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050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教案(0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分析教学目的:本章通过考察单个商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其与价格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供求定律、市场均衡的实现。并对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阐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收益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对市场运行的基本要素及运行规律有更具体化、量化的了解,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现实市场变化及其某些现象进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供求曲线、均衡、弹性公式与分析、弹性值区间的划分。课堂教学设计:采取讨论式逐层推进教学。着重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教学:一是结合世界市场石油生产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一是结合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对马克思

2、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供求与价格相互关系及其价格决定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教案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均衡理论和弹性理论。从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出发引入市场均衡,并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同时介绍了需求弹性、供给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及其应用。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概述在讲述微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了解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特点是什么,从中可以认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一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微观是希腊文的意译,原意是“小”的意思。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理论。

3、单个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在经济活动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既是需求者,又是供给者,构成不同类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而供给和需求的作用形成价格,同时又受价格调节。他们的活动形成微观经济活动。价格决定理论或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消费者的经济行为是如何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储蓄)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是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作为生产者的经济行为是如何把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最大利润是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这两方面的经济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其中都是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并又有客观的调节机制,有一定的规律。微观

4、经济学的研究就是要解决经济行为者究竟如何去做,一定会使利益最大化。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也称个量分析,首先侧重的是数量分析,其次是个量分析。这些单项数值从生产角度讲,涉及到单个企业生产量(产品供给量)、成本、收益、利润、雇佣工人数等;从消费角度讲,涉及到个人收入、效用、需求量、单个要素供给量等。二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第一部分,考察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供求及其与价格的关系,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以及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说,在市场机制下,各行为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这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的分析涉及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归根到底是价格问题,所以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

5、理论。(参考教材中的图形)产品市场的分析包括:供求与弹性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厂商均衡论等,要素市场的分析是要素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第二部分,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理论。一般均衡论在前面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各市场的同时均衡及最优效率,证明各个时常的共同均衡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则进一步论证这种均衡是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是把资源配置问题与福利经济联系起来,论述市场经济的优劣(研究价值判断问题),并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是最优效率的。这些问题表面看似乎是社会全部活动,是宏观的问题,但由于其研究都是从单个消费者行为和单个厂商行为作为出发点来考察社会经济的运行,因而有别于把一

6、个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宏观经济学,固将其归为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第三部分,微观经济政策研究。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失灵,在战后形成和发展起来了旨在研究政府在微观经济活动方面的政策问题的理论。在市场失灵情况下,资源配置效率与理想状态存在背离,通过微观政策加以调节,以尽可能符合或接近理想状态。包括限制垄断的政策、矫正外部影响的政策、调节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政策以及公共物品供给政策。当然,有关劳动市场、人力政策和工资、价格、利润管制政策等事实上也属于微观政策调节性质。总之,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以市场价格为研究中心、一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为研究目的,构建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

7、行为理论(生产函数论、成本论、厂商均衡论、博弈论等)、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理论这一完整体系价格决定于供给(supply)与需求(demand)。无论是商品、劳务,还是生产要素,其价格都由供给与需求决定。所以,本章介绍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单个商品竞争市场上如何运作。我们首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供给分析,再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本章结束时还将给出一些运用供给和需求分析的实例。三 微观经济学两个基本假设条件1. 假设经济行为者是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核心是行为者追求一切活动要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参考教材P18)没有这一目标,则以论证资

8、源最优使用的微观经济学便没有建立的意义。2. 假设信息是完全的。经济行为主体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有完整的信息;所有信息传递完全,无传递障碍。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须具备完全信息,这样才能作出最优决策,而信息传递完全是行为者掌握信息的必要条件。这两个假设是论证市场调节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非常重要的假设。但实际上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合乎现实,因为现实中都保证上述两个条件是很难的。不过为了理论分析的成立、方便,有必要设置,这两个条件实际上对宏观经济学也是适用的。第二节 需求分析一、 需求的定义和需求函数1需求的含义(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

9、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理解这一概念,强调以下三个要点: 需求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购买量,是消费者预计、愿意或打算购买的数量。 需求量是指有效需求量,即有现实支付能力的需求。现实的支付能力指拥有足够的货币来支持。 需求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Price)、需求量(Quantity)。没有相应的价格,就谈不上需求。2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

10、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第三,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

11、变化。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例如录音机与磁带。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录音机)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磁带)的需求就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如,羊肉和牛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这种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羊肉)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羊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多吃牛肉。反之,当一种商

12、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替代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动。第四,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的偏好是心理因素,但更多地受人们生活与其中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影响(如攀比心理等)。第五,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这也是一个心理因素,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政府

13、政策倾向的预期等。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在以上的分析中,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的函数。但是,如果我们对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这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时,通常可以将问题简化,即把影响因素放在水平本身的价格上,而同时使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数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

14、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P) (2.10)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为了更进一步简化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 Qd = -(P) (2.11) 其中、为常数,为截距,为斜率倒数。二、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d =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加以表示。1需求表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21是一张某商品的需求表。表21 某商品的需求

15、表价格数量组合ABCDEFG价格(元)1234567需求量(单位数)700600500400300200100从表21可以清楚的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譬如,当商品价格为1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700单位;当价格上升为2元时,需求量下降为600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上升为3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少的500单位;如此等等。需求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2需求曲线(1)含义与图形需求曲线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21是根据表21绘制的一条

16、需求曲线。图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100200300400500600700800Q0P86754321ABCDEFGQd=f(P)在图21中,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应该指出的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图中的需求曲线是这样得到的:根据表21中每一个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描绘相应的各点A、B、C、D、E、F、G,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便得到需求曲线Qd = f(P)。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

17、应的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正是由于这一假定,在图21中才可以将商品的各个价格需求量的组合点A、B、C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条光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图21中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是相等的。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是不相等的。(2)需求曲线的特例情况在某些市场上,需求曲线呈现多种不同情况:* 呈自左下发方向右上方倾斜。在存在炫耀性消费、价格预期、“价质”观念等条件下。例1988年抢购风、奢侈品消费等* 不规则曲线。证券、黄金市场的需求曲

18、线往往在价格上升到一定点后,随着价格继续上升,向右弯回。有的向左弯回。(3)需求定理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表21中可见,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相应地,在图21中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定理。在理解价格的决定时,需求定理是很重要的。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定理作为一种

19、经济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个假设条件就是“其他条件不变”。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3.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在经济分析中特别要注意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1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

20、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例如,在图21中,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由2元逐步上升为5元,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由600单位逐步地减少为300单位时,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由B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Qd = f(P),经过C、D点,运动到E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2需求的变动OPD1D3D2Q3Q1Q2QP0图22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

21、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图22加以说明。图中原有的曲线为D1。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都增加或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0,原来的需求数量为D1曲线上的Q1,需求增加后的需求数量为D2曲线上的Q2,需求减少后的需求数量为D3曲线上的Q3。而且,这种在原有价格水平上所发生的需求增加量Q1 Q2和需求减少

22、量Q3Q1都是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譬如说,它们分别是由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下降所引起的。显然,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第三节 供给分析一、供给的定义和供给函数1供给的含义(Supply)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根据上述定义,如果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理解这一概念,强调以下三个要点: 供给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售卖量,是生产者预计、愿意或打算供给的数量。 供给量是指有效供给量,即有现实生产能力的供给。现实

23、的生产能力指拥有足够的生产条件来支持。 供给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Price)、供给量(Quantity)。没有相应的价格,就谈不上供给。2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它们各自对商品的供给量的影响如下。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第二,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

24、增加。第三,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第四,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例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第五,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乐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第六,政府税

25、收政策。这是1980年代以来一直引起重视的一大因素。3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Q S = (P) (2.12)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为商品的供给量。当使用线性函数时,其形式为: Q S = - + (P) (2.13)式中,、为常数,且、0。与该函数相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供给函数Q S = (P)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供给表和供给曲

26、线来表示。1供给表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23是一张某商品的供给表。表23 某商品的供给表价格数量组合ABCDE价格(元)23456供给量(单位数)0200400600800表23清楚地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例如,当价格为6元时,商品的供给量为800单位;当价格下降为4元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400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下降为2元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零。供给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2供给曲线(1). 含义和图形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

27、间的函数关系,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28便是根据表23所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图28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Q800700600500400300200100P876543210ABCDE图中的横轴OQ表示商品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在平面坐标图上,把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所得到的相应的坐标点A、B、C、D、E连结起来的线,就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光滑的和连续的曲线,它是建立在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的假设基础上的。如同需

28、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如果供给函数是一元一次的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为直线型,如图28中的供给曲线。如果供给函数是非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就是曲线型的。直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是相等的,曲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则不相等。(2). 供给曲线的特例* 典型的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不规则。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随着工资进一步提高,工人劳动的供给反而减少,曲线向左弯回。* 特殊商品市场如古字画等,供给曲线也可能不规则同上。3供给定理以供给函数为基础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二者之间的规律。从表23可见,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

29、增加。相应地,在图28中的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供给定理。本节描述了关于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现象,至于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具体原因,或者说,为什么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将在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得到深入的分析和说明。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供给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OPS1Q3Q1Q2QP0图29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S3S21供

30、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前面的图28表示的是供给量的变动:随着价格上升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逐步增加,A点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逐步运动到E点。2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图29表示的是供给的变动。在图中原来的供给曲线为S1

31、。在除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的影响下,供给增加,则使供给曲线由S1曲线向右平移到S2曲线的位置;供给减少,则使供给曲线由S1曲线向左平移到S3曲线的位置。由供给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数量都增加或都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0,供给增加,使供给数量由S1曲线上的Q1上升到S2曲线上的Q2;相反,供给减少,使供给数量由S1曲线上的Q1下降到S3曲线上的Q3。这种在原有价格水平上所发生的供给增加量Q1Q2和减少量Q3Q1,都是由其他因素变化所带来的。譬如,它们分别是由生产成本下降或上升所引起的。很清楚,供给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

32、供给状态的变化。第四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我们已经知道,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求量是多少,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但是,它们都没说明这种商品本身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那么,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下面,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运用经济模型与均衡分析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一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1. 含义 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根据

33、所研究的问题,从可计量的复杂经济现象中抽象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为数不多的变量,按照既定的原则和逻辑,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成单一的或联立的方程式、图表、框图等,以表示现实经济运行和经济行为。以供求为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Qd = -(P) Q S = - + (P) Qd = Q S 一般地,模型方程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满足有解的要求。2. 变量 模型中涉及各个变量,变量是模型的基本要素,这些变量的作用、意义是不同的,由此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内生变量,指在模型内所要决定的变化数值。如上述模型中的P、Qd、Qs都是模型本身要决定的变量。另一类是外生变量

34、,指有模型以外的其它因素决定的已知的变量。这些变量是作为参数(系数)、假设既定的,或过去已确定的,或非经济力量决定的(如政治、气候、地震、传统等),如上述模型中的、 、等。外生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关系着内生变量的值。假如外生变量值发生变动,将引起内生变量值发生变化。 二 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销量的决定前面已知,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西

35、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100200300400500600700800Q0P86754321图213 均衡价格的决定DSE1. 均衡值的决定* 理论说明。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几何图形分析。 现在把图21中的需求曲线和图28中的供给曲线结合

36、在一起,用图213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当供求不平衡是,市场出现两种状态:过剩与短缺。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状况,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

37、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状况,同样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在存在垄断和政府实行价格支持和价格限制时,时常非均衡也可能不会消失。* 通过模型确定均衡值。通过求解联立方程式,可解得均衡价格和均衡供求量的值。3. 均衡值的变动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因此,

38、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动。下面说明这两种移动对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影响。* 几何分析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214所示。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图215所示。P2P1P3PS1S2S3Q3Q1Q2QE1E3E2DO图215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Q3P2P1

39、PD1D3D2Q1Q2Q图214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P3E1E2E3SO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图216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PD1E4D2QP1P2E1E2E3S1S2O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难以肯定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以图216为例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同时,厂商的技术进步引起供给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比较

40、S1曲线分别与D1曲线和D2曲线的交点E1和E2可见,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再比较D1曲线分别与S1曲线和S2曲线的交点E1和E3可见,技术进步引起的供给增加,又使得均衡价格下降。最后,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下的均衡价格,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的幅度。由D2曲线和S2曲线的交点E4可得:由于需求增长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所以,最终的均衡价格是上升了。第五节 弹性理论这里从量的关系上进一步研究供给量、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揭示一些量变动的规律,以分析现实,为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弹性的一般概念:弹性(Elasticity)表示作为因变量的变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作为自变量的变量的

41、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百分数变动的比率,或者说它是一个量变动1%,引起另一个量变动百分之多少(程度)的概念。对于任何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都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弹性关系或进行弹性分析。例如,能源消耗GDP增长存在依存关系、人口增长与人均财富增长存在依存关系的、价格变化与居民需求量变化存在依存关系等。弹性分析是数量分析,对于难以数量化的因素便无法进行计算和精确考察。这里,要研究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着重分析需求价格弹性。 一 需求的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

42、求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 2. 强调几点: * 需求价格弹性是两个百分比的比率,它的含义是价格下降1%,需求量增加?%。 * 需求价格弹性值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这取决于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若同方向变动,为正;若反方向变动,加负号。 * 同一条负斜率需求曲线上各个点上的需求价格弹性值是不等的。 * 从不同方向计算同一段弧的需求价格弹性值是不同的。 二 需求价格弧弹性的计算1. 含义和公式需求价格弧弹性指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价格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基量弧弹性计算公式:假定需求函数为,以表示需求的价

43、格弹性系数,则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公式为: = (2.3) 654321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Q图23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PQabP和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P和Q 分别表示价格和需求量的基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为负值,所以,为了使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取正值以便于比较,便在公式(2.3)中加了一个负号。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几何图形如图23所示。图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的价格分别为5和4,相应的需求量分别为400和800。当商品的价格由5下降为4时,或者当商品的价格由4上升为5时,应该如何计算相应的

44、弧弹性值呢?根据公式(2.3),相应的弧弹性分别计算如下。由a点到b点(即降价时):=5由b点到a点(即涨价时):=2显然,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a点的弧弹性数值是不相同的。其原因在于:尽管在上面两个计算中,和的绝对值都相等,但由于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相同,所以,两种计算结果便不相同。这样一来,在需求曲线的同一条弧上,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便不相等。中点弧弹性计算公式:以变量变动前后两个数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各自的分母来计算。如果仅仅是一般地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而不是具体地强调这种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是作为涨价还是降价的结果,则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一般通常取两点价格的平均值和两点需求量的平均值来分别代替(2.3)式中的P值和Q值,因此,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计算公式(2.3)式又可以写为:= (2.4)该公式也被称为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Q5040302010543210PQ5040302010543210PQ5040302010543210PQ5040302010543210PQ5040302010543210P图26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Qf(P)AB(a)富有弹性Qf(P)AB(b)缺乏弹性Q=f(P)AB(c)单位弹性Q=f(P)(d)完全弹性Q=f(P)(e)完全无弹性根据(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