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560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品服务:业务创新将成下一个战场与网点布局上,中外银行在沿海大城市的短兵相接不同。产品服务方面,中外银行目前还在各自阵地保持着领先地位,但竞争态势很快就会改变,中资银行必然加强中间业务和产品创新,一场新领域的竞争必然兴起。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和产品创新上谋求技术垄断受网点数量和政策限制,外资银行很难与中资银行直接在存贷业务方面进行竞争。因此,外资银行普遍将更多资源用于开展中间业务和金融创新,如衍生品交易、QFII、QDII、个人理财等。自2006年起,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加快推出与黄金、石油、股票等重要资产挂钩的创新理财产品。截至2006年12月底,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5

2、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首先,个人理财已成为国际活跃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国内市场,部分有实力的外资银行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设了“卓越理财”、“显著理财”等个人理财服务。由于对这些外资银行实力的普遍认同,加上它们具有全球投资的经验和便利,使得它们已经成为内地富裕阶层理财服务的首选。轰动一时的所谓“花旗银行帮助内地居民违法进行海外投资事件”,从侧面反映了外资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优势地位。其次,外资银行还拥有发达的全球分支和客户网络,因而在外汇资金的存贷、结算等业务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在华外资银行资产仅占中国境内银行业总资产的1.3%左右,而其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则占有

3、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在经营外汇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凭借灵活的风险控制方式、便捷、快速的服务程序和较为宽松的贷款担保条件,获得了较多的三资企业和一部分国内优质企业的青睐。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外资银行正力图形成它们在技术上的垄断。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申请金融产品专利,在中资银行面前竖立一道“专利壁垒”。从1996年到2003年底,花旗银行已经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19项发明专利申请,其中大部分直指网上银行业务。虽然目前尚不能评估确认这些“专利壁垒”对中资银行经营造成的影响程度,但可以肯定它们将构成未来中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在非利息收入的竞争中,外资银行拥有绝对优势。外资银行非利息收入比重

4、高达40.7%,并且业务类型广泛,高附加值的财务顾问、银团贷款服务等占据相当的地位。随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限制被取消,其非利息业务收入对盈利的贡献率还将提高。在客户类型方面,外资银行普遍从高端客户出发,逐渐拓展其他客户。对于企业客户,外资银行凭借自身的品牌和技术实力,着重吸引在华运营的外资企业;对于个人客户,外资银行普遍从吸引能带来更高利润的高端客户入手。以花旗银行的综合账户为例,日均余额若低于1万美元,银行将每月收取50元人民币管理费。相对外资银行,遍地分布的中资银行具有服务门槛低、业务收费低的特点。中资银行:守住存贷差,争夺中间业务相比业务多元化程度高的外资银行,国内银行依然主要在存贷差

5、市场竞争。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备网点多的优势,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存款。同时,中资银行业务类型少,并且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汇兑及代理收付等低端业务,对盈利的贡献度较低。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则相应较高,在整个银行业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为40%左右,有的超过了50%,高达60%甚至70%以上。如美国花旗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存贷利差的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30%,而非利息收入业务却为其带来了收入的70%,英国巴克莱银行更达73%左右。而2003年,中资银行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比重为3.1%,其中国有银行为2.9%,股份制银行为3.796%,比重最高的工商银行也只有8%。

6、从近三年纵向上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依赖利息收入的程度在整体上均是历年递增的,这在近年来工、农、中、建四行收入结构变动趋势中可得到印证。但是,在存贷利差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利润率低风险较高。因此,加大贷款的投放速度就成了一个现实且必然选择,而这样又会导致坏账可能性上升。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动摇了利息收入的基石。预计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整个银行业的平均利差将从目前的3.6%缩小至2.5%,大致接近国际市场2%的息差水平,进而导致靠利息收入来提升盈利水平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状况,中国银行业也在加强争夺中间业务。中国银行市场的非中间业务得到大力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中国政府控制流动性、遏制固定资产过快发展等调控措施,已使得银行的利息收入的提升受到限制;其次,混业经营趋势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再次,融资结构有所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将逐步加大。另外,相关金融创新业务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推出与完善,以及中国个人收入的增加等因素,都会对中间业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