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91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一、 前言1、笔者用数量经济方法对指数基金的替代物进行了定期定额投资的研究。2、研究结果回答了定投的几个热点问题:基金定投的原始盈利模型是什么;是长期持有还是阶段持有且如何界定两者周期;两种定投持有方式有无必要刻意选择最佳入场时机;入场时机重要还是赎回时机重要;阶段定投转换成长期定投时与之对应的成本与收益优势是否会发生不利的转变;基金分红红利再投资问题等。3、研究发现基金定投存在“摊薄收益效应”。4、研究和提出“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5、现实中的“基金定投及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 二、选取研究对象:上证指数及折价指数偏股型、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对比

2、基准均为各类指数。其波动与指数正相关,上证综合指数(以下简称上证指数)历史最长,数据完整。定投金额每月1000元,定投价格为上证指数月收盘价。不收手续费和赎回费用。折价指数对上证指数做了折价处理。第一年就是上证指数,第二年开始折价。扣除年基金管理费1.5%、托管费0.25%,计1.75%,每年元月扣除,共计18次。定投金额1000元月,定投价格为折价指数月收盘价。申购基金收取1.5%手续费,收益图表中不含赎回费。数据采集于1990年12月至2009年9月止,共226个月。图1上证指数周线(含周最高、最低价信息)收盘价线及线性回归线。图2上证指数,折价指数月收盘价折线及线性回归线。证券市场运行1

3、9年,折价指数(基金)与上证指数走势方向相同,正向波动明显小于上证指数,说明长期投资指数基金低于上证指数的收益。图2中最上的一条直线是上证指数回归线,年升133.56点,月上升11.13点,目前一年上升5.1%。2009年9月30日回归值为2743点。图2居中的直线是折价指数的回归线,年升92.04点,月升7.67点,目前一年上升4.6%。三、基金定投收益特性曲线(资产收益率、年收益率)1、资产收益率公式(单利)A=(基金总资产-总投入)/总投入100% 上证指数、折价指数(基金)总资产= 当期基金总份额*当期上证、折价指数月收盘价;当期基金总份额等于各月定投的单次份额之和;单次份额:上证指数

4、(基金)等于1000元/当期上证指数月收盘价;折价指数(基金)等于985元/当期折价指数月收盘价(收取15元的手续费)。2、年收益率公式(单利) B=资产收益率12(月)/定投月份数3、上证指数、折价指数(基金)全过程定投分析:首先,我们从上证指数和折价指数(基金)对全部历史进行定投测试计算。这是一个从最有利价格进行定投的案例。上证指数资产收益率 见图3上证指数及折价指数年收益率见图4图4部分截图见图5从图3、图4我们看到指数从100点起步,经过近19年历程,到2009年9月30日收盘价2779.43点,共增长了26倍之多。定投上证指数资产收益率达230.13%,折价指数(基金) (以下简称折

5、价指数)达159.24%,定投年收益率上证12.21%,折价指数达8.45%(折价指数定投年收益率只有上证指数的69.21%)。它们有如下特点:(1)定投全程近19年,只有94年7月发生了亏损,其它任何时间均为正收益。(2)近19年年收益率的波动幅度早期极大,中到后期波动收敛。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其一,上证指数从100点起步,也就是最有利价格开始定投。我们认为1994年7月单月亏损,其它任何时间均为正收益,是因为500点以下低成本的作用。500点以下只有19个月,占总投资月份226月的8.4%,而购入的基金份数占总分数的37.99%;其二,在1992年5月21日前,当时涨跌停板为5%,市场规模

6、小到只有“老8股”,参与人数少,成交量极小,1992年元月28日成交金额只有82.2万元。1992年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竟价交易,不设涨停板,当日股价就从616点暴涨到1266点。此次暴涨的市场含义是修正了大盘指数基准为“100”点,说明未能反映股市真实的供求关系。若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扣除极低成本区域数据,情形则完全两样。见图64、从最不利价格开始做定投 图6(月线2 char2)选取对象折价指数(下文未说明时均为折价指数)图6是选取1993年2月26日开始做定投的年收益率曲线。从图中我们看到经过近40个月的亏损(特别是前18个月的巨幅亏损),市场迎来了转机,收益由负转正(199

7、6年6月28日),到1997年5月30日年收益率达到19.01%,正收益区间到2004年12月31日为止,共计102个月,其中有32个月年收益率在10%以上。其它各高点做定投也有相似的结果。详见表1。由此我们得出第一个定投的盈利模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股市景气循环(由高点开始定投,经过较长时间下跌和低位盘整,指数恢复到前期高点或再创新高定义为一个完整的阶段定投周期)时赎回我们定投的基金。而在这期间我们只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投资,等待这一美好的微笑曲线到来,并在高位兑现盈利,锁定收益。5、回归线下定投法(赢利模型)上面讨论了“最有利价格”和“最不利价格”的定投收益特性。“100”起步的定投可望不可及

8、。最不利价位开始定投也确属无耐。有没有更合理方案定投呢?我选取了上证指数历史上著名点位1994年7月29日收盘价333点和2005年6月出现了998.23点位并在本月收盘价(1080点)开始定投,分别跨周期持有到2007年10月、2009年7月,其年收益率不如它们各自在早些时间开始定投的对照组。换句话说以上两个当时的最低价开始定投的成本高于“空头陷阱”(见图1)开始定投的成本。 “空头陷阱”开始的时间是不得而知的,根据经验空头陷阱它低于回归线的价位。由此我们确定94年2月28日指数到达回归线开始做定投(见图1中数字1的位置),它就成为熊市一个可界定的较为合理的价位。其年收益率曲线如图7。对比图

9、6、图7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从风险角度看,回归线定投法亏损幅度和时间都较赢利模式1改善;收益方面,到97年5月年收益率达到29%,较前方案提高10个百分点(见表1)。回归线定投法较前方案收益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这还不是实现的收益,它只提供了一个“可能”。如何把上述“隐性收益”变成现实收益,我们将其后给出具体解决方案。我们已用全视野角度从市场100点起步及以多个重要的阶段对定投做了深入分析;现我们又引入了一个更重要的工具“线性回归线”,以它为视角,对市场、对定投和基金一次性投资,做更深一步的研究。线性回归线的几何含义:它正好平分给定曲线,曲线围绕回归线组成的线上面积之和与线下面积之和相等。应用到

10、证券投资上证指数回归线就成为指数的价格(价值)中枢。市场行情围绕价格中枢上下摆动。回归线下投资就是未来赢得高收益的重要条件之一;回归线上投资显然就是高成本、高风险,若长期持续投资则会对冲回归线下形成的高收益,恶化资产质量,甚至造成亏损。证券市场价格就像人们散步带出的小狗,它经常向前向后运动远离主人,但它又会主动回到主人身边。主人有明确的方向目的,前进步伐平缓。他就相当于回归线。以回归线为视角,观察市场起伏变化,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与站在市场中短线观察每日涨跌和长期一味持有,漠视市场变化有着质的不同。故以回归线为视角观察理解市场,有着理性、平和、中庸和客观,简便和实用的效果。四、阶段性持有定投和

11、长期持有定投的比较毛泽东在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时这样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实践论)。以上两个模型的阐述和比较都是假定投资者在某一时刻赎回基金。否则投资收益也不理想。这是阶段性持有定投的策略。而长期持有定投策略者认为,经过两个以上市场牛、熊的轮回(周期),定投能获得市场平均回报。这个平均回报我们怎样理解呢?上证指数从96年进入了长达5年慢牛,并在2001年见高2241点进入了近5年的熊市,又在2007年见牛顶6124点。我们选取1996年低点,1997年高点低点直到2001年6月高点分别做定投,共七组案例(第七组是2001年10月回归线定投案例)。年收益

12、率结果如图8。我们注意到1996年初的定投,起始点位最低,定投时间最长,它占有两个最有利的条件,到2007年10月,年收益率是最低的。年收益率最高的反而是慢牛顶部2001年的2218点开始定投的那一组。(见表1、表1数据解读、表2)。表1数据解读。表1是本文折价指数在Excel中计算市场不同阶段各高低点的全部16个案例。表中数据是隐藏了Excel中不相关“列”和不重要时间“行”的Excel原始数据。因折价指数读者无法在社会公共信息中查到,故本表列出上证指数月收盘价。本表阅读方法:第一列是“时间序列”;第二列到第十七列是对应的十六定投案例。每个案例的起始日期是本列第一个数字“-18”对应水平左侧

13、的“时间序列”。因定投收取1.5%手续费,只有98.5%的投入进入定投资产,当月折合年收益率等于-18%(985-1000)*100%*12/1000/1)。每列数据就是此案例在定投过程中各重要时点的年收益率数值。如表中最后一列“-18”对应左边“时间序列”是2008年8月,即在回归线开始定投的案例。本列48.14数值是指到2009年7月的年收益率。读者应重点分析97年4月、2001年6月、2005年6月、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和2009年9月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对应各案例年收益率表现。表2定投相对位置上证指数2001年6月年收益率2007年10月年收益率2009年7月年收益率94年2

14、月回归线77114.524.28.194年7月著名低点33314.424.1896年1月 低点53723.67.297年4月高点139423.76.897年9月低点109724.56.998年5月高点141125.77.104年3月熊市高点174213.404年8月低点134214.105年6月著名低点108113.1经过仔细分析,定投的资产平均成本是定投年收益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与其持有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在这六组定投(第七组除外)中恰恰是最后开始定投、起始点位最高的是进行了一个完整阶段定投周期,它在高位投资最少,低位获取基金份额占比最多,因而年收益率最好;其它各组跨周期到下一高点(跨过200

15、1年6月2241点),过程风险巨大,收益被摊薄。若持有到本周期最高点2001年6月29日赎回,年收益率最高的则是1996年1月定投这组案例。结论:“最有利条件”定投的成本优势只在本定投周期内有效。上节333和1080点开始的两个定投案例,在分别跨过2241的高点再到2007年10月和跨周期到2009年7月,其年收益率均比各自的对照组定投收益水平为低。“空头陷阱”是投资的最低价格区域,它分为两段,上述两点位的定投只获得最低价格区域一半的低位成本,因而它的成本不是最有利的。因此某个区域内的“绝对”低点跨周期长期持有并没有收益优势;若不跨周期两组定投分别在2001年6月和2007年10月赎回,年收益

16、率前者是回归线占优,后者是“绝对”低点领先。结论:定期定额投资不论是长期持有还是阶段性持有均不应追求所谓的“最佳入场时机”。一般而言回归线附近开始定投是较好的选择。换个角度审视基金定投“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对长期持有者而言,市场在下跌过程中定投在摊低过去高位的成本,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摊薄未来的收益。对阶段持有者,市场下跌时摊低过去高位的成本,在上涨过程中持有,达到早先设定目标时兑现收益,锁定赢利。摊薄收益效应有四个变量:投入成本和定投时间,年收益率公式中这两个变量均在分母,显然年收益率与之成反比;另两个变量是基金管理公司收取的基金资产管理费、资产托管费和基金产品总资产中大约5%现金的低盈

17、利资产,遗憾的是本文未能5%的低盈利资产在折价指数中扣除。这两个变量都在分子的“总资产”中,投资时间越长对其衰减越明显。折价指数与上证指数的差别就是直接证据。我们注意到无论牛市熊市上述四因素始终伴随着定投的整个过程,故摊薄收益效应一直在延续。摊薄收益效应部分印记见图6、图 12、图14 和表1、表2。作为投资人上述四个变量中唯一可能有所作为的就是投资时间长短的把握。按照完整的阶段定投周期(高低高,我们称之为“成本谷”)及时赎回盈利可观的基金资产,获得现实收益,尽量降低摊薄收益效应对资产的侵蚀。总结这两个模型我们认为定投的盈利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填谷削峰”中的填谷。“填谷”在一个高点开始定投(或

18、任何位置),在经历较长时间下跌中不断购入相对更多的基金份数,并持续投资到下一个高点出现。“填谷”盈利能力取决于谷的深度和持续投资时间。而这两者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风险越大(成本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申购基金份数越多)可能的收益越大。由此我们的基金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勾勒出一条美丽的微笑曲线。当这个“成本谷”填满,基金净值不断走高,若不择机赎回,事物则会走到反面。随着市场见顶,基金净值持续下跌,其资产不断缩水,盈利持续被摊薄直到亏损。空欢喜一场,却看到一条无奈的悲伤曲线,可谓“削峰”。“削峰”是对长期持有定投理念“平均成本”、“平均收益”的负面注释;是化主动为被动,化优势为劣势的生动写照。综上所述

19、,在中国这样一个并非完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系统性风险在整个风险构成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注1);长期持有折价指数(基金)定投低于上证指数的定投的收益;近20年上证指数增长26倍(2009年9月),展望今后20年再有如此增幅几乎不可复制;考虑到市场化以后(93.2.26日)为基准1339.88点,17年上证指数增长才一倍多,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持续盈利能力有限;某个区域内的“绝对低点”跨周期持有定投没有收益优势;定投的资产平均成本是定投收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经过两轮牛熊转换,长期持有定投产生的摊薄收益效应明显;本研究还未展开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对投资产生的负面作用等,都是不支持长期持有定投的理由。五、

20、阶段性定投模型1、上证指数经过19年共走完三次大的牛熊转换行情,第四次尚在进行中。若以低点对低点为一个循环则有:1990年121994年7月(42月)为第一个循环周期;特点:微型市场,参与人数,市场容量极小,前期只有“老8股”全流通,主要为上海本地街道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此轮牛市第2个高点之后又发行上海和外地地方国有企业上市。供求关系完全主导市场,走势上看大起大落。1994年82005年6月( 130 月)特点:从小型市场逐渐发展成中型规模市场,参与个人投资者达数千万,机构投资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4年引进QFII。绝大部分企业的半数以上的股票为非流通股。上市企业数量上千家,走势上看一个长达

21、7年慢牛和4年熊途。2005年7月2008年10月( 39月)以上证股票代码“601”打头的一批巨型航母相继上市为标志,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中型市场发展成举世瞩目的大型市场。走势上看以“股改为契机,市场在两年多时间内飚升5倍,其后又在获利回吐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形成了一轮巨大的过山车下跌行情。2008年10月至今形成一轮长达数年的慢牛行情的条件或已形成。目前大盘在回归线附近做窄幅波动,等待短线方向的选择。2、上证19年以来波动特点第一轮牛市中成交明显活跃时算起大约上涨1100点,后面也同样有1100点左右的行情;第二轮慢牛共有5次向上的波动,每次大约700点(只有97年1月97年5月为655点左右

22、);第三轮牛市共有4个明显的向上波动。第一次属熊市反弹共涨了756点;第二次牛市第一波上升了1453点;第三次牛市第二波上升了1692点;第四次牛市第三波上升了2720点。用黄金分割总结这三次牛市其波段幅度特点如下:700点(680点左右)是1100点的0.618倍,1400点是700点的整数倍。从1664点起步的行情到3478点共升了1814点,若大盘启稳的角度看,从1814到3478共升了1664点。我们从中提出关键波段幅度为1100点,700点和1400点。这些关键幅度就是上证指数维持当时牛市必要的腾挪空间。在从牛市的波型特点看,19921993年牛市两波,后波高点超前波100点左右;1

23、9961997年同样也是一对跨年度双波行情,后波较前波高点上移200点左右;在时隔1998年一整年调整后,市场1999年2000年又展开一轮两个700余点的行情,后高点超过前高500点左右;2005年至2007年市场迎来了更大的一轮牛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产生了三波大于1400点的行情。从牛熊转换的底部看1990年12月-1996年12月底部依次抬高,从300余点上升到500余点,并由855点发生突变,使市场底部上升到1000点平台,就此结束市场3位数底部阶段,历时6年;1997年1月-2008年8月历时11年上证指数低点长期在1000-1300点间徘徊,2008年10月见1664低点可能重演

24、上次突变,结束1000-1600点底部约束,登上2000-2600底部区间的可能性较大。我们注意到中国股市底部抬高的历程耗时缓慢。上证指数再次登上6000点以上并再次创出新高,完成此轮慢牛以及后面的熊市中,预期多数底部应落在2000-2600区域内。上证指数回归线在2010年4月收盘时数值2808点左右。我们认为这期间巨大波动空间就是绝佳的投资机会。3、阶段性定投模型:这一模型是基于上述牛市起码有两个上升波段为原型,在第2个波段突破前高且创出新高后又跌到前期高点附近赎回定投。赎回后的资金等待指数跌到上证指数回归线下方后,进行一次性投入;赎回操作后,下一个月定投继续进行。如图中的 a 、b 、c

25、、d(小写字母) 四个点作为赎回基准点。选择这几个赎回点是考虑到应用此模型中最不利的点位进行赎回与上证定投进行比较,若有收益显著改善,波动风险降低,则认为此方法切实可行。因在高于前期高点的任何位置(图1中给出多头陷阱)赎回,结果均会优先于我们确定的基准点的收益。在2008年低点1664点至今,第一波段高点已经确认,第二波段高点尚未出现,故目前仍然持有并继续定投。截止到2009年9月30日,若以折价定投持有基金总资产为100%(585892元),则上证基金总资产127%(746086元),阶段性定投模型持有271%(1589338元)。定投期数相同,投资金额相等,本模型只是在这期间赎回四次并又在

26、回归线下相继投入,产生如此大的收益差别,这都归于这四次战略略性交易。由于这些交易使投资者获得更多基金份额,而这些份额产生效益远比长期持有者获得红利份额的“复利”效应要大的多。收益特性曲线见图9、图10。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容易产生泡沫。我们再次审视牛市的两波段,当第一个波段进入高点时,市场已存在了大量泡沫,但它还不是最危险的,它会有所调整,但这次调整不是熊市的到来,而是孕育下一波牛市的上涨,这就与2007房产牛市一样,在经过短暂的2008年的价跌量减,2009年夏季后,房市又展开了新一轮更大规模价升量增的上涨,“地王”群现。股市中有“多头陷阱”之说,我理解此时超出前期高点那段行情就是所谓的“多

27、头陷阱”(图1)。这是危险的实质性的泡沫。它是要破灭的,证券价格要向回归线下方运行。人们在市场上经常犯错误。有人提出要学会“科学”的犯错误,即只犯“错过”类型的错误,不犯“做错”的错误。我认为在09年后的更大的房产牛市中进行投资性购房和在证券市场牛市第二波已上冲前波高点处进行长期投资,就有可能是“做错”的错,这样做错是大概率事件。错过牛市第一波高点未能锁定收益也是“错”,是“错过”。4、基金定投与基金投资组合解决方案(以下简称解决方案)。阶段定投比长期持有收益有很大的提高,对比数据见表3。它的交易方法是在牛市第2个波段突破前波高点并再次创出新高又跌回到前期高点附近赎回。此方法有以下特点,一是属

28、于行情右侧交易;二是属于被动交易;三是其交易属于定投加一次性申购基金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说任何投资方法都有其天然的“使用障碍”。当赎回交易条件触发时,部分投资者懊悔当初为什么没在高点赎回,很有可能错过最后的合理赎回时机,造成“做错”的结果;再则此方案仍有提升的空间。四种定投收益水平到2009年9月对比(计226个月)表3总投入22.6万元持有基金总份数(份)总资产(万元)年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备注折价基金268.431458.868.46159.24上证基金289.651674.6112.22230.13阶段定投775.4813158.9332.03603.25解决方案1315.2799266.

29、0557.201077.20注:申购上证基金不收手续费,价格为上证指数月收盘价。申购其它基金价格为折价指数月收盘价,收取1.5%手续费,表中数据不含赎回费。 上面提到上证指数的几个关键波段幅度即1100点、700点和1400点。当牛市第一波涨升时,我们只有继续定期定额的投资,不主张、不研究、不判断顶在哪里,因为这些都是主观的东西,与客观实际有相当的距离。当指数见顶从高位持续回落到回归线附近时,此波牛市的波段幅度就确定了。牛市在继续,调整在继续,定投也还在继续。对于底部在哪里,同样采用“三不”主义的态度。第二波牛市涨升时,股指已上穿回归线,底部得以确认,此时底部的最底点位加上这轮牛市第一波段的上

30、升幅度就是我们的赎回点的参考点位。 用这样简便方法过虑掉有关市场的杂音,与市场远近相宜,不急不燥,按部就班进行交易。赎回后,每月定投资金继续存入赎回资金池中,静待指数跌至回归线下,定投重新开始。赎回资产可一次投入申购(或分次申购,为了简便本方案为一次申购)。以当前市场为例:上证指数2008年10月见底回升,2009年7月见高点回落至今,这个波段上升幅度为1800点左右。现在我们预期下一波段在1400-1800点左右,若市场不再触及2009 年 9 月2639底点,则下一个高点预期就在4000点左右。再以94年之后长达近7年慢牛为例(假设94年2月回归线下开始定投折价基金),94年7月30日33

31、3点到94年9月13日见高1052点共计上升了719点,取整数700点。我们采用九折即630点为上升波段涨幅进行赎回操作,共有4次赎回。详见表4、图11、图12、图13。解决方案定投周期与再申购效率表4赎回时点定投时点1993.2.26增长份数%定投(月)1996.12增长份数%定投(月)1997.5增长份数%定投(月)1999.6增长份数%定投(月)2007.6增长份数%定投(月)2004.3增长份数%定投(月)2007.4增长份数%定投(月)2009.9增长份数%定投(月)1990.12定投27(月)1994.02再(定)投170%34(月)1997.01(定)投25%4(月)1997.0

32、9再(定)投32%21(月)1999.11再(定)投23%8(月)2001.10再(定)投29(月)2004.03再(定)投31(月)2008.08再(定)投39%11(月)注1、 本表同一格下方数据为解决方案定投周期,单位:月。如90年12月定投到93年2月赎回,共定投27个月。同一格上方数据是再次申购较赎回增加份数的百分比。如97年1月再投(一次性申购)比96年12月赎回增加了25%的份数。注2、 2001年10月的定投实际在2004年3月未赎回。表中为虚拟数据,实际定投到2007年10月,共66个月。从表4我们注意到再次申购基金总份数较赎回时都增加了20%以上。共三次,分别是25%、32

33、%和23%。尽管多次赎回没卖在最高区域,但每次再申购获得基金份数的增加效率极为显著。由于此解决方案核心是达到操作域值(1100点,700点和1400点)就主动赎回,其结果在大盘还未见顶就已经赎回,故对2007年10月6000高点行情不足4000点过早离场。这就是左侧交易的不足。考虑到证券市场千变万化,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东西,并予以实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处理这类问题的较好方法。有投资大师就有把股票卖的太早作为头条座右铭。巴菲特旗下的基金在2007年也把港股中国石油13元清仓,卖的太早而不悔,其后港股中石油也由19元多跌至几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投资,试图把短线超额回报理想化并试图卖在最高点

34、位的想法,这种超级欲望必然带来超级焦虑,与投资与工作和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实际操作也是不易做到的。把赎回点位再往高移动,属于超预期管理。由于本文未涉及超预期管理的复杂内容,但从解决方案定投持仓周期考虑,若在2004年3月进行一次赎回(实际未操作,Excel 中未进行计算),并在指数下降后再投(见图1、图11中 TT 位置),解决方案定投持仓周期一般预期为23年(见表3中27月、34月、21月29月和31月)。结合到目前行情,若在2008年8月股指到达回归线下开始定投,预期到4000点左右的位置赎回,对应的时间区间大致在2010年中到2011年底。5图表分析图11、图12、图13、图14:它们分

35、别是:四种定投总资产波动折线图;四种定投资产收益率折线图;四种定投年收益率折线图和四种定投年收益率部分截图。图11最上一条折线为解决方案资产波动折线图;第二条折线为阶段性定投资产波动折线图;第三条线是上证指数(基金)定投资产月折线图;第四条是折价指数(基金)定投资产月折线图。图 11中大些字母 、 是解决方案6次赎回并持有现金的资产平台,由于每月继续存入1000元它实际向上缓慢增长。曲线部分是定投期间资产的波动形态。图中小些字母 a、b、c、d 是阶段性定投方案 赎回定投后并持有现金的平台。曲线部分含义同上。下面的两条曲线分别是上证基金和折价基金资产波动图。图中四种定投资产质量一目了然;资产波

36、动的风险以2007年10月31日最高位到2008年10月31日最低位置,四种定投资产分别下跌了-38.35%、-48.64%、上证-70.53%、折价-70.95%,解决方案风险最小,其它依次增大。从市场化后的情形看,解决方案与阶段定投之间并不是象图中有如此大的差距。图15是市场化后两种定投资产收益率的差别;我们还会给出从2005年以后定投上证50ETF、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华安A 股基金,解决方案不如阶段定投的案例。结论:考虑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定投指数基金适合于长期接力投资,不一定适合长期持有。六、基金定投品种选择我们上面研究的内容均为模拟的指数基金,下面研究现实中定投的基金品种选择。1、

37、选取几个典型的偏股型基金作为研究的对象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华安 A 股基金和上证50ETF 指数基金,选取的样本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华夏大盘是中国开放式基金中业绩最好的偏股型基金;博时价值增长业绩比较基准很特别,称之为“价值增长线”,很重视风险控制,因而业绩表现一般;华安中国 A 股成立时间较长,其特点是涨跌与指数基金相似,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上证50 ETF 代表着指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证。华夏、博时、上证50和华安中国 A 股基金数据手工摘自于“易天富”基金软件中的“累计净值”,笔者对“累计净值”未做折价处理(每年基金管理费1.5%和托管费0.25%本应在每年1月中剔除,共计6

38、次)。因技术原因未能扣除,在此说明。四只基金每月定投1000元,博时申购费率1.8%,其它3只基金申购费率1.5%。图表中数据不含赎回费。2、 四基金持有定投策略收益特性曲线图16是四只开放式基金长期持有定投策略资产波动市值。起止日期分别是2005年2月和2010年4月30日共计6年。最上的曲线为华夏大盘,第二条是上证50ETF、第三条是华安A 股,最下一条是博时价值增长。华夏大盘业绩一路绝尘,高高在上。值得一提的是月收盘最高价出现在2008年5月,比上证指数最高月收盘价2007年10月晚了7个月,它见底也比大盘晚3月。目前价位相对上证指数而言已在八千点之上。基金总份额6.33亿份。因其早早宣

39、布不再接受申购故没有进行阶段定投和解决方案的侧算。上证50 ETF 和华安 A 股列第二和第三。基金总份额2009年12月分别为99.05亿份和59.92亿份。资产波动与上证指数基本同步,资产波动指数基金上证50ETF大于华安A 股股票型基金。说明被动性投资的指数基金风险一般大于主动性投资投的股票型基金。此特征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博时价值增长无论是正向、负向波动在四者中都是最小的,说明风险最小。在本报告期间共分红三次,计每份基金分红2.374元,在四者中最多,分红是其控制风险重要手段。基金总份额263.9亿元。四只基金定投资产收益率和年收益率如图、图83、三基金阶段持有、解决方案收益特性曲线图。

40、上证50 ETF阶段持有和解决方案收益特性曲线如图1、图20、图21。从图中看到阶段持有资产市值最高,解决方案次之,持有策略最低。上证综合指数反映的所有股票价格信息的总和,而上证50则是反映沪市最大市值的50只股票的价格信息。由于上证综合指数4000点以上价格区域是上证50为主的大盘股上涨带动且上涨幅度大于上证综合指数。从6000余点回落的前期,上证50下跌也小于上证综合指数的下跌幅度,因而上证50 ETF的价格水平也优于以上证综指为基准的折价指数的价格水平。这就是为什么折价指数的两个方案收益水平与上证两方案倒置的原因之一;再则特大型牛市右侧交易有明显的优势。持有策略市值最低是因为它持有基金份

41、数最少,平均成本最高所至。 博时价值增长的三个定投资产状况差距很小的原因投资资产标的的资产波动很小,没有明显的差价。阶段持有资产质量领先,持有策略居中,而解决方案垫底的原因大致同上证50的解决方案。图22、图23、图24华安 A 股三种定投资产波动情况大致与上证50 ETF 相同,只是资产价格水平略低,在此省略。由此我们得到以下三点重要结论结论一,长期持的角度看定投华夏大盘,博时价值增长要优于上证50 ETF和华安 A股为代表的指数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华夏大盘业绩万众瞩目,但因封闭,不能成为投资标的,因而在市场上只能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在业界的广告而已。博时价值增长由于特殊的业绩基准价值增长线,表现

42、出特有的稳健和风险控制能力。大盘上涨它不温不火,大盘下跌时没有其它偏股型基金的飞流直下态势。今年它将价值增长线的基准做了向下的调整,可能是基金公司调整风险收益特性,为基金经理减压,使之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并在系统性风险来临之际不至于跌破价值增长线。稳健和保守的投资者可对其进行资产配置和定投,有条件的较长时期的持有到上证指数创出新高即6000点上方的某一时刻赎回。结论二:指数型基金和大多数偏股型基金宜采用灵活投资持有策略;适应于激进投资者人群。结论三:在慢牛市道中宜采用解决方案的投资持有策略,如本文所述19942001年行情和目前行情;在更大级别牛市中应采用阶段定投投资策略,如本文所述的199019

43、93年和20052007年的行情。预期5-10年再次出现大级别行情的概率很小。4、基金品种的选择前节所述对稳健的投资人博时价值增长是基金投资和定投不错的选择。但还有部分的投资者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为代价寻找华夏大盘精选“第二”是可以理解的。统计显示1999年以来,没有一个基金经理每年的业绩都跑在全部基金的前4分之一,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基金经理是赚钱效应的不败之神(注1);又有统计显示2009年指数基金业绩排名都进入前4分之一,而进入前4分之一排名的偏股型基金有许多是处于申购的封闭状态。根据股票板块轮动原理,在2007年5月30日以后上冲6000点行情涨幅较大的是大盘股板块,而在2009年一整年表

44、现出色的则是中小市值板块。仅根据前一波行情的基金业绩的表现,来选择基金品种操作,是值得商榷的。中外各国各类偏股型基金去年多数未跑赢指数基金。据报道去年巴菲特旗下基金也未跑赢指数基金。选择一揽子指数型基金作为投资组合标的符合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的投资原则。指数基金有如下优点:基金管理费、托管费、申购费相对较低,业绩透明度较高;指数基金涨跌幅较大适合于本文上述两方案操作;指数基金属被动投资,管理过程受人为影响较小等。目前市场上有众多的指数基金可供投资者选择。这其中就有上证指数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500指数基金、上证180、上证50、深圳100、深圳中小版指数基金等。结合目前行情在上证指数未

45、跌到回归线下的情形中建议暂时不配置深圳100和中小板指数基金(回归线下仍为较好的投资标的),因为前者有较多地产股,后者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偏高。5、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在当代金融市场中,人们通常把对金融投资产品的长期、系统经营叫做理财。理财不是解决燃眉之急的现金问题,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理财的中心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的核心要素是以什么价格获取资产和处置资产。当资产规划细化成计划-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便摆到实施层面了。交易产生价值。若不进行银行存款交易则不能获得相应的利息所得。交易是双向的,达成目标则可处置资产交易。定投是一种特别的投资方式。它是以投资

46、周期为单位来界定投资产品价格(平均价格)和投资目标(如资产收益率、年收益率等)的投资行为,其目的是获取收益。人们的投资周期与市场牛熊循环周期同步并交易你的计划则获得期望收益的概率就大,否则期望收益就可能落空,资产账面数字像过山车一样上下,有真金投入却没有实际产出。表4给出解决方案的定投周期路线图,从统计学的“众数”角度看,23年为一个周期概率较大,它尤其适用于当前证券市场慢牛走势。至于泊来的国外定投经验10年乃至20年的周期,本人查看了美国140年指数走势图,见图25,其低点到低点周期大致为30年为众数,与中国实际没有可比性(注2)。在操作层面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对待基金分红。我们的方案

47、是以指数基金为主,它分红数量有限,对此我们不予考虑。对投资偏股型基金的投资者应予以关注。基金分红对投资者而言相当于无手续费赎回部分基金份额。我们注意到只有行情较好时基金盈利才会较多,才会有大比例分红(如每十份基金分红2元以上)。事实上多数大比例分红股指已到高位 ,已远离回归线。特别是短时期内(3-5月)许多基金两次大比例分红,客观上表明市场风险凝聚,2000年和2007年尤为明显。基金经理也认为风险已高兑现获利股票并给予投资者回报。长期持有者应采用现金分红方式而非红利再投资;波段操作的投资者可在当年第二次大比例分红前后赎回全部或部分基金份额;以上两类投资者待指数跌至回归线下再进行红利现金申购。回归线下应采用红利再投资。这种投资方案在1999-2001年封闭式基金分红中得到验证。此方法的红利“复利”效应更加明显。跟着基金经理做波段,会学到许多本领。至于2005-2007年行情今后多年出现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