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225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热容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热容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比热容说课稿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三大部分。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级主题能量下的二级主题内能中的的一个重点内容一比热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本次说课。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如下分析。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比热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第13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质量、 温度、热量等知识之后,比热容的学习能将这些物理量间建立关系。本节能帮助 学生进一步形成能量观念及物质观念,为能量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应用打下基础。物理内涵:比热容在物理学中的内涵,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是物质本 身的特性。学生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学生是学习的

2、主体,课堂的主人。二、学习主体分析:前知概念:九年级学生已掌握质量、温度、热量、物质特性等前知概念,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心理特点:学生已具有将生活现象知识化的渴望,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过渡的心理特点。迷思概念:但在本节课中,学生不易理解,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依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为渗透物理学科素养,本节课教 学目标制定如下几个方面。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单位质量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数 值上等于比热容,它只与物质种类有关,和状态有关。(2)用比值定义法定义比热容,根据定义得出定义式,并得出单位焦每千 克摄氏度。(3

3、)根据比热容特性,了解比热容在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4)能用公式计算比热容及热量。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设计实验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思维。(2)通过类比客观事物,理解比热容是物质吸放热本领,体会类比思想。科学探究:(1)学生经历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养成良好实验操作能力和合 作交流能力。(2)通过参与小组实验探究活动,使自主设计、进行实验,提高学生信息交流、总结反思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认识比热容,将生活现象、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科技应用之间的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渐形成学生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2)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严谨认真、

4、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界物质属性与规律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我将通过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 吸热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以及转换法科学探究中的应用,确定为本节重点; 将理 解比热容是物质的本身特性,从而建立比热容概念,确定为难点。为了学生顺利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五、教法与学法:情景创设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交流讨论法: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任务驱动法:课堂上合理设计问题导

5、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新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加强思维能力。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为了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会学、善学、乐学、智学的目的,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 .学生的活动空间。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全体学生参与面向全体学生,提 高学生科学素养。2 .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3 .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探究分析、结果交流、畅谈收获展示个人语言表达 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愉悦。教材处理: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材进行如下处理具体如下:情景化活动体验(创设情境) (水杯暖手等)

6、探究实验:不同物质吸放热情况去情景化J 分析归纳: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形成知识体系)I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不同。L比热容(类比分析)在情景化I(物理知识升华应用)户m应用利用学生熟悉的活动事例导入新课,亲切的将全体学生带入课堂活动,从而 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我将原教材中热量计算改在比热容定义导出的单位之后,利用其物理意义顺 其自然的引出热量计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及计算应用。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即是比热容,采用了实验演示容器对水的容纳能力类比物质吸热的本领即比热容。六、教学过程: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以学生

7、的学为立足点,设 计如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如磁体,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冬天天气寒冷,通过身边高温的物体暖手,体验 感受手变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通过学生体验活动将全体学生带入课堂活动中 来,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升高了所以变暖。利用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以下两个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吸热多少,用加热 时间,为下面实验中转换法的应用奠定基础,由此可得出吸收热量多少与质量 和温度变化量有关,进而提出,在升高相同温度时不同物体吸收热量都是相同 的吗?用层层递进的问

8、题引入,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不同,符合学生认知 规律和心理特点。去情景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 相机诱导。“九年级学生己具备基本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设计环节启发学生 结合科学方法设计实验,为了明确实验目的,确定研究量一一热量,变化量一 一物质种类。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实验目的是什么?(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控制什么? (控制质量与初温相同)改变什么?(物质种类)比较什么? (升高相同温度吸热多少或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高低)如何观察?(观察加热时间长短或温度变化高低)注意什么?(相同热源加热相同时间视为吸收热量相同)学生带着这几个注意事项分组讨

9、论完成:如何设计实验?(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或不同物质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变化高低 并制定出处理数据的表格)选择那些器材?(两个相同热源、等质量同初温的水和煤油、两只搅拌器、秒 表)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控制变量和转换的科 学思维。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实验中通过过程性评价 建议的方式,及时诊断学生在实验发展中的优势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 性的指导意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利用希沃白板将小组代表处理数据分享,小组代表将分析归纳的结果语言叙 述,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将不同结果加以分析,排查原因,让学生在实验中认 识尊

10、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可以达到教师了 解全 体学生的学习动态的目的,又可以针对于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讨 论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考评,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师生共同总结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不同。 利用类比的思想将容器对水的容纳能力,类比为不同物质的吸收热量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比热容这一物理概念。(为帮助学生分析,利用教师演示实验进行分析:不同底面积的两个容器中加 入等量的水,底面积小的,高度变化大,正如吸收相同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变 化大;加入等高的水,底面积大的,加入水的质量大,正如比热容大的升高相 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然

11、后顺气自然的引出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在物理学中成为比热容。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式 及 单位。小组展示总结。这样的设计目的: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知识去解决新 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能力。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比 热容。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的定义方法与前面密度、速度等物理量一样用到比值定义法。让学生试 着 写出比热容的比值定义式及其单位。Q单位:J(kg )C 二mt小资料Qy-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物质比热容C J (kg -)-物质比热容 c J (kg -)-水4.2 10,铝0.88 10,酒精2.4 I

12、O5干泥土约0.84 X IOj煤油2.1 IO1铁、钢0.46 10,冰2.1 10铜0.39 10,色拉油1.97 IOj水银0.14 IO3沙石为 0.92 X 10,铅0.13 10,引导学生分析书中比热容表格,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以此提高学 生的观归纳概括能力。(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相 同。液体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状态和种类有 关。)例如:水的比热容:4.2 IO3J (kg ) 读作:4.2X 103焦耳每 千克摄氏度。教师指出其物理意义:I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I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是4

13、.2103jo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得出若想计算吸收热量多少该如何?而 后引出热量计算公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接受。Q=Cmt再情景化:为了将物理知识升华应用于生活,利用学生具有求知欲、表现欲较强烈的心理特点,利用比热容的知识,一定能解释以下几个问题吗?(炎炎夏热中午海水凉,沙子却很热的原因?水稻是喜温作物,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常在傍晚时向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液的原因?)利用图片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回答错误,对 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急于否定学生,而是采用正确的评价方式,从关注科学、 技术

14、、社会之间联系的意识出发,引导学生利用有知识出发解决问题,分析原因。(3)课堂小结:(畅所欲言谈谈收获。)通过学生自主分享谈收获,教师从知识、技能、素养上三方面总评学生收获,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与学科素养。板书设计:为了使知识条理化,突出重难点,采用留白式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巩固新知。口及收热量多少与什么因衰有关? 一 (活动体验)质量温度变化量物质种类不同物质吸放热情况(物质种类)定义、,定义式比热容 一(类比分析)单位应用(生活和计算)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本节课的物理内涵的掌握,我设计了基础作业: (课后练习1、2、3)经历实践作业学生,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基本理念。(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炒栗子商家会在栗子中掺杂什么,应用本节课的知 识思考是否与比热容有关。)为了帮学生形成大概念,我注意将学科间的联系相互渗透,自然、地理与物 理知识相结合分析新疆瓜果较甜的原因,便于把握物理本质。(拓展作业:新疆是瓜果之乡的原因。引发学生兴趣思考或课下查找资料 瓜果更甜与气候、地理、比热容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