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 年)长武县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三月第一章县域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自然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Q第一节规划实施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规划修编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规划基础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人口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及相关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其他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需求预测错
2、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规划目标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指标落实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调整的原则和次序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调整的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结构调整的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布局优化的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建设用地调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划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的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耕地保有量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
3、章 节约集约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节约、集约土地利用的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土地面临的生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生态建设安排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土地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土地整治的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地整治的潜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土地整治的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土地整治的措施错
4、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的目的、原则和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划分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指标分解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指标分解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指标分解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 规划的协调、论证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规划的衔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规划的协调和论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公众参与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四章主要规划成果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文字成果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图件成果说明错误!未定义书
5、签。第一章县域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位置与区划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咸阳市西北部,地处东经 107o38r-107o59北纬34。5”34。18,之间。东邻彬县,南与甘肃省灵 台县接壤,西与甘肃省泾川县相通,北与甘肃省正宁县隔河相望。 南北长30.06公里,东西宽27.23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568.26平方 公里,占咸阳市总土地面积的5.50%。全县辖5镇6乡,共160个行政村,包括昭仁、相公、巨家、 丁家、洪家等5镇,冉店、芋园、彭公、地掌、枣元、亭口等6乡。 2005年全县常住人口 17.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55%。二、土地利用自然环境(一)地形地貌地貌属于渭北高塘沟壑区,地势西
6、南高,东北低,海拔847-1274 米,嫄面平坦但沟深坡陡。(二)气候气候属温暖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 炎热。年平均气温9.1,日照时数2218.7小时,年均辐射量115.3 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584.1毫米。气候灾害以旱灾、冰雹、暴 雨、春寒、晚霜为主。(S)水文地表水年总量3281.6万立方米,因年内降水不均,年际变化大,能控制和利用的占资源量的11.4%o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88.18万立方米,埋深22-80米,因地质构 造差异,埋藏量和埋深开发的难度差别大,农田灌溉、人蓄和工业 用水、仅占可开采量的17.5%0境内有泾河、黑河、南河三条过境河流。泾河由汤渠入境
7、,境 内流程56.0公里,年均流量42.2立方米/秒;黑河境内流程37.7公 里,年均流量10.3立方米/秒;南河境内流程12.5公里,年均流量 4.85立方米/秒。三条河流年径流总量为15.75亿立方米,仅利用762.2 万立方米,占总量的0.47%。(四)土壤土地共分5个地类,8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类,主要以 黑声土、黄土、红土、河淤土和潮土为主。黑步土类主要分布在原面和二坪地带,该土类耕性良好,潜力 养分高,适种作物广,是本县最好的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32.6%; 黄土性土类主要分布在沟坡、川道地区,该土类土质疏松,渗水透 气,耕性良好,但保水保肥和抗侵蚀性能较差,是一种比较好的
8、农 业土壤;红土类主要分布在各大沟壑的中下部,其熟化程度低,质 地粘重,块状结构,透水性差,不耐旱也不耐涝,不宜农作;河淤 土和潮土类主要分布在于河岸滩地,土壤肥力低,养分渗漏快,易 遭洪涝灾害。(五)矿藏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彬长煤田是陕西省第二大煤田, 批准的彬长矿区面积约7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7.29亿吨,其中长 武县境内约占60%,可采煤层厚度10.64米。煤质优良,结构简单, 属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良好动力、气化和生活用煤。石油、 天然气资源储量亦很丰富,有待开发利用。(六)生物境内光能资源充足,是咸阳市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始 的森林草原植被已经被农作物更新替代,野
9、生动物也随着生态环境 的变迁,多为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之类。农作物共有8大类5种,185个品种,其中粮食作物有18种, 以小麦、玉米为主,糜谷、养麦、豆类次之,经济作物以油菜、烤 烟为主,瓜菜、药材次之;蔬菜以莲花白、大葱、辣椒、萝卜、西 红柿、菠菜为主。林业树种有28类,45种,108个品种,主要有刺槐、杨树、楸 树、泡桐、中槐、椿树、油松等。果树有6科9属,20种,以发展 的苹果为主,柿子、核桃、梨、枣、桃、杏等杂果次之。牧草以灌木草丛类为主。(七)旅游旅游资源以昭仁寺、关帝山、迎旭亭、集贤冈、长寿洞、牛公 祠、关帝山、昭仁寺、东岳庙,公刘庙等闻名遐迩。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2005年全县国民生
10、产总值7.08亿元,占全市国民总产值1.6%o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7亿元,占总产值26.3%;第二产业产值2.11 亿元,占总产值29.8%;第三产业产值3.11亿元,占总产值43.9%。 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16961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550元。长武县公路四通发达,现有公路90条,全长521.3公里,其中 长宁、长巨、长枣、长马、亭相、巨枣等主干公路将全县11个乡镇 连成一体;312国道横贯全境,与长(武)灵(台)公路交汇于五里 铺,实现了县内乡乡通公路,村庄道路砂石化。第二章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第一节规划实施成效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是依据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
11、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数,在 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一、主要指标执行情况(一)耕地保有量指标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16241.1公 顷。规划实施9年间,由于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 灾毁等情况,耕地净减少6547.7公顷,期间补充耕地1086.6公顷。 2005年耕地面积为10580.0公顷,与上轮规划目标相差5461.1公顷。耕地变化情况见表2-1。(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15753.8公顷,保护率为 91.5%o 2005年,落实基本农田12114.5公顷,与上轮规划下达的基 本农田相差36
12、39.3公顷,相差的这部分基本农田主要由生态退耕和 灾毁引起。(三)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上轮规划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333.33公顷,规划实施 期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23.4公顷,未超出上轮规划下达的建设占用 耕地指标。长武县1997-2005年耕地变化表表2-1单位:公顷1997 年 耕地面积增加耕地减少耕地2005 年 耕地保有量增加来源面积减少去向面积16041.1土地开发333.3建设占用123.410580.0土地整理753.3农业结构调整1780.2土地复垦生态退耕4620.5其他灾毁23.6合计1086.6合计6547.7(四)补充耕地指标上轮规划下达的补充耕地指标1066
13、.7公顷,规划实施9年间, 实际补充耕地1086.6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地333.3公顷,土 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753.3公顷。补充耕地指标比规划指标多19.9 公顷。上轮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见表2-2o长武县上轮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表表2-2单位:公顷、%指标类型1997-2010 年规划控制目标1997-2005 年 规划实施情 况已使用指标占规 划目标的比重剩余指标耕地保有量16241.110580.065.14-5661.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753.812114.576.90-3639.3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333.33123.437.02209.9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
14、1066.71086.6101.8719.9二、上一轮规划实施的成效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节 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 保障了工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发展用地,促进了长武县社会经济的 全面发展。(一)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1997-2005年全县各项建 设占用耕地123.4公顷,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086.6公顷,上轮 规划下达的补充耕地面积为1066.7公顷,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 有余。(二)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1997-2005年全县非农 业建设占
15、用耕地123.4公顷,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的必要用地,改变 了过去无序用地的状态,使建设用地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国 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加强了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推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全县加大城镇存量土地盘活力度,1997-2005年共盘活土地33.7公 顷,提高了节约用地水平。同时,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 从1996年3.81万元增加到2005年12.73万元,增长了 3.34倍,土 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上一轮规划编制时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对规 划期间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大幅增加的趋势预
16、计不足。规划实 施期间,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快速发展与保护耕地特别是 基本农田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武县经济社 会发展,造成经济建设过程中规划调整和依法用地的困难,现行规 划已无法与长武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规划实施的权威性不高,总体控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上轮规划编制时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规划的协调、衔接不到 位。随着长武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其他专项规划都进行了编制, 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较频繁,影响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弹性上一轮规划在编制时,采用规划指标层层分解的方法,规划刚 性太强,在土地利用分区与布局上没有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不确
17、定 性,例如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实施阶段因方案优化导致实际用地 与规划安排产生偏移,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弹性不足,不能适应市 场发展的变化。第三节规划修编的必要性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于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 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 全县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目标,为适应新时期 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要求,长武县相继实施了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 展,土地利用供需形势、规
18、模、结构和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原规 划已不适应当前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形势,亟需进行新一轮规划。(一)中心城区发展对土地规划提出新的要求。上轮规划中中 心城区只包括昭仁镇,本轮规划中心城区包括昭仁镇、丁家镇和地 掌乡三个乡镇Q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有效调 整城市产业结构、用地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提 出的新的要求,急需进行新一轮规划。(二)城乡土地利用缺乏统筹,二元用地结构问题突出。2005 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3716.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78.18%;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坪隙地较多,节约利用水平低, 人均用地224平方米,远超规定标准(150
19、平方米/人)。近年来长武 县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建 设用地增加的速度,城乡二元用地结构问题突出。(三)相关规划的实施促使土地规划亟待编制。全县交通、水 利、能源、生态等中长期规划、城市规划、长武县“十一五”规划 陆续经上级审查或批准实施,要求尽快进行新一轮土地规划编制, 以便对各类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进行调控和引导。(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 推进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给长 武带来新的机遇和优惠政策,需要在新形势下对全县经济结构、产 业布局进行部署,充分利用契机,保证全县经济在未来几年快速发 展
20、。(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未来几年全县城镇化、工业化水平 将大幅提高,长武煤电工业园区、煤化工工业园区、彬长煤矿等大 型建设项目将加快建设,使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优化用 地结构、拓展用地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出 新的要求,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势在必行。第三章规划基础数据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一、现状数据来源采用2005年土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根据国土资源部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51号文),对2005 年土地变更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规划分类转换,形成规划 基数。二、规划基数转换原则(一)用途管制原则。应遵循土地用途管制
21、的要求,有利于落 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二)综合平衡原则。应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以及农用 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原则,转换前后保持一致。(三)衔接可行原则。应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2005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以及“四查清、四对照”等成果,与 土地规划分类充分衔接,满足规划管理需要,有利于规划目标任务 的落实。三、规划基数转换方法1 .农用地转换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根 据实际需要进行归并或细分,分别纳入规划基数分类中的相应地类。2 .建设用地转换中,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交 通、水利等建设用地,在根据
22、实际需求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分别纳 入规划分类中的相应地类。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中,对土地利用现 状数据的独立工矿用地进行空间判译,将附属于城镇的独立工矿用 地按照附属性质分别纳入城市、建制镇;其他独立工矿用地按照采 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的含义进行区分。3 .其他土地转换。土地过渡分类中的未利用地全部转换为其他 土地,其中,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滩涂及苇地转换为水域;荒草 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他未利用土地等转换为自然保留地。规划分类与土地利用过度分类对应关系见表3-lo三、转换结果经转换,长武县一级分类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 与2005年土地变更数据保持一致。基期数据经归并后见表
23、3-2O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过渡分类对应关系表表3-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过渡分类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编码名称农用地耕地11耕地园地12园地林地13林地牧草地14牧草地其他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201城市202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用地203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204独立工矿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04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用地交通运输用地26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27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特殊用地205特殊用地其他土地水域河流水面321河流水面湖泊水面322湖泊水面滩涂324滩涂323苇地自然保留地311荒草地312盐碱地313沼泽地314沙地315裸土地316裸岩石
24、砾地317其他未利用土地325冰川及永久积雪2005年规划基期年数据与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对比表表3-2单位:公顷地类名称归并前归并后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土地总面积56838.1100.0056838.1100.00一、农用地43499.276.5543499.276.551、耕地10580.018.6210580.018.622、园地9820.017.289820.017.283、林地18026.731.7218026.731.724、牧草地2320.04.082320.04.085、其他农用地2752.54.842752.54.84二、建设用地4753.78.374753.78.371、城乡建设
25、用地4459.57.854459.57.85城镇用地526.20.93526.20.93农村居民点3716.46.543716.46.54采矿用地(独立工矿)216.90.38210.5037其他独立建设用地6.40.012、交通水利用地177.30.31177.30.31交通运输用地107.00.19107.00.19水利设施用地70.30.1270.30.123、其他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116.90.21116.90.21三、其他土地8585.215.098585.215.09水域1522.62.681522.62.68自然保留地7062.612.417062.612.41第二节人口数据
26、人口数据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在册的户籍人口,二是户籍人 口加外来常住人口。根据土地规划和行业要求,总人口为常住某一 地区范围内的所有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Q因此,本 轮规划修编人口基数采用户籍人口;在人口预测过程中,采用户籍 人口加外来常住人口之和作为分析的基数。第三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及相关数据现状国民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产 值、人均收入、农民纯收入、财政收入等情况参考2005年长武县统计 年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来源于长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五规划纲要。第四节其他数据自然条件、行政区划等资料,来源于长武县农业区划报告、长 武县志等资料;上轮规划
27、实施评价数据采用长武县1997-2005年的 土地利用变更登记台帐数据和“四查清、四对照”调查数据;规划期 内交通、水利、旅游、能源等项目规划用地资料来源于各部门专项 规划;基础图件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在此基础上 经技术转换,得到土地利用现状图,并作为规划底图。第四章规划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需求预测一、人口预测2005年末总人口 173027人,其中城镇人口 39500人,农村人口 133527人,城镇化率22.8%,自然增长率为3.16%0o通过对全县 1998-2005年人口增长情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人口增长速度逐 步减慢,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00%。以下;总人口的机械
28、增长波动较 大,总人口的年龄结构趋于成年型。(一)总人口预测L人口指数模型总人口的增长主要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影响,规划期 内自然增长率将逐步下降,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虽小,但仍对总人口 的增长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县境内煤炭资源的开发建设必然会有 部分产业人口的迁入,规划应考虑部分人口的机械增长。根据以下 模型对总人口进行预测:Pt=I 73027( l+r)t+ P其中:r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t规划年限 P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按年均机械增长IO(X)人计 预测如下表4-1所示。(二)总人口趋势外推法考虑到不同的经济阶段,人口的增长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采用1991-2005年
29、的人口数据作时间进行拟合,求最接近未来一段时 间内的人口增长方式,分别采用线性增长模型和指数增长模型得到 以下方程:线性模型:P1= 158021.45+1138.768*(M991)经过计算得出,2010年总人口为180796人,2020年总人口为 192184 人。指数模型:Pt=158021.45*e(t-1经过计算得出,2010年总人口为180796人,2020年总人口为 194185 人。以上两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总人口进行了预测,综合两种方法 的预测结果,结合长武县人口增长趋势和人口控制政策,并为规划 留有一定的弹性,最终确定长武县2010年总人口为18.5万人,2020 年总人口
30、20.5万人。长武县规划期内人口预测表表4-1单位:万人、%o人口增长率2010 年2020 年418.1519.89518.2420.17618.3320.46(三)城镇人口预测2005年长武县城镇化水平为22.8%,从长武县各城镇的发展情况来看,城镇化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每年以大约1-2个百分点 增长,处于城镇化发展加速阶段,由此确定长武县2006-2010年平均 递增1.5个百分点,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约为30.0%,城镇人口达 到5.5万人;2011-2020年随着彬长矿区全面开发及县域内大型基础 设施的建设,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将高于规划近期,因而确定城镇化 水平年均递增1.8-2
31、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约为50.0%, 城镇人口达到10.5万人。二、耕地保有量预测采用基于耕地可供量预测耕地保有量。计算公式为:S=A+B-D上式中:S耕地面积A规划基期耕地面积B规划期内耕地增加面积(含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增加耕地面积)D规划期内耕地减少面积(含建设占用耕地、灾毁耕地面积等) 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10580.0公顷,2006-2010年通过开发整 理复垦增加耕地520.0公顷,结构调整等其他增加耕地349.3公顷, 建设占用15.9公顷,结构调整等其他减少耕地202.9公顷,规划期 末耕地保有量11230.5公顷;2006-2020年通过开发整理复垦
32、增加耕 地2119.0公顷,通过结构调整等其他途径增加耕地631.3公顷,建 设占用246.9公顷,结构调整等其他减少耕地550.1公顷,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12533.3公顷。基于耕地可供量预测耕地保量结果详见表4-2o基于耕地可供量预测耕地保有量表表4-2单位:公顷年耕地及规划时段 地森ILj2005年耕地保有量:10580.02006-2010 年2006-2020 年耕地减少建设占用15.9246.9农业结构调整202.9550.1生态退耕灾毁小计218.8797.0耕地补充土地开发340.41611.7土地整理123.7168.3土地复垦55.9339.0其他349.3631.3小计8
33、69.327503耕地增减650.51953.3耕地保有量11230.512533.3耕保量确定: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为11230.5公顷、12533.3 公顷。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一)部门调查预测方案通过各部门报送的用地需求资料进行预测,统计如表4-3所示:部门调查预测建设用地规模表表4-3年份城镇 用地农村居民点 用地采矿 用地其他独立 建设用地交通运 输用地水利设施 用地其他建设 用地建设用地 总规模2010 年540.33465.9367.520.1190.8140.3130.24855.12020 年862.33353.7503.630.5221.8168.
34、4135.55275.2到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855.1公顷,新增建设用地456.5 公顷;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5275.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 876.6公顷。(二)其他预测方案其他方案如根据总人口、农民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 产投资等方案预测建设用地总规模,其中总人口和农民人均收入两 因子与建设用地规模关联度较大,因此选择长武县1997-2005年总人 口数据和农民人均收入数据建立线性方程,预测结果为:根据总人 口预测建设用地总规模2010年为4320.8公顷,2020年为4622.4公 顷;根据农民人均收入预测建设用地总规模2010年为4416.2公顷, 2020年
35、为4702.5公顷。(三)建设用地总规模确定对以上两种预测结果进行分析:部门调查预测的建设用地规模, 虽然真实反映了长武县各部门、各业在规划期间的土地需求,但建 设用地的增加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集聚规模的影响,不确 定因素较多,而且各部门从自身用地角度出发,新增建设用地量过 大,预测结果均高于建设用地指标预测结果;由于对以后的总人口 预测值、农民人均收入预测值均严格按照1997年至2005年九年的 增长率取得的,所以预测出的结果会偏小。综合考虑两种预测方案,确定最终的建设用地总规模:2010年 为4215.8公顷,2020年为4317.2公顷。第二节规划目标确定一、耕地保有量2005年,
36、全县耕地面积为10580.0公顷,上级规划下达给长武 耕地保有量指标2010年10433.3公顷、2020年12533.3公顷。按照 耕地保有量应不得低于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的原则,以2005年土 地变更调查确定的耕地面积为基数,综合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因建 设占用、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量等引起耕地变化的面积,同 时结合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将市级确定的2010年、2020年 全县耕地保有量任务量指标落实上图,并分配到各乡(镇)。规划 期末耕地保有量为12533.3公顷,与上级下达指标一致。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间按 基本农田管理的可调整园地,
37、仍然划为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要求 进行保护;同时将优质连片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明确保护范围, 落实保护地块,更新保护标志,建立保护台帐,落实保护责任。2005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12114.5公顷。上级规划下达给长武 县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13626.7公顷(市政府第一次下达给长武 县的基本农田为13426.7公顷,第二次又补划了 200.0公顷)。按照 国家政策要求,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上级规划下 达指标。基本农田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布局,规划期间落实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14160.0公顷,大于下达指标533.3公顷,多划定的这 部分基本农田主要为解决难以确定地点的建设项目提供调整
38、用地条 件。三、建设用地规模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010年4530.7公顷、2020年5580.0 公顷。规划期内,全县将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选址,严格控制建 设用地总规模。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规模小于上级下达指标。(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上级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010年4166.7公顷、2020年 5170.0公顷。规划期内,全县将加大现状建设用地挖潜工作,将布 局散乱、零散的居民点以及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 点用地纳入整理范围,引导其逐步向中心村、城镇集中,优化布局, 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小于上级下达 指标。(二)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上级下达的城乡建设
39、用地规模为2010年740.0公顷、2020年927.5公顷。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2010年751.0公顷、2020 年1322.0公顷。2006-2010年超出下达指标ILO公顷,2011-2020年 超出下达指标394.5公顷。四、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规模上级下达的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为2010年160.0公顷、2020年 546.7公顷;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2010年86.7公顷、2020年280.0 公顷。规划期内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规模未超上级下达的指标。五、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上级下达的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为2010年520.0公顷、2020 年2080.0公顷。按照编制要求
40、,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规模不得低于 上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2006-2010年补充耕地520.0公顷,其中 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23.7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55.9公顷,土地 开发340.4公顷;2006-2020年补充耕地2119.0公顷,其中土地开发 补充耕地1611.7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68.3公顷;土地复垦补 充耕地339.0公顷。规划期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较上级下达指标多39.0公顷。第三节指标落实情况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园 地规模、林地规模等指标均与上级下达指标吻合。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41、超出下达指标,多划定的基本农田,可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 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占用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只对基本农田 进行核减,不做规划调整;园地面积较上级下达指标少12.27%、林 地较上级下达指标少0.43%、牧草地较上级下达指标少1.81%,这是 因为在规划调整过程中,将一部分立地条件不适宜发展果业、林业、 牧业的用地调整为耕地;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超过下达指标,因为未 来十几年间随着二、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基础设施不 断加强,城镇迅速发展,因此,规划布局城镇工矿用地大于下达指 标比较符合本县规划期内发展实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超出 下达指标,这部分多补充的耕地为以后土地整治项
42、目实施时受基础 设施条件、资金投入等限制因为留有调整的空间。咸阳市下达给本县各项控制指标与实际落实指标对比情况见表4-4o上级下达指标与实际实现目标对比表指标2005 年2010 年2020 年指标属 性上级下达 指标现标 实目对比 情况上级下 达指标实现 目标对比 情况总量指标(单位:公顷)耕地保有量10580.010433.311230.5超出 797.212533.312533.3一致约束性基本农田 保护面积12114.513426.713988.1超出561.413626.714160.0超出 533.3约束性园地9820.09020.09070.3基本一致8486.77445.5基本
43、一致预期性林地18026.719281.419429.7基本一致22235322140.1基本一致预期性牧草地2320.02320.02285.7基本一致2320.02277.9基本一致预期性建设用地 总规模4400.04530.74215.8节约 314.95764.95580符合预期性城乡建设 用地规模4166.73937.8节约 228.95182.65170符合约束性城镇工矿 用地规模740.0751.0超出11.0927.51199.2超出 271.7预期性增量指标(单位:公顷)新增建设 用地规模186.727.7节约 159.0666.7986. 57超出 319.9预期性新增建设
44、占 农用地规模160.0160.0一致546.7546.7一致预期性新增建设占 用耕地规模86.715.9节约70.8280.0418. 8超出 138.8约束性土地整治 补充耕地 任务量520.0520一致2080.02871. 6超出 791.6约束性土地整治 补充耕地 义务量86.786.7一致280.0280.0一致预期性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人均城镇工 矿用地145.0152超出7137120节约17约束性表44单位:公顷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一节调整的原则和次序一、结构调整的原则(一)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其用地规模不能突破 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用地规模。(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在保证耕地保有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多种经营。(三)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增量,加大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力 度,做到节流与挖潜并重。二、结构调整的次序(一)统筹绿色空间用地布局,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 地,充分发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面的生产与生态双重功 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提高集聚人 口的能力;设定核心生态网络体系,形成最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 维系河道、湖泊以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二)切实保证“两基用地”即基本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