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处总体经济计量模型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计处总体经济计量模型的运用.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計處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的運用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2008年5月31日主計處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的運用何金巡 林建甫 于宗先 連繫作者:何金巡,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研究委員,台北市廣州街2號廣博大樓6樓。電話:(02)2380-3414;傳真:(02)2380-3465;E-mail:d39tsoadgbas.gov.tw,共同作者:于宗先中央研究院院士,林建甫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本研究只能代表三位作者個人意見,與服務機關無關。摘要總供需估測主要的用途有:即利用經濟計量方法,估測未來二年內間全國資源供需趨勢,作為編製政府預算及擬定經建計畫之參考之依據;辦理短期總體經濟預測,提供民間經營理財之參考。
2、影響總體經濟的變數非常的多,大型總體計量模型不但能分析變數間作用的全面性影響,更能以數字大小顯示變數影響的作用幅度。大型總體計量模型的估計是關鍵的問題。要建構大型總體計量模型相當的不容易;因為需要具體而微的表達重要變數間的關係,以及提供政策分析和模擬預測的精準性。四十餘年來主計處總供需估測模型改進之具體事實為:(1)妥當考慮政府社會福利負擔、失業率、所得分配不均度、廠商租稅負擔、溫室效應及能源供給能量對民間消費、廠商投資、勞動意願及政府財政影響;(2)強化金融部門與總供需部門之關聯;(3)國內物價傳遞管道之改善,建立國內中心總合物價模型;(4)改進模型結構方程式殘差項序列相關之處理,使結構方程
3、式之估計更加精準;(5)強化與國際經濟區塊的聯結(6)審慎使用各方經濟預測報導,改進供需估測外生變數之設定。總資源供需估測是一種充滿挑戰的工作,不管預測方法有多先進,我們面臨預測未來的難度從未降低。鑑於政府日愈龐大財政收支,若未能預謀因應,對總體經濟衝擊多作推演,則國家未來之整體利益將極不利。古人有謂無遠慮,必有近憂,以及豫則立,不豫則廢,總之,為提升預測的準確,惟有透過嚴謹而有系統的資料分析,建立容易使用的總體經濟計量模型,多做模擬推演,是今後總資源供需估測改進的重點。主計處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的運用壹、 前言貳、 總供需估測之用途及方法參、 總供需估測模型之演進肆、 年模型9703號之理論架構
4、、測驗及乘數分析伍、 年模型9703號用於CO2減量的總體經濟評估陸、 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附錄:總供需估測年模型9703號壹、前言全國總資源供需估測的歷史可溯自民國五十六年夏,那時在台北召開的國際性台灣經濟發展會議閉幕後,出席會議的旅美經濟學人劉大中教授等建議政府利用經濟計量方法,估測全國資源總供需,作為編製政府預算之依據及擬定經濟計畫之參考。行政院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民國五十七年,成立行政院全國總資源供需估測小組,研定第一號總供需估測年模型,並於同年底首度完成五十九年度全國總資源供需估測,成為政府編製預算及經濟計畫的參考依據,亦即國民經濟預算,開經濟計量模型應用於政府預算政策之先河。由於總資源
5、供需估測需要常川辦理,民國六十一年全國總資源供需估測小組併入行政院主計處,由主計處專責辦理估測模型之研修及年度總資源供需估測。其後數年,主計處為應各界對短期經濟波動之預測需求,於民國六十七年,研定第一號總資源供需估測季模型,辦理按季國民所得預測,與按季國民所得統計,編成國民所得動向季刊,定期對外發布;為充實估測資料之參考價值,主計處分別於民國六十五年辦理台灣地區民營製造業投資意向調查,及於民國七十一年辦理台灣地區輸出入意向調查;以上各項重要業務之推展,也發揮了它應有的功能。四十多年歲月,主計處為肆應多變的經濟環境,解決新的經濟問題,乃不斷改進總資源供需估測模型,以克服日增的預測難度。主計處從事
6、總資源供需估測的時間雖不算長,因工作性質特殊,而參與制度建立的國內外專家及學者又眾,其間累積之史料極為豐富。從民國五十六年到今(九十七)年已整整四十一個年頭了。在這期間,台灣經歷了劃時代的變化,諸如多次外交上的頓挫、五次能源危機、海峽兩岸交流後的風風雨雨、一次泡沫經濟的崩潰、東亞金融風暴的衝擊、2000年的政黨和平輪替,及2008年國民黨的重掌政權。四十多年來,台灣成功地將農業為主的經濟轉變為以工商業為主的經濟、將勞力密集型的產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產業。無論從保護與指導產業發展,或帶領產業走上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道路,政府都曾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些演變,都是全國總供需估測估測時
7、掌握的重點。全國總供需估測忠實而一貫地反映出台灣經濟的脈動及反應,使個人、企業及政府決策者有了及時而較可靠的資訊。總資源供需估測是一種充滿挑戰的工作,不管預測方法有多先進,我們面臨預測未來的難度從未降低。鑑於政府日愈龐大財政收支,若未能預謀因應,對總體經濟衝擊多作推演,則國家未來之整體利益將極不利。古人有謂無遠慮,必有近憂,以及豫則立,不豫則廢。總之,為提升預測的準確,惟有透過嚴謹而有系統的資料分析,建立容易使用的總體經濟計量模型,多做模擬推演,是今後總資源供需估測辦理的重點。在過去四十多年,參與總供需估測工作的同仁,除了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的專家外,還包括政府的財經機構的主管,例如行政院主計處
8、的第一、二及四局、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央銀行、財政部、經濟部、農委會、以及學術機構的學者,如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台大經濟系、政大經濟系、清華大學經濟系、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統計所等,他們或參與評審工作、或擔任指導工作。他們的主要貢獻是使總供需估測結果更為理想,並使其誤差減至最小。本文除前言外,第二章為總供需估測之用途及方法,第三章為估測模型之演進,第四章為年模型9703號之理論架構、測驗及乘數分析,第五章為年模型9703號用於CO2減量的總體經濟評估,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貳、總供需估測之用途及方法總供需估測模型導源於留美經濟學人劉大中在1964年為行政院經合會(經建會前
9、身)所設計的台灣經濟計量模型留美經濟學人劉大中教授是世界上經濟計量模型設計的先驅之一。他為美國經濟設計了季模型和月模型,故有豐富的經驗設計模型。行政院經合會乃邀請其來台,協助政府設計台灣經濟計量模型。這個模型很簡單,只有九條方程式,那是因為受了統計資料的限制。這個模型設計完成後,曾被用作四年經濟計畫擬定之依據。到了1967年夏,中央研究院中美會籌開台灣經濟發展會議,邀請到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來台北出席會議,在美國方面,有哈佛大學的顧志耐教授(Simon Kuznets)、竇夫曼教授(Robert Dorfman),麻省理工學院的艾德顧教授(Edward Y. W. Kuh),康乃爾大學的凱恩教授
10、(P.Cagan)、蓋蘭遜教授(Water Galenson),史丹福大學的蓋勒教授(John G. Gurley),耶魯大學的倫尼士教授(Gustav Ranis)等外國著名經濟學者。聞名國際的華人教授如康乃爾大學的劉大中教授、蔣碩傑教授,普林斯頓的鄒至莊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顧應昌教授,耶魯大學的費景漢教授,溫德堡大學的唐宗明教授,藍德公司的葉孔嘉博士等。在會議結束前,由劉大中、蔣碩傑等華人教授提出建議:即由政府設立一總供需估測單位,利用經濟計量模型,預測未來台灣經濟情勢,作為政府擬定經濟計畫及政府預算之參考依據。這個計畫提出後,一度受到質疑,然而行政院長嚴家塗先生採納此項建議,就在行政院
11、下設立全國總供需小組,首由經合會負責籌劃並召集。在當時參與這個小組工作的學者為于宗先、陸民仁、郭婉容、林海達、陳超塵、葉萬安等人,定期召開討論會。最初就是以劉大中教授所設計的模型為藍本,作模型規模的擴展工作。一年後,此小組歸由行政院主計處負責安排,並由于宗先作召集人,對台灣經濟計量模型的架構、方程式之設定,預測結果之檢定,作了更詳細的修改和補充,並嘗試對台灣經濟作短期預測,同時對所需要而當時尚不具備的統計資料要求有關單位次第建立起來。隨著統計資料的日趨完備,所建立的台灣經濟計量模型有年模型、半年模型、季模型及會計年度模型。一、 總供需估測的用途總供需估測主要的用途有四:即(一) 政府預算編製之
12、依據;(二) 短期預測,提供未來一、二年內台灣經濟情況;(三)經濟計畫擬定之參考;和(四)政策效果之測定。(一) 預算編製之依據:行政院主計處負責年度政府預算編製。民國五十七年以前,政府尚未辦理總供需估測,政府預算編製完全來自主觀的判斷,通常是按照一個趨勢,再作增減的斟酌。過去所形成的趨勢會受短期經濟變動的影響,而無統計依據所作的判斷也是各有不同。經濟預測會告訴我們未來經濟情勢變化的客觀方向,如果根據這個方向,在預算上作增減就會有較大的切實性,同時個人的判斷也不會離譜太遠。由於政府支出是國內生產毛額的構成因素,儘管政府支出會影響經濟成長率的高低,但經濟成長率的高低卻是設定政府支出最重要之指標。
13、(二) 短期預測:為使政府及企業界瞭解未來一、二年內台灣經濟情況之變化,民國六十七年主計處運用總供需估測季模型,進行預測,所預測的範圍包括國內(民)生產毛額及其構成因素成長、物價變動率、各業生產成長。其目的,在讓國民不僅瞭解當前台灣經濟情況,也瞭解未來台灣經濟情況,俾個人、企業在決策時,有參考的依據在1967年,同時設立台灣經濟計量模型,從事台灣經濟預測的,為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主持人為于宗先,直到1980年代末期,才有其他機構從事設計模型作定期性預測。(三) 經濟計畫設計之參考:在經建會本身(前身為經合會,經設會)有年度計畫、四年計畫、六年計畫、十年計畫之擬定。為了較切實地擬定這些計畫,經
14、建會也設有一小組,設計一計量模型,由林海達和邱依忠負責執行,他們所設計的模型比較簡單,因此,每年都有參考主計處的總供需估測結果,以增強其年度經濟計畫可行性。年度經濟計畫主要為規劃國(公)營企業的發展及重大工程的興建,也就是它們的投資計畫,包括計畫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所需資金的籌措,及對整個經濟的影響。這些計畫,主要由執行單位提出,由經建會作評審,提交行政院作決定,一經決定,即變為政府概算,再送交立法院作最後審定,成為預算。如果立法院審定的結果與概算相差很大,經濟成長率必須加以修訂。(四) 政策效果之測定:在一個市場經濟,政府所能採取的政策措施是有限的,因為它所能掌握的工具沒有所想像的那麼多。在金
15、融方面,它有影響貨幣供給的工具:包括調整準備率、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增發鈔票;在財政方面,它有影響民間收支的稅收政策和支出政策,而這兩種政策之採行,又受立法機構的節制,行政機構不能任所欲為。至於要採取那種政策措施,通常不能以現實社會作試驗,而是利用計量模型作模擬。主計處所設計的總供需估測模型在這方面發生了效果。例如政府降低多少關稅為最適當?總供需估測模型經過模擬過程,便會得出採取不同關稅率所產生的產業效果,然後根據它對產業的效果來確定該降多少關稅。再如:為寬鬆貨幣供給至某一水準,以充裕產業所需資金,一種方式是降低再貼現率,另種方式是降低準備率,到底那種方式較能達成所預期的目標?運用總供需
16、估測模型既快速,又經濟,我們會很快地得到兩種不同的效果,供我們作選擇。二、總供需估測方法總供需估測所用的方法很多,我們在此所要說明的,乃是過去四十多年來,主計處所採用的方法,主要的為:(一)對聯立模型結構方程式所用的方法,及(二)對政策變數和外生變數估計所用的方法。茲將這些方法之應用作扼要之說明。(一) 對聯立模型結構方程式所用的方法:經濟計量模型有的是單一方程式,有的是聯立方程式,主計處總供需估測模型是由許多方程式聯立而成的;它包括行為方程式,如消費函數、投資函數、物價決定式等;定義式,如國內生產毛額。就行為方程式而言,我們所利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普通最小平方法,二段及三段最小平方法等。雖也曾嘗
17、試過貝氏方法,最大概似法等。其實早期最常用的方法還是普通最小平方法,雖然這種方法有不少缺點,但在運用上,較方便、快捷,而且誤差也不會太大在其Theory of Econometrics, 2nd edition(1997)中,A. Koutsoyannis對各種方法之優劣點,作了極為詳細的比較。行為方程式,在性質上分直線性和非直線性。直線性是指當自變數變動時,他變數相應以直線式變動。如民間消費支出(C)取決於可支配所得(Y),其直線性行為方程式即: ,其統計式為: 當Y變動時,C是以b來變動,b是一個關係係數,在觀察期間內,它的值是不變的。至於非直線的行為方程式,則指當自變數變動時,他變數不是
18、按直線式變數,而是按非直線式變動。如農產品生產函數,當投入因素如人力(L)和肥料(F)不斷增加逾一限度時,它的產出(Q)未必都按比例(即直線性)增加。行為方程式也有靜態與動態之分。所謂靜態是指當期的依變數,取決於當期的自變數,如前面所舉的消費函數。如果當期的依變數不僅取決於當期的自變數,也取決於前期的依變數,則是動態行為方程式。例如在消費函數中,消費不僅取決於當期的可支配所得,也取決於前期的消費。可支配所得代表消費者購買力,前期消費代表消費者的慣性行為。除此,行為方程式也有機遇性和確定性之分。如依變數不僅取決於自變數,還取決於所有有關的其他因素。此即機遇性行為方程式,例如 Cf(Yd,) 式中
19、代表有關的其他變數。在統計處理上,的平均值為零,變異數為一常數。至於確定性行為方程式,則指他變數僅取決於某一數目的自變數,即使自變數很多。在主計處所建立的總供需估測模型,在早期是用直線性動態確定性行為方式,然後進而用非直線性,動態,機遇性行為方程式。由結構方程式和定義式便組成一個完整的聯立方程式模型。在聯立方程式各變數間的關係為直線模型時,我們可以將模型所有內生變數置於方程式左邊,所有先決變數(外生變數及前期內生變數)置於方程式右邊,這種聯立模型稱為縮簡式,求解縮減式,便得出估測結果來。當聯立方程式各變數間的關係為非直線模型時,我們就無法以縮簡式解出整個模型,而必須以Gauss-Seidel方
20、法或Gauss-Newton方法求解。主計處曾研究最適控制模型,所謂最適控制模型,乃是在計量模型內,加入損失函數,用損失函數計算福利損失,並以損失的大小,來定政策之取捨。在損失為最小時,為最適情況,由此求得最適財政支出,貨幣供給等外生變數數值,以及最適經濟成長率,物價上升率等內生變數的數值。損失函數因而成為決定最適情況的依據參見行政院主計處(1982),台灣經濟最適控制模型之研究,此研究主要參考Gregory Chow(1975),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Dynamic Economic Systems; R. S. Pindyck(1973), Optimal Pl
21、anning for Economic Stabilization; Lawrence Klein and Vincent Su(1980), “Recent 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Stabilization Policies: An Optimal Control Approach”; Quantitative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1982年主計處建立台灣經濟最適控制模型,這個模型包含損失函數和計量模型。損失函數為 以矩陣表示,則為: 式中為內生變數 為外生變數 為內生變數的權數 為外生變數的權數求損失函數L對第j(j=1,2,m
22、)個外生變數的導數,並令其值為零,則得出導數方程式。然後將m條導數方程式聯立,可獲外生變數 (j=1,2,m)之解,並使損失L為最小。由此便可得到外生變數的最適控制值。計量模型即一般所設定的計量模型,它可分直線性與非直線性,如係非直線性,則須加以直線化,便於計算。計量模型可寫為: 式中為內生變數 為外生變數 為前期內生及外生變數將損失函數之導數方程式與計量模型聯立,便可求最適控制解。顯然,運用此種方法比較費時,經過一段時間之試用之後,並沒有正式採用。(二) 估計外生變數的方法:在一個經濟計量模型中,除了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外,尚有政策變數。內生變數是由模型運作之後,所決定的,外生變數卻不是。因此
23、,在進行估測時,無論外生變數或政策變數,均需加以估計,如何估計?常用的幾種方法為:(1)順勢推延法,(2) ARMA模式。1.順勢推延法:先觀察這個變數的時間序列資料是否含有強烈的趨勢。如果有強烈的趨勢,便可利用這個變數的趨勢值,作為未來的預測值。趨勢值又可分算術直線趨勢、拋物線趨勢和對數直線趨勢。 2.ARMA模式:1980年代以來,對於外生變數之估計,也採用ARMA方法來處理。ARMA模式是一種單一變數模式,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自我迴歸程序(autoregressive process)另一部分為移動平均程序(moving average process)。前者係由Z變數本身來表示;後者
24、係由誤差項,(error term)來表示:即 ARMA技術為這些參數提供了估計值。由於誤差項V是觀察不到的,這種技術並不簡單,不過,電腦可幫助解決這個困難而求得估計值參見Henry J. Cassidy(1981), Using Econometrics: A beginners guide. pp.197-200。 至於政策變數之估計,則較一般外生變數之估計更加困難。在混合經濟時代,政府握有的政策工具尚多,到一國經濟進展為市場經濟,政府所能運用的政策工具就不多了,處在這種情況,估測政策變數的數值更加不易。例如政府消費支出它是由政府決定的。由觀察過去的時間序列,也會發現它本身變動的態勢,我們
25、利用這個態勢的特點加以估測。因為政府預算之編製是在預算執行的前一年,當我們估測政府預算時,我們會聯想到它與去年預算的關係,或它與國內生產毛額的關係,如果發現兩者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我們就可利用此關係估測之。三、主計處最早的總供需估測模型有關總供需估測模型的演進,先列出雛型期的代表模型,即民國57年第一號總供需估測年模型,供作參考。(一)第一號總供需估測年模型的沿革:(民國57年9月至民國58年11月)雛型期的代表模型。從民國56年9月起,在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委員會,由于宗先、林海達、陸民仁、陳超塵等學者所構成的小組,定期開會,討論台灣經濟計量模型之建立,劉大中所設計的計量模型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26、。除此,也參酌西方國家,尤其是克萊恩(Lawrence Klein)為美國所設計的計量模型,並根據台灣經濟的特質,設計一個包括範圍較廣的計量模型。台灣經濟特質主要為:(1)對外開放型經濟,對外貿易是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導部門(Leading Sector)。在1960年代,自由貿易盛行,國際市場競爭並不激烈,拓展出口較易,國內生產往往供應不上外來的訂單。(2)相對私人部門而言,政府部門相當的大,國(公)營事業產值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很大,早期為百分之十以上。政府部門的經濟活動對國內生產毛額之消長有密切關係。(3)外匯是管制的,新台幣對美元是固定匯率,其變動全由中央銀行決定。在當時外匯供給不足的情況
27、下,誰能取得外匯,誰就有進口與出口的能量。(4)銀行皆是公營,而利率是官定的,民間企業向銀行借錢相當不易,黑市利率為官定利率的二至三倍。祇要能借到所需要的資金,就可生產,出口賺錢,儘管利率很高,對出口企業而言,並不是大負擔,因為出口的利潤非常的高。(5)台灣的產業為勞力密集產業,廉價的勞力具比較優勢,這也是國際競爭力所依賴的主要因素。同時出口產品中,除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外,主要是製造業的加工品。這是我們建立具台灣經濟特色的計量模型之基本理念。在此理念下,我們曾將出口視為外生變數,基本上,它是為國內生產和出口趨勢所決定的變數。在觀察期內,假定匯率不變,而且視利率為政策變數。由於統計資料尚不夠齊備
28、,我們所建立的模型為年模型。在模型中,每條方程式都很簡單。從民國57年9月至58年11月,我們完成總供需估測模型的修訂工作。根據這個模型,由供給面(固定價格)決定經濟成長率;由需求面決定當期值的國內生產毛額。利用兩者之比率,得到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正如前述,總供給大於或小於總需求,物價便會變動。到民國六十年為止,共完成第一號至第五號年模型。第二號至第五號年模型的主要結構與第一號差別不大,聯立方程式都在三十條以內。自第三號模型以後,模型中加入了貨幣金融因素,來解釋民間消費支出、民間企業固定資本形成及存貨增加。到了第五號模型,存貨增加改以存貨周轉率來解釋。(二)基本架構(1)供給面模型供給面(固
29、定價格)模型係由三條方程式所組成,用來決定當年生產資源之最大供給能力,進而得出經濟成長率;其中按要素成本計算之國內生產淨額(Q)假定為固定規模報酬之Cobb-Douglas生產函數;間接稅淨額(Ti-Sub)及固定資本折舊(D),均由要素成本計算之國內生產淨額解釋之。(2)需求面模型需求面模型係由二十條方程式所組成,都以當期價格表示,用來決定民間消費、民間及家庭投資、存貨增加、輸出、輸入、及一些所得分配變數。本模型設定政府消費、政府生產毛額、政府債務利息、政府及公營事業投資及國外要素所得均為政策變數、家庭對國外移轉收支及虛擬變數為外生變數,茲說明如下:民間消費(C)係由消費習性及消費者購買力決
30、定之,前者指上期消費(C(-1))後者指家庭可支配所得(Yd),虛擬變數()用來解釋消費結構之改變。民營企業固定投資毛額(Ib)係由企業之現金流量及投資之持續性解釋之,前者指民營農業及其他產業現金流量(Fa+Fo+Db-Tf)、後者指前期民營企業固定投資毛額(Ib(-1))。虛擬變數()用以解釋民營企業固定投資結構之改變;民間非營利團體固定投資毛額(If)係由家庭所得購買力決定之;購買力指家庭可支配所得(Yd);虛擬變數()用以解釋民間非營利團體固定投資結構之改變;存貨增加(V)主要由銷售額解釋之,該因素是以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GDPmp)代表之,虛擬變數()用以解釋存貨變動結構之改變。商
31、品及勞務輸出(X)係由本國輸出品供給能力及輸出慣性決定之,前者是以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GDPmp)代表之,後者指前期輸出(X(-1));而虛擬變數()用以解釋商品及勞務輸出結構之改變。商品及勞務輸入(M)係由本國對輸入品購買力及輸入慣性定之,前者是以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GDPmp)代表之,後者為前期輸入(M(-1));而虛擬變數()用以解釋商品及勞務輸入結構之改變。所有稅收均由產生該項稅收之稅基決定之,虛擬變數用以解釋各稅收結構之改變,其中間接稅淨額(Ti-Sub)係由按市價計算之民間國內生產毛額(GDPmp-Gva)及虛擬變數()解釋之。營利事業直接稅(TF)係由營業盈餘(Fa+Fb
32、+Fp)及虛擬變數()解釋之。家庭及民間非營利事業直接稅(Tf)係由受雇人員報酬及財產所得(W)及虛擬變數()解釋之。國內固定資本折舊(D)係由按市價計算之民間國內生產毛額(GDPmp-Gva)及虛擬變數()解釋之;民間固定資本折舊(Db)係由國內固定資本折舊(D)及虛擬變數()解釋之。公營事業盈餘加政府財產及企業所得(Sc+Yg)係由按市價計算之民間國內生產毛額(GDPmp-Gva)及虛擬變數()解釋之;民營農業及其他產業營業盈餘(Fa+Fo)係由按市價計算之民間國內生產毛額(GDPmp-Gva-Ypmp)及虛擬變數()解釋之;公營企業營業盈餘(Fp)係由按市價計算之公營企業生產毛額(Ypm
33、p)及虛擬變數()解釋之。按市價計算之公營企業生產毛額(Ypmp)係由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GDPmp)及虛擬變數()解釋之。需求面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定義為民間消費(C)加政府消費(Cg),加民間政府及公營企業固定形成毛額(Ib+Ig+If+Ip),加存貨增加(V ),加商品及勞務輸出(X),減商品及勞務輸 入(M),加統計誤差(SD)。政府對家庭移轉(Tfg)係由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GDPmp)及虛擬變數()解釋之;家庭對政府移轉( Tfg )係由家庭可支配所得(Yd)及虛擬變數()解釋之。受雇人員報酬及財產所得(W),定義為由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GDPmp)減間接
34、稅淨額(Ti-Sub ),減國內固定資本折舊(D),減公營事業盈餘及政府財產及企業所得(Sc+Yg),減營利事業直接稅(TF),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Fia),加政府債務利息(Rg)。家庭可支配所得(Yd)定義為受雇人員報酬及財產所得(GDPmp-(Ti-Sub)-D-(Sc+Yg)-TF+FIa+Rg),再加家庭來自國外及政府之移轉收入淨額(Taf+Tgf- Tfg-Tfa)。(3)供需平衡需求面按市價及當期價格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除以供給面按市價及按固定價格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得出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Pgdp),當生產資源之最大供給能量不變下,需求面任何支出的增量都將表現在物價的上漲。
35、需求面聯立方程式可以得出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之縮減式。至於本式國內生產毛額之乘數,公共支出(Cg+Ig+Ip)為1.9913;前期民間消費(C-1)及民營企業固定投資毛額(Ib-1)分別為0.540及1.559;前期商品及勞務輸出(X-1)、入(M-1)各為1.245及-0.810。我們可依據以上乘數控制公共支出或其他政府決策變數來引導國內生產毛額走向合理之水準。(三)計量模型的完整架構(1)供給面模型(固定價格)1.1 Ln Q = 0.605+0.463LnK+0.665LnL+0.045t 1.2 (Ti-Sub) =0.222+0.154Q 1.3 D =-1.384+0.091Q
36、(2)需求面模型(當期價格)2.1 C=3.641+0.537Yd+0.271C(-1)+2.451 2.2 Ib=-0.905+0.113(Fa+Fo+Db-Tf)+0.783Ib(-1)-0.569 2.3 If=-0.136+0.021Yd+0.149 2.4 V=-0.917+0.064GDPmp-0.990 2.5 X=-2.286+0.122GDPmp+0.625X(-1)-1.126 2.6 M=-1.174+0.136GDPmp+0.407M(-1)+0.670 2.7 Ti-Sub=0.227+0.130(GDPmp-Gva)+0.400 2.8 D=-0.321+0.07(
37、GDPmp-Gva)+0.293 2.9 Db=-0.043+0.700D-0.093 2.10 Sc+Yg=-0.810+0.066(GDPmp-Gva)-0.194 2.11 TF=0.226+0.010(Fa+Fb+Fp)+0.210 2.12 Fa+Fo=1.176+0.486(GDPmp-Gva-Ypmp)-0.145 2.13 Tf=0.038+0.013W-0.003 2.14 Fp=-0.531+0.368Ypmp+0.363 2.15 Ypmp=-0.091+0.159GDPmp+0.694 2.16 Tgf=-0.064+0.006GDPmp+0.191 2.17 Tfg=
38、-0.026+0.018Yd-0.066 2.18 W=GDPmp-(Ti-Sub)-D-(Sc+Yg)-TF+FIa+Rg 2.19 Yd=GDPmp-(Ti-Sub)-D-(Sc+Yg)-TF+FIa+Rg+Taf+Tgf- Tfg-Tfa 2.20 =C+Cg+Ib+Ig+If+Ip+V +X-M+SD(3)供需平衡3.1 = Q+D +(Ti-Sub) 3.2 Pgdp=(4).縮減式GDPmp=0.1730Gva+0.5402C-1+1.5594Ib-1+1.245X-1-0.8103M-1+1.9913(Cg+Ig+Ipc)+1.077(Fia+Rg)+1.0915Taf+2.11
39、2+1.9913SD+1.9389(5)變數符號說明:Q:按要素成本計算之國內生產淨額, 53 年價格 K:資本存量,53 年價格 L:就業人數 (Ti-Sub) :間接稅淨額,53 年價格 D :固定資本折舊,53 年價格 t:時間 C:民間消費 Ib:民營企業固定投資毛額 If:民間非營利團體固定投資毛額 V:存貨 X:商品及勞務輸出 M:商品及勞務輸入 Ti-Sub:間接稅淨額 D:固定資本折舊 Db:民營企業固定資本折舊 Sc+Yg:公營事業盈餘(Sc)加政府財產及企業所得(Yg) TF:營利事業直接稅 Fa+Fo:民營農業及其他產業營業盈餘 Tf:家庭及民間非營利事業直接稅 Fp:公
40、營企業營業盈餘 Ypmp:按市價計算之公營企業生產毛額 Tgf:政府對家庭移轉 Tfg:家庭對政府移轉 W:受雇人員報酬及財產所得 Yd:可支配所得 :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需求面) Cg: 政府消費Ig:政府固定資本形成毛額Ip:公營事業固定資本形成毛額FIa:國外要素所得為外生變數Gva:政府部門國內生產毛額Rg:政府債務利息Taf:國外對家庭移轉TFa:家庭對國外移轉SD:統計誤差:虛擬變數(民國50年以前為0,以後為1) :供給面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 53 年價格 :需求面按市價計算之國內生產毛額, 當年價格Pgdp :國內生產毛額平減價格參、總供需估測模型的演進為提升政府財
41、經決策品質,滿足各界對經濟預測資料之需要,四十多年來主計處改進供需估測模型之努力從未間斷過。它包括:1. 年模型:從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完成第一號總資源供需估測年模型之研訂起,至民國八十六年,已完成十五次修改。八十七年以來,每年至少修訂四次,以民國年次,月分稱之。2. 半年模型:從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完成第一號總資源供需估測半年模型之研訂起,至民國八十六年已完成九次修訂。八十七年以後暫不修訂。3. 季模型:從民國六十七年五月完成第一號總資源供需估測季模型之研訂起,至民國八十六年,已完成十四次修訂。與年模型之修訂同步,八十七年以來每年至少修訂四次,以民國年次及月分稱之。4. 會計年度模型:從民國八十三
42、年十二月完成第一號總資源供需估測會計年度模型之研訂起,至民國八十六年,已完成五次修訂。八十七年以後暫不修訂。茲就年模型之改進要點部分說明如下:主計處自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由旅美經濟學人陳定博士首度引進進美國華頓(Wharton)Damsel(模型及資料庫處理)軟體,總體經濟模型研發工作獲突破性發展;民國七十八年繼續引進美國華頓AREMOS桌上用個人軟體,經濟模型研發效率更為提升。第十三號總資源供需估測年模型是在AREMOS系統下完成的。那次修正之模型,不僅其規模大於以往各號模型,結構方程式殘差項處理亦更完善。與年模型第十二號比較有下列重要改變:(1)民間非食品消費考慮股市成交值變動之財富效果。(
43、2)民間固定資本形成考慮到政府社福支出及預期經濟成長率的影響。(3)存貨增加分成成理想的(計劃的)及非意願的兩部份。(4)對香港及大陸出口考慮到大陸所得及人民幣匯率的影響。(5)貨幣供給考慮到銀行資產變動,外匯資產及對政府債權(政府債務餘額),通貨膨脹率被視為影響貨幣供給之重要政策變數。(6)民間利率考慮到國內儲蓄與投資比例、貨幣供給對GNP比例及通貨膨脹率等因素。(7)銀行外匯資產淨額之變動,由當期帳順差、新台幣及美元利差解釋之。(8)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變動,由日圓匯率、銀行外匯資產淨額占GNP比例及新台幣美元利差共同解釋之。(9)進口物價由美日出口物價、油價及進口關稅率解釋之。(10)製造業
44、薪資指數由失業率、政府受雇員工薪資指數及生產力解釋之。(11)躉售物價指數由單位產出勞動成本及輸入物價指數解釋之。(12)消費者物價指數之變動考慮到國內物價傳遞過程及貨幣因素,並由躉售物價指數、政府受雇員工薪資指數及超額貨幣供給率解釋之。(13)國內各項生產與支出平減指數分別由躉售物價指數及消費者物價指數解釋之。(14)技術進步係由自我迴歸模式定之。(15)對勞動力變動,考慮到政府移轉性社福支出及民間與政府薪資相對比例對勞動意願之影響。(16)政府賦稅及公賣利益收入被分成總裞收入及18項分類稅收,並以所得及交易水準當稅基。(17)政府經資門收入分項估計。(18)中央政府財政係按政事分類,並以國
45、民生產毛額解釋。(19)將預期變數引進聯立模型(20)台灣股價指數主要由前期自我變數、油價、新台幣匯率、民間利率及貨幣供給解釋之。聯立模型由國內需求、對外貿易、生產、所得分配、政府財政、物價、勞工就業、金融及恒等式構成。共有方程式204條,結構式90條,結構式殘差項前後期有序列相關者,概以Cochrane-Orcutt方法處理之。第十五號總資源供需估測年模型是在AREMOS32系統下完成的。在此號模型中,模型設計特別著重國內中心物價(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與勞動市場、商品市場及政府財政之關聯,結構方程式殘差項有序列相關者,都作一階至兩階處理。茲概述如下。(1)民間消費之決定,以家庭所得、財富、
46、期間替代及消費習慣為考慮重點。(2)民間固定資本形成之決定,以加速度、廠商經營成本及景氣之預期為考慮重點。(3)存貨增加分為理想的(計劃的)及非意願的兩部份,均以存貨周轉、存貨成本及預期通膨率來解釋。(4)商品進出口分為四大地區,出口以進口國之所得及出口品之價格競爭力為考慮之重點。進口以我國之所得及進口品在國內之價格競爭力為考慮之重點。(5)貨幣供需、利率、匯率、股市、中央及各級政府財政都是本號模型預測對象。(6)以國內生產毛額平減為中心物價,所有國內綜合物價均受成本推動、需求牽引,及政府調薪政策之影響。(7)技術進步及生產要素投入決定潛在國內生產毛額(國內生產毛額之供給),成為影響國內勞動市
47、場及商品市場平衡之重要因素。(8)對勞動力之變動,考慮到政府移轉性社福支出及民間與政府薪資相對比例對勞動意願之影響。(9)政府賦稅及公賣利益收入被分為總裞收入及18項分類稅收,並以所得及交易水準當稅基。(10)將預期變數引進聯立模型聯立模型由國內需求、對外貿易、生產、所得分配、政府財政、物價、勞工就業、金融及恒等式構成,各部門互相勾結,關係緊密,共有方程式205條,結構式91條,結構式殘差項前後期有序列相關者,概以Cochrane-Orcutt方法處理之。八十七年至九十一年主要改進則有:1民間消費除仍由家庭所得、財富、期間替代及消費習慣決定外,特別增加失業率及所得分配不均度之影響。(2)民間固定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