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59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2007级2班 指导老师 陈冬冬(讲师) 学生姓名 刘 斌 四川雅安2010年11月目 录1 绪论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1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2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21.2.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31.2.3 本文研究的重难点31.2.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31.3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基础31.3.1 弹性分析(The Elasticity Approach)理论31.3.

2、2 J型曲线效应理论41.3.3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计量分析法51.4 国内外关于本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51.4.1 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综述51.4.2 汇率变动对大豆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综述72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与汇率变动82.1 汇率的相关定义82.1.1 名义汇率82.1.2 实际汇率82.1.3 有效汇率92.1.4 法定升值与升值、法定贬值与贬值92.2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历程及原因分析92.2.1 第一阶段:物价对比法阶段(1949-1953年)92.2.2 第二阶段:稳定汇率阶段(1973-1980年)102.2.3 第三阶段:“一篮子”货币定值阶段(19

3、73-1980年)102.2.4 第四阶段: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双重汇率阶段(1981-1984年)112.2.5 第五阶段:有限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阶段(1985-1993年)112.2.6 第六阶段:事实上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阶段(1994-2005年)112.2.7 第七阶段:逐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2005年至今)122.3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与变动走势及原因分析122.3.1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122.3.2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势分析142.3.3 人民币逐步升值的原因分析153 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现状分析16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影响

4、的实证研究174.1 模型选择及说明174.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174.3 检验方法及结果174.4 研究结果及解释185 总结与政策建议195.1 基本结论195.2 政策建议195.2.1 人民币升值,应逐步分阶段稳健进行195.2.2 提高国内省内大豆产量,大力挖掘国产大豆的竞争优势195.3 研究前景展望205.3.1 选取更有针对性的指标,扩大样本容量。205.3.2 优化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方法。206 参考文献2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刘 斌指导老师:陈冬冬(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雅安,625014)【摘要】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

5、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基本稳定的态势,在基本稳定中逐步升值。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平衡和国内经济变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四川黄大豆需求基本依赖于进口,鉴于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与原因、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与变动走势情况,并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现状进行论述,然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采用2005年12月到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作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变动 四川黄大豆 进口贸易

6、回归分析1 绪论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贸受到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贬值以促进进出口发展。直到近年来,最早从2001年英国发表中国的廉价货币,制造“中国威胁论”,同时美国也正式表态希望人民币更具弹性,到2002年日本在世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DC)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提案,提出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妄图形成第二个“广场协议”,其又在2003年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动因在于近年来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因此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度成

7、为国际社会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汇率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汇率把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联系起来,并且决定了一国从事国际贸易的货物和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自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关口以后,9月23日又以6.8009创下人民币重估以来新高。统计显示,与2005年7月21日汇改前的8.2765相比,人民币兑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0%,而且自2008年初以来升值步伐有所加快。虽然进入200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始趋于平稳,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步

8、伐仍然坚定而有力,汇率弹性也不断增强,这都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带来深刻影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平衡与国内经济变化的影响越发显著。我国的汇率制度,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中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但是近年来中国却面临着大量依靠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需求的尴尬境地。自1995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以高速度逐年上升,过于依赖进口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大豆产

9、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国的农产品由于农业本身的特性及其需求弹性较低等因素,受汇率杠杆的影响格外突出。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特别是随着我国入世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及入世过渡期结束后行政干预和贸易壁垒减少,汇率经济杠杆对大豆国际贸易的影响会更加突出。四川黄大豆需求基本依赖于进口,鉴于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调整政策、寻求对策,从而促进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健康、持续、快速发展。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2.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与原因、人民币汇

10、率的影响因素与变动走势情况,并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现状进行论述,然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采用2005年12月到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作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1.2.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运用国际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选取2005年12月到2010年6月的人民币汇率和四川黄大豆进口额月度数据,运用EViews5.1软件对数据作回归分析。1.2.3 本文研究的重难点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与原因、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与变动走势以及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定性分析;难点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四川黄大豆进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以

11、及基本结论和对策的提出和解释。选题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成果与不足基本结论政策建议大豆农产品汇率制度演变制度演变原因研究目的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研究重点研究难点计量经济学权威数据实证分析定性分析汇率影响因素汇率变动走势四川大豆进口贸易现状1.2.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1.3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基础1.3.1 弹性分析(The Elasticity Approach)理论弹性分析理论主要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国际收支调节中的相对价格效应。弹性分析理

12、论的前提条件是:1 收入(Y)不变;2 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商品劳务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3 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Px和Py)不变;4 贸易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根据这些假设前提,弹性分析理论认为,汇率变动是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即xm1(x和m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意味着出口数量的增加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幅度大于汇率上升所导致的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为本国货币贬值能够带来贸易收支或经常账户收支改

13、善的必要条件。1.3.2 J型曲线效应理论根据弹性分析理论,假定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则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现实情况是,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这是因为掌握市场信息、扩大贸易品产量等都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贬值并不能带来贸易收支的改善,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后来的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J型曲线效应”,以英文字母J来象征贬值后的贸易差额的时间轨迹或动态变化,如图:0时间t0t1t2t3贸易差额马吉(S.P.Magee)将贬值后的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来具体分析J型曲线效应的存在原因。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 货币合同阶段(t0-t1)。这一阶段执行原先签订好的合同,进出口数量和结

14、构不会因贬值而改变。如果贬值前贸易差额为逆差,贬值后贸易收支在短期内逆差会进一步扩大;2 传导阶段(t1-t2)。开始执行贬值后新签订的进出口合同,进出口价格会因贬值进行调整,但进出口数量却由于进出口的供求粘性还不会改变。逆差扩大停止,开始反弹回归到原来的逆差水平;3 数量调整阶段(t2-t3)。进出口数量能够因贬值和价格变动而调整,这时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正常效应开始得以发挥。贸易收支逆差进一步得到改善,直至转为顺差。1.3.3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计量分析法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主流的汇率宏观模型无法解释汇率的剧烈起伏波动。宏观模型一般假定经济人是同质的

15、、信息是完备的、交易是无成本的,这些假定的重要含义就是无须解释资产的交易。然而,当今社会的外汇市场拥有巨额的交易量,因此,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收支影响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出来,主要采用微观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即是对贸易流量与汇率等相关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求得到贸易与汇率波动的关系。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和理论,其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前一个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因变量,后一个(些)变量称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1.4 国内外关于本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1.4.1

16、 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综述纵观国内外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基本上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从农产品的进出口数量、价格等角度对农产品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结论基本上是对竞争力的一般性评价,并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另外,国内外研究都更加关注于研究的事实和解释力,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研究朝着精确化方向发展。国外学者关于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集中出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Chambers和Just(1981)通过对美元贬值的研究,分析了汇率变动对出口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和农产品价

17、格对汇率变动十分敏感19;而Pick(1986)的结论恰好相反,他认为汇率的波动对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影响甚微20。Grigsby和Amade(1986)认为阿根廷扭曲的汇率政策会加剧国际市场需求对于本国粮食出口价格的影响,至于到底是提高还是减弱其粮食出口竞争力则取决于政府政策目标和汇率调整水平21。Sheldon和McCorriston(2002)使用了10个发达国家1974年到1995年的双边贸易数据,利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分析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与其他部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际汇率的不确定性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与其他部门相比,对农产品

18、贸易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22。由于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国内关于汇率变动的影响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后,大量关于汇率变动的影响问题的学术研究应运而生。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对象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整个农业行业或大宗粮食产品竞争力的研究。如陈龙江、黄祖辉(2007)构建了农产品出口需求自回归分析滞后模型,从汇率水平和汇率风险两个维度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讨论了汇率影响出口的净效应。以浙江农产品出口月度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农产品实际出口带

19、来负面效应,而升值过程中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则反而有刺激农产品出口的正效应。人民币汇率变动最终的净效应为负,而且这种负效应呈不断加强的趋势4。孙丽、刘忠钦(2008)通过对1985年到2005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玉米出口贸易历史数据的观察,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协整检验,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玉米出口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玉米出口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5。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汇率影响进出口总量和价格来反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如宋海英(2005)认为J曲线效应理论是探讨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构建计量

20、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得到了证实。研究还进一步显示我国农产品出口与当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显著得呈反向相关关系,且与前两年的人民币的汇率变动的反向相关程度小于与当年的实际有效汇率6。张志栋(2007)使用SPSS 13对2005年7月到2006年12月的18个月度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影响较少,缺点是文中数据样本数量较少7。吴国松(2008)通过对人民币升值与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结合人民币升值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理论依据,运用简单计量模型研究,实证分析的结论是汇率变化与农

21、产品进出口关系不密切,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对人民币升值的变动并不敏感8。从研究主体来看,以研究生为代表的学生群体在学位论文中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问题。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罗继岩(2009)采用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共30个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人民币汇率与农产品进出口之间关系密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是显著的9。吉林大学的朱微(2009)运用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间的农产品出口额和人民币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数据,对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影响作实证分析,结论是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

22、汇率与农产品出口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短期内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并不敏感,而实际有效汇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出口额,但是影响程度并不大10。1.4.2 汇率变动对大豆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关于汇率变动对大豆的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相当丰富,基本上是采用2005年汇改至今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但研究多基于全国的大豆进出口数据,即研究对象多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四川省的研究相对较少。李小云、李鹤(2005)采用1994年到2002年的大豆进出口海关统计数据估算了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大豆宏观经济损失及种植大豆的农民福利影响,结论是人民币升值会

23、对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福利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但上述研究着重于理论推理,缺乏实证分析,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大豆进口影响是一个实证性很强的命题11。杨颖虹(2006) 在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估计人民币每升值10%,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至少会降低10.9%左右。当然,由于各种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不一样,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就不一样,人民币每升值10%,粮食出口将会减少10.84%左右,大豆的出口将会减少20.8%左右,蔬菜的出口将会减少2.6%,但文中缺乏系统实证研究12。范志虎、王子隽(2007) 以1994年到2005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

24、率指数(REER)与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并得出结论:REER增加1%,我国的大豆进口童就增加9.583043%。但其年度数据因时间跨度过长,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考虑可能会不够,进而对研究结果产生不利影响13。孔祥智、蒋忱忱(2008)运用计量模型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大豆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将同时导致我国大豆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增加,带来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由于出口增加的幅度远低于进口增加的幅度,人民币升值难以改变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格局14。张家胜、赵玉(2008)采用主成分分析、单位根检验、逆变换等方法,以2005年

25、7月至2008年6月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区间,就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对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国民经济增长对大豆进口的影响超过了人民币升值对大豆进口的影响15。2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与汇率变动2.1 汇率的相关定义2.1.1 名义汇率名义汇率就是现实中的货币兑换比率,它可能由市场决定,也可能由官方制定。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双边汇率,运用名义汇率值的变化说明汇率的变动幅度和趋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1.2 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名义汇率e与实际汇率R

26、之间的关系是:其中,Pf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有关价格指数,R和e都是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人们提出实际汇率的概念是为了说明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例如,在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贬值即R变大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但是,如果本国的相对价格上涨率大于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幅度,则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下降。由于考虑到两国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实际汇率能够较好地反映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实际汇率值越大,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2.1.3 有效汇率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其权术取决于各国与该国经济往来的密切程度(例如各国与该国的贸易额占该国总贸易额的比重)。例如:有效汇率与双边汇率

27、的关系类似价格指数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因此又称之为汇率指数。有效汇率能够更综合地反映一国货币汇率的基本走势。2.1.4 法定升值与升值、法定贬值与贬值法定升值是指政府通过提高货币含金量或明文宣布的方式,提高本国货币对外的汇价,是由政府主动进行的。升值是指由于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的货币对外汇价的上升。法定贬值是指政府通过降低货币含金量或明文宣布的方式,降低本国货币对外的汇价,是由政府主动进行的。贬值是指由于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的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2.2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历程及原因分析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出的一系列

28、安排或规定。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国货币主权的象征,汇率制度的选择和改革是一国的内政。一国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状况、国家经济目标等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过了以下七个阶段:2.2.1 第一阶段:物价对比法阶段(1949-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人民币时,并没有规定含金量,而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都有含金量。人民政府为了稳定物价和人民币的升值,人民币的国内价值采取“折实制度”,即以粮、布、煤、油、盐五种商品的综

29、合物价指数作为“折实单位”,并以之作为发行公债、吸收储蓄存款和支付工资的计算标准。“折实制度”一直实行到1955年3月发行新人民币并以1:10000的比例收回旧人民币时才取消。这一时期人民币对外币的汇价是以“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即根据人民币内外购买力的变化,参考进出口理论比价和国内外物价指数,并根据“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的政策而制定的。当时人民币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的比价、进口商品的比价和华侨的日用品生活费的比价三者的加权平均数来调整,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人民币的对外价值。2.2.2 第二阶段:稳定汇率阶段(1973-1980年)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30、,基本经济情况是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健全,国内物价趋于长期稳定;私人对外贸易行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提前完成,国营外贸企业已经在对外贸易中居于统治地位;我国对西方国家没有直接借贷关系。这一时期,国际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运转,维持货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基本稳定。我国在这一时期采取了“稳定汇率”的政策,即人民币汇率同资本主义国家公布的法定汇率相适应,主要同英镑联系,相对固定,只是在某种货币公开升值或贬值时才做相应调整。此阶段,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外汇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2.2.3 第三阶段:“一篮子”货币定值阶段(1973-1980年)197

31、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相互之间汇率波动频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即选择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照其重要程度和政策需要确定不同的加权比重组成“货币篮子”,根据“篮子”货币变动情况加权计算人民币的汇率。制定和调整汇率的原则是: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汇率应有利于贸易发展,参照国际外汇市场行情适当调整。在维持人民币坚挺的政策目标下,加上美元不断贬值,使得人民币被高估,对我国的出口影响很大,造成外贸出口亏损而进口赚钱,影响了扩大出口的积极性,造成较大的贸易逆差,国际储备严重不足。2.2.4 第四阶段:贸易内部结算

32、价和非贸易双重汇率阶段(1981-1984年)为了扭转外汇储备短缺的不利局面,汇率政策目标改为鼓励出口、增加储备,为此,自1981年起实行双重汇率制。在汇率仍然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同时,对贸易结售汇采用内部结算汇率,当时参照1980年全国外贸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10%的利润,确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为1美元兑2.8元人民币;而非贸易结算价仍维持原来公开牌价,即1美元兑1.5元人民币的水平上。这种双重汇率安排解决了外贸出口亏损问题,有利于调动外贸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避免了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损失,但是两种汇率制度在适用范围上出现混乱,造成外汇结算和外汇管理的复杂化。与此同时,配合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从198

33、0年起实行外汇留成制度,留成比例根据地区和行业而不同。期间官方汇率不断下调,到1984年底己与内部结算汇率相同,从而结束了实践中的双重汇率。2.2.5 第五阶段:有限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阶段(1985-1993年)1985年以后,随着国内价格机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物价逐步上涨,外贸出口换汇成本也随之逐步增加。为了有利于扩大出口,人民币汇率也必须作相应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外汇牌价,从1美元兑人民币2.8元调到3.2元,不久又调到3.7元,以后又继续调整。到1993年,己调整到1美元兑5.8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适时下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人民币币值被高估的问题,对扩大出口、抑制非正常进口、下调我国的

34、国际收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外汇留成比例不断提高,外汇调剂市场汇率逐渐放开,而人民币官方汇率存在高估,加上外汇供不应求,市场调剂汇率高于官方汇率,1993年出现通货膨胀,外汇调剂汇率更是达到了1美元兑11元人民币以上。随着外汇留成比例的扩大,调剂市场的外汇交易量也不断扩大,从而使调剂汇率在汇率体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这一阶段虽然名义上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并且官方汇率追随调剂汇率而变化,是一种有限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2.2.6 第六阶段:事实上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阶段(1994-2005年)1994年1月1日,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重大改革

35、,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合并,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中资企业强制结售汇,外资企业意愿结售汇),实行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兑换,同时,建立全国联网的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央银行通过在市场上的吞吐操作来稳定汇价。1994年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换8.278.28元人民币的水平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市场出现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为了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轮番贬值而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为支持

36、亚洲及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导致了我国名义上“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知不觉演变成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2.7 第七阶段:逐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2005年至今)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

37、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货币”,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率稳定。2.3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与变动走势及原因分析2.3.1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纸币制度下,国际汇率制度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和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浮动汇率两个时期。一方面纸币制度下的汇率无论是浮动的还是固定的,都已经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基础,这是由纸币的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外汇市场上

38、的汇率波动也不再具有黄金输送点的制约,波动是无止境的,任何能够引起外汇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都会造成外汇行情的波动。因此,人民币作为纸币,其主要影响因素有:2.3.1.1 国际收支差额外汇供求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因素。外汇供给与需求体现着国际收支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借方项目构成外汇需求。如果贷方余额大于借方余额,即是国际收支盈余,意味着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反之,若贷方余额小于借方余额,也即国际收支赤字,则意味着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2.3.1.2 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

39、货币供给量。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时,利率也随之变化。就货币政策而言,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主要的。虽然人们主要根据利率来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但在分析过程中,利率只是一个中间变量。这说明,货币供给的增加会造成货币的贬值。在货币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会引起利率下降。从利率平价定理可知,利率下降的结果是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币贬值。反之,如果货币供给减少,汇率便会上升。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水平。税收的改变,可以纳入政府支出的变化中一起分析。当政府支出增加时,货币会升值,也是因为利率。政府支出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又有所增加,可引起利率上升,也就是

40、利率的升值。2.3.1.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下降,由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的汇率必将随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而发生变化。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对内贬值的同时也会对外贬值,导致本币汇率下降。2.3.1.4 利率水平利率的变化直接引起该国资本账户的变化。在资本流动极为频繁的情况下,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价格,成为影响汇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不仅通过资本账户的变化而直接影响汇率,同时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国内经济也将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汇率。2.3.1.5 经济增长率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上升,由此会带来进口需求水平和进口支出的提高,导

41、致经常项目逆差,造成该国货币币值下降的压力;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往往也意味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从而提高本国的出口能力,使出口增长大于进口的增长,将使该国货币币值坚挺。有助于吸收外资流入进行直接投资,从而改善资本账户收支;有助于增强外汇市场上对其货币的信心。2.3.1.6 总需求和总供给若总需求中对进口的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中出口供给的增长,意味着外汇需求上升,从而本币汇率下降;若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增长,其超额总需求将转向国外产品,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引起本币汇率下降。2.3.2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势分析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

42、,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由预期变成了现实,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基本稳定的态势,在基本稳定中逐步升值。表1:2005年7月2010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00美元折合人民币期平均数)年月汇率值年月汇率值年月汇率值200507822.90 200703773.90 200811682.86 200508810.19 200704772.47 200812684.24 200509809.22 200705767.04 200901683.82 200510808.89 200706763.30 200902683.57 200511808.40 200707758.05 200903683.41

43、 200512807.59 200708757.53 200904683.12 200601806.68 200709752.58 200905682.45 200602804.93 200710750.12 200906683.32 200603803.50 200711742.33 200907683.20 200604801.56 200712736.76 200908683.22 200605801.52 200801724.78 200909682.89 200606800.67 200802716.01 200910682.75 200607799.10 200803707.52

44、200911682.74 200608797.33 200804700.07 200912682.79 200609793.68 200805697.24 201001682.73 200610790.32 200806689.71 201002682.70 200611786.52 200807683.76 201003682.64 200612782.38 200808685.15 201004682.62 200701778.98 200809683.07 201005682.74 200702775.46 200810683.16 201006681.65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

45、网站2.3.3 人民币逐步升值的原因分析2.3.3.1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7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发现,一国的经济增长对该国汇率会产生拉动作用。近十几年中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加、外资持续的流入以及外汇储备不断的累积,构成了货币强势的经济基础,也成为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宏观经济基础。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形成了人民币走强的基础,当前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出现的“双顺差”和外国投资大量进入,强化了人民币的强势地位。2.3.3.2 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近20年,国内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加,这

46、一竞争力表现为我国密集型产业的初级产品的自给自足,由于出口价格低,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颇有竞争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了。国内的经济高速稳步的发展使得中国具有很好的投资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而外资在我国的使用就表现为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其中生产性贷款改进了我国的福利水平,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2.3.3.3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

47、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这些国家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他们认为廉价的中国商品不断流入当地,令这些国家出现外贸逆差,若情况不加以控制,他们对中国的逆差将继续扩大,失业问题也会更为严重。2.3.3.4 我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加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21世纪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