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79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妻书正式完美版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7 与妻书,1字音识记,w,gu,jn,ji,bng,xio,“念”通“廿”,二十,3一词多义,写,完毕,终了,极,最,终于,指示代词,他们,语气副词,一定,4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分瓜一样,动词使动用法,使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古今异义,6文言句式,主谓倒装句,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 1911 年 4 月24 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他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书。其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1知

2、人论世,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1905 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 年,参加广州起义,,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代表作品有论文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和译作六国宪法论。,2背景资料,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 年 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西北部)

3、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1911 年 4 月 23 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 27 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在这次起义中,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人。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

4、叫做“黄花岗起义”。,3用典详解司马青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太上之忘情,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老吾老

5、,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眼成穿而骨化石,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破镜能重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

6、,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公主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也指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要

7、点一: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1文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它是怎样贯穿全文的?【探究整理】文章第 1 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 2 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 4 段先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接着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然后围绕“吾至爱汝”这一点,表达了自己“则吾之

8、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5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6 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2.作者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但又说“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整理】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要点二:把握写作技法,感受艺术魅力,1.

9、赏析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探究整理】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豁达,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时势之时,抒发的则是对国家黯弱腐败的愤慨之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的感染力量。如忆双栖生活时,“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何其惬意!而今却生离死别,怎不声泪俱下!或通过描绘形象来抒,情,使情具象化。读罢全信,我们似乎见到了一个既忠于爱情,但又能舍小家为大家,“为天下人谋永福”,视死如归的英雄汉,也见到了

10、一位感情笃厚,知书识礼的妇女。或结合议论来抒情,寓情于理,情理相生,使说理充满了感情色彩,全信充溢着浩然正气,虽为生离死别的绝笔,却又是声讨反动势力的檄文,也是振聋发聩、给人以力量的正气歌。,2探讨本文阐述道理的两个特点。,【探究整理】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五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二、四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波澜起伏,既抒革命之情,又述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 4 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即学即用】,自近代以来,有无数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高风亮节、他们的牺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请运用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我崇敬的烈士”为题,写一段话。,略。,【探究主题】 儿女情与壮士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