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565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讲稿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仅靠着一锤、 一铲、两只手,苦战10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 工天河”一一红旗渠。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产生了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 献”的红旗渠精神。2022年10月28 0,在河南安阳林州考察时指出,“红旗渠 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J “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就是纪念碑“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 的英雄气概”。林县是个历史上极端缺水的地方。据林县志记载,从明正统 元年到新中国

2、成立的514年间,林县大旱绝收30多次,百姓卖儿卖女,饿殍遍 地,甚至多次出现“人相食”的惨状。一部林县志,百年旱荒史。“水缺贵如油, 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因为缺水,很多 山区小伙子娶不上媳妇。长期以来,林县人民养成惜水如命的传统习惯,平时很 少洗手脸、洗衣服,很多人只是赶上过年过节、走亲戚时才洗手脸。新中国成立 之后,林县县委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摸清大自然的脾气,一场大兴水利的人民战 争在林县风风火火展开。先后修建了淇河渠、英雄渠、天桥断渠、抗日渠、黄华 水库,短短几年就使林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全县扩大水浇地面积16万亩, 等于前11年的2.6倍!可灌溉

3、土地面积达到了 23. 7万亩。500多个行政村,有一半以上通了汽车, IOO多个村子通了马车! 1958年先后在淇河、淅河、露水河上修建了要街水库、 弓上水库、南谷洞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1959年林县遭遇干旱,县委又大胆提出 了境外引水修建红旗渠工程的动议,1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开启了林县战太行、 出太行、富太行的壮美画卷。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从修建红旗渠到现在,红旗渠浇灌着林州经 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版图。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呈现出多彩林州 宜居宜家之美;太行山铮铮风骨,红旗渠云影波光,凝固的诗行与流动的诗韵开 天然之图画,旅游彰显着美丽;山光如锦绣,城郭自繁华。金山

4、银山与绿水青山 相伴,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相映,红旗渠流淌着和谐的歌Q林州广大干部群众出 太行、富太行、美太行,走出了一条“城市、乡村协同发展,二产、三产强力带 动”的路子,实现了从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变物质的螺旋式上升。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 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红旗渠也是一座不 朽的丰碑,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干出 来的。“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 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

5、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 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J修渠十年,红旗渠工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有81位同志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林县人民的优秀儿女,将永远受到后 人敬仰。年轻的技术员吴祖太血祭太行,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还有 “神炮手”常根虎、舍己救人李改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冲锋在前、享乐在 后、铁骨铮铮、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英雄先锋,才使红旗渠工程攻无不克,战 无不胜。红旗渠修建的岁月,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在经济方面,省委、地委只表

6、示了支持的态度,而对于资金问题,却无能为力,把修渠不修渠的决策权交给了 林县。那么林县经济实力这张“荷叶”,能不能包住修建红旗渠这个特大的“粽 子” ?林县县委分析,林县的财政收入十分薄弱,靠国家给钱国家有困难,靠上边 投资上级缺款,如果等到形势好转后再修建,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预料。山西同 意引水这个机会不可失,错过机遇,林县人民可能永远吃缺水之苦。是依赖国家 还是依靠自力更生?县委认为,只要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办的事情,就抓住时机 去办,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就能克服修建红旗渠中的各种困难。林县县委充分 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坚

7、持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发展进步的命运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世纪60年代,林县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数万名民工每人每天粮食定 量比较低,还要从事艰巨繁重的施工任务,有时要忍着饥饿艰难地劳作。“早上 糠、中午汤,晚上天池泡月亮”的话,说的就是修渠民工当时粮食不足的状况。 在技术方面,当时只有28个水利技术员,没有一个工程师,最高学历的也只是 中专生。其次是工程机械还很少,更何况在重峦叠嶂的太行山上,有机械也很难 派上用场。面对困难,林县人民没有退缩,没有被吓倒,而是在党的带领下,决 定自力更生,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不等 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

8、的渠,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 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最终以“重 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成就了 “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旗渠能够 成功修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为了改变人民贫困落后的面貌, 林县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带领人民重整河山,战天斗地,把党的领导落实 到红旗渠修建的各个环节。红旗渠工程的修建与运行,为林县人民带来了救命之 水,一改过去几千年来的落后面貌,为林县的民生、生态、经济等发展作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能够实现这一成

9、就,始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旗渠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决心,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美 好生活的承诺。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红旗渠精神继承与弘扬的强大合力,奏 响交响乐,画好同心圆。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要和年轻干部的成长结合起来。这次安阳考 察,在谈到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时特别指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 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 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 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J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 到勘探、设计、施工,时任林县书记的杨

10、贵是最主要的领导者,群众称他是红旗 渠的旗手。1954年他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时,才26岁,组织修建红旗渠时才 31岁,在当年是名副其实的年轻一代。多次强调,年轻干部要勇于担当、善于作 为。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杨贵同志表现出的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年轻干部 的成长提供了借鉴。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要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唯有从青 少年时代开始教育,才能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民族不灭的记忆,才能保证红旗渠精 神传承的延续性,使红色教育深入每一名中国人的心中。要将红旗渠精神与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深深融合在一起,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红旗渠精神,感悟其中蕴含的 奋斗、为民的情怀,积极引导祖国的未来要勇于创业、敢于创新,将其内化为精 神追求,外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