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080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提要,定义和历史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心血管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提要定义和历史,川崎病定义,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s,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不明发病时伴全身性血管炎,属血管炎综合征,所致冠状动脉并发症已经是最常见的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川崎病定义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s, KD,川崎病历史,自1967年日本医生川崎富作(Tom

2、isaku Kawasaki) 首次报道,日文文献;1961 至 1967 的50例病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最初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川崎病历史自1967年日本医生川崎富作(Tomisaku K,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历史,1970年,Itsuzo Shigematsu等进行了日本第一次全国川崎病普查,结果10例2yr的患儿在症状好转时死亡;1976年美国Hawaii大学的Maria Melish在日本外首次报道了16例MCLS患儿 ,称Kawasaki Disease;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报道,发病率逐年增高趋势。,川崎病历史1970年,Itsuzo Shigemat

3、su等进,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60多个国家报道川崎病发生世界1/3的国家报道有川崎病,60多个国家报道川崎病发生,日本川崎病发病率改变,Nakamura Y, Yanagawa H. Prog Ped Cardiol, 2004,19:99108,日本川崎病发病率改变Nakamura Y, Yanagawa,美国KD发病率报道资料,美国KD发病率报道资料 研究者地区调查年限发病率调查方法Ho,北京川崎病发病率,Du Zhong-Dong, 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2,21(2):103107,北

4、京川崎病发病率Du Zhong-Dong, et al.,预后,目前日本急性川崎病死亡率0.08%美国川崎病住院死亡率0.17%死亡多发生于发热后 1545天北京近10年急性死亡率0远期死亡因为冠状动脉并发症,预后目前日本急性川崎病死亡率0.08%,提要,定义和历史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心血管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提要定义和历史,病因及发病机制,感染因素 40年来很多学者筛选了无数种微生物的感染证据但到目前仍未找到明确的病因(coravirus):培养血清学动物接种,病因及发病机制感染因素,一种未知的RNA病毒 (Rowley 2008)?可能的发病机制: 川崎病是由一种

5、或多种感染因素引起的一种强烈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只发生于本身基因有易感性的个体,如亚裔人群,发病机制,一种未知的RNA病毒 (Rowley 2008)?发病机制,提要,定义和历史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心血管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提要定义和历史,川崎病的六大主要表现,1、发烧持续5天以上(含经治疗5天以内退烧)2、双眼结膜充血3、口唇发红、草莓舌、口腔和咽喉粘膜充血4、多形性皮疹5、四肢末端变化,急性期手足硬性肿胀、掌 陌及指趾端充血;恢复期指趾端甲床皮肤 移行处有膜状脱皮6、急性期出现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胀,川崎病的六大主要表现,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

6、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心脏病变,心外膜炎:发生率1517%;心肌炎:发生率约30%;大多数患儿没有症状,偶尔有心包填塞或心功能不全;心内膜炎和/或二尖瓣返流:2.5%;多轻度,中度或重度1%; AR占0.2%;心律不齐, 多数轻度、一过性。,心脏病变 心外膜炎:发生率1517%;,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治中的应用,协助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人的诊断诊断心血管并发症心包炎、心包积液;

7、瓣膜返流;心功能诊断冠状动脉并发症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血栓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治中的应用 协助川崎病的临床诊断,超声诊断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冠状动脉的起始部,顺序依次为:LAD近端、RCA近端、LMCA、LCX、RCA远端、RCA后降支。,超声诊断冠状动脉损害 冠状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冠状动脉的起始部,体表面积校正的冠脉正常内径(Zorzi),体表面积校正的冠脉正常内径(Zorzi)MeanSD L,Echocardiography,冠状动脉瘤:定义: 冠状动脉局部内径是其临近部位的 倍; 或者冠状动脉内膜呈明显不规整。分型:小瘤:内径 8 mm,Echo

8、cardiography冠状动脉瘤:,Echocardiogram of coronary RCA: 右冠状动脉LCA: 左冠状动脉Ao: 主动脉,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及其心血管并发症_课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未用IVIG治疗: 20%男 24%,女15%(P0.001)IVIG治疗后: 56%未用IVIG治疗冠状动脉瘤: 4%IVIG治疗后: 1%,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未用IVIG治疗: 20%

9、,日本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改变,Males,Females,日本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改变MalesFemales,川崎病合并体循环瘤,时间:2003年12月1日2004年11月31日收住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病房的全部川崎病患儿川崎病按照2002年日本小儿川崎病诊断标准第五次修订版作为诊断标准患儿入选前争得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82例患儿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发现双侧腋动脉瘤,发生率1.2%。,杜忠东,贾立群,张永兰等。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5):395-396.,川崎病合并体循环瘤时间:2003年12月1日2004年11,体循环瘤,18 x 9 x 11 mm,体循环瘤

10、18 x 9 x 11 mm,川崎病体循环瘤,川崎病体循环瘤Axillary A.rt.18,提要,定义和历史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心血管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提要定义和历史,川崎病治疗,急性期治疗(Primary therapy):IVIGAsp激素?慢性期治疗溶栓介入性治疗搭桥手术,川崎病治疗急性期治疗(Primary therapy):,提要,定义和历史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心血管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提要定义和历史,川崎病心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短期冠状动脉扩张279/1409(19.8%)冠状动脉瘤313/2031()IVIG 治疗后 (

11、1991-)60/676()体循环瘤21()心脏瓣膜病变 二尖瓣反流27() 主动脉瓣反流5()心肌梗塞24()死亡 10(),(Kurume University 1973-2002, n=2031),川崎病心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Kurume Univers,冠状动脉瘤(北京),48例冠状动脉瘤,发生率4.3%(95% CI,3.2%5.7%)4例巨大瘤,发生率为0.4%15例中动脉瘤,发生率1.4%29例小动脉瘤,发生率2.6%32例男性,16例女性(P=0.775)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与年龄、起病年月、不同医院无关(P0.05),冠状动脉瘤(北京),RCA,LCA,第一次冠脉造影(发病4

12、0 d),RCALCA第一次冠脉造影(发病40 d),RCA,LCA,第二次冠脉造影 (发病6个月,RCALCA第二次冠脉造影 (发病6个月,21个月男童(发病18个月),21个月男童(发病18个月),冠脉狭窄及再通,冠脉狭窄及再通,64SCTCA,VR显示RCA全程迂曲扩张,部分呈串珠样改变,其中间插有狭窄段,64SCTCAVR显示RCA全程迂曲扩张,部分呈串珠样改变,,64SCTCA,MPR显示RCA中段冠脉瘤,可见血栓和多发钙化灶,64SCTCAMPR显示RCA中段冠脉瘤,可见血栓和多发钙化,冠状动脉瘤的预后,Kato H, Akagi T, et al. Circulation 199

13、6; 94: 1379,狭窄,回缩率(%),狭窄率(%),回缩,冠状动脉瘤的预后Kato H, Akagi T, et al,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50% CAL 2 年消退 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内膜增厚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约占全部KD的4%, 合并冠状动脉并发症患儿的20%没有报道冠状动脉扩张回复后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50% CAL 2 年消退,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儿童发病钙化发生率高多发病变,狭窄和瘤并存长期慢性进展 (10 - 20 年)临床表现缺乏或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儿童发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药物: ASP, 华法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冠

14、状动脉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其它?,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药物: ASP, 华法林?,Yoshikawa, et al. Eur J Cardio Surg 2000,1976年Kitamura首次报道自体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Kitamura S, Circulation,1976,53(6):1035-1040)。,Arterial graftVenous graftYosh,经导管介入性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切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经导管介入性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日本介入性治疗效果,日本介入性治疗效果

15、PTCAPTCRAStent再狭窄24%1,经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未来,干预的时间选择?治疗器械的选择提高远期效果:再狭窄新瘤形成治疗指导原则的建立与更新病人及家长的教育,经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未来干预的时间选择?,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Sugimura T, Kato H, Inoue O, et al.,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Sugimura,Cheung YF, Wong SJ, Ho MH.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07;92:43-7,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Cheung YF, Wong SJ, Ho MH. 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