开的力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内部 动力和外部动力两种。内部动力源于学生的兴趣、需要、爱好等等, 外部动力来源于教师的推力、家校的奖励等外部压力。在倡导以学生 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中,好课堂的驱动力量主要有以下三种:问题、 任务、项目。首先是

8、问题的力量。一节课如果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能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与探究欲望,师生 就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讨,一层一层的研究,一个一个连带的子问 题被解决,直到揭开核心问题的全貌,找到问题的症结与解决办法。 这样的课堂就像推理小说一样,在问题的驱动下,课堂层层推进,疑 云依次揭开,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完成了难忘的思维之旅。其次是任务的力量。为了促进学生动脑动手,学做结合,教师将 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第三个是项目的力量。项目可能是由多个小问题组成的一个大问 题,也可以是一系列任务的

9、集合。相比于任务,项目的综合性强,复 杂度高,涉及多个单元的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知识与方法,解决的周 期长,有的需要几节课甚至几周时间学习探究,需要多个小组联合, 分工协作,共同解决。特别提示的是,以问题、任务与项目驱动的教 学,需要创设真实或拟真的情境,情境越真实,学生探究问题、完成 任务或项目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更好。四、学思结合,建思维型课堂我们倡导要学思结合,学做结合,建设思维型的高效课堂。什么是思维型课堂呢?在我看来,思维型课堂和特点至少有四个 “有”:有引起思维冲突的问题,有思考和建构的过程,有思维方法 的指导,有思维成果。首先是导入过程,要在创设情境或真实任务的基础上,提出诱发

10、认识冲突的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猜想,假设,求证;一 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我称之为自探静思;另一方面, 可以组织合作小组,学生之间互动建构,多元碰撞,还可以师生提问、 理答,辨别思考。第三,在建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思维监控,在无疑处激疑,在 有疑处递思维工具,给予方法指导。第四,通过问题、任务、项目的学习探究,要形成一定的物化的 思维成果,进而能够联系社会生活或工作,进行应用迁移。为了达到 以上效果,我们倡导基于问题的“思维型”教学,倡导基于主题的“专 题研究课”教学,倡导基于行动的“项目-任务式”教学。五、要实践联系理论,而不是理论联系实践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设

11、计,一般都是教师先讲理论,然后举出实践 案例,或者先讲理论,再讲实践应用。这种先讲理论,再通过实践来 印证理论的教学方法目前还有较大的市场,对完成教学任务虽有帮助, 但问题也很明显。首先是学生听了理论,也信了,但往往不会应用, 因为这个理论的学习是老师灌输的,学生并没有自主建构的过程;这 个理论的学习是空对空的,好像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关,因而学生思 维与情感的投入较少。思维型课堂倡导要实践联系理念。一是强调情境导入,任务驱动,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一定要联系生 活,创设一个真实或仿真的情境,设计一个项目或布置任务清单,让 学生迅速参与进来。二是主张实践先行,先学后教,先做后学,遇到困难再引入相应 理

12、念;要相信学生能行,能做,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学思 结合,做学合一。三是教学的设计要“以终为始”,以学生为本,从输出端(学生 的需要与学习的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而不是以教材或理论为本, 只管理论的讲授,不管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学习效果。四是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用好学生这个资源。一方面教师在 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分解任务,尽可能多的预测课堂中学生 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应对策略。另一方面要盯紧学生的学和做,做 好服务,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后会不断衍生出一些新的问 题,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与策略;学生在学做的 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会产生一些突发情况,教师要加强监控, 特别重视课堂生成,对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应;要以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得失为教学资源,依据得失情况引入新材料、新理论,总 结思维方法,进行知识迁移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