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25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护理介绍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特色护理介绍,我院中医特色护理介绍,什么是中医特色护理,案例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发展背景,汇报内容,汇报内容,中医特色护理发展背景,背 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十三五”规划,背 景,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背 景,(十)加强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内建设,组织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传承、创新、推广专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经验方法,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逐步形成有中医特色的专科护理服务,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术进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护水平,体现中医人文关怀。,

2、背 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第十六条 根据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有关要求:,背 景,刘维忠主任在2016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汇报:完善扶持政策。省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具体措施。注重顶层设计。全力推行公立医院改革“315”模式,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才培养。西学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比武等。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每名医护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强化监督管理。对各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的中医药工作每季度考核;开展床位补助以奖代补考核工作。,什么是中医特色护理,汇报内容,中医特色

3、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特色中医中药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整体观,辨证施护,特色中医中药技术,我院中医特色护理介绍,汇报内容,发展中医特色护理,顶层设计政策引领,加强培训 开拓思维,医护合作 发展特色,一、顶层设计,政策引领,医院出台相关文件,建立激励机制。护理部建章立制,引领护士开展特色护理。规范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完善中医护理实施方案,二、加强培训 开拓思维,组织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开展“一日一穴,一日一方 ”的全员学习。科室制定中医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计划,按时完成并考核

4、。开展中医个案护理管理。中医护理查房、病历讨论、护理会诊。对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培训及临床实施。外派护士长与护理骨干外省进修学习。挑选优秀护士长到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基地培训。举办国家级、省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等。,加强培训 开拓思维,中医基础理论培训,一日一穴、一日一剂,中医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个案护理病例讨论,护理业务查房,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培训,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加强培训 开拓思维,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全省中医技能大赛,院内中医技术比武,加强培训 开拓思维,护士逐步树立了中医护理效果的信心。护士解决病人护理问题,首先想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形成“辨证施护”的临床思维。中医护理相关知识融入护理

5、查房、护理业务学习。将中医护理知识融入健康宣教。深入开展中医整体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三、医护合作 发展特色,拔罐疗法【功效】逐寒祛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适应症】感冒咳嗽,头痛,风湿痹痛,颈肩疼痛、腰腿痛,胃痛等多种病症。【特色分类】 药(竹)罐:中药煮过的竹罐,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吸附。对温度要求较高。面部闪罐:适用于面瘫病人,改善肌肉僵硬。(用1号罐,不宜留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刮痧疗法【功效】可以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适应症】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颈、肩、腰腿疼,恶心呕吐等。【特色分类】 全息

6、经络刮痧: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为指导,选择刮拭与病变脏腑相关的部位,诊病、防病、治病。解决了刮痧不能连续进行的难题,适用于身体各部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灸法【功效】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特色分类】 盒灸:传统灸法,安全方便。百会灸:药物研末,与精艾绒混匀,做成塔形艾炷,取鲜姜片为底座,燃尽为度。适用于失眠、眩晕、周围性面瘫等。隔姜灸:取0.2-0.3cm厚的姜片,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每次灸6-9炷,以局部皮肤潮红,不起疱为度。,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灸法雷火灸: 雷火灸燃烧时其药力峻猛,渗透力强,各种不同配置的药物分子应其未被破坏,在皮肤周围形成高浓药区,渗透到腧穴内。火

7、龙灸:通过特定药物利用火性透过皮肤的吸收,使药物功效加倍。 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火龙疗法”是一种透皮给药疗法。铺灸:即长蛇灸,可用蒜泥或姜泥铺灸,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督脉段。,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贴敷疗法穴位的刺激与调节;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两者作用的叠加。【特色分类】 三伏贴辛桂贴、芩星贴、乌椒贴。脐疗药物敷脐、贴脐、灸脐等。作用广泛。吴茱萸贴敷根据疾病选穴,治疗胃肠反应、腹胀、失眠等。,自发热穴位贴,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作用广泛。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常用王不留行籽。,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药熏洗疗法【功效】借助中药药力和

8、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防病治病。【特色分类】 眼部熏洗法足部熏洗法腿部熏洗法全身熏洗法坐浴熏洗法,微电脑熏蒸中频治疗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按摩疗法在受术者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施以各种手法的一种物理疗法。【特色分类】 头部按摩: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等。腹部按摩:借助点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用于便秘、单纯性肠梗阻保守治疗、腹胀等。乳房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小儿捏脊: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可改善脏腑功能,促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等作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药热奄包疗法【功效】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9、,具有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扭挫伤、颈腰椎疾病及各种痛症。【特色分类】 干热敷:通过炒或微波炉加热中药后进行热敷,如热盐包。湿热敷:通过煮或蒸的方法加热中药包进行热敷,如中药塌漬等。,中医特色护理,刺络放血,自血疗法,中药贴敷,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保留 灌肠,中药面膜,理疗设备,蜡疗机,低周波治疗仪,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微电脑多功能颈腰椎治疗机,运动调养疗法,扬国粹经典 展中医文化,养生太极掌,八段锦,经络养生操,养生保健操10余种,降压操,好孕十式,脊柱保健操,呼吸吐

10、纳功,颈椎保健操,24式太极拳,中医药膳食疗,南瓜山药粥,紫菜化瘀蘑菇汤,生津饮,黄芪炖鸡汤,养脾健胃粥,养颜阿胶枣,中医药膳食疗,中医养生茶饮,清火润燥凉茶,金菊决明子茶,龙凤酸梅汤,生脉饮,长夏养生茶,枸杞菊花茶,中医养生茶饮,专科中医特色护理,心血管科:高血压助眠降压药枕根据不同证型,填充十几味中药。双效牵引。可播放各类音乐。适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治疗头晕、头痛、失眠。,专科中医特色护理,关节外科:腕踝针疗法采用皮下浅刺法治疗某些疾患,特别是各系统痛症。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减轻疼痛。疗效可靠、即刻效应明显,安全方便。,专科中医特色护理,急诊科穴位(少商、商阳、天突)点刺放血:治疗化脓

11、性扁桃体炎、急性咳嗽。督脉刮痧:治疗外感初起,体温38以上,恶寒、口渴。手术室芒硝冰袋冷敷:用于骨科创伤手术后局部止血、减轻肢体肿胀。压疮专科生肌散、玉红油纱条。去腐生肌,减轻炎症水肿及组织缺氧,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促进创面愈合。,对外交流,亚美尼亚讲学,摩尔多瓦共和国岐黄中医院挂牌,乌克兰考察交流,吉尔吉斯坦中医中心,对外交流,法国自由学院中医研修班,斯洛伐克医药代表团交流,俄罗斯中医研修班,美国专家访问交流,对外交流,乌克兰中医研修班,国际交流员参观访问,韩国专家参观访问,瑞典专家参观访问,案例分析,汇报内容,案例分析,患者,女,58岁,因“中下腹疼痛1周” 于2016年8月2日以“腹痛

12、查因” 入院。入院症见:精神良好,中下腹疼痛,呈隐痛,夜间痛甚,得食则减,时吐清水,乏力,纳眠差,大便黄每日行23次,黄褐色,稀烂,小便淡黄,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恶寒,无胸闷胸痛,偶有头晕,舌淡红,有齿痕,苔白,脉细。发病以来体重减轻6斤。 既往史:自诉有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发现高血压病3年,最高达180/100mmHg,平素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具体用药不详),控制效果尚可。自诉有”止痛药”过敏史,服用后出现起皮疹,否认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6.7,P:73次/分,R:20次/分,BP:142/87mmHg,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2016年8月4日,我院胃镜检查结果为十二指肠浅表性溃疡。,

13、案例分析,缘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导致中焦气机运行不畅,故见腹痛;故中医诊断:胃脘痛确定中医证型:中下腹疼痛,呈隐痛,夜间痛甚,得食则减,时吐清水,乏力,大便黄每日行23次,黄褐色,稀烂,小便淡黄,无恶心呕吐,偶有头晕,舌淡红,有齿痕,苔白,脉细。证型: 脾胃虚寒此病例可以开展哪些中医特色护理?,案例分析,加强保暖,多晒太阳,切勿受寒,避免劳累;保持情志平和,避免忧思恼怒;饮食宜温、热、软、烂,忌生冷瓜果、清凉饮料;多吃温阳健脾之品,如莲子、龙眼、大枣、羊肉。拔火罐:脾俞、胃俞。雷火灸中脘、神阙、脾俞、双足三里。中药热盐包敷于上腹部,嘱患者平时注意穿衣保暖。中药塌渍:中药纱布垫敷于胃脘部,配合TDP治疗。耳穴压豆控制血压:选穴皮质下、高血压点、降压沟、内分泌、神门、心。选用药物:王不留行籽,每3天更换,每天按摩3-5次,每次每个穴位15 20秒。中药一日一剂,宜温服。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经络养生操等。,取得的成效,医院知名度提升,经济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中医护理文化提升,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