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49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2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 140页).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5_2、课程名称(中文):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 课程名称(英文):Cutting Theory and Process Control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金工实习、工程力学5、面向对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工程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造技术与自动化所7、推荐教学参考书:教材:金属切削原理第2版,陈日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开设对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是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中有关切削及加工质

2、量控制内容的深化,以便本专业学生更进一步深造和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加工控制及有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任务和要求:1. 能从理论上解释金属切削过程中若干物理现象,分析与各种物理现象相关的影响因素,能够按照具体生产条件,从切削加工角度,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方案。2. 初步掌握生产过程中有关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方面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技能。3. 对金属切削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有概括的了解。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教学内容1. 基本定义刀具工作角度和标注角度之间关系及对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2. 刀具材料刀具材料的最新动态及

3、发展趋势。3.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金属切削变形区划分,变形程度表示方法,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对切屑变形的影响,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切屑的卷曲与折断,脆硬材料的切削加工规律。4. 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切削力、切削热的理论研究,测量方法,切削温度的分布及对工件、刀具和切削过程的影响。5. 刀具耐用度和刀具破损刀具耐用度选择原则,刀具破损形态及原因。6.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加工性概念,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性,非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性。7. 切削液切削液分类及作用机理,添加剂,切削液使用方法。8. 已加工表面质量精密切削加工表面质量及保证措施。9. 刀具几何参数合理选择前角及前刀面,后

4、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形式,刃倾角。10. 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的确定,切削用量优化,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11. 磨削原理砂轮表面形貌,磨削力,磨削温度,高效磨削技术。(二) 基本要求:通过32学时的课堂授课以及4学时的实验课,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能对前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所出现的有关切削加工和刀具方面描述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2. 掌握切削加工过程若干基本概念和学术用语,能够阅读理解有关切削过程质量控制及刀具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文章(中文、外文)。3. 能够以相对系统全面的有关切削加工控制方面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如:切削加工中积屑瘤、刀具磨损控

5、制、切削液选择使用、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优化选择、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相关教学实验共4学时,包括切削力、刀具磨损的测量等,以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安排及要求:要求学生全面领会教学大纲中规定内容。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应主动参与讨论。2. 课外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并完成相关实验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从事科研的能力。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6 2、课程名称(中文):

6、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Design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设计(I)(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与成型工艺5、面向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7、推荐教学参考书: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或同类型书2 教学参考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类及非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1 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法;2

7、使学生掌握有关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学会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零件的类型,并对其强度或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3 使学生了解有关通用零件的维护方法;4 使学生会初步使用机械零件手册和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绪论介绍本课程的任务、性质以及学习方法,了解有关机器、机构、构件和零部件的概念,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方法和一般步骤。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以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为重点,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3 平面连杆机构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重点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急回运动、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

8、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和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了解速度瞬心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4 凸轮机构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介绍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线的方法,介绍设计凸轮机构时应注意的问题。5 齿轮机构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和特性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掌握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掌握一对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及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的概念;理解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了解圆锥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6 轮系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理解和

9、掌握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简介几种特殊的行星轮系传动。7 其他常用机构简介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8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具体过程、要求和方法,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方案评价和协调设计。9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体积强度和表面强度,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10 联接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和类型,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和螺栓组的受力分析;了解

10、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了解键联接的特点和类型,掌握平键联接的选择原则和强度计算;了解花键联接、销联接、过盈联接等其他联接型式。11 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理解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的方法,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比较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的不同之处,了解齿轮的结构;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了解蜗杆和蜗轮的材料和结构,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了解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12 带传动和链传动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带传动的几何关系计算,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11、了解带的型号和尺寸,了解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了解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同步带传动简介;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理解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掌握滚子链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了解链和链轮的材料和结构,了解滚子链的失效形式及其计算。13 轴了解轴的分类和材料,掌握轴的初步强度计算,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掌握轴的复合强度校验计算,了解轴的刚度和振动稳定性计算。14 滑动轴承了解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和材料,了解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掌握不完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理解动压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原理和压力分布方程。15 滚动轴承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代号,掌

12、握滚动轴承的选择,掌握滚动轴承的承载能力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组合的结构设计。16 联轴器和离合器了解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结构、标准和选用,了解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17 弹簧了解弹簧的类型、应用和选择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一) 实验的学时数应不少于课程总学时数的8。(二) 实验内容:1、 多媒体演示及机械工程陈列室参观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3、 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测绘4、 机构系统创新设计综合实验5、 机械传动方案创新设计综合实验6、 带传动、齿轮传动实验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使他们能分

13、析、设计和制作基本的机械零件和机构系统,学会运用一般机械工程知识来对机械零件设计的细节进行分析。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掌握如何形成设计方案、分析确定零件尺寸、以及功能的测试,通过团队设计项目强化团队工作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能力,通过项目强化抽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六其他说明本课程应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7 2、课程名称(中文):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A类) 课程名称(英文):Materia

14、l and Forming technology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金工实习5、面向对象:机械与动力学院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7、推荐教学参考书:工程材料 朱张校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 严邵华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机械设计加工和使用中的合理取材奠定必要的基础。材料成形工艺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了解现代成形技术

15、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概述2、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4、金属材料5、高分子材料 6、陶瓷材料7、复合材料8、功能材料9、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10、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 11、工程材料的应用12、材料成形理论基础13、铸造14、塑性成形15、焊接16、粉末成形 17、非金属制品成形 18、现代材料成形技术19、材料成型工艺自动化20、材料成形方法选择及机械产品质量控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16、。通过综合工程素质教育和现代制造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82、课程名称(中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英文):Term Project on Mechanical Design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设计(I),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机械设计基础(同时修)5、面向对象: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

17、、核科学与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7、推荐教学参考书: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张培金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2. 教学参考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吴宗泽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邹慧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科学与核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设计实践必修课,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把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等)中所

18、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装置与产品的全过程设计训练,激发学生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从方案构思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的全过程,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原理的理解,使他们能分析、设计基本的机械零件和系统。1. 设计方法:功能分析与分解、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参数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分析评价功能分析、功能求解

19、、机构创新方法;机械运动方案的构思与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简单系统和机械零件的参数设计、结构设计;确定标准零件的工程设计要求,预测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采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规范设计机械系统和机械零件。2. 设计训练:某简单功能机器的设计 给定一个产品的功能和要求,运用方案设计方法,形成产品设计方案 从功能、制造、设计投入和现有的条件出发,对方案进行评估,然后进行详细设计 收集参考资料(如:产品目录、手册和教科书等资源),来分析其中特殊的机械零件 进行失效分析,包括刚度、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从而确定通用零件的尺寸,如:带传动、滚动轴承、齿轮和轴 决定某个零件是采用标准件还是自己

20、设计、制造3.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 + 可视化的设计方案 + 答辩设计训练的最终成果体现为设计说明书打印文本、设计方案的三维视图、装配图、零部件图。通过设计训练,不仅强化学生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基本机构和零件设计、设计成果表达、设计文档等方面的动手能力,还强化计算机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工具的能力。4. 设计合作:设计小组的协同合作精神设计训练采取设计小组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的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对实际设计工作的适应能力。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设计的大部分工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机

21、械设计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思路,能够初步进行由产品要求进行分析、并最终给出设计方案的一般机械和零件的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基本机构及零件的能力和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包括计算、绘图、仿真等)。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运用现有的工程应用软件进行建模和辅助设计。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测试技术(B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9 2、课程名称(中文): 测试技术(B类) 课程名称(英文):Measurement and Test

22、for Mechanics 3、学时/学分:45学时/2.5学分4、先修课程: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理论5、面向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6、开课院(系)、教研室: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7、推荐教学参考书: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绪论2、测量的基本知识 量和测量,测量方法、误差,测量结果的表达,间接测量结果的综合;3、静动态实验数据的描述 实验数据的分类,周期信号与离散谱,瞬变信号与连续谱,随机信号;4、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静态特性,动态特性,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不失真测量的条件,动态特性的测量,负载效应,测量装置的抗干扰;5、常用测量传感器电

23、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光电式,新型传感器,传感器的选用原则;6、信号的调理与记录电桥的基本特性,信号的放大,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滤波、记录装置;7、信号处理初步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离散富里哀变换,信号数字化出现的问题,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8、现代测试系统 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总线技术,虚拟仪器,网络化测试仪器;9、常用机械参量的测试1)、几何及位移的测量2)、应变、应力的测量,力的测量,扭矩的测量,3)、振动传感器及测量系统,基本振动参量的测试4)、噪声的测量5)、温度的测量,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1)、传感器的标定实验2)、电桥特性实验3)、不

24、同方法测量旋转速度的实验4)、回转体临界转速及轴心轨迹测量的实验5)、机电系统频响函数测量综合实验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现代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202、课程名称(中文):现代制造装备及自动化 课程名称(英文):Moder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s and Automation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力学、控制理论基础5、面向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7、推荐教学

25、参考书:1 教材: 金属切削机床2 教学参考书: 数控机床、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指导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机床是加工机器零件的主要设备。机床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工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所以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机械设计和研究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一。本课程是使学生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机床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提高结构设计和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设计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机床主要参数了解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的内容。2 传动设计掌握分级变速和无级变速传动链的设计方法,理解计算转速的含

26、义;掌握内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3 主轴组件了解主轴组件的基本要求和主轴结构,熟悉常用的主轴轴承;掌握主轴组件的计算方法;了解主轴的润滑和密封。4 支承件了解支承件的设计要求,支承件的静刚度和形状选择的原则,常用材料及热变形特性。5 导轨了解导轨的功用、分类、设计要求和常用材料;了解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的结构,以及导轨的润滑与防护。6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了解数控伺服系统分类,滚珠丝杠的结构;了解伺服电动机的工作特性。7 加工中心了解加工中心的结构特点与工作方式,以及发展状况。8 制造自动化 了解自动化制造的发展。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

27、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能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结构,如何工作,掌握机床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当前自动化加工设备的发展状况。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212、课程名称(中文): 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Technology of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Logistics3、学时/学分:27学时/1.5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设计、运筹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5、面向对象:工业工程与管

28、理6、开课院(系)、教研室:工业工程与管理系7、推荐教学参考书:教材: 物流工程,齐二石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教学参考书: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则、组织和控制,Ronald H.Ballou著,王晓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现代生产物流及仿真,张晓萍等编著,199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系统化物料搬运分析,Richard Muther著,机械工业出版社Factory Automation an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日)大福株式会社,1994现代管理手册(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美)萨尔文蒂二、课程的性质和

29、任务 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是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物流装备技术设计或规划物流装备。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现代物流技术简介a. 物流的定义和研究意义b. 物流技术的发展历程c. 物流的分类d.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e. 影响物流的主要因素f. 物流工程研究的内容、对象和目的g. 现代物流系统的案例浏览2 物流研究方法和内容a. 物流分析研究的方法b. 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c.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参数3 物流集成化系统技术a. 物流集成化系统的定义与作用b. 物流集成化系统的种类

30、c. 物流集成化系统的确定原则4 物流机械化技术a. 物流机械化的分类b. 物流设备的选择原则c. 物流机械化的设计与选取5 企业内物流系统的规划a. 系统化平面布置设计(SPL)b. 系统化物料搬运分析(SHA)c. 系统化物流规划的基本方法6 物流信息化技术与设备a. 物流信息化统及其组成b. 物流信息的采集及采集的设备与方法7 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a. 物流的第三产业理论b. 物流的智能化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一、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或提高系统化分析物流系统效率的能力。为系统化管理物流打下基础。二、 说明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

31、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课外练习,能了解如何运用物流分析技术规划或改善物流系统,从硬件上发挥物流系统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并熟悉和掌握物流系统分析、诊断的基本方法。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汽车工程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30 2、课程名称(中文):汽车工程导论 课程名称(英文):theory of Automobile 3、学时/学分:27学时/1.5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理论力学 机械制造5、面向对象:机械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方向6

32、、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7、推荐教学参考书:1 教材: 汽车理论 余志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参考书: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门课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进行汽车设计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汽车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及发动机功率选择的方法,以及汽车整车系统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与车辆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绪论内容:汽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该课程的基

33、本要求和任务。(二) 汽车动力性内容:动力性指标、汽驱动力与行驶阻力、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及动力特性图、汽车的附着条件、汽车的功率平衡。掌握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汽车驱动过程的力学分析;能独立分析影响动力性的因素;理解汽车的驱动及附着条件。(三)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内容: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新一代高效率节能汽车的研究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计算汽车等速过程、加速过程及减速过程燃油经济性的方法,能独立分析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了解新一代高效率节能汽车。(四)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内容:发动机功率及传动系传动比的选择综合运用汽车动力性及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34、,能初步选择各类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及传动系统最大传动比、最小传动比及中间传动比。掌握C曲线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五) 汽车的制动性内容:评价指标、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掌握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及制动过程的力学分析,理解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对制动效能及方向稳定性的影响。理解制动力调节的意义及原理,掌握防抱死制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六) 汽车的通过性内容: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掌握汽车在松软地面行驶时的受力特点,理解挂钩牵引力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掌握汽车通过性的各项评价指标,了解汽车越壕沟、台阶等的能力。(七)

3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内容:轮胎的侧偏特性、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理解造成轮胎侧偏现象的基本原因和轮胎侧偏刚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判定稳态转向特性的各种参数。理解汽车结构参数与汽车瞬态和稳态转向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理解车身侧倾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关系,了解汽车转向系和悬架系运动干涉和装置变形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关系。(八) 汽车的平顺性内容: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路面的统计特性、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单、双质量系统的振动、“人体坐椅”系统的振动。理解振动四要素对人体反应的影响,掌握汽车平顺性的几种评价方法;理解

36、路面不平度功率谱的物理意义以及空间频率,空间谱与时间频率、时间谱的相互转换关系;掌握单质量系统位移输入与位移输出的幅频特性,了解利用输入谱以及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幅频特性计算输出量的功率谱和均方根值的方法,理解系统固有频率、相对阻尼系数对汽车振动响应量的影响关系;了解双质量振动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理解双质量振动系统各种幅频特性和振动响应量的计算方法,掌握偏频、相对阻尼系数、质量比和刚度比对汽车振动响应量的影响关系;理解设计座椅系统参数的选择原则。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汽车理论的各种理

37、论和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打下基础。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六其他说明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课外安排学生进行上机作业。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汽车构造(1)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312、课程名称(中文): 汽车构造1 课程名称(英文):Automobile Structures 1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5、面向对象:机械与动力学院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7、推荐教学参考书:1 教材: 汽车构造 陈家瑞主编

38、 人民交通出版社2 教学参考书:汽车构造与原理,张锦星、原勇,人民交通出版社解放CA141型载货汽车构造图册,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省科学 技术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并运用到工程实践的车辆工程专业高年级必修课。随着汽车环保指标、舒适性与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动机技术和构造也得到了不断改进与发展。对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的基本知识将对其毕业后参加汽车领域的工程实践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着重介绍当今汽车发动机的典型构造与基本工作原理。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汽油机构造

39、2 柴油机构造3 排放控制4 电控技术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课程教学活动中将要求学生根据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不同专题,通过查阅专业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撰写一篇专题报告。并通过穿插播放内容生动的教学片,扩展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知识面。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将视教学内容的进展,争取条件安排学生参观实践。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汽车构造(2)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322、课程名称(中文): 汽车构造2 课程名称(英文):utomobile Constr

40、ucture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理论力学 机械制造5、面向对象:机械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方向6、开课院(系)、教研室: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7、推荐教学参考书:1 教材: 汽车构造下册 陈家瑞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2 教学参考书: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构造(II)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方向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汽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汽车各总成及各主要零部件的原理、功用及详细结构,为今后学习本专业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拆装实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1、提高动手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传动系概况了解汽车传动系的组成2、离合器掌握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摩擦离合器的结构、了解离合器操纵机构。3、变速器和分动器掌握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工作原理、掌握同步器的构造、了解变速器操纵机构。4、液力机械传动了解液力耦合器的原理、掌握液力变矩器的原理及构造、掌握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构造。5、万向节传动装置掌握万向节的构造、了解传动轴和中间轴承的构造。6、驱动桥掌握主减速器工作原理及构造、掌握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及构造、了解半轴与桥壳的构造。7、汽车行驶系概论了解汽车行驶系的组成。8、车架了解边梁式车架和中梁式车架的结构。9、车桥与车轮掌握车桥的构造

42、、了解车轮与轮胎的构造。10、悬架了解悬架的工作原理、掌握减振器的原理和构造、掌握弹性元件的构造、掌握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的原理及构造。11、汽车转向系了解汽车转向系的组成、掌握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的原理和构造、了解转向传动机构、掌握动力转向器的构造。12、汽车制动系了解汽车制动系的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制动器的原理及构造、了解人力制动系的结构、掌握动力制动系的原理及结构、掌握伺服制动系的原理及结构、掌握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原理及结构。三、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包括汽车底盘构造的了解与拆装。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对汽车底盘有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

43、养的要求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控制理论基础(2)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402、课程名称(中文): 控制理论基础(2) 课程名称(英文):Fundamentals of Control Theory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控制理论基础(I),线性代数5、面向对象: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核科学和核工程、工业工程各专业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7、推荐教学参考书:1 教材:刘豹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2000, GENE F. FRANKLIN,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2 教学参考书: Ogate,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王显正,陈正航,王旭永. 控制理论基础,科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控制理论基础(2)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