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57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饮酒(其五)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关于本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开

2、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同桌互相听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饮酒 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陶渊明,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暮

3、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思考:,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

4、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

5、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伴。还:飞回巢。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

6、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飞鸟相与还的“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怀抱坚守心灵净土,自勉劝人,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7、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联系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总结全篇、点明主旨),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

8、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思考:,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思想精神?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加此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

9、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艺术特色: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 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结合译文尝试背诵,叙事,绘景,议论抒情,一、背诵默写: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

10、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二、选择题,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