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57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2011 年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第一章总论年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学习: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述一、会计概述 (一)含义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会计主体(即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上述定义指出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考试用书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

2、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经济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的核算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而是渗透到生产经营或业务恬动的全过程。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其与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

3、监督和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标准。它指明了会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它包括:(1)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会计信息;(2)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3)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一般意义上讲,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和

4、周转(即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三个基本环节。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金的运用主要是指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和周转,它包括供应过程、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资金的退出则是指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基本假设和核算基础二、会计基本假设和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指对会计核算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以及核算内容、计量手段和方法等所作的客观判断与合理限定。它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是对会计

5、工作的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人)。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而不复存在。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选择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它是对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所作的限定。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使会计核算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 (三)会计分期

6、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它是对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期限所作的限定。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

7、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陸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 13 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按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它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生原则、明晰性原则;二是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一原则,它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三是起修正作

8、用的一般原则,它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科目和损益类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二、账户二、账户 账产是指根据会计剥。目设置的,具有定捂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账户基本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以便分别登记会计要素增加额和减少额,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至于哪一方登记

9、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的性质。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账户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第三章借贷记账法第三章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本部分应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含义、记账符号的含义、各类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的使用、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试算平衡的方法。此外,还应掌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以及双重性账户的特点。 (一)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会计等式为理论基础,以“有

10、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运用复式记账原理来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贷”二字,专门用来标明记账方向的,它们已失去了原有字面的含义。 (二)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在贷方;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借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减少额或转销额,期末一般无余额;收人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基本

11、相同,贷方登记收人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人的减少额或转销额,期末一般无余额账产的余额一般与记录增加额的方向一致。根据账户余额所在方向可以判定账户的性质,这是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有关账产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四)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为了保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一般不能编

12、制多借多贷的复合会计分录。 (五)试算平衡为了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在会计期末应进行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指根据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发生额试算平衡的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是会计的基本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试算平衡虽然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种方法,但它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试算后借贷双方不平衡,可以肯定账产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如果试算后借贷双方平衡,一般说来记账是正确的,但不能肯定绝对没有错误。 (六)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

13、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包括四个方面(1)金额相等(2)方向相同(3)期间相同(4)依据相同。 (七)双重性账户所谓双重性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核算资产、费用,又可以用来核算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账户。这类账户的余额不固定,既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即在借贷记账法下,并非所有账户都固定地属于某一类账户。对于双重性账户,应根据其余额的方向来判断账户余额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 二、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二、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本部分应分别掌握工业企业的资金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以及财务成果等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对每一部分经济业务的核算应掌握其核算的内容以及账户的设置与使

14、用。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其核算内容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核算和向银行借人资金盼核算。设置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短期借款”等。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入资本和外商投入资本等;按照投资者的出资方式不同,分为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等;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借人的期限在年以下(含 1 年)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属于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一项费用,应记人“财务费用”账户。短期借款利息的核算应按照以下规定处理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按季支付或借款到期归还本金时一并支付,且数额较大,可以采用按月预提的办法计人

15、各月的财务费用;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按月支付,或在借款到期归还本金时一并支付,且数额不大,也可以在支付时直接计人当月的财务费用。 (二)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其核算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材料采购的核算。设置的账户主要有“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物资采购”、原材料”等。企业购人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和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企业购人固定资产的核算分为不需要安装和需要安装两种情况。如果购人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则按其实际成本直接计人“固定资产”账户;如果企业购人的是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将购人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

16、包括买价、包装费、运杂费和相关税费等)和发生的安装调试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账户进行归集,待安装调试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将“在建工程”账户所归集的全部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从“在建工程”账户转入“固定资产”账户;企业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材料的货款加上各种采购费用。其中,材料的货款应直接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运输费、装卸费等各种采购费用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直接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按一定的比例分配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企业材料的日常收发核算,既可以按实际成本汁价,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 第四章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和结账第四章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和结账

17、一、会计凭证一、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指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二)会计凭证的分类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证明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缡和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十次凭证是指窿翹挤业务发生或完成后,一次填制完成,记载一项或

18、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一次使用有效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张凭证上连续多次地记录若干项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凭证的填制手续直到期末才能完成,并以期末累计数作为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如企业的“限额领料单”; 汇总凭证也称原始凭证汇总表, 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若干张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编制而成的一张原始凭证, 如收料凭证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等。 原始凭证必须经审核无误后,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形式上的审核和实质上的审核。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指由本单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

19、,并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是介于原始凭证与账簿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同属会计凭证,但二者存在以下区别(1)填制人员不同;(2)填制依据不同;(3)填制方式不同;(4)发挥作用不同。 记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进业务的记账凭证。凡是涉及到增加现金或银行存款的经济业务, 都必须填制收款凭匠; 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 凡是涉及到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和银行存款

20、收付业务无关的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凡是不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或减少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墳制转账凭证。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收付业务,按规定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填制收款凭证。 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会计分录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二、会计账簿二、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 (二)会计账簿的分类 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种。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

21、笔连续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类别进行登记的账簿。按其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和范围不同,分类账簿又可以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备查账簿又称备查簿或辅助账簿,是指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不能记录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应收票据备查簿、临时租人固定资产备查簿等。账簿按其外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三种。 (三)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其主要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 2总分类账总分类账一般采用订本式账簿,其主要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 3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式账

22、簿,也有的采用卡片式账簿(如固定资产明细账等),其格式主要有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三种。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一般适用于那些只需要进行金额核算而不需要进行数量核算的债权、 债务结算账户等,如“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往来结算账户,以及“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实物数量核算的各种财产物资类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如“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账户;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一般适用于在管理上需要掌握其构成内容的成本、费用、收入和成果等业务的明细分类核算,如“生

23、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朔、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账户。中 三、对账和结账三、对账和结账 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账证核对。是指将各种账簿记录与有关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进行相互核对,做到账证相符;账账核对。是指将各种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进行相互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核对。是指将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账面余额与其实存数进行相互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表核对。是指将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相互核对,做到账表相符。 第五章财产清查第五章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和意义一、财产清查的概念和意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

24、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其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按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不同,财产清查可以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面清查是 指对本单位所有的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盘点或核对。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有年终决算之前;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中外合资、国内合资时;企业股份制改制时;开展全面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一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局部清查一般应根据有关规定或管理需要来确定清查的对象和清查的时间,其清查的对象主要是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和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按照清查的时间不同

25、,财产清查可以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一般是在年末、季末、月末结账之前进行。定期清查的对象和范围既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一般是年末进行全面清查,季末、月末进行局部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未规定清查时间,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陸清查。不定期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它既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方法三、财产清查的方法 对于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进行。在清查库存现金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清查结束后,应根据盘点结果编制“现金盘点报告表”。“现金盘点报告表”是反映库存现

26、金实有数和调整账簿记录的重要原始凭证。对于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对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需要注意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起对账的作用,不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对于实物资产,应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清查。实物资产数量的清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地盘点法;(2)技术推算法;(3)抽样盘点法;(4)函证核对法。清查结束后,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作为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对于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函证核对法”。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四、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财产清查后,如果实存数与账存数一致,即账实相符,不必

27、进行账务处理;如果实 存数与账存数不一致,不论是盘盈还是盘亏、毁损,企业都应先调整账存数,使账存数与实存数一致,保证账实相符。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或毁损及其处理情况,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产。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分为两个步骤(1)将已经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或毁损数额,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2)企业管理当局审批之后,应根据盘盈、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和审批意见,转销盘盈、盘亏或毁损,转销后的“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余额为零,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工作结束。企业清查的各种财产的损溢,应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审批意见,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

28、清查的各种财产的损溢,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审批的,企业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先行进行账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第六章会计报表的编制第六章会计报表的编制 一、财务报表的作用、种类与编制要求一、财务报表的作用、种类与编制要求 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而成,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也是企业对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财务报表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财务状况报表、经营成果报

29、表和成本费用报表。反映财务状鹬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主要有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会计报表按其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对外报表的种类、格式、内容、编制方法和编制时间由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附表;会计报表按其编报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资金运动状态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属于动态报表;会计报表按其包括的会计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有母子关系的公司,应当编

30、制合并报表;会计报表按其编制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月度会计报表应当于月度终 7 后 6 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季度会计报表应当于季度终了后 15 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会计报表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 60 天内对外提供;年度会计报表应当于年度终了后 4 个月内对外提供 二、资产负债表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编制的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一般有报告式和账户式两种。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是左右对称的“账户式”结构。即资产负债表的正表分为

31、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各项目,并按其流动性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 赞产负债表的具体填列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1)根据有关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2)根据有关总分类账户的期未余额计算填列;(3)根据有关明细分类账产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4)根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5)根据有关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6)根据有关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的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三、利润表三、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编制的依据是“收入一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利润表的格式一般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

32、在我国,利润表采用的是多步式格式。 利润表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计算主营业务利润。以主营业务收人为基础,减去相关的成本、税金,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2)计算营业利润。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3)计算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4)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以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来 www.E 利润表中各项目一般应根据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实际发生额填列。其中,

33、“本月数”栏各项目,应根据有关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分析填列;“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 应根据上月利润表各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和本月利润表各项目的“本月数”的合计数填列。 在编报中期会计报表时, 应将“本月数”栏改为“上年同期数”栏,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会计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为“上年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四、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四、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人和流出的会计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情况。 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七章财务

34、报表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会计报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过去、 评价企业现状、 预测企业未来、 做出正确决策而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偿债能力分析;(2)获利能力分析;(3)营运能力分析;(4)发展能力分析。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http:/www.E (一)比较分析法也称对比分

35、析法,是指将会计报表提供的实际数与基数进行对比,计算实际数与基数的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是会计报表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在会计报表分析申应用比较广泛。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对比的指标可以是绝对数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数指标。在比较分析法中采用的基数一般有计划数(或预算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或以前年度同期实际数、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同行业的同类指标数等。比较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对比,如果相比的指标存在不可比因素,应先按可比口径进行必要的调整换算,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www.Examw.co (二)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会计报表中某些彼此

36、相关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相应的财务比率,据以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报表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比率分析法时,有四点需要注意(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4)必须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在会计报表分析中计算的比率主要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比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比率和反映企业社会贡献能力的比率等。 四、财务报表分析中运用的主要指标四、财务报表分析中运用的主要指标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分为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37、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 一般情况下,上述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保持在 200%左右比较适宜,速动比率保持在 100%的水平为佳。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负债率、所有者(或股东)权益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六项。 上述指标中,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比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 50%,国际上一般认为 60%比较好。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 100%,则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已达破产的警戒线。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

38、比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不良资产比率六项。 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每股收益和市盈率等八顷。 反映企业发展比率主要有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 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等五项。 (一)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企业前后两期或连续若干期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并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实质上是对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39、的综合,它属于一种动态的序列分析法。 会计报表的趋势分析一般可以采用绘制统计图表和编制比较会计报表两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比较广泛的形式是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在比较方法上,可以采用定比法,也可以采用环比法;在比较形式上,可以用绝对数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比较。 (二)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测定各项因素的变动对某项综合性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又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具体方法。 连环替代法是指在确定某项经济指标差异的基础上,对影响该项经济指标的有关因素进行分解,利用各个因素的顺序“替代”(变动),连续进行比较,从数量上

40、测定各个因素对该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运用连环替代法吋必须注意(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这种方法与连环替代法的原理及运用要求相同,只是在计算上简化一些,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也完全相同。 经济学基础知识学习: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学习: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需求分析一、需求分析 1需求和需求法则 需求星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买的数量。需求和价格呈

41、反向变动的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需求越低,这个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2需求法则的例外 并非所有商品都遵循需求法则,吉芬商品就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指的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吉芬商品。 3需求量额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是指在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所谓需求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商品价格自身变动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4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其一是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它与需求呈正向变动

42、关系。其二是消费者的偏好,它与需求也呈正向变动关系。其三是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其四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它与需求呈反向变动关系。中 华 考 试 网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需求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将其看做是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记为:Qd(P),其中 P 表示商品价格,Qd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一般地,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线性函数,记为:QdaP,其中 P 表示商品价格,Qd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 需求价格弹性指的是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记为: d(QQ)/(PP) 5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系数 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变化

43、而变化的取现就是恩格尔曲线,恩格尔系数就是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记为: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根据联合个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 6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个人需求的加总。 二、供给分析二、供给分析 1供给和供给法则 供给是各种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同方向运动,这一规则被称之为供给法则。 2供给法则的例外 并非所有商品都遵守供给法则,有些商品的

44、供给量固定的。比如土地、古董和文物等,这就是供给法则的例外。 3供给量的变动亦即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晶出售的相应变动。 4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影响供给的变动的主要因素有:投入要素的的成本;技术水平;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 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记为 Qsf(P)。其中 P 表示商品价格,Qs 表示商品的供给量。 如果这种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记为:QsyP 5厂商供给与行业供给行业供给是所有厂商供给的加总,故某种商品的行业供给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有厂商供给量之和。 三、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场的均衡三

45、、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场的均衡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这个价格水平上的供求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影响是: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都减少;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影响是: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减少。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供求法则或者供求定律。 2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表现为价格控制,即运用强制力直接规定某种产品的价格界限,既可以是高

46、于市场的支持价格,也可以是低于市场的限制价格 0。一般来说政府只会对垄断行业或者弱势产业(如农业)进行这种价格控制性干预。 第二章第二章 一、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一、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1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的条件下,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能够使: 其一,每个消费者都能够在给定的价格下提供自己的生产要素,并在自己的预算线下购买产品从而达到效用最大化。 其二,每个企业都能够在给定价格下决定自己的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利润极大化 其三,每个市场都能够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2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交换最优:即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

47、获得更大的利益。 其二,生产最优:即任何两个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同的,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达到最大化。 其三,交换和生产最优: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化率相同。 二、市场失灵二、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完全。 1外部性 外部性就是市场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却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价格和成本之中。外部性分为正的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指的是社会其他成员从市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好处,也称外部经济,而负的外部性则是指社会其他成员从市场主体的活动中受到损失,也称外部不

48、经济。 2垄断 垄断指的星一个厂商对某种商品实行完全或者某种程度的控制。垄断形成的瘴因主要包括:对关键资源或者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专利制度;规模经济;准入制度。耋断一旦形成,市场就会失去竞争性,从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就受到限制。 3公共物品 经济学通过物品的排他性与竞争性将各种物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无排他性或无竞争性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 4信息不完全 信息不完全包括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和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指的是受认识能力限制导致人们无法获取信息;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指的是市场本身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配置它们。信息

49、不完全导致的后果一般而言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问题。逆向选择是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道德风险是在保险行业由于保险受益人投保后不再采取预防行动导致的冒险行为产生的风险。委托代理问题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由于预期目标不一致导致双方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冲突的风险。 三、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三、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1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 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手段、合并相关企业和明晰产权。其中税收和补贴手段指的是对正外部性的企业予以补贴和负外部性的企业进行课税的政策;合并相关企业指的是通过合并实现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使得企业成本和收益

50、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一致的政策;明晰产权是通过产权界限的明确实现平等的所有权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政策。 2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主要包括: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等。 3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来 www.E 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或者准政府组织来生产,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此开始采取非市场化的方法, 最常见的是采取公共选择的方法, 即投票解决。 4规范市场信息的微观经济政策 政府对市场信息的调控方式有:规范和经常检查企业发布的广告信息和上市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