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865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9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税务部局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docx(2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税工程(三期)总体实施方案 V1.0国家税务总局二六年四月目录前 言8第一章金税工程(三期)实施总体规划概述91.1金税工程(三期)的建设目标和关键性需求91.1.1建设目标和收益91.1.2关键需求101.2金税工程(三期)实施应处理好的八个关系121.2.1现有系统和新建系统的关系(新老关系)131.2.2统一规划与分级实施关系(统分关系)131.2.3软硬件统筹配套关系(软硬关系)131.2.4税务系统内外的关系(内外关系)141.2.5国税和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国地税关系)141.2.6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的关系(业务与技术关系)141.2.7总局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关系)1

2、41.2.8长期和近期建设目标的关系(远近关系)141.3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内容141.3.1金税工程(三期)的整体架构141.3.2应用系统建设151.3.3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建设191.3.4安全体系建设251.3.5灾备体系建设251.3.6运行维护体系建设261.4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规划271.4.1工程实施策略和步骤271.4.2风险和关键成功因素28第二章基础技术体系及设施建设规划302.1标准体系建设302.1.1建设目标302.1.2建设内容302.1.3建设策略312.1.4可继承内容312.1.5新建内容322.1.6项目和时间表322.1.7 税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

3、架(修订版)392.1.8标准建设现状一览552.2广域网络建设582.2.1建设目标582.2.2设计原则592.2.3网络现状592.2.4总体结构602.2.5建设内容622.2.6 网络建设实施规划632.3两级处理平台建设662.3.1建设内容662.3.2可继承内容822.3.3新建内容832.3.4项目和时间表842.3.5工作安排862.4应用内核建设872.4.1定位及实施目标872.4.2建设内容872.4.3可继承内容962.4.4新建内容962.4.5实施步骤962.4.6实施工作和时间表982.4.7实施流程图992.5灾备系统建设992.5.1 背景及现状分析992

4、.5.2 实现目标1012.5.3 灾备系统项目需求1012.5.4 实施内容1022.5.5 灾难恢复预案1042.5.6 灾备中心技术支持人员要求1052.5.7 基本实施步骤105第三章征收管理系统建设规划1073.1实施目标与建设内容1073.1.1实施目标1073.1.2建设内容1073.2可继承内容1073.3技术实现方案1083.4关键点1103.4.1前提1103.4.2难点和要点1113.5实施步骤与计划1113.5.1核心业务1113.5.2其他业务1123.5.3税收征管系统实施流程总图113第四章行政管理系统建设规划1154.1实施目标与建设内容1154.2可继承内容1

5、164.2.1综合办公1164.2.2人力资源1174.2.3财务管理1184.3新建内容1194.3.1人力资源1194.3.2财务管理1194.3.3监察监督1204.3.4政府采购管理1214.3.5教育培训1214.3.6后勤管理1214.4关键点1214.5实施步骤与计划1214.5.1综合办公系统1224.5.2人事管理系统1224.5.3财务管理系统1224.5.4纪检监察系统1224.6工作安排1224.6.1总局任务分解、总局配套资源1224.6.2省级任务分解、各地自备资源122第五章外部信息系统建设规划1235.1 为纳税人服务系统1245.1.1 建设目标和内容1245

6、.1.2 关键问题1285.1.3 项目实施计划和步骤1305.2 外部门信息交换1375.2.1 建设目标及策略1375.2.3 前置条件1385.2.4 部署方案1405.2.5 实施步骤及计划1455.2.6 工作安排1465.3 国际情报交换147第六章数据利用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规划1486.1建设目标1486.1.1 业务目标1486.1.2 功能建设目标1486.1.3 实施目标1486.2建设内容1486.2.1 建立统一的业务框架1496.2.2 建设统一的应用框架1506.2.3 建设统一的数据框架1506.2.4 建设统一的技术框架1526.2.5 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框架1

7、536.3建设原则1546.3.1统分结合原则1546.3.2分步实施原则1556.4可继承内容1556.4.1数据源方面1556.4.2数据利用需求方面1556.4.3系统建设方面1556.4.4数据利用成果1566.4.5体制与机制建设方面1576.5新建内容1576.6系统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条件1576.6.1 实施前提条件1576.6.2 业务保障条件1576.6.3 技术保障条件1576.6.4 数据保障条件1586.7实施步骤与计划1596.7.1 分步实施策略1596.7.2系统实施计划159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1627.1建设目标与内容1627.1.1建设目标1627.

8、1.2建设内容1627.2体系结构1647.2.1 总体架构1647.2.2 层次和依赖关系1657.2.3 应用效果1667.3建设规划1677.3.1 CA/KMC证书认证和密钥管理系统建设规划1677.3.2 PMI/AA权限管理系统建设规划1707.3.3 应用安全支撑平台建设规划1737.3.4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规划1767.3.5 安全管理平台建设规划1827.4运行环境要求1857.4.1 机房环境要求1857.4.2 网络环境要求1897.5实施步骤与策略1947.5.1 实施计划1967.5.2 实施策略1987.6工作安排1987.6.1 建设启动条件1987.6.2

9、任务分解1997.6.3 总局工作安排1997.6.4 省级局工作安排200第八章运行维护体系建设规划2028.1建设目标与原则2028.1.1建设目标2028.1.2建设原则2028.2体系结构2028.2.1 运行维护内容2038.2.2 运行维护组织2038.2.3 运行维护队伍2048.2.4 运行维护流程2048.2.5 运行维护制度2048.2.6 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平台2048.3建设规划2048.3.1 技术支持平台建设规划2048.3.2 运维流程和制度建设规划2118.3.3运行维护队伍建设规划2178.4工作安排2238.4.1 总局工作安排2248.4.2 省局工作安排2

10、248.5实施进度225第九章金税工程(三期)实施工作任务分配与时间计划226前 言当前,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已经完成了立项审批,即将在全国税务系统全面实施。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启动,税收信息化建设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做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实施工作,以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和金税工程(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税收信息一体化工作成果为基础,按照总局一系列关于税收信息化工作的议定精神,遵循工程实施的可操作原则,总局组织编写了本方案。金税工程(三期)的建设还涉及到税收信息化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系统协调、子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本方案的重点是对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实

11、施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其他如机构调整、项目管理等内容不在本方案阐述的范围内。本方案共分九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到第七章依次阐述了金税工程(三期)中的基础技术体系和设施建设、征收管理系统建设、行政管理系统建设、外部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利用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实施规划,第九章按照相对时间的方式草拟了金税工程(三期)实施工作任务分配与时间计划。其中,金税工程(三期)建设中涉及面较广、实施较为复杂的部分工作内容,如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CA系统建设等内容也将在第二章“基础技术体系和设施建设规划”和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进行阐述。由于本方案编制的时间仓促,我们尚无

12、法完全预见金税工程(三期)实施过程中将可能遇到的工程实施和技术实现问题。因此,本方案还不完善,希望大家予以指正和帮助。第一章 金税工程(三期)实施总体规划概述1.1 金税工程(三期)的建设目标和关键性需求1.1.1 建设目标和收益金税工程(三期)建设应始终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究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化、精细化和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强化税收管理,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全方位的服务,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金税工程(三期)将建设基于统一技术平台,四类应用系统有机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

13、以税收业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一个功能整合的征收管理系统、以税务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为处理对象的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以外部信息交换和为纳税人服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外部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和面向各级税务机关税收经济分析、监控和预测的税务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等系统。金税工程(三期)的建设目标是: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税收管理流程,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以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具体包括:建立严密、高效、科学、完整的纳税人基本信息的监控机制、发票管理监控机制、税款征收运行机制、纳税评估机制、税务检查机制、税务审理机制、税务执行机制、税收会计核算机制、税收管理决策支持体系、涉税文书运行机制、税务人员执法行为监控机

14、制和税收成本控制机制,以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水平、提高税收征收率和降低纳税成本。二是拓展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逐步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全方位的服务。具体包括: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咨询、纳税信息查询、纳税事宜申请、数据电文报税、意见反馈(举报、监督、批评、建议)、税务公告、宣传培训等更全面的服务;为纳税人提供面对面服务、邮寄申报、电话办税、网络办税、各种媒体宣传等多种便捷的办税渠道和办税方式。三是建立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的运行机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一是逐步建立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制定信息交换所需的标准、规范;二是逐步实现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国家法律

15、、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对外提供税务部门管理职能内的共享信息,获取其它部门管理职能内的共享信息;三是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部门间专网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业务相关部门间基于网络的业务联动,提高管理效率。基于上述目标,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效益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务人员更方便高效的工作l 集成、统一、便捷、高效的业务处理和综合办公平台;l 统一的、个性化的应用界面;l 可对纳税人实施差异化管理和服务l 可量化的效能管理2、改进的纳税人服务l 提供扩展的、深入的多渠道纳税服务体系l 提供高效的的遵从度管理l 实现辖区范围内统一的业务同办模式l 为涉税事务办理提供主动的信息提示l 提供更

16、为便捷的自助式服务 3、高效的外部门协作l 高效、及时地利用第三方的信息资源l 提供一致、便捷的信息共享机制4、提升决策和管理能力l 提供更准确的统计和决策数据这些变革将为我国的税务工作带来显著的业务价值,这些关键变革始终贯穿在整个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它们将成为工程实施成功之后的闪光点。1.1.2 关键需求根据以上关键性的变革,金税工程(三期)的用户及关联方可以分为三类:税务人员、纳税人、外部门。对于这三种典型涉众的应用需求分别表述如下:1、税务人员税务人员是金税工程(三期)的主体用户,其应用需求包括业务和技术两个层面。业务视角用户整体需求细化需求基层操作员高可用性系统运行正确、准确

17、、稳定、高效。信息共享数据“一次采集,多处复用”;应用没有重复操作;数据口径一致,准确性高。易用性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支持个性化定制,包括个性化界面、个性化服务等;支持系统消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消息通知机制;统一的纳税人视图,以支持“一户式”、“税务管理员”等便捷服务。管理层监控和预警配置灵活、功能强大的监控和预警功能,以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筛查。统计分析对内管理的统计分析,包括绩效考核、监督等。对外监控的统计分析,包括纳税评估等。决策层决策支持通过基于数据中心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应用功能,提供税收经济分析、宏观预测等决策支持服务。技术视角整体需求细化需求总体架构科学

18、的、符合实际的、可执行的信息化规划蓝图,确立统一的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在统一应用架构下,有序、规范地开发或完善各应用系统,逐步完成规划;子系统之间边界清晰,功能不重复,松散耦合;子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数据一致性强,逐步形成统一的元数据和数据模型;系统安全可靠,部署灵活,可合并部署,也可分开部署; 提供系统消息、邮件、电话、手机短信等消息通知机制。开发采用构件化的设计,构件之间业务边界清晰,接口简明、高效和稳定,系统具备良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支持工作流驱动,便于子系统之间的业务协作。运维系统运行稳定、安全、高效,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提供应用模块级的监控功能,支持系统集

19、中监控;提供简单易用的管理配置功能;提供安全高效的数据维护功能。2、纳税人税务机关和部门应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一个规范、全面、便捷、经济、安全的服务平台。金税工程(三期)将进一步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办税方式,让纳税人自由选择地点、时间和方式来办理涉税事宜,享受到现代信息化支撑下的个性化的纳税服务手段,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需求细化需求内容全面的涉税服务日常业务、纳税咨询、办税辅导、个性化服务(提醒服务等)、信息查询(纳税人涉税业务的自助查询等)、服务投诉等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一窗式服务(提供纳税人涉税事务的集中受理或办理);简化和强化的表证单

20、书(废止不适应的、完善必要的表证但书,规范指标标准,强化设计);优化的业务流程(按照流程再造理论对税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强化和重新设计);稳定的纳税人涉税软件(保障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的通畅、稳定和时效);公开的办税流程(为纳税人提供政策法规、办事流程、责任追究、服务规范、投诉监督、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即时查询);保密的纳税信息(为纳税人提供安全、保密的纳税服务)。多渠道、多元化的办税方式提供办税服务厅方式、因特网方式、电话方式、移动存储方式、短信方式、邮递方式、电子邮件方式、自主终端方式、其他客户端方式3、外部门金税工程(三期)将通过外部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强各级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各部门的协作

21、,加强与国际间的税收征管合作。外部信息包括两个子系统:外部门信息交换(国地税与工商、银行、公安、海关、法院、民政、国土、房产、技术标准监督、外汇管理、统计、上级党政机关、同级有关部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之间的外部信息采集和外部信息交换)、国际情报交换。需求分类细化需求业务各部门需要税务部门协作的信息;税务需要各部门协作的信息;各部门之间有机协作,推动国家信息化整体进步。技术网络条件不同,协议不同,信息系统集中程度不同,各部门数据格式定义不同支持双向和单向交换,支持同步和异步交换。系统便于扩展。系统安全性好。1.2 金税工程(三期)实施应处理好的八个关系金税工程(三期)实施工作主要包括:在

22、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系统正式投入试点前,有关方案的制定、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采购配备、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CA与灾备中心的建设等工作将以总局为主进行实施,各地应选派业务、技术骨干配合总局做好上述工作。与此同时,各地应同步做好机房改造、运维机制和队伍建设、省内网络改造、“老”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推行、安全平台建设等工作。自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系统正式投入试点,直至全国推广完毕,总局的工作将包括:制定应用系统推行方案、优化和修改应用系统。各地的工作包括:按照总局方案实施试点推广工作、改造自有外围软件和相关接口、根据要求配备外围设备、设立调整相关岗位职责等。其中东部地区的地税局,可以根据总局的要求和标

23、准,自行或跟标采购配备相关应用系统所需的设备。在这些工作中,税务系统上下应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1.2.1 现有系统和新建系统的关系(新老关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有总局到省局的广域网将来成为金税工程(三期)的涉密网,新建四级网络作为业务专网;金税工程(三期)中总局到省局的业务网以及总局到南海的网络全部新建;各省及其以下的广域网将根据应用省级数据集中的要求,按照平推的原则进行建设,以满足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系统的运行需要。两级处理中心方面:总局和南海中心基本属于新建,总局目前的机房设备可以利用;新建广东南海数据处理中心作为全国税务灾难备份中心;各省级处理中心的机房原则上不进行新的土建,设

24、备配备方面以现在省级集中的设备加上将来三期新增的设备。应用系统方面:金税工程(三期)的四类系统将充分吸收现有征管软件业务需求,整合、优化、拓展、提升,形成功能整合的税收征管系统。其中:一是重新设计开发,全面更新,如:行政管理系统;二是在现有软件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如核心业务系统;三是技术升级,如防伪税控企业端、交叉稽核、异地信息协作平台(含协查、核查等)、税控收款机管理等系统。目前行政管理系统中的OA、财务、人事等项目属于前期已启动的三期项目。1.2.2 统一规划与分级实施关系(统分关系)对于国税系统,总局将统一设计和部署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等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由总局制

25、定统一的数据利用规划,并设计和部署统一的技术平台和全国统一的数据利用类应用。各地自有的特性的数据利用类需求,由各省局在总局统一的平台上自行开发,并定期上报总局备案。各省也可结合本省情况将数据分析应用适度下发地市局,已实现综合征管软件省级集中的,可将征管数据回馈地市级,以满足基层加强税源管理的要求对于地税系统,总局统一设计和部署全国有共性需求的系统。对于各地需求不同系统,由各地自行开发,并要求能与总局部署的主体系统衔接。1.2.3 软硬件统筹配套关系(软硬关系)网络与设备等硬件的配备应在应用系统使用之前部署到位。为满足目前全国正在进行的应用系统省级集中的工作的需要,网络与设备的配备应适当提前。这

26、些硬件在金税工程(三期)新建的应用系统投入使用时仍能发挥作用。这样既可以保证现在工作的延续,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1.2.4 税务系统内外的关系(内外关系)与国家外部委的信息交换是金税工程(三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金税工程(三期)中,将本着“对等交换信息,统一交换平台”的原则建设相关系统。在与三期建设中涉及产品、咨询、设计、开发、服务等供应商的关系中们坚持的原则是“以我们为主导、保持我们的控制力”。这一原则也是总局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2.5 国税和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国地税关系)国税和地税信息化都是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组成部分。国地税信息化应以统一的税务信息化的框架和标准为依据来建设

27、。1.2.6 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的关系(业务与技术关系)金税工程(三期)的应用系统应在良好的业务和技术互动的机制下设计、开发和推广。1.2.7 总局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关系)金税工程(三期)成功与否的首要事项是在总局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建立顺畅的项目管理机制。在项目启动初期,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的工作包括:建立跟踪管理整个项目各个环节的组织,并配有专门人员;建立总局内部和税务系统上下的需求整理、变更的流程;提高信息化项目采购流程的效率等。1.2.8 长期和近期建设目标的关系(远近关系)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既是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基础,也是金税工程(三期)的准备和启动阶段。金税工程(三

28、期)本身又是实现税务信息化长期目标的一个阶段。1.3 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内容1.3.1 金税工程(三期)的整体架构金税工程(三期)项目自底而上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数据层)、统一内核和平台(公共服务层)、应用系统(应用层)、门户和渠道(表示层)、纳税人端等,IT管理、安全体系及管理和标准规范将从上到下贯穿始终。其中,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决策分析、外部信息等四类应用系统是建立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之上的系统,其业务逻辑在应用构件和应用系统层实现。相关示意图如下:金税工程(三期)布局示意图1.3.2 应用系统建设1、应用系统设计原则针对当前我国税收信息化的现状,结合新时期对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9、,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1)开放性金税工程(三期)的应用系统应选择开放的技术路线、开放的技术平台和开放的技术标准。(2)成熟优先,适度超前金税工程(三期)的应用系统首先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技术先进应当能够保持三到五年。(3)保护投资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系统的投资保护包括系统软件投资保护、应用软件投资保护,以及现有数据的保护。(4)可拆分性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系统的部署应满足拆分、合并的需要,具体是指应用系统的不同模块可以分别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安装运行。(5)两级处理“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

30、处理。主要任务是在“一个平台”的支撑下,建立总局、省局两级数据处理中心和以省局为主、总局为辅的数据处理机制,逐步实现涉税电子数据在总局、省局两级的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使业务流程更加简化,管理和监控更加严密,纳税服务更加简便,系统维护更加便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并使得数据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全局分析与局部透视相结合,全面提升数据利用的价值。(6)在外部信息交换系统的设计中要考虑隔离和可适应性外部信息交换系统要与核心生产系统分开,以数据报文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另外考虑到参与信息交换的各部门使用网络条件不同,协议不同,信息系统集中程度不同,各部门数据格式定义不同,外部信息交换系统中要

31、考虑可适应性原则。2、应用系统架构(1) 逻辑架构下图展示了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的逻辑框架结构。金税工程(三期)逻辑框架结构图税务信息系统在业务上包含了征收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外部数据交换和决策支持四大系统,同时还包括了应用集成、多元化服务渠道等技术功能。考虑到业务框架目前尚未确定,以上业务划分仅供参考。(2) 功能分类根据功能之间的依赖度,初步把金税工程(三期)业务应用划分为技术体系部分和应用系统两类。其中,技术体系类包括内部门户系统、外部门户系统和公用服务平台等三部分;应用系统类包括外部数据交换平台、征收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四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各自包含若干子系统,见下

32、表。应用相关业务功能项目细项技术体系内部门户系统公共信息和个性化访问界面外部门户系统包括外部纳税服务网站和123663呼叫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为各个应用共享的框架/构件/服务/平台应用体系征收管理系统一体化的征管业务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综合办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监察管理、教育培训、政府采购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管控监督、指标选案、绩效考核、查询统计、税收分析、税收预测等外部数据交换包括网上税务局信息存储和机构间互联互通,机构间互联互通主要包括国地税互联、工商登记、委托代征管理、银税库联网、上级机关互联以及其他机构互联的管理等3、应用和数据分布策略本节描述按照总局、省局和地市

33、局间业务关系给出的应用和数据部署策略。(1) 应用开发和维护的分工在金税工程(三期)建设以及建成之后,将建立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分工协作的应用开发、维护体系,其基本分工是:总局:开发全国统一的业务系统,辅助进行运行维护,制订和维护标准规范,负责总局业务数据的抽取及分析,指导省级机关的数据分析。省局:开发辅助应用系统,协助和指导地市数据增值开发,对各应用系统进行运行维护。地市局:利用省局下发数据及省局统一分析数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省局统一框架下做本地化数据增值利用;税银库/税库银联网前置机应用,进行业务工作流程的定制。(2) 数据分布按照金税工程(三期)的规划,税务系统的数据分布情况如下:a

34、、 总局(跨省的业务数据、纳入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的业务数据)(a) 需要总局直接处理的业务数据;(b) 需要总局转发的业务(如:稽核、存储转发、监控、督办、统计等)数据l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数据l 四小票管理数据l 出口退税业务数据l 个人所得税业务数据l 异地信息协作平台(含核查、协查)数据l 普通发票数据等等(c) 数据分析利用的数据l 备份全国各国、地税省局税收征管数据;l 其他需要纳入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的数据等等(d) 外部信息交换的数据l 总局自用的数据l 集中备份存放各省及以下使用的数据(e) 国际情报交换数据l 总局自用数据l 集中备份存放各省及以下使用的数据b、 省级单位(生产

35、系统和分析利用的数据)(a) 征收管理系统:数据实时集中存放在省局,数据采集过程主要由基层单位完成;(b) 行政管理系统:数据实时集中存放在省局,数据采集过程主要由基层单位完成;(c) 外部信息系统:如果在总局实现单点接入,数据集中存放在总局备份,同时下传各相关省;如果在省局实现单点接入,数据集中存放在省局;如果在地市级也有接入点,数据集中存放在省局,同时在地市局备份;(d) 本省数据分析利用的业务数据等等;c、 地市级单位(以分析利用数据为主)(a) 省级单位将根据地市级单位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需要,将有关数据下传至地市局存放;(b) 外部信息系统如果在地市级也有接入点,数据集中存放在地市局备

36、份,同时上传省局;(c) 各地市级单位的增值利用业务数据;(d) 地市局自有的、与各部门协作的数据等等。1.3.3 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建设1.3.3.1广域网建设1、 建设目标金税工程(三期)网络拓扑示意图2、 建设内容金税工程(三期)广域网络集业务网与业务办公网为一体,与电子政务网和Internet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采用逻辑隔离;与税务系统涉密网物理隔离。金税工程(三期)广域网络以每个省级单位(含国、地税两个单位)作为一个网络节点,与北京数据处理中心和南海数据处理中心构成双星结构。金税工程(三期)广域网络建设包括骨干网和省网两部分广域网的建设。总局两数据中心(北京、南海)网络节点间采用

37、两条2.5G CPOS线路;总局节点到省级节点间采用155M CPOS线路;省局节点到地市节点间采用10M线路;地市节点到区县节点间采用2M线路。3、 实施计划金税工程(三期)广域网建设的部署原则是:所有设备应尽早全部配置到位;网络线路带宽可根据需求逐步提升;现在总局到各省局的广域网络将来作为总局到省局的涉密网络使用,与金税网实行物理隔离。根据资金来源,金税工程(三期)广域网建设分为三类实施:总局和省国税系统实行总局统一招标,统一实施;省地税系统(东部)实行各地自行招标或按总局统一招标进行跟标;省地税系统(中部、西部)实行总局统一招标,各地分签;金税工程(三期)广域网建设实施的几个要点:采取多

38、包同时实施;网络线路带宽随应用而变;总局数据中心(北京和南海)及部分不完全满足实施要求的省(市)可安装在过渡地点,待条件满足时,再进行网络迁移;根据各块网络建设实际情况区别选择线路运营商,线路运营商必须额外提供平滑升级网络带宽及地市级路由器在省局全部路由器瘫痪的状况下接入到总局数据中心(南海)的能力。1.3.3.2两级处理平台建设1、 建设原则l 满足金税工程(三期)业务系统地运行需要;l 良好的性能价格比;l 系统易于维护和使用;l 系统技术先进、易于扩充;l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l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l 开放性;2、 建设内容根据“两级处理”的建设目标,按照集中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金税工程

39、(三期)的大部分软硬件系统将分别放置在总局及省局两级处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基础环境、局域网系统、计算系统和存储系统、系统软件、平台管理系统等。其中,各子系统实施要点如下:(1) 基础环境总局数据中心(北京)的物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楼宇、机房、综合布线等。本方案只考虑机房建设和综合布线系统。省级处理平台机房环境改造,主要包括:机房装饰、照明供配电、动力供配电、UPS供配电、防雷与接地、空调通风、消防、电视监控及安防、机房综合布线、KVM主机切换器系统。建设标准必须符合国标标准和有关国家标准。(2) 局域网系统在总局、省局两级处理平台内部的局域网中,局域核心交换网络主要由局域网内核心交换机和区

40、内主交换机,以及相互间连接链路组成。区内交换网络是由区内主交换机和区内接入交换机,以及相互间连接链路组成。两级处理平台的接入网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接入金税网络、Internet接入金税网络、楼内办公互联网接入。其中,楼内办公互联网接入与机房内其余网络物理隔离。(3) 计算系统两级处理平台计算系统承载金税工程(三期)各业务系统的运行。主要包含:征收管理系统服务器(群)、行政管理系统服务器(群)、数据利用与决策支持系统服务器(群)、纳税人服务系统服务器(群)、外部信息交换服务器(群)、内部网络系统服务器(群)、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服务器(群)、12366纳税服务热线系统服务器(群)。为保证系统的

41、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各大应用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含OLAP服务器)集群均使用UNIX服务器。税收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群)使用UNIX服务器,税收管理系统WEB服务器(群)I、II类省使用UNIX服务器;各类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配备生产机和备份机,WEB、应用服务器配置集群,且生产机/备份机、WEB/应用服务器集群分别部署在独立的物理主机上;金税工程(三期)中各系统中UNIX服务器均可使用分区技术分割。金税工程(三期)国地税两级处理平台分三类单位,具体分类详细见后。金税工程(三期)两级处理平台计算系统服务器档次划分见后。(4) 存储备份系统两级处理平台的存储系统配置多台光纤交换机构建环状光纤交换机

42、连接结构,服务器配置双光纤通道卡连接不同光纤交换机,同时磁盘阵列、磁带库也配备多个光纤端口连接不同光纤交换机;核心业务系统在保证系统高可用性及较高的I/O吞吐量情况下使用RAID0+1存储;其他系统使用RAID5存储。SAN存储用于数据库服务器,文件系统、邮件系统通过NAS存储引擎接入SAN,其他系统直接接入SAN网络。备份系统对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三方面内容进行备份;实现LAN-FREE自动备份;备份系统的磁带库通过光纤交换机与SAN中的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相连接;系统定时进行全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分备份。各级处理中心备份系统保存3至4个数据副本。(5) 系统软件金税工程(三期)的软件平台主

43、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数据仓库及工具软件、系统管理软件、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测试工具、邮件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软件以及其它各类软件。其中,操作系统随主机和服务器购置。数据库软件与应用中间件属于单一来源产品,按用户数配置。金税工程(三期)两级处理平台的系统管理软件应包括功能为:机房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系统管理、服务器管理、存储管理、数据库管理、中间件管理等。3、 实施计划(1) 基础环境总局级处理平台的基础环境建设随总局(北京、南海)数据(备份)中心的建设进行。各省级处理平台的基础环境改造应在应用系统省级集中时进行。(2) 局域网系统。总局处理平台网络建设,主要依赖总局处理平台的物理环境

44、和机房条件,应与三期广域网络改造设备统一考虑,统一采购,特别是核心交换机。省级国税处理平台网络建设,主要是立足省局现有机房环境和网络条件,进行适当改造即可;由总局下发标准和技术要求,各省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解决。在金税工程(三期)广域网系统的建设的前期,省局中心机房的网络环境应改造完成。省级地税的处理平台网络建设应与数据中心(南海)的实际建设时间同步。(3) 主机存储设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现行金税工程(综合征管软件)、金税工程(增值税管理系统)、金税工程(出口退税系统)、综合办公系统(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推行为各省级国税局配齐相应的

45、设备;为各省级地税局配备部分主机(用于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和税控收款机管理系统),为有省级数据集中要求的省级地税局增配2台主机。按照上述原则配备有关存储设备。第二阶段,根据金税工程(三期)应用系统,尤其是根据征收管理系统开发和测试的进度及情况,对于金税工程(三期)试点单位,新的应用系统在已有设备上取代老应用系统,并按照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设备,以支撑试点运行;第三阶段,根据试点的情况,对全国其它省的设备进行扩充,以支撑全面推广。(4) 系统软件总局对各类软件分别进行统一招标,分期分批付款和部署,首先满足第一阶段开发和试点的需求,同时兼顾在用的系统软件,随着应用的逐步推广对不足的部分进行增配。对服务到期的系统软件,要及时续购服务。总局在国税系统推广的应用系统所需的系统软件由总局配发,在地税系统推广的应用系统所需的系统软件由总局统一考虑。个人办公软件由省级国税、地税系统自备。1.3.3.3标准建设1、 建设目标近期目标:满足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的需要,为金税工程(三期)三个阶段的建设提供标准保障;长远目标:满足税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各级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提供标准保障;2、 建设内容按照税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税务系统的标准体系分为七类,共有91项标准(详见标准建设现状一览表)。目前标准建设的现状示意图如下: 3、 实施方案按照金税工程(三期)阶段性建设步骤和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