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48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生教育心得体会座谈发言稿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家进行研究生教育布局和结构调 整的直接体现,是教育为社会提供高层次人才供给的重要指引,是学 位授予单位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组织建制的基本依据, 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近日国家发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并制定了急需学 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体现了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适度超前的引领 性地位,是研究生教育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人民群众 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既反映了近年 来研究生教育改革

2、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内在规律,也体现了鲜明的发展 理念和政策导向,其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系统更 好耦合,必将进一步规范、引导和促进研究生教育坚持“四个面向”, 提升支撑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从1981年国家建立完善的学位制度开始,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 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师资和科研 队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高等教育 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开始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人才。从 1991年设置第一个专业学位一一工商管理硕士开始,中国特色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有力地回应了经济社会发 展对高

3、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版目录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统一设置在学科门类下,设置了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不仅丰富了专业 学位类别,同时将一批专业学位提升到博士层次,彰显了专业学位与 学术学位同等重要的地位,凸显了国家对人才类型结构的调控,突出 了高度重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鲜明导向。到2025年,全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 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将 大幅增加,部分高校已减少应用类学科学术硕士的招生,

4、加大专业学 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的变化,客观上有利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可度,各培养单 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切实优化人才培养类型 结构,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协同 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在招生、课程、师资、评价等方面加 强改革,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 体系有效链接,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行业、 产业、企业、社会紧密结合,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元化优质教育的需 求,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支撑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专业学位类别增多,招收规模扩大,考虑到

5、全日制和非全日 制攻读方式的不同,必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选拔方式改革。一 是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应届本科生和企业一线优秀在职骨干, 选拔时应当有所侧重;二是招生主体可将行业企业专家纳入面试考核 组,体现企业和社会需求;三是评价内容方面,将专业实践能力、创 新潜质、长期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工作的兴趣意愿等纳入考 察范围;四是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校企联合工学交替培养等多种 招生培养方式。促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国际科技竞争日益 激烈,“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瓶颈突出,对我国科技创新造成严峻 考验。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往往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推动交

6、叉 学科高质量发展,是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效路径。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方面做了较大创新,一是 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加强对科技前沿 和关键领域的学科支撑;二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制定急需学科专业 引导发展清单,以问题导向型的目录外学科专业为主,每年动态调整, 快速响应国家和社会需求;三是进一步放权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实际自 主设置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目录动态调整、自主调整机制的建立,将引导高校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培养国家急需人才。高校要结合自身学

7、科基础和发展定位,为学科交叉融合营造良好 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用新理念、新理论、新技术积极改造传统学科, 更新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资源, 促进传统学科不断更新,适应行业产业升级改造需求;另一方面,要 面向国家急需乃至小众、冷门的专业领域,行业产业发展的前瞻需求, 提前布局新兴交叉学科,培养行业产业储备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深入对接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聚焦国 际科技竞争的“卡脖子”关键领域,发挥人才集聚、学科多元、科研 实力雄厚的优势,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紧密衔接,以需求导向 推动交叉学科发展,优化调整或设置一批学科专业,以治理能力提升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

8、展,创新学科组织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实 施跨学院、跨学科人员互聘,组建科教融合的交叉学科团队,在研究 生培养方面实施双导师制、导师组制等,培养交叉学科领域复合型人 才。当前,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国家能源结构面临深刻调整, 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电气化方向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 京)发挥能源学科综合优势,以服务国家能源重大需求为己任,坚持 服务能源安全保障和转型升级,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 一方面,聚焦石油天然气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和深海深地非常规 等学科前沿,聚焦油气领域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建设智慧油气田、 智慧管网等交叉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围绕“双碳”目标和能源绿色 低碳转型升级,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碳中 和未来技术学院和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等四大学院,设置了新能源 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专业,入选储能技术国家急 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能源领域创新领军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以学科专业目录 调整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 工作主线,不断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精准度,持续优化学科 结构与布局,大力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构 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