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050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4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31711885.doc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1)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的含义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前者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后者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这种稀缺

2、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再多的物品和资源也是不足的。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2)选择行为的必然性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2. 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

3、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的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3.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领域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1.选择与机会成本(1)选择从经济资源稀缺性出发,要解决四大基本经济问题,人们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二是为了

4、满足某种欲望所需付出的代价。选择是指把既定目标与达到这一目标所需的代价联系起来权衡的经济行为。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学含义与机会成本递增法则(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学含义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

5、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社会生产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是由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决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这表明随着X的增加,曲线上对应点的绝对值递增。失业、低效率、资源浪费等使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也就是存在失业。但经济资源的未能利用并不是造成产量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惟一原因,当经济缺乏效率时,也会产生这种后果。因此要使社会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率。当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时,表示社会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充分就业状态。生产

6、可能性边界图是供社会选择的清单。(2)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及其原因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

7、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三、资源的配置、利用与经济体制1.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1)资源配置为解决经济社会的四大基本问题,需要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它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2)资源利用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研究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

8、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资源利用。它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2.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方式(1)自给自足经济自给自足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或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实践证明,它不能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效率较低,导致了社会

9、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私人化的浪潮。(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但这种体制不能很好地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且缺少公平。(4)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政府限制私人的某些活动,垄断的成分限制完全竞争的作用。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 四、经济学分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

10、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这涉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它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

11、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历史较久,它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演变而来的,像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等,都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对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修正、补充,从而形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其中

12、,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1933),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1939),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1947)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市场机制的某些具体作用形式方面,提出了一些能够反映商品数量关系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不理解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就无法正确理解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动。 (2)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

13、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它们互相把对方所考察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互相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经济

14、社会,不仅有资源配置问题,也有资源利用问题,只有把这两方面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所以它们是各具功效、彼此补充、不可分离的整体。区别:二者的经济目标与研究方法有明显差异:微观经济学以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研究线索,采取个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利用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采取总量的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配置已经解决。另外,微观经济学分析的经济变量是个量,即单项数值,而宏观经济学分析的是总量,即便概念的文字表述相同,却代表不同的含义。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1)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

15、。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定义为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2)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定义为对于政策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即实证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与客观事实相符者为真理,否则就是谬论,它研究经济运行规律,不涉及评价问题。规范经济学不具有客观性,即规范命题没有正误之分,不同的经济学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它则对经济运行进行评价。两者是在经济目标的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的,具有相互补充、功效各异、构成整体的效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16、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定理性人的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以下假定特征:(1)完整性。理性人了解自己的偏好,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对于经济生活中的任何变动,都能做出独立的选择。(2)有理性地选择。它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3)自利原则。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

17、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4)传递性。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之所以作出这种假定,无非是要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因素,以此为前提,提出重要结论,并据此对人们有关经济行为作出预测,提供行动方针或决策的理论基础。除了理性人这个最基础的假设,在进行基本原理的分析时,常有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即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既定的市场条件。另外还有完全信息假设。这一假设指市场上每一个活动主体都具有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二、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1.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和边际增长量分析个量分析

18、研究单个商品的效用、供求量、价格等如何决定;单个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产出量、成本、收益和利润等如何决定;以及这些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数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研究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如何决定;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货币供求量、利息率、汇率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它是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数量分析方法。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作为一种数量分析的具体形式,都广泛地采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所谓边际增量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应

19、用分不开的。正是边际增量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使得完整的微观经济学体系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可以说,没有边际增量分析方法,便没有现代西方经济学。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进行数量分析时,把经济变量区分为内生变量(内在变量)和外生变量(外在变量)。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是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3流量和存量宏观经济学在进行总量分析时,还把相关的经济变量区分为流量和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与流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于存

20、量之中。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间内有关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对其他有关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存量与流量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流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维度。其联系是: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一、需求的概念1.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

21、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需求可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把对某一商品在该商品市场上所有的个人需求加总,即把与有的个人需求加总,即把与每一可能的价格相对应的每个人的需求量相加,便得到该商品的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需求不同于欲望。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仅是愿意购买而没有支付能力的主观需要,则是欲望。2.需求的表示方式(1) 需求表需求表是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需求量的表列。它可以直观地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2、(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指用图示法表示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以纵轴表示商品价格,以横轴表示需求量。需求曲线在通常情况下是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常用D表示。(3)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达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由于价格是影响商品需求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抽象掉其他因素,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需求函数记作:Qdf(P)其中:Qd代表商品的需求量,P代表价格。3.需求规律(1)需求规律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2)需求曲线的形状需求规律是对

23、一般情况和一般商品而言的,需求曲线在通常情况下是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但也有可能出现例外情形:某些低档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反而增加。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如珠宝等,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越大;反之越小。这两种情况下,其需求曲线均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值。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需求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需求的不规则变化,如证券、黄金市场等,需求曲线表现为不规则形状。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

24、品的需求。1.商品本身的价格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感觉到实际购买力降低,相对收入下降,因而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这一商品需求减少;反之亦然。2.消费者偏好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加后,即使价格不变,需求量也会增加。3.收入收入对需求的影响要区分商品的不同特性。对大部分正常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愈高,对它们的需求就愈大;反之则愈小。而对另一部分劣等商品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它们的需求反而下降。4.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其他价格不变的替代商品,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

25、反之,导致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减少。这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需求产生的影响称为替代效应,称效应上能相互替代的商品为互替商品。互补商品中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互补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汽油的需求减少。5.预期如果人们估计某些影响需求的因素将发生变化,如收入增加、物价上涨等等,就会及时调整消费,从而影响现期的需求。 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2.需求变动需求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26、。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需求增加,左移则表示需求减少。供给和供给的变动一、供给的概念1.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可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2.供给的表述方式(1)供给表供给表是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供给量的表列。它直观地表明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的曲线,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供给量。供给曲线通常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以S表示。(3)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是指表达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由于价格是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运用抽象法,即

27、假定除价格外其他因素不变,供给函数可记作:QS=f(P)其中:QS代表商品的供给量,P代表价格。3.供给规律(1)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2)供给曲线的形状一般地,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率为正值。但也有例外:某些只能以手工、单件生产的商品,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锐减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这时虽然商品价格下降,厂商仍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表现为向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文化娱乐、教育、

28、休息等就更为重要,这时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可能保持不变甚至减少。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待价而沽,引起供给的不规则变化。后两种情况的供给曲线可能表现为不规则的形状。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供给。1.商品本身的价格由于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极大化,在其他既定的条件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厂商就会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用于该商品的生产,从而使其供给量增加;反之,会导致供给量减少。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

29、高,可以降低原有的生产成本,使在同一价格水平下,也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供给量增加。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4.其他商品的价格如果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将使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影响商品的供给。5.预期如果卖者预测某种商品涨价,就会囤积居奇,待价而沽,从而使该商品的供给减少;反之会导致供给增加。 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2.供给变动供给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

30、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供给增加,左移则表示供给减少。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1均衡价格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1)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2)均衡产量,又称均衡交易量,是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3)超额需求是指某一商品初始的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与之对应的需求量大于相应的供给量,因而部分购买者不能买到想要的商品。(4)超额供给是指某一商品初始的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与之对应的供给量大于相应的需求量,因而厂商无法售出所提供的

31、全部商品。2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了均衡价格。在纯粹的市场竞争经济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形成市场的均衡价格。而均衡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一旦背离均衡价格,由于供求的相互作用,有自动恢复到均衡的趋势。二、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需求变动的影响在供给不变时,如果需求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产量将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2.供给变动的影响在需求不变时,如果供给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产量将上升;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需要和供给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何变化要由需求和供

32、给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决定。(1)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能确定;反之,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也不能确定。(2)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的变动不能确定;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也不能确定。4.供求规律一般地,供求规律如下:(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2)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综上所述,需求、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可归纳为如表1.21所示。 表1.21 需求、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需 求 供 给 均衡价格 均衡产量 增加 减少 不变 不变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不

33、变 不变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上升 下降 下降 上升 不定 不定 上升 下降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不定 不定三、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纯粹的竞争性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的支持价格、限制价格、税收和补贴等,我们可以运用均衡价格理论评价它们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支持价格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实行支持价格后,该商品市场价格上升,供给量会增加,导致供大于求,出现该商品过剩。此时,政府可采取的措施包括:(1)政府收购过剩商品,或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在出口受阻

34、的情况下,收购过剩商品会增加政府财政开支。(2)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规定将生产的数量控制在均衡产量,使供求平衡,但这需有较强的指令并且代价较高。2.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保护消费者利益。实行限制价格后,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刺激需求,导致该商品出现短缺,可能形成抢购现象或黑市交易。此时,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控制需求量,一般采取配给制,发放购物券。但配给制只能适应短期的特殊情况,否则,一方面可能使购物券货币化,还会出现黑市交易,另一方面会挫伤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使短缺变得更加严重。3.政府税收和补

35、贴政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如果政府是对厂商进行征税,将使厂商的生产成本或供应成本相应提高,供给曲线左移,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如果政府是对消费者进行征税,将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应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当需求曲线斜率大于供给曲线斜率时,税负主要由消费者承担;反之,主要由生产者承担。补贴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与税收反向同性。 需求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概念1.弹性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用弹性系数表示。2.弹性系数弹性系数是指两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设X变量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EY变动的百分比/X

36、变动的百分比(Y/Y)/(X/X)=(Y/X)(X/Y)二、需求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用需求弹性系数表示。在计算弹性系数时,通常采用变动前后价格和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E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Q)/(P/P)-(Q/P)(P/Q)公式中之所以有负号,是因为需求量变动与价格变动一般方向相反,但为方便起见,总是取其绝对值进行比较。如比较E15,E24时,总是说前者的弹性大于后者。【例】某商品地价格由20美元/件下降为15美元/件,需求量由20件增加

37、到40件,求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解:该商品的价格P20,P15205;需求量Q20,Q40-2020根据公式,Ed(Q/P)(P/Q)(20/5)(20/20)4。2.弧弹性与点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何表现(1)弧弹性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弧弹性公式为:Ed-Q/(Q1+Q2/2/(P1P2/2-(Q/P)(P1+P2/(Q1+Q2(2)点弹性与弧弹性对应的是点弹性,即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点弹性的公式为:Ed-(dQ/dP)(P/Q)一定价格水平上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可用需求曲线上相应点沿该点切线到横轴和纵轴的长度之比率来表示。点弹性可以用以下几何图形来表示和测度:需求曲线为

38、直线的特殊情形非线性的需求曲线的情形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是不同的。根据它们的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分为五种类型。(1) 需求完全无弹性当d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这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情况,通常认为像棺材、火葬、特效药这样的商品或劳务接近于这一类商品。(2) 需求弹性无穷大当d时,需求弹性无穷大,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一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说明商品的需求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异常敏感。其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这也是_种现实中罕见的极端情况。(3) 单元弹性当d1时,

39、即需求是单元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就相应递增1%。其需求曲线为直角双曲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极罕见。(4) 缺乏弹性当d1时,即需求富于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大于1%。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享受性劳务多属于这类商品。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则需求弹性小,如生活必需品;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小且不稳定,则需求弹性大,如奢侈品。(2)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弹性就越

40、大;反之,则需求弹性越小。(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弹性越小。(4)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5.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的关系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则是同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可归纳为如表1.22所示。 表1.22 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类型 Ed值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益变动需求富于弹性 d

41、1 上 升 下降更多 下 降 下 降 上升更多 上 升需求缺乏弹性 d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该商品即称为正常品。其中,若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则为奢侈品;若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则为必需品。(2)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mEm0 缺乏弹性 必需品 Em0,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商品x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减少),则商品x、y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就越强。(2)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的提高(降低),商品x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增加),则x、y商品之间

42、存在互补关系,且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就越强。(3)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则说明的需求量并不随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动,、之间没有什么相关性,是相对独立的两种商品。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商品分类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即两种商品是互替商品还是互补商品。同时,商品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通过交叉弹性来度量。(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减少),这两种存在替代关系的商品称为替代品。(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增加),这两种存在互补关系的商品称为互补品。 三、供给弹性1.供给弹性的定义与计算供给弹性是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即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