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379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郭ppt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崔允漷 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你分享,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建构一种新型的评价,一、何为学科核心素养,定位: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性质: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内涵: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新目标:知识、技能、能力与素养,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情境,反思,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1.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素养越好吗?2.知识、能力、价值观,我们缺什么?3.素养可评吗?纸笔如何改?表

2、现性评价?,思考:,做人,做事,读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让课堂教学目标对标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减少“两张皮”现象发展素质教育:从理念到现实;从活动到学科;从课堂到课程;从先天+后天到后天学科育人价值的共识,如从忙于“教语文”到明白“为什么教语文”“三维目标”十五年实践之后所提炼出来的课程目标的“中国话语”,学科育人目标的升级,教书,育人,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素养目标深度学习大单元备课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学科典型学习教-学-评一致,(一)建立素养目标的体系,超越学科内容知识体系从教育目的,到学科课程标准,再到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一致性的目标体系关键技术:教师要学会课程标准分

3、解(具体化)和叙写,目标体系:教育目的学科目标教学目标 想得到看得到做得到,从课程标准到课堂目标的一致性,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1,单元2目标,单元1目标,课时1目标,课时2目标,课时3目标,课标分解与叙写技术,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2,(二)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教学专业首先体现在设计上;设计决定实施指向素养的学习必须是深度的学习,即高认知、高投入、情境介入的主动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具身学习;累积学习;反思学习教学方案是教师开给学生的学习处方,让学生明白去哪里、怎么去、怎么知道已经到那里了,而不是告诉别人“我”要做什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浅层学习,深度学习,虚假学习,信息转移,信息加工,育人,教

4、书,医师的方案:病人要做什么,如需要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 处方的国家标准有8章63条教师的方案:“我”要做什么,如导入、创设情境,三类学习的比较,(三)采用大单元备课,课时设计知识点1、2、3如水泥、钢筋、门、窗,大单元设计知识点1+2+3如水泥+钢筋+门窗,形成一个楼道(梯),学期或学段设计单元1+2+3如楼道1+2+形成一幢楼,大单元:课程/学习单位,非内容单位,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决定单元及课时单元组织:大观念、大主题、大任务、大项目的问题解决学习,单元3,单元2,单元1,课程建设像房屋建造吗?,学科核心素养,单元1课时、目标、情境、任务、评价,单元2,知识点1,知识点2,单元式学习1.

5、素养目标2.课时3.情境4.任务5.知识点,单元式建筑1.屋顶2.户型3.楼层4.楼梯5.门窗、钢筋水泥,单元设计方案涉及的内容或问题,名称与课时:你为何要学此单元?单元目标:期望你学会什么?评价任务:你何以知道学会了?学习过程:你需要怎样学习?(含学习支持:你可以获得哪些资源?)5. 作业与检测:你真的学会了吗?6. 学后反思:你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吗?,大单元设计,教材内容,单元目标,学习任务1,学情,学科核心素养或课程标准,学习任务N,评价任务设计,学习任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确定大单元与课时,单元名称,2.设计单元学习,3.学习过程分课时设计教学评一致,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累积学习反

6、思学习,情境介入,例:模块到单元(地理1,必修,2学分),生物学必修1:两大观念,大单元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单元:细胞由多种分子组成第二单元: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第三单元: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大单元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第四单元:细胞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第五单元: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第六单元:细胞经历特定的生命进程,(张治,2018),(四)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用教材教”的前提是清晰的目标教材内容即专家编的教科书的内容教学内容即与目标匹配的内容内容重组:一是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像教材专家一样思考,建构学习单元系列;二是从单元

7、的目标出发,重组教材内容知识点,建构单元方案。以一个学习单元为单位,整合知识、目标、情境、活动、任务、问题、学习方式等,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开处方,“用教材教”即教学化处理,知识条件化:从何而来?补充背景知识;有趣知识情境化:到哪里去?创设真实情境;有用知识结构化:体现本质,便于记忆与迁移;学校课程不是信息;有意义指向目标的教材处理的技术新增、删除、更换、整合、重组,(五)探索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学科核心素养决定学科学习方式医学的典型学习方式是临床法律的典型学习方式是辩论2001年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科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科化表述,语文:任务驱动的语文活动(语言运用+言语文本);18个任

8、务群思想政治:辨析学习(议中学);政治活动历史:史料实证地理:用着地的方式学地理地理实践体育:专项运动通用技术:做中学,学中做信息技术:项目学习;设计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与目标的匹配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过程=习得的素养,学什么,怎样学,学会什么,避免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用“不艺术的方法”学艺术用“不着地的方法”学地理用“不语言的方法”学语言,(六)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教与学如卖与买每个教师都是质量监测员,既要学会教学,又要学会评价形成性评价任务与目标的匹配;形成性评价是GPS;课堂变革旧课堂:教学(35分钟)+练习(5分钟)新课堂:目

9、标1(教学1+评价1)+目标2(教学2+评价2)+,教-学-评一致性:以一课时、三个目标为例,模式1,模式2,模式3,O-目标L-学习A-评价,三、建构一种新型的评价,完整的学业质量评价框架素养测试框架:PISA经验我国高考命题与综合素质评价的进展,完整的学业质量评价框架,如:交通规则考试(可评双基或观念认知),如:路考(可评关键能力),如:行车记录仪数据(可评礼貌行车、尊重生命),高考、中考改革1纸笔考试2体育评价3综合素质评价,这能测出学科核心素养吗?,思考: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就是测学科学业质量吗?或者,各知识点的质量相加就是学科学业质量吗?设计理解应用某知识点,与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

10、观念是什么关系?为何会产生“高分低能”“有分无德”的问题?,克伯屈:儿童先要获得狗的爪子、腿、身子、尾巴和头的概念,然后凑起来形成狗的概念。这不是太荒谬了吗?,地理课程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水平,地理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阶段性评价,1,2,3,4,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水平,内容,(段玉山等,2018),素养测试框架:PISA经验,数学素养实践模型(PISA2012)核心素养和数学问题解决模型建构分水平的学业标准编制与各水平匹配的试题(量表)确定试题属性PISA的素养测评情境,

11、数学素养实践模型(PISA2012),情境中的问题,情境中的结果,数学问题,数学结果,解释,公式化,运用,评价,数学思考与行为数学概念、知识与技能基本数学能力:交流;表征;多样策略;数学化;推理与论证;运用符号;正式或专用语言和运算;运用数学工具过程:公式化;运用;解释/评价,核心素养和数学问题解决模型,2012,建构分水平的学业标准(数学),编制与各水平匹配的试题(量表),确定试题属性,完成什么任务,素养表现水平,整合的学业质量水平,PISA的素养测评情境,数学:个人情境(日常活动)、教育或职业情境(学校和工作情境)、公共情境(范围更广的社区)、科学情境(科学的或明确的数学问题)科学:作为个

12、人所面对的问题(如食物和能源使用)、作为一个社区成员所面对的问题(如发电站的位置)、作为世界公民所面对的问题(如全球变暖问题)。阅读:个人的阅读(个人阅读)、用于公众的阅读、用于工作的阅读(职业阅读)、用于教育的阅读。,2012PISA阅读素养评估框架,提取信息,形成广泛理解,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文本内容,反思与评价文本形式,利用外部知识,运用文本内容,整合与解释,访问与提取,反思与评价,2012PISA科学素养评估框架,情境涉及科学和技术的生活情境,素养确认科学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运用科学证据,态度你对科学议题的反应如何兴趣支持科学探究责任,知识你知道什么关于自然界(科学知识)关于科学本身(关

13、于科学的知识),要求你能,你这样做受什么影响,PISA2012数字阅读测评框架,PISA 2012 数字阅读试题分类,19 个文本测试题中,按文本形式分, 多重文本 15 个,占 79%,非连续文本 2 个,连续文 本 1 个,混合文本 1 个,三者加起来占 21%。从文体 类型来看,描写性文本和交流性文本均为 4 个,分别 占 21%,说明性文本 6 个,占 32%,议论性文本 5 个,占 26%。从应用情境来看,个人情境 6 个,占 31%,公共情境 10 个,占 53%,教育情境 3 个,占16%。,我国高考命题与综合素质评价的进展,2019高考命题要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语文学科完善

14、试卷设计,实现“关键能力”全面考查;数学学科加强理性思维考查,体现创新性;英语学科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促进学科素养养成;文科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理科综合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凸显探究精神。综合素质评价,文科综合: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2019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

15、作用。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可参考的材料,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新课标 新教学 新高考-教学指南,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华东师大2017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华东师大,2016张菊荣等:教了不等于学会了,华东师大2017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崔允漷等: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与教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理论与技术等,华东师大,2008起崔允漷等: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2009;课堂观察II:走向专业的听评课,2013,华东师大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开设的相关专栏: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