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866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知识总盘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 定位定位 初三化学知识总盘点 目标目标 1 检测复习效果,发现存在问题。 2 易错题、重点题回放,提高复习针对性 【一、知识总结一、知识总结】 1 利用分类法构建知识框架 【二二、核心必记知识核心必记知识】 (一)必记口诀 1 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钾钠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铝是正三硅正四,一氯二氧最常见; 亚铁正二铁正三,单质零价永不变; 碳氮硫氯变价多,先死后活来计算。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2 溶解度口诀 钾钠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钾钠钙钡强碱溶,其它弱碱都不行。酸类多数皆可

2、溶 常见难溶于水的盐: 、 、 、 。 常见难溶于水的盐: 、 、 。 3 复分解反应进行口诀: 有水生成无条件,有水生成两条件,前面可溶后沉淀有水生成无条件,有水生成两条件,前面可溶后沉淀 4 天平题偏转规律口诀:天平题偏转规律口诀:同种物质全反应,天平最终会平衡;同种物质全反应,天平最终会平衡; 不同物质全反应,胖的一边比较重不同物质全反应,胖的一边比较重; 开始先向慢的倾,最后瘦的容易剩。开始先向慢的倾,最后瘦的容易剩。 基本知识 操作: 基本操作、配制、除杂、分离、气体制备 基本能力 计算: 溶液计算、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语言: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

3、恒定量:定义、测定、应用 基本理论 常见物质 推断: 定性推断、定量推断 探究: 原理探究、物质探究 科学分类: 物质分类、性质分类、反应分类、结构分类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物质构成、微粒特点、 溶液: 溶液组成、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性质: 用途 制备 单质 非金属单质:O2、H2、P、C 化合物 金属单质: Mg、Al、Fe、Cu 氧化物: CO2、 CO、 H2O CaO 酸: HCl、 H2SO4 碱: NaOH、 Ca(OH)2 盐: Na2CO3 金属活动性: 顺序、应用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2 5 离子反应口诀 NH4+ Cu2+ Ba2+ SO42- OH- H+

4、CO32 Ca2+ Fe3+ Ag+ Cl- Mg2+ 6 计算题分析口诀:一写、二画、三确定; 7 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口诀: (写出下列化学式中的数字“2”的含义) 2H 微粒个数前面拉微粒个数前面拉 Mg+2O 化合价数头上加化合价数头上加 Mg2+ 离子符号右肩搭离子符号右肩搭 H2 分内原子数脚丫分内原子数脚丫 (二) 、化学中的“顺序”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H 2 前 20 号元素的原子序数 3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 4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盐酸 盐酸与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 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铁粉 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的盐酸中 (三)各类物质化

5、学通性及知识网络图 (1)氧气 CO、CH4 O2 Mg、Al 、Fe、Cu C、S、P、H2 H2O H2O2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3 (2)碳及其氧化物 (3)酸碱盐及金属 (4)钠元素转化 (5)钙元素转化 石灰石 CaCO3 熟(消)石灰 生石灰 Ca(OH)2 CaO (6)铁元素转化 NaCl NaOH NaHCO3 Na2CO3 酸 金属 酸性氧化物 盐 盐 酸性氧化物 碱 H2CO3CO2 CaCO3 CO C CH4 高温 H2O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4 (二)物质性质 1 颜色(抓住铁铜元素主线) 颜色 具体物质 黑色 单质: C、Fe(铁粉) 、 化合

6、物:CuO、MnO2、Fe3O4 白色 固体:MgO、P2O5、CaO、 NaOH、Na2CO3、NaCl、无水无水 CuSOCuSO4 4;铁、镁为银白色 红色 固体:红磷、 、铜(紫红色) 、Fe2O3(铁锈) 、Fe(OH)3(红褐色) 液体:石蕊的酸溶液、酚酞的碱溶液 蓝色 固体:CuSO45H2O Cu(OH)2 液体:CuSO4溶液 CuCl2溶液(含 Cu2+) 紫色 液体:石蕊试液 绿色 液体:FeSO4溶液、FeCl2溶液(含 Fe2+) 黄色 液体:FeCl3溶液、Fe(NO3)3溶液(含 Fe3+) 练习: 物质 铁粉 铁片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氢氧化铁 铁离子 亚铁离子

7、 颜色 物质 铜片 氧化铜 氢氧化铜 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 硫酸铜溶液 颜色 2 俗名 化学式化学式 名称名称 俗称俗称 化学式化学式 名称名称 俗称俗称 Hg 汞 水银 CaO 氧化钙 CO2 二氧化碳 固态: Ca(OH)2 氢氧化钙 NaOH 氢氧化钠 Ca CO3 碳酸钙 石灰石、大理石 Na2CO3 碳酸钠 CuSO45H2O 硫酸铜晶体 胆矾、蓝矾 NaHCO3 碳酸氢钠、 酸式碳酸钠 小苏打 NaCl 氯化钠 食盐 C2H5OH 乙醇 H2O2 过氧化氢 双氧水 CH4 甲烷 沼气、坑气 Fe2O3 氧化铁 铁红 CO 一氧化碳 煤气 KAl(SO4)2.12H2O 硫酸铝钾晶体

8、明矾 3 物质特性 有气味的物质: 有毒的物质: 可燃的物质: 易分解的物质: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5 还原性物质: 助燃性物质: 易挥发的物质: 式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式量最小(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易吸水(放热)的物质 、 、 。 4 熟记常见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 H C N O Na Mg Al S Cl Ca Fe Cu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4 16 23 24 27 32 35.5 40 56 64 熟记常见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 O2 H2O CO2 HCl H2SO4 CaCO3 Na2CO3 相对分子质量 32 18 44 36.5 98 100 106 5 物质

9、用途 (1)可以做食品干燥剂的物质 ;做双吸剂的物质有 (2)可用于做建筑材料的盐是 ;做调味品的盐 ;做发酵粉的盐 。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治疗胃酸过多的碱 。 (4)可以做电光源的气体是 ;做气体肥料和人工降雨的物质: (5)可以做燃料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四)物质的变化 1 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定义 表达式 特点 化合反应 由 种物质反应生成 种物质的反应。 A+B+= 多合一 分解反应 由 种物质反应生成 种物质的反应。 M= A+B+ 一分多 置换反应 由一种 和一种 反应生成另一种 和 一种 的化学反应 A+BC=B+AC 单换单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 互相 生成两

10、种新的 的化学反应 AB+CD=AD+CB 化换化 2 反应类型关系 基本反应类型 非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 置换 中和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6 3 分类汇总 (1)根据条件 催化剂(一个) : 加热(两个) : 高温(三个) : (2)根据类型 分解反应(六个) : 置换反应(三类) : 非基本类型(三个) : (3)根据物质 有盐和水生产的反应(三类) 有气体生产的反应(三类) 制氧气 制二氧化碳 制氢气 制氨气的反应 (4)根据通性 酸的通性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不能使 变色。 酸 + 金属=盐+ 例:Fe+HCl 酸 + 金属氧化物=盐+ Fe2O3+HCl 酸 + 碱=盐+

11、NaOH+HCl 酸 + 盐=盐+ CaCO3+HCl- 注意: 与酸反应的物质的元素组成都有与酸反应的物质的元素组成都有 类类元素,反应产物中都有元素,反应产物中都有 类物质。类物质。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有 和 ,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它属于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 碱的通性 碱使石蕊变 ,使酚酞变 色。 碱 + 酸性氧化物=盐+ 例:CO2+NaOH 碱 + 酸=盐+ CO2+Ca(OH)2 碱 + 盐=盐+ Na2CO3+Ca(OH)2 注意: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7 与碱反应的物质都含有或能和水反应出酸根,反应产物中都有与碱反应的物质都含有或能和水反应出酸根,反应产物中都有

12、类物质。类物质。 NaOH 溶液浓度大吸收 CO2较多,但反应无现象通常用来吸收除去 CO2等酸性气体。 Ca(OH)2 溶液浓度小吸收 CO2较少,但有沉淀生成现象明显通常用来检验 CO2 盐的通性 盐 + 金属=新盐 + 新金属 例: Fe + CuSO4 盐 + 酸=新盐 + 新酸 Na2CO3 + HCl 盐 + 碱=新盐 + 新碱 CuSO4 + NaOH 盐 + 盐=新盐 + 新盐 CaCl2 + Na2CO3 注意:盐不一定是中性的,Na2CO3就是一种具有碱性的盐,所以俗名叫 。 盐和金属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金属的通性: 性质 举例 反应现象 反应方程式 金属和氧气 铁在氧

13、气点燃 现象: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生成 色的固体。 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金属和常见酸反应 铁和盐酸反应 现象: 铁和稀硫酸 现象: 金属和盐溶液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 现象: 【三、实验操作】 (一) 药品的取用 注意:药品取用的三原则 (1) 安全原则:不触、不 、不猛 (用招气入鼻法) (2) 节约原则:未说明用量时液体取 mL,固体取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清洁原则:剩余药品不随意丢弃、不放回 、不带出 ,要放到指定容器内;废液要倒入废液缸。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放入玻璃容器时,一般用 夹取,应该先把容器 放,然后用镊子把固体放入 ,再慢慢竖起容器,

14、让固体颗粒缓缓滑入容器底部,以避免打破容器。 (一一横横二二放放三三慢竖慢竖) (2)粉末状药品应用 或 取用,先将试管 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人试管 ,在直立试管,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以避免药品粘在试管口或内壁上。 (一横二送三直立一横二送三直立) (3)取一定质量的药品一般用 称量。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较多液体可以直接倾倒。倾倒时要注意:瓶塞要 放, 标签向 ,瓶口要紧挨管口;倒完后要放回 ,标签 向自己,以方便下次取用。 (塞倒放、签向手、口对口塞倒放、签向手、口对口、 ) (2)取用少量液体,可以用 滴加。胶头滴管要 放在容器上方,不要碰触容器壁;取液体后要保持胶头

15、在 方,不要 放或 放,以避免药品腐蚀胶头;不要把胶头滴管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污染滴管; 不要用未清洗的滴管吸取其他药品, 以免污染试剂 (滴瓶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也不能清滴瓶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也不能清洗) (3 取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 量取。若要取 87mL 的液体,需要选择 mL 的量筒。先拿起量筒用倾倒法加液体至接近所需体积,再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改用 滴加至凹液面最 处与刻度保持水平。 (二) 物质加热 1. 给液体加热 (1)用试管夹从试管 部套入,固定在试管的 部,拇指和 食指要拿住试管夹的 柄。 (2)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8 (3)加热前要将试

16、管的外壁擦干,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 。 (4)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度,试管口不能对着 和 。 (5)加热后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放到实验台上防止试管 。 2.给固体加热 (1)将试管口略向 倾斜,防止 倒流激破试管。 (2)铁夹应固定在距离试管口的 处。 (三) 仪器的连接和气密性检验 (1)仪器的连接应从 到 ,从 往 。玻璃导管与橡皮管或橡皮塞连接可以用 润湿。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如右图所示装置:先连接仪器,再将导管浸入 中,再用手握住试管, 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口应有 冒出,把手移开,导管口会形成一段形 成一段 。 (一连、二浸、三握、四看一连、二浸、三握、四看) 如图 B 所示装置:一

17、般可先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 在从 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液面不下降,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 (四) 仪器洗涤 (1)先将废液倒入 ,再用水冲洗,然后用试管刷刷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不溶性的碱或碳酸盐等,可以先用 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或去污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2)玻璃仪器洗涮干净的标志:容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时,证明已经洗干净。 (五) 过滤 1.仪器:铁架台、烧杯 、 、 。 2.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 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 边缘;液面要低于 边缘。 三靠:烧杯要靠着 上;玻璃棒末端要靠在 层滤纸上;漏斗末端要紧靠在

18、内壁上。 3.玻璃棒的作用 4.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液超过滤纸边缘沿滤纸与漏斗间流下; (六) 蒸发 1.仪器:铁架台、酒精灯 、蒸发皿、 。 2.注意事项: 蒸发过程中要不停 ,当出现 晶体时停止加热,剩余液体靠余热蒸干,但仍需不停搅拌,直到冷却。 3.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 (七) 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溶解、 、 。 (八)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 、 、 。 (九) 溶液 PH 值测定 1.液体的 PH 值测定:取 PH 试纸于 上,用 蘸取待测液滴在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 值。 (取、蘸、取、蘸、滴滴、比、读、比、读) 2.土壤的 PH 值测定:取固体于烧杯

19、中加水溶解取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取上层清夜同上法测定。 注意: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避免污染试剂不能润湿 PH 试纸,避免待测液被稀释。 (十) 气体制备、收集、检验和净化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操作步骤: 组装仪器、 、 、制取和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拆除装置,清洗仪器。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9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的因素:反应物的反应物的 ;和反应的;和反应的 。 发生 装置 适用 范围 固体加热_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不需加热) 实例 如实验室制 气体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右同) 如实验室制 气体 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的因素:气体的气体的 和和 。 收集方法 排水

20、集气法 向上排气法 向下排气法 收集装置 适合条件 气体从 端进。 (1)气体从 端进、 (2)气体从 端进、 (3)气体从 端进、 (4)气体从 端进、 4、检验气体的方法: 气体 检 验 方 法 实 验 现 象 O2 将 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 木条 。 H2O 法一: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法二:通过盛有无水磷酸铜的干燥管 现象: 现象: H2 法一: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法二: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 ,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 火焰呈 色,烧杯内壁有 生成。 (2)灼热的氧化铜变 色, 硫酸铜变 。 CO2 将气体通入到 中。 澄清石灰水变 。 CO 法一:点燃,将产生

21、的气体通入 中。 法二: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 , 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 (1)火焰呈 色,澄清石灰水变 。 (2)灼热的氧化铜变 色, 石灰水变 。 CH4 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 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 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 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 HCl 法一: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溶液出现 NH3 法一:经气体通入酚酞试液 法二:将湿润的 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 酚酞试液变 试纸变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0 5、气体的净化 1 气体的干燥(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 (1)常见的干燥剂有写三种: , (2)如右图适用于 A 装置的干燥剂有 ,气体从 端进 端出

22、; (3)如右图适用于 B 装置的干燥剂有 ,气体从 端进 端出; (4)能用干燥氧气、氢气的干燥剂有: , 不能用干燥氯化氢、 二氧化碳的干燥剂有: , 不能用干燥氨气的干燥剂有: 。 2、除去气体中的其它杂质 (1) 实验室若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氢气中含有 杂质,原因是 ; 若选用上图 B 装置除去,可在 B 装置中盛装 ,气体从 进,即可达到除杂目的; (2) 实验室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气体, 所制气体中含有 杂质, 原因是 ;若选用上图 B 装置除去,可在 B 装置中盛装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气体从 端进,即可达到除杂目的。 (3)燃烧法制的

23、二氧化碳中常混有一氧化碳气体,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行的说出原因,可行的写出原理方程式:A、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 (4)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原理: 3、尾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 (1)可以用燃烧法净化的是 ; (2)可以用溶解法净化的是 。为防止倒吸可选用哪种装置 6 寻找凌乱知识的“序” (时间、空间、逻辑) 1:操作过程的“先后” a 加热玻璃仪器时:要先 后固定加热 b 向容器中添加药品时:要先加 后加 c 检验装置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后 容器外壁 d 添加砝码时:要先 后 。 2:试管使用时的空间角度问题

24、试管 放置 位置 试管用途 滴加液体时 洗净后放在试管架上 3 仪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的“数” 量筒精度为 ;天平精度为 ;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酒精灯内的酒精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未指明液体用量时一般取 加热液体时,试管要与桌面保持 4 易错字总结: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椎形瓶、 长项漏斗、 水糟、 坩锅钳、 过虑、 药勺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1 【四、基本理论】 (原理原理一)物质结构一)物质结构 1、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 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 中最小的微粒 性质 分子很小(质量、体积) 分子不停 。温度越高速度越 。 分子间有 。

25、温度越高间隔越 。 同种分子 相同,不同分子 不同 原子很小(质量、体积) 原子不停 。温度越高速度越 。 原子间有 。温度越高间隔越 。 同种原子的 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 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 的基本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 可再分, 不能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 分裂为 , 重新组合成新的 (或 重新组合) 。 2、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数(或 数)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数 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 注意:最外

26、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 Mg、He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如 He、Ne 均为稳定结构) 。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容易 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容易 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He 为 个) ,结构稳定。 3、离子 (1)定义:离子是带 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示出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如 Mg2+表示: (3)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 电子数(填=、 、 Si 空气中 (4)元素周期表 电子层数相同的放在同一横行成为 ,最外层电子

27、数相同的放在同一竖列称为 。 原子序数= 数= 数= 数 (5)书写规范和记忆规律(一大二小) 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符号 名称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符号 名称 锌 铁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 钡 符号 名称 锰 碘 铵根 硝酸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符号 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 (5)元素符号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宏观:氧元素 宏观:铁元素 O Fe 金属铁 微观:一个氧原子 微观:一个铁原子 注意:若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则仅余微观意义,如 2Fe 仅表示 2

28、 个铁原子 例题:1 说出下列符号的所有含义 2下列符号中,既可表示一种物质,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Fe BN C2C DCO +8 2 6 +12 2 8 2 +8 2 8 +12 2 8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3 2物质的分类 例例:1 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石墨、氧化铜、冰水 B 水银、水、食醋 C 苛性钠、二氧化锰、石油 D 硫磺、铁锈、粗盐 3 已知“” 、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有可能表示氧化物是的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3、微粒、物质、元素的关系 微粒包括

29、: (等常见七种) 原子核由 和 构成;原子由 和 构成。 分子由 构成;离子由原子得失 后形成。 微观:物质由 、 、 构成;宏观:物质由 组成。 (以 H2O 为例说明) 【压缩发散】 溶液: 均一稳定。例如:洁净空气、海水 物质 混合物 (含 种分子) 纯净物(含 种分子) 单质(含 种元素) 非金属单质:O2、 金属单质: Mg、 氧化物:CO2、 酸: HCl、 碱: NaOH、 盐: Na2CO3 化合物(含 种元 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例如:泥水、牛奶、 原子核 分子 原子 混合物 单质 质子 物质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4 (原理原理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类三)物质的

30、性质与变化分类原则原则 1 物质性质分类 练习一 1 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 酒精挥发是 酒精易挥发是 蜡烛在燃烧是 蜡烛能燃烧是 2 物质变化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 生成的变化 有 生成的变化 特征 没有 生成 有 生成 区别 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组成和结构没变,变化的是微粒的 和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 或 发生了变化 现象 通常是 和 方面发生变化。 通常伴随 等现象(不能作为依据) 举例 三态变化、火柴折断、 X 燃烧、铁生锈、xx 变(质、馊、酸、霉)等 联系 物理变化中 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 有物理变化。 注意 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

31、发光、小太阳发光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车胎、锅炉爆炸 有气体产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练习二】 (08 扬州)2008 年 3 月 22 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水日”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 。下列涉水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海水晒盐 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 C饮用水生产 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原理原理四)质量守恒定律四)质量守恒定律 1 定义:在 变化中,所有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使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不适用于 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 (3)

32、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计入质量“总和“中。 3 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 4.实验验证: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 的容器中进行。 定律的理解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 冰融化成 10g 水 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体积 C 反应物的质量都能够与生成物的质量 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

33、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同点 物理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具体表现 色、味、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 可燃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与变化的联系 性质=易、可、能(或不易、不可、不能、难)+变化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5 (原理五原理五)溶液溶液 (一) 溶液的形成 1.定义: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的 的混合物。 2.过程本质:溶解的过程是溶质分子 到溶剂分子的 中的过程,是 变化。 3.要注意的问题: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 溶液为蓝色, 溶液为蓝色,

34、溶液为蓝色。 溶液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溶液体积 的体积+ 的体积。 (2)溶质:同一溶液中可有 种溶质、溶质的状态可以是 、 、 。 (3)溶剂:一般是水,也可以是 、 等。 (4)溶解过程: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 、 、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 。 练习 1 (2010 青岛)下列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香油 B食盐 C味精 D白醋 2(10 咸宁)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冰、水混合物 3. (10 日照 6)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 4.(山东烟台 3. )下

35、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5.从 1000 克 1%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 100 克则这 100 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1% B.0.1% C.10% D.无法判断 (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定义:一定 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 判断方法:加入少许该溶质,看 。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注意:Ca(OH)2 和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36、升高而 。 将不饱和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或 。 4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 相同 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和溶液 (浓或稀) 练习 1、一定温度下,向一瓶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晶体,则 ( ) A、晶体质量减少 B、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晶体质量不变 D、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2.饱和溶液是指(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3某温度时,下列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降低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氯化钾溶液 B硝

37、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硫酸钠溶液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6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三) 溶解度 1 定义:一定 下,每 g 溶剂溶解溶质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 四要素: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 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的种类。外因:温度) 大多数物质

38、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如: 极少数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四)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4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如右图) 判断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如:t4时 a 物质的溶解度 t1时 a 物质的溶解度(、或=)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如: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如: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是 ,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的是 ,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是 。 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如:若要除去 a 物质中混入的少量的 b 物质可以采用

39、法。 若要除去 b 物质中混入的少量的 a 物质可以采用 法。 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的多少 如:相同质量的 a、b 的饱和溶液,由 t4降温到 t3时,析出晶体多的是 。 判断比较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 如:t3时 a、c 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 c,升高温度至 t4时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 c. 【五、【五、常见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常见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老老师师寄寄语语:知识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化学中考常出现与生活有关的知识。 1、新电灯泡的玻璃上常有一点暗红物质以除去灯泡内残留的氧,该物质是红磷。 原理:522OP2O5P4点燃 2、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原理:52

40、2OP2O5P4点燃 3、铜器表面慢慢形成一层铜绿:322222CO)OH(CuCOOHOCu2 4、铁匠将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锤打,使生铁转化为钢: (百炼成钢)22COOC高温 5、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铁元素:22HFeClHCl2Fe 6、少量水滴到煤炉里,能窜出更高的火苗:22HCOOHC高温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7 OHCOOOHHC22252323点燃7、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44FeSOCuCuSOFe 8、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快点干,常在室内燃一盆炭火,但刚放入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OHCaCO)OH(CaCO2322 9、鸡

41、蛋放入石灰水可以保鲜。OHCaCO)OH(CaCO2322 10、酒精是一种理想的液体燃料,为减少污染,可制成乙醇汽油: 11、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说明水中溶有铁盐 12、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含磷污水排到自然水中,引起藻类增殖(水华现象) ,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1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只会引起温室效应。 14、举重前,运动员把两手伸人盛有白色粉末“镁粉”的盆中,然后互相摩擦掌心。这个助运动员一臂之力的“镁粉”的成份是 Mg

42、CO3。 15、用废旧书报包装食品,会引起食品污染,这是由于印刷书报的油墨中含有铅的有害物质。 16、 自来水中的削毒剂是氯气或漂白粉,净水剂是明矾,吸附剂是活性碳。 17、煤炉里煤的燃烧: (下层)(中层)(上层) 18、人们喝完碳酸饮料(如汽水)后会打嗝. H2CO3=CO2+H2O 19、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许多食品中常加钙,加钙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鸡蛋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 20、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小苏打片进行治疗: 21、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43、 Fe2(SO4)3 + 3H2O 22、 明代于谦在 石灰吟 中的化学方程式: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CaCOCaCO3 3 高温 CaO+COCaO+CO2 2) 。粉骨碎身全不怕(CaO + HCaO + H2 2O = Ca(OH)O = Ca(OH)2 2),要留青白在人间。(COCO2 2 + +Ca(OH)Ca(OH)2 2 =CaCO=CaCO3 3+ H+ H2 20 0) 23、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气体,它是 SO2。 24、铜、汞、铅等重金属盐能使人中毒,如误入口应采取急救措施是喝大量鸡蛋清。 25、家庭中洗涤热水瓶内少量的水垢(

44、主要成份是 CaCO3和 Mg(OH)2),实际可行的方法是用食用白醋洗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8 点燃 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CH3COOH (CH3COO)2Ca + H2O + CO2 , Mg (OH)2 +2CH3COOH (CH3COO)2Mg + 2H2O . 26、工业酒精不可当饮料,原因是其中甲醇含量超标,甲醇具有毒性。 27、火灾中的自救和逃生:拨打 119 电话 湿毛巾捂住鼻口,沿墙根贴地面爬行用湿的棉被披在身上关好门窗自结绳带敲打实物或用鲜艳的物品呼救野外应逆风逃生 28、CO 泄露时,禁开所有电器包括电话,应开门窗通风,关阀门。家中的 C

45、O 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的中上部。 29、电器着火时,应关开关再灭火,不能用水来灭火。 30、冰箱的去味剂是活性碳,也可用茶叶或木炭,因为它们都有吸附性。房间里有烟味时,可点燃蜡烛来去味,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黑炭,黑炭具有吸附性。 31、使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加碘”指的是补充碘元素,实际加的是碘酸钾(KIO3) 。 32、冬天不能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用煤炉取暖,因为碳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 CO,CO 具有毒性。 3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铅制是石墨。白金不是金是铂。 34、为保证人身体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井前,须做到灯火试验。 35、为延长食品保质

46、期,有些食品袋内放有一包“双吸剂” (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 ,这里“双吸剂”所吸收的物质指的是:氧气和水。 36、铝抗腐蚀的原因:4Al + 3O2 点燃 2Al2O3 37、火柴是生活必须品,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KClO3、MnO2和 Sb2S3(硫化锑) ,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 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发生的反应为;2KClO3 MnO2 2KCl + 3O2 , 4P+5O22P2O5 , 2 Sb2S3+9O2 2 Sb2O3 +6SO2. 38、鬼火的形成:522OP2O5P4点燃 天火的形成: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积累达到可燃物的

47、着火点而引起的。 39、水滴石穿:23223)HCO(CaOHCOCaCO 水滴石“长” :OHCOCaCO)HCO(Ca22323 40、堆放在空气里的块状生石灰会逐渐变成粉末(虎门消烟) :22)OH(CaOHCaO 41、雷雨过后,空气非常清新:32O2O3放电 42、绿色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6CO2+6H2O C6H12O6+6O2 . 43、牙膏中常加入轻质碳酸钙以增大摩擦。轻质碳酸钙的生产过程是: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生成生石灰; 初三初三化学化学教学案教学案 19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向熟石灰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 酸钙。发生的反应为:Ca

48、CO3 CaO + CO2;CaO+H2OCa(OH)2; CO2+ Ca(OH)2CaCO3+ H2O . 44、燃放鞭炮时,黑火药爆炸发生的化学反应:S + 2KNO3 +3C K2S + 3CO2+ N2 . 45、科学家解剖信鸽时,在信鸽的头部找到了许多某种物质的颗粒,该物质是四氧化三铁。 46、有人患咽喉炎,医生常用“冷冻法”治疗,其冷冻剂是液氮。 47、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因为它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途气体肥料。 48、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 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49、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点燃4CO2+2 SO2+6H2O 50、图书馆或档案馆图书文件发生火灾时,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51、作航行指示灯的灯泡中可发出红色的光,是在灯泡中加入了氖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