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587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0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 总论(考试占比重小)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含义(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产业形成,为产业经济活动形成奠定了基础;四次产业革命使其进一步细化,为产业经济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三)产业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相当多的企业经济活动都这样或那样的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2.原料关联分

2、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累死的原材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具有性能累死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 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

3、关联,侧向关联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又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体系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二) 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首先创立:按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划分。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1940)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

4、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第一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 (三

5、)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这种分类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它是由一国或一地的政府或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编制和颁布,而不是由个人或产业研究机构自己编制的,因而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它是一国或一地的国家标准,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统计口径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第四,它具有特殊性,它是针对一国或一地的具体

6、实际编制的,只适用于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分类,其他国家只能参考和借鉴。第五,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比较能反映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发展和变化情况,也比较能适应其产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马克思说: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1、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人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2、消费资料:具有进人资本家阶级或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局限性:1、它没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

7、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3、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人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就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局限性:1、它仍然是针对物质生产领域的,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轻重界线越来越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3、农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

8、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管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法(一)四次产业分类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

9、标准很多,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三)生产流程分类法(四)霍夫曼分类法(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

10、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

11、的研究;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型的研究,等等。(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的关系,这些主要是有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方法解决。能很好的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四)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

12、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五)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展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六)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包括:1. 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指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2. 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

13、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3. 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三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系统分析方法论(二)唯物辩证方法论(三)“人为为人”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考察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实际是怎样运作的,而不回答这样的运作效果是好还是坏。实证研究又分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部分。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

14、中,其有关判断或结论的得出是以一定的经济价值标准为前提的。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产业经济要尽量采用的方法。定量分析是必须尽量采用的,但也离不开定性分析。这是由于:1、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2、许多定量分析就是定性分析所得到的对于某个产业的认识的定量化;3、定性分析往往能减少定量分析的复杂性;4、越是复杂的系统,定量的研究越有困难。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是指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动态分析是指研究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显示出的各种发展、演化规律,特别是产业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此长彼消的规律。 (四)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

15、合的方法(五)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六)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七)案例研究方法(八)系统动力学方法第四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与思想渊源(

16、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所谓产业组织,通常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1、“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其实质是垄断与竞争、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问题。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

17、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经历的“生成一发展一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2、不完全竞争只要垄断的存在,就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1、市场结构标准:市场结构标准就是以市场份额认定企业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主要为保证有效竞争。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没有极

18、端的产品差别化;任何企业和集团不存在共谋 。 2、市场行为标准:根据企业的市场行为认定企业是否为垄断。对于价格没有共谋;对于产品没有共谋;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3、市场绩效标准:根据企业在市场上的盈利程度判断该企业是否垄断。 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P35)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

19、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结构:企业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 行动:企业的定价、产出、广告、投资、研发等绩效:利润率、价格与边际成本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等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第二节 产业结

20、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历史背景(一)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产业经济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四、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五、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基本体系(一)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其他理论基础及其发展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P51)(一)农本思想农本思想目标的具体政策,大致有土地政策、赋役政策和人口政策三类。 (二)工商业思想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二、产业经济学的其他思想

21、渊源(P54)(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 1、邓小平的农业思想2、邓小平的产业布局思想3、邓小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思想4、邓小平的产业发展思想5、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三)西方宏、微观经济学 (四)新制度经济学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第二篇 产业组织 (考试占60%)第三章 企业第一节 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 新古典企业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分析的假设前提:(1)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2) 企业或厂商被看作

22、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使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在目标产量Q既定的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通过求解下列问题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化:对上述问题求解,可得到一条总成本曲线。由此,又可以得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当MR=MC时,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一) 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得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

23、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二)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主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

24、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产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小驴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及所费各种生产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企业规模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它能够利用规模或范围经济的程度。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

25、冲突时可能会发生。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评价:1. 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无疑是正确的。2.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的嘉定下,该理论在分析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体行为方面,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构方面,一直是十分有用的。3. 不能回答:既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企业?为什么很多显示公司规模远远超过了工程的需要?二、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是在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反思和不满中发展起来的。科斯于1937年发

26、表的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公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提出并且讨论了什么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市场经济中要有企业存在、为什么企业的边界不能扩大到整个经济这样一些至关重要的有关企业的基本问题。他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体系中,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而在企业内部,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得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

27、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企业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不存在交易摩擦,因而也不存在交易成本。而实际情况是市场交换存在着交易摩擦,从而也存在着交易成本。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获取价格等有关的市场信息是要支付一定费用的;第二,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若不存在企业,各生

28、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合作生产,必须签订一系列相互交易、合作的契约。而当由企业来组织合作生产时,这一系列契约就被一个契约所替代。这无疑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第二,企业较稳定的长期契约可以降低有些重复交易发生的频度,也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节省了一部分交易成本。第三,企业内部契约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为获得一定报酬而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这就使企业家有可能指挥其雇用的生产要素在最有价值的用途上运作,从而提高效率,减少生产费用。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市场与企业的界限是

29、由以下原则决定的:当一个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静态均衡就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据此,也就可以说明动态因素的效应和动态均衡的实现,从而说明企业边界的扩张与收缩。 从70年代开始,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沿着两个分支发展:一是交易成本理论,着眼点在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二是代理理论,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股员之间的代理关系。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故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又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1、交易和交易成本的概念交

30、易成本也就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的“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具体来说,交易成本包含事前的和事后的两个部分。事前的成本包括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所需的成本。事后的成本包括四种形式:第一,当交易偏离了与“契约转换曲线”相关联的序列时所引起的错误应变成本;第二,当交易双方都作出努力来校正事后的错误序列时所引起的争吵成本;第三,纠纷发生需要诉诸某种治理结构时,这种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转成本;第四,为了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成本。2、契约人行为的基本假定“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理性;二是机会主义。3、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第一个也是最重

31、要的一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第二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第三个维度是交易发生的频率。 (二)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 1、计量问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计量需求,即对投入的生产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其重要性在于如果计量正确,就能使报酬的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从而促进所有投身生产者(包括投资者和雇员)的合作,发挥各自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率。2、队生产所谓队生产是指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产出不是每种合作资源的分产出之和,由一个追加的因素创造了组织问题;队生产所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同一个人。由此可见,正因为队生产向市场提供的产品

32、是联合产品,而且不是每个成员边际产品之和,使得对参与合作生产的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地、分别地、便宜地观察和计量,从而必然导致搭便车的问题队成员因为能将偷闲的成本转嫁给别人,而获得偷闲的激励,结果使队生产的效率受到损害。 3、古典企业减少偷闲的一种方式是由某人专门作为监督者来检查队员的投入绩效。但是,由谁来监督监督者呢?或者,凭什么保证监控者不偷闲呢?这是一个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也是一个产权制度的安排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将剩余索取权赋予监控者。由此导致了由监控者充当中心代理人的合同安排形式的产生,而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种有这样合约安排的组织。古典企业具有以下特征:联合投入的生产;有几个投入

33、的所有者;一个团体与所有联合投入的个体可形成共同的合约;享有投资权益的人可以独立于该合同进行其他任何投资合约的再谈判;投资者有剩余索取权;投资者可以改变队成员的资格;投资者有出售企业的所有制的权利。 第二节 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东西方人本思想比较(一)企业的性质日本一桥大学伊丹敬之教授以更广的视角来把握企业的内涵,他给企业下的定义为:“企业是以财货、服务的提供为主要功能的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被置于一个管理组织之下的社会性存在。”企业主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点:第一,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第二,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第三,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第四,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

34、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二)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P86)(三)企业生存的依据(P86)日本经营学界认为,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即效率优势乃企业生存的首要依据;二是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否则企业就将失去生存的资格。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真正的企业将时刻面临着生存能力与生存资格的挑战和考验,企业能否生存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和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二、东方企业的特点(P86)(一)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二)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1)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

35、标(2)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一种共同的纽带(三)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企业改革的现实需要,使中国的企业理论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贴近实践的实用性。综观我国已有的企业理论研究,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企业整体为对象,研究经济现实中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它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它和政府及社会之间关系,以及它在经济运行中的行为和规则等。 (2)以企业行为为对象,借鉴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3)以企业制度比较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适合中国经济现实的企业

36、制度。其中主要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4)从宏观的层次上,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它既研究在一定宏观条件下,企业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及企业制度形式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又研究企业的内部组织和管理对企业发展的能动作用,强调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重视人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作用。伴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发展,有关企业的研究和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开始向不同的方面发展起来,从而不断丰富了我国关于企业的研究,形成并发展了我国当代的企业理论。第三节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 企业的地位企业产生的根本动因是追求更多的价值增值。企业已成为现代社

37、会大多数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主题。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是如此关系重大,以致它开展活动的效果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企业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地位: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产业简单的说就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不同企业所具有的某类共同特性就成了划分产业的基准。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同一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是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重要依据。而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行为,各个企业不同的市场行为又是决定其各自市场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所有这些正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二 企业的作用1、企业在现

38、代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它所发挥的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上面概要论述了企业对整个经济的作用。具体到产业领域,企业对产业的发展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我国今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2)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 第四章 市场第一节 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所谓结构,一般是指

39、构成某一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及其特征。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 (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市场关系:1、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2、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3、买卖双方的关系;4、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一)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1)产业集中度很低(2)产品同一性很高(3)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4)完备信息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因为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

40、品的企业(2)没有替代产品(3)进入壁垒非常高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1)产业集中度高(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3)进人和退出壁垒较高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1)产业集中度较低(2)产品有差别(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二)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非常普遍的。寡头垄断是产业经济运动的必然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将存在于各个产业,无论垄断的表现形式如何,而且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还是比较稳定的。(三)植草益的分类方法日本学者植草益依据市场集中度将市场结构划分为四种:极高寡占型(CR870),高、中度寡占型(40CR870),低集中竞争型(20CR84

41、0),分散竞争型(CR820)。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异化;3、进入和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6、短期成本结构。 当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时,也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改变。重点前三个因素:(一)市场集中度 1、含义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即集中程度的指标。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2、衡量指标行业集中度式中:CRn-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集中度;X

42、i-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产量、产值、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有关数值。在行业分析中,一般取n=4或n=8,计算前4家或前8家最大企业的集中度;n-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若干企业;N-产业内的企业总数。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也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4-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用公式表示为: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由于以上三个指标都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产业组

43、织学者又引入了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用公式表示为:式中:X产业市场的总规模;Xi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S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产业内的企业数。该指数不仅能反映市场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能反映大企业之外的市场结构,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大企业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熵指数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企业规模市场容量(二)产品差异化 1.含义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地区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44、的目的。2.产品差异化程度和市场结构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1) 影响市场集中度(2) 形成市场进入壁垒4. 基本度量方法(1) 需求的交叉弹性:如果交叉弹性为正,且数值较高,说明两种商品具有较大的替代性,差异化程度低。式中 AD-产品广告费用的绝对金额;SL-产品销售额4、产品差异化决策产品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服务差异化5. 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广告:(1) 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说明该产品具有“搜寻性品质”,比如家具和服装,我们称这种产品为“先验品”;如果消费者必须在消费产品后才能确定它的

45、品质,说明该产品具有“经验性品质”,比如食品,我们称这种产品为后验品。研究表明,提供后验品的企业应该多做一些广告,而先验品则不必,因为消费者很容易鉴别它的质量。(2) 广告与绝对成本优势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行业中现有企业做广告会给新企业进入市场造成壁垒。原有企业通过广告进行的产品差异化沟通,构筑了一种进入障碍,而产品差异化本身确实是可以使原有企业保持并运用市场力量的基础之一。当然,这种绝对成本优势的大小,或者说是进入壁垒的高低程度,主要取决于广告效果的持续时间。6. 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根据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可以对产业进行分类,即高度产品差别化产业,中度产品差别化产业,轻度产品差别化产业和

46、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忽略的产业。产品区别一般对消费资料产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行业较为重要,而对生产资料行业不那么重要。(1) 消费品产业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两个产业市场。对于耐用消费品而言,除了部分低价产品歪,产品差别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到高等水平之间。对于非耐用消费品而言,多数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在中等水平和高水平之间,尤其是价格较高的消费品,其产品差别化程度更高,广告宣传对于非耐用消费品的顾客作用非常显著。(2) 工业品产业根据植草益的分类法,可以把工业品产业氛围中间品产业和投资品产业两大类。中间品:工业消耗品和原材料投资品:生产设备和装置中间品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都比较小。(客户往往具有鉴别此种产品的能力)投资品产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高于中间品产业。但是,从总体上看,工产品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要比消费品产业低很多。(三) 进入和退出壁垒1.进入壁垒(1)两种定义:一室贝恩提出的,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久的维持高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