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南录后序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指南录后序,文天祥,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作者介绍,词类活用,北虽貌敬(名词作状
2、语,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理)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草,在荒草间;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作状语,每天)道海安,如皋(名词用作动词,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动用法,为 作序),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正音,(1)德祐( yu ) (2)缙绅( jn ) (3)纾祸( sh ) (4)觇北( chn )(5)献谄( chn ) (6)诟虏帅( gu ) (7)贵酋( qi ) (8)羁縻
3、( j )( m )(9)二阃( kn ) (10)渚洲( zh ) (11)自刭( jng ) (12)殆例( di ) (13)巡徼( jio ) (14)檄文( x ) (15)毗陵( p ) (16)邂逅( xi )( hu )(17)余僇( l ) (18)愧怍( zu )(19)号呼靡及(ho ) ( m ),段落层次,第一部分: (第1 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第二部分: (第6 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名。,探讨,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4、,明确: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探讨,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探讨,提问: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明确: 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小结第1节段意:,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
5、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探讨,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探讨,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含垢忍辱地前往)?,明确:将以有为也,探讨,提问: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
6、所作为,图救国之策。,探讨,提问:“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明确:删去后并不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但此句是下文的纲,作者历尽限险而不死,就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信念。,小结第2、3节段意:,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探讨,提问:第4段写了哪几层意思?,明确: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探讨,提问: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明确: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
7、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小结第4节段意:,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探讨,提问: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呜呼 ”一词,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 ”的危难,说明作者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痛何如哉! ”主要是为国事而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探讨,提问:这段文字中连用了多少个“死
8、”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连用了21个“死”字,构成了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为解救国难 而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探讨,提问:这段文字和全文有什么关系?,明确:这段文字是全文抒发感慨、表达心态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与后一部分的提引。,小结第5节段意:,以抒情为主,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抒发饱经痛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赴难的大无畏精神。,探讨,提问: 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明确: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探讨,提问: 结集的目的是什么?,明
9、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小结第6节段意:,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探讨,提问:第7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明确:这一段作者感慨自身尽忠尽孝,“誓不与贼俱生”的决心以及“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顽强意志。,小结第7节段意:,写出作者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探讨,提问: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小结第8节段意:,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总结,提问:课文
10、第5节连用22个“死”字,历来受到读者关注。这一段的内容与后文“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一段的议论有什么样的关系?(见课本44页),明确:第4段痛定思痛,扣住一个“死”字,概括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现出“生”之不易。作者万死不辞,是为了“将以有为也”。第6段“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角度阐述报国之志,论述为臣者为子者的人生选择。前面说“死”,这里说“生”,二者关系是什么?自己活下来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段议论,理性地述说生的目的,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为国家作出新的牺牲。这一段表白性的议论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展开,对自己克服万难坚定南归的目的作进一步说明,阐述自己为国牺
11、牲的决心,文章的主旨在此得以提升。,研习:指南录后序的二十二个“死”,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以自述抒怀的形式, 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死”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呜呼!予之及于死(1)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2);骂逆贼当死(3);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4);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到死(5);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6);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7);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8);扬
12、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9);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11);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12);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13);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14);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15);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16);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17);至通州,几以不纳死(18);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19)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20)生,昼夜事也,死(21) 而死(22)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凡“死”字共二十
13、二处。这些“死”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准确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出神入化!,从这段文字的结构来分析,“死”为总述“死”的境地及危险性,具有提领下文“死”至“死”(19)共十八个“死”字的作用。这十八个“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每句均以分号隔开。“死”(20)至(22)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从“死”的词性划分,作名词的“死”有、(12)、(19)、(20)、(21),共六个,或作主语,或作宾语;作动词的“死”有、(10)、(11)、(13)、(14
14、)、(15)、(16)、(17)、(18)、(22),共十六个。,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敌方(元营),如、(10)、 (13)、(15)等,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 (11)、(14)、(18)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12)、(16)、(17)、(19)、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从“死”的方式划分,主动(自杀)的“死”仅有、三个,表明作者自己的赤胆忠心;被动(他杀)的“死”有其余十四个( 即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显示文天祥的高风亮节。 至于“死”的次数多寡,“死”前有“屡”、“几”等词加以限定,真是“层见错出”
15、,不计其数,这里就不赘述了。,主题,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锐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写作特点,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 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写作特点
16、,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 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心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作为一位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他的报国行为是感人的,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
17、度的民族气节。当然他企图以言辞说动敌人是对敌方估计不足。,总 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能翻译一些重要句子。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3、完成学习评价手册上的相关练习。,再 见,有关文天祥的祠联,浙江温州文信国祠联: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胆若铁石;敢问何为浩然正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花外予规燕市冷;柳边精卫浙江潮。,文信国:文天祥曾被封为信国公。龟鉴:龟,龟卜;鉴,镜子。龟鉴,借鉴。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子规:鸟名。又名杜鹃,鸣声悲切,从夜鸣叫
18、到天明,声似“不如归去”。有“杜鹃啼血”之说。李白蜀道难:“又见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燕市:元大都,今北京。精卫:神话中的鸟。“精卫填海”,常指按照已定目标,奋斗不止。,有关文天祥的祠联,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禋:祭祀。)海丰县方饭享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教学目的1、了解序言的写法。2、认知、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理解有关的几个虚词和“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间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及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4理解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教学方法 导读法,比较阅读法。,龙王传说 http:/ 戃欶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