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053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笔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微观笔记本书的核心章节:预算偏好效用选择需求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均衡交换;技术利润最大化,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厂商供给行业供给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第一章 市场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莱昂内尔罗宾斯 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研究领域是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理论;研究方法,除了无法回避的规范分析以外,主要是实证分析,大量采用数学技术。3.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我看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古典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主要借助文字和图表

2、,对供给(穆勒),需求(杰文斯),分配(克拉克),单个市场(马歇尔)和多个市场(瓦尔拉斯)的交换与价格决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第二个阶段,到希克斯和萨缪尔逊,主要运用微积分。对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进行重塑和补充。第三个阶段,到阿罗和德布鲁,主要运用集合论和线性模型,在效用函数理论,竞争均衡和最优性问题,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均衡,投入产出分析和对策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第四个阶段,到当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展了交易费用,产权,非均衡,X效率,寻租,信息,次优,机会选择,资产定价,资产组合,跨时期分析,整体分析,和对偶分析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

3、,大大拓宽了传统的学科边界和应用领域。4.但是,从亚当斯密始于今,上下几百年,贯穿全部微观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主题,我看却始终只是一个,那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信条: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大量自由的、极端自利的,追逐最大利润和最大效用的个人的分散的活动,经由价格和竞争机制调节,会自动趋于和谐、有序、均衡,达到最佳效率状态。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对于这信条证明的日趋严密和简洁,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日趋成熟和精确。5.作为全书主题的竞争均衡存在性和帕累托有效率原理,被安放在消费者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极大化,以及市场供求相等这样两块基石上。6.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买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均衡原理:价格会

4、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一般来说,均衡要求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相互一致。7.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他或她的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是某人愿意接受的、并且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或她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8.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需求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的需求数量。住房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当住房价格下降时,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租赁住房。假如有一大批人,他们的保留价格只有细微的差别,价格间的跳跃很小,可以设想需求曲线是平缓地向下倾斜的。9.有许多独立的房东都想以市场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出租他们的住房。我们把这种情

5、况看作是一个竞争市场的例子。把这个市场的供给曲线绘在图上是一条垂直线,不管要什么价,可以出租的住房数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所能提供的住房数量都是相同的。10.均衡价格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用P*表示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的价格。这就是住房的均衡价格。在这一价格上,愿意支付至少是价格P*的消费者可以找到出租的房子,而每个房东也可以按这一现行的市场价出租房子。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房东都没有理由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均衡:即人们的行为不会有变化。11.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当市场的各个方面发生变化时,住房价格会有什么变动。这种做法就是比较静态学。只涉及到均衡的比较。如果我们想确定住

6、房改成私人公寓会如何影响住房市场,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它对住房供给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它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对住房征税所产生的影响是住房的均衡价格依然不变。在征税前,每一个房东在保证他的住房全部租出的前提下总是尽可能索取最高的价格。均衡价格P*是他能够索要的最高价,它与使所有的住房能被租出的价格是一致的。征税后房东们是否可以提高价格来补偿税收?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他们能提高价格并把房子全部租出,他们早就这样做了。如果房东们索取的已是市场能接受的最高价,那他们就不能再提高价格了。税收不会转嫁到住房租赁者头上,房东们必须支付所有的税收。这个分析主要取决于住房供给固定不变的假设。如果住房数量随着税收的变化而

7、变化,那么租赁者们支付的价格显然也会变。12.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垄断。在出租房子时,房东可以决定依次把房子拍卖给愿出最高价的人。由于这意味着不同的人最终会付出不同的价格得到房子,我们把这称为差别垄断者(价格歧视垄断者)。这是差别垄断者有趣的特征:得到住房的人与市场解决的情形正好一样,即这些人都是按超过P*的价格租赁的人。最后一个租房的人支付价格P*正好与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价格相同。差别垄断者试图使他的利润最大化导致了与竞争市场上供给和需求机制同样的住房分配。人们支付的数量不同,但是得到住房的人相同。这并非巧合。垄断者一般都要限制可能获得的产量,从而使他的利润最大化

8、。这就是说垄断者一般总是索取一个高于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P*的价格。在一般垄断者的情况下,较少的住房被租出,而且每一套住房都会以高于竞争市场的价格租出。13.假设决定限制房租的最高价格,假定是Pmax,我们假设Pmax价格低于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价格P*。如果这样,就会出现超额需求:愿意按Pmax价格租房的人对于可供应的房子。14.有一个很有用的标准可用来比较不同经济体制的结果,就是帕累托效率或经济效率的概念。(Pareto efficiency是根据19世纪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名字命名的,他是最先考察这一概念的含义的人之一。)如果可

9、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的;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低效率配置具有以下令人失望的特征,即有某种方法能使某人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境况变得更好一些。小结:1.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2.在经济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需求和供给相等。3.需求曲线衡量

10、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4.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5.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第二章 预算约束1.(x1,x2)表示消费者的消费束,(p1,p2)是两种商品的价格,m是消费者要花费的货币总数,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p1x1+p2x2m. 这里的p1x1是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上的货币数,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是费用不超过m的那些

11、商品。我们把当价格为(p1,p2)和收入为m时能够负担的消费束称为消费者的预算集。2.我们常常把其中的一种商品看作是消费者除另外一种商品外想要消费的其他一切东西的代表。假如用x1衡量消费的牛奶夸脱数,就可以让x2来代表消费者除了牛奶之外可能要消费的其他一切东西。这样可以把商品2看作是消费者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商品的货币。根据这种解释,商品2的价格自然而然是1,于是预算约束公式可写为:p1x1+x2m. 表明花费在商品1上的货币数量p1x1加上花费在其他商品x2上的货币数量,不能大于消费者需要花费的货币总数m。商品2代表了一种复合商品,常常是用花在除了商品1之外的其他商品上的美元数来衡量的。因此,关

12、于预算约束的一切论述,总的来说要以复合商品假说为前提。3.预算线指的是所需费用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消费束:这些消费束正好可以把消费者的收入用完,即p1x1+p2x2=m. 预算线斜率为p1/p2,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这个斜率始终是负数,多消费商品1,就得少消费商品2,反之亦然。用预算线的斜率可以计量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为了多消费商品1,得放弃一部分商品2的消费。4.收入的增加会导致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同样减少收入会引起向内平行移动。当价格1提高,价格2和收入固定不变时,会使预算线的斜率变得更陡峭,因为斜率变大;当价格1和2同时变动,收入增加时,预算线不会变动;当两种价格

13、上涨,收入减少时,预算线将向内移动。假如价格2的上涨幅度大于(小于)价格1,预算线会变得平缓(更陡)。5.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价格或收入的值规定为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调整另外两个变量,这样就可以确切地描绘出同一个预算集。把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收入限定为1,并适当地调整其他商品的价格和收入,一点也不会改变预算集。其中的一个价格限定为1时,这种价格称为计价物(numeraire)价格。6.经济政策常常会运用诸如税收这类可以影响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工具。例如政府要征收从量税(根据商品的消费量课征的税),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他所购买的每1单位商品都得支付一定的税收。这种税收就等于提高价格。另外一种税是从价税。这

14、是一种对商品的价值价格而不是对所购买商品的数量所征收的税。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补贴与税收正好相反。从量补贴就是政府根据消费者所购买商品的数量来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补贴。从价补贴是一种根据被补贴商品的价格而实行的补贴。政府可能会运用的另一种税收或补贴是总额税或总额补贴。就总额税而言,不管消费者的行为如何,政府总要取走一笔固定金额的货币。这表明征收总额税会使消费者的预算线向内移动,因为他的货币收入减少了。同样,总额补贴使预算线向外移动。从量税和从价税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转动预算线,而转动的方式则取决于何种商品被征税,但总额税使预算线向内移动。政府有时也实行配给供应。第三章 偏好1.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

15、为消费束。假定任意两个消费束(x1,x2)和(y1,y2),符号表示在两个消费束中,有一个是受到严格偏好的,因此,(x1,x2)(y1,y2)可以解释为对于消费者来说(x1,x2)严格偏好于(y1,y2),这种偏好关系是一种运算概念,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基础上的。如果两个消费束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就用符号表示,记为(x1,x2)(y1,y2)。无差异意思是说,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他消费另一个消费束(y1,y2)与消费(x1,x2)消费束相比,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完全一样。如果消费者在两个消费束之间有偏好或无差异,那么对他来说(x1,x2)弱偏好于(y1,y2),并表示为(x1,x2)(y1,y2)。

16、2.有些关于偏好的假设是很重要的,称之为消费者理论的“公理”。共有三条公理:完备性公理 假定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假定(x1,x2)(y1,y2),或者(y1,y2)(x1,x2),或者两种情况都有,在最后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这两个消费束是无差异的。反身性公理 假定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一样好的,即(x1,x2)(x1,x2)。传递性公理 假定(x1,x2)(y1,y2),并且(y1,y2)(z1,z2),那么可以假定(x1,x2)(z1,z2)。这一条要难理解一些。偏好的传递性是否是偏好必然具有的特征这一点还不清楚。传递性是关于人们选择行为的一种假设,而不是纯逻辑学的一个陈

17、述。如果偏好不能传递,那就会有一系列不存在最佳选择的消费束存在。3.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的。如果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最简单的例子是消费者愿意在1:1的基础上替代商品,重要特点是无差异曲线具有固定的斜率,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朝着右上方。完全互补品是始终以固定的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商品是相互“补充”的,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右脚的鞋子和左脚的鞋子,因此无差异曲线呈L型,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指向右上方;完全互补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消费者偏好以固定比例消费物品,但不一定都是1:1的比例。4.厌恶品是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无

18、差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指向右下方。中性商品是消费者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在乎的商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餍足,即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这个消费束是一个餍足点或最佳点,无差异曲线就围绕着这个点。当消费者拥有的两种商品都“太少”或“太多”时,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数;当拥有的其中一种商品“太多”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数。如果拥有的两种商品都太多,那么这两种商品都是厌恶品,减少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使他接近最佳点。假设x2是花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而x1是一种只能以整数量获得的离散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与某一给定消费束无差异的诸消费束是一

19、个离散点集。与特定消费束至少一样好的该消费束集(弱偏好集)将是一组线段。5.一些较为概括性的假设,可以说明偏好和与它们有关的无差异曲线形状的含义。我们把它们看作是良好性状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性特征。如果(x1,x2)是一个由正常商品组成的消费束,(y1,y2)是一个至少包含相同数量的这两种商品并且其中一种商品多一些的消费束,那么(y1,y2)(x1,x2)。这个假定有时被称为偏好的单调性。无差异曲线的形状的单调性意味着这些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还要假设加权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就是说,这两个消费束的加权平均消费束,至少与两个端点消费束的每一个一样好,或者远比两个端点消费束中的每一个更受偏好,

20、意味着这个弱偏好于(x1,x2)的消费束集是一个凸集。假设(x1,x2)和(y1,y2)是无差异消费束,如果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那么(x1,x2)和(y1,y2)的所有加权平均消费束都弱偏好于(x1,x2)和(y1,y2)。凸集的特征即如果你在这个集上任取两点,再画一条线把这两点连接起来,那么这条线段完全在集内。良好性状偏好是凸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种商品是一起消费的。B和C的偏好意味着消费者会专门偏爱一种东西,至少从某种程度上讲,仅消费一种商品。还要对凸的假设作扩充的是关于严格凸的假定。两个无差异消费束的加权平均严格偏好于两个端点消费束。凸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可能具有平坦的部分,

21、但严格凸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没有平坦部分,它们是圆形的。两种完全替代商品的偏好是凸的,但不是严格凸的。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边际替代率衡量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定义边际替代率的比率总是对无差异曲线斜率的一种描绘:消费者正好愿意按此比率用一小部分商品2来替代一小部分商品1。边际替代率一般是负数。衡量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一个比率,按此比率,消费者恰好处在交换或不交换的边际上。而按任何不等于边际替代率的交换率,消费者总想用一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但是,如果交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就会保持不动。7

22、.对严格凸的无差异曲线来说,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随着我们增加x1而减小(绝对值)。因此,无差异曲线展示了一个递减的边际替代率。一个人为1单位商品2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商品1的数量随着商品1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你对一种商品拥有的越多,你就越愿意放弃其中的一部分去换取另外一种商品。但对于一些成双成对的商品,这个假定也许不能成立!第四章 效用1.效用函数是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效用指派的惟一重要特征在于它对消费束所进行的排序。效用函数的数值,只在对不同消费束进行排序时才有意义,这种效用强调消费束的

23、排列次序,被称作序数效用。单调变换是以保持数字次序不变的方式将一组数字变换成另一组数字的方法。通常,用把每个数字u转换成其他某个数字f(u)的函数f(u)来表示一个单调变换的。这种变换是在u1u2隐含着f(u1)f(u2)的意义上以保持数字次序不变的方式进行的。单调变换和单调函数在本质上是同一回事。单调函数的变动率总是正的,意味着单调函数的图形总是具有正的斜率。如果f(u)是表示某种偏好的效用函数的任意单调变换,那么f(u(x1,x2)就一定也是一个表示那些相同偏好的效用函数。一个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还是一个效用函数,这个效用函数代表的偏好与原效用函数代表的偏好相同。2.根据无差异曲线构造效用函

24、数:画一条对顶线,用沿这条线测度的每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距离给每条无差异曲线标记数字。如果偏好是单调的,这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就一定与每条无差异曲线只相交一次。已知效用函数u(x1,x2),只要标出所有使得u(x1,x2)等于一个常数的点(x1,x2)就行了。在数学上,使得u(x1,x2)等于一个常数的所有点(x1,x2)的集合称作水平集。对应于每个不同的常数值,可以得到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一般地,完全替代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1,x2)=ax1+bx2 这里的a和b是用来测度商品1和商品2对于消费者的“价值”的某两个正数。典型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由a/b给出。完全互补偏好的效用函数是:u(x1,x

25、2)=minax1,bx2。a和b是描述商品消费比例的正数。3.假设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都是一条单一的无差异曲线垂直移动的结果,因此无差异曲线的方程一定采取x2=k(x1),k就是无差异曲线在纵轴方向的高度。求解k并令它等于效用,得出u(x1,x2)=k=(x1)+x2 此种情况下,效用函数对商品2来说是线性的,但对商品1来说却是非线性的,因此,它称作拟线性效用,意味着“局部线性”的效用。还有一种效用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u(x1,x2)=x1cx2d c和d都是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正数。它是良好性状无差异曲线的标准范例。 由公式MRS=x2/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

26、代率。第五章 选择1.消费者选择的经济模型,指的是消费者从他们的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最优消费位置处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上,是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代表着一个内部最优。在最优选择点上,无差异曲线不会穿过预算线始终是成立的。2.例外情况是折坳的偏好,在最优消费点上,无差异曲线没有切线;还有一种情况是假设最优选择出现在某些商品的消费为零的时候,虽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预算线的斜率不相同,但无差异曲线却仍然没有穿过预算线,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不相切,这样代表着边界最优。假如我们的内部最优处在平滑的无差异曲线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预算线的斜率就必定相同。因为如果它们不相同,无差异曲线就将穿过预算线

27、,我们也就不可能找到最优点。3.如果最优选择涉及同时消费两种商品因此它是一个内部最优那么无差异曲线必定与预算线相切。但是,通常情况下,相切仅仅是最优选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可是还有一个重要的例外,即在凸偏好的情况下相切是最优选择的充分条件由于凸的无差异曲线必定弯曲而离开预算线,它们不可能再弯回来与之相切。如果无差异曲线是严格凸的它没有任何平坦的部分那么在每一条预算线上将只有一个最优选择。MRS=p1/p2,无论何时,只要边际替代率与价格比率不相同,消费者就肯定不会处在他的最优选择上。4.一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下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选择,称作消费者的需求束。需求函数是将最优选择需求数量与不

28、同的价格和收入值联系在一起的函数。 将需求函数记为同时依赖于价格和收入的函数:x1(p1,p2,m)和x2(p1,p2,m)。如果商品是完全替代的,最优选择通常在边界上:x1=m/p1。 如果商品是完全互补的,那么由于最优选择出现在x1=x2的地方,所以需求量总是处在对角线上:x1=x2=x=m/(p1+p2)。如果商品1是嗜好品,而商品2是厌恶品,那么需求函数为:x1=m/p1 x2=0。假设商品1是只能以整数单位获得的离散商品,如果价格非常高,消费者就会做出消费零单位的选择,随着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将会发现消费1个单位是最优的。一般地,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消费者会选择消费更多单位的商品1。

29、5.凹偏好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是处在边界上的Z点,而不是内部切点X,因为Z点处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重要的是,由于价格度量的是人们恰好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所以,价格可以应用于评价涉及消费变化的政策建议中。注意,价格并不是随意的数字,它反映了人们对边际物品的评价,这一事实是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政府向消费者征收相同数量的税收的条件下,消费者在课征所得税(对收入课征的税)时的境况,好于他在课征从量税时的境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所得税肯定优于从量税。小结:1.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2.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与

30、预算线的斜率相等这个条件来表示。3.如果我们观察到若干个消费选择,我们就很可能估计出产生那种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这样一种效用函数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选择,以及估计新的经济政策对消费者的效用。4.如果每个人在两种商品上面临相同的价格,那么,他们就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并因此愿意以相同的方式来交换这两种商品。第六章 需求1.消费者理论中的比较静态问题所要研究的只是这样一个问题:当价格和收入发生变动时,需求怎样变动。对正常商品来说,需求数量的变动总是与收入的变动方向保持一致。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这种商品就称作低档商品。收入的增加伴随着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当把预算线平行地向外移动时,我

31、们可以将一系列的需求束连接起来,从而构成收入提供曲线,也称作收入扩展线。这种曲线代表了不同收入水平上的需求束。如果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商品,收入扩展线的斜率一定为正值。对于每一收入水平m,每一种商品一定存在某个最优选择。如果商品1和2价格保持不变,考察收入变动时需求所作出的变动,就得到一条恩格尔曲线,表示的是在所有的价格保持不变时,需求如何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情况。2.完全替代情况,如果p1(y1,y2)。显示偏好弱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如果消费束X被显示偏好于消费束Y

32、,消费束Y又被显示偏好于消费束Z,那么,事实上X就一定比Z更受偏好。显示偏好强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同,那么,(y1,y2)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显示偏好强公理是最优化行为的一个必要内涵:如果消费者总是选择他能够负担的最好的东西,那么观察到的行为就一定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2.用基期价格作为权数,得到的数量指数就称作拉氏指数(Laspeyres index);用时期t的价格作为权数,得到的数量指数就称作帕氏指数(Paasche index)。这两种指数回答的都是“平均”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动这样一个问题。

33、一般地,价格指数是价格的加权平均数。选基期的数量作为权数,就得到拉氏价格指数;选时期t的数量作为权数,就得到帕氏价格指数。小结:1.当一个消费束是在消费者本来可以选择另一个消费束时的选择,我们就称第一个消费束被显示偏好于第二个消费束。2.如果消费者总是选择他能够购买的最受偏好的消费束,那么这就意味着,选择的消费束一定比消费者能够购买但却未选择的消费束更受偏好。3.观察消费者的选择能够使我们“重新获得”或估计出这些选择背后的偏好。我们观察的选择越多,我们对产生这些选择的潜在偏好的估计就越准确。4.如果消费者的行为必须与最优化选择的经济模型相一致,那么,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就是他们必须满

34、足的必要条件。第八章 斯勒茨基方程1.当价格变动但购买力保持不变时,消费者如何用一种商品“替代”其他商品的情况就是替代效应,有时,替代效应也叫补偿的需求变动,指的是当价格上升时,作为补偿,消费者获得足够多的收入,从而恰好能购买原先的消费束。相对价格保持不变而收入变动时发生的移动称作收入效应,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为使购买力保持不变,需要减少收入。如果这种商品是正常商品,那么,收入的减少就会导致需求的减少,而如果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收入的减少就会导致需求的增加。2.需求的总变动x1,是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x1=x1(p1,m)x1(p1,m),这个变动可以分解成两种

35、变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 x1(p1,m)x1(p1,m)=x1(p1,m)x1(p1,m)+x1(p1,m)x1(p1,m),用文字表述,这个方程表明需求的总变动等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和,这个方程称作斯勒茨基方程(以俄国经济学家尤金斯勒茨基Eugen Slutsky,1880-1948年的名字命名,他对需求理论颇有研究)。需求法则: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一定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这个结论可以直接从斯勒茨基方程中得到:如果收入增加时商品的需求也增加,那么我们考察的就是一种正常商品,而如果我们考察的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会相互加强

36、,所以,价格上升必定会导致需求下降。3.另一种替代效应希克斯替代效应(以英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的名字命名):消费者的购买力将不足以购买其初始消费束,但却足以购买与其初始消费束无差异的消费束。该效应不是保持购买力不变而是保持效应不变,斯勒茨基替代效应给予消费者足够多的货币使他恰好能回复到原先的消费水平,而希克斯替代效应则给予消费者足够多的货币使他恰好能回到原先的无差异曲线。希克斯替代效应一定是负的,它的变动方向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这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相同。斯勒茨基需求曲线和希克斯需求曲线总是向下倾斜的。希克斯需求曲线效用保持不变有时也称作补偿需求曲线。在价格变化

37、时,调整收入以保持效用不变,消费者因价格的变化而获得补偿,他在希克斯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效用都相同。小结:1.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对消费产生两种效应。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消费更多更便宜的商品。由价格下降导致的购买力的提高,可能增加消费,也可能减少消费,究竟如何,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2.由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称作替代效应;由购买力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称作收入效应。3.替代效应指的是当价格变动而购买力保持不变,即初始消费束仍能支付得起时的需求变动情况。为了使实际购买力保持不变,货币收入必须作出调整。货币收入的必要变动可以表示为m=x1p1。4.依据斯勒茨基方程,需求的总变动等于替代

38、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和。5.依据需求定律,正常商品一定具有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第九章 购买和销售1.商品的总需求:是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实际最终消费的数量,即他最终拥有的商品量。商品的净需求:是消费者最终拥有的商品量(总需求)与商品的初始禀赋(消费者进入市场前所拥有的商品数量)之间的差额。如果令(x1,x2)表示总需求,消费者的初始禀赋为(w1,w2),那么,(x1w1,x2w2)就代表净需求。一种商品的净需求就是这种商品的购买量或销售量。总需求通常为正值,净需求可正可负。如果商品1的净需求是负值,表明消费者想要消费的商品1的数量小于他最初拥有的数量;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向市场供给商品1。负的净需求

39、量就是供给量。2.收入效应归因于价格变动时的购买力的变动。当价格发生变动时,购买力变动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包含在斯勒茨基方程的定义中,当价格下降时,你可以仍然只购买以前的消费数量,并把剩余的货币留待将来使用,这叫普通收入效应。第二个效应是新的。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禀赋的价值会随之发生变动,从而你的货币收入也会相应地变动。如果你是一种商品的净供给者,那么,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就会直接减少你的货币收入,因为你此时出售禀赋已不可能获得与以前一样多的货币了。这样,我们就不仅拥有与以前相同的效应,还拥有由价格对禀赋束价值的影响而产生的额外的收入效应,称后者为禀赋收入效应。3.前文的斯勒茨基方程

40、中货币收入是固定的。现在要考虑货币收入随着禀赋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因此,斯勒茨基方程将变为:需求的总变动=替代效应引起的变动+普通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禀赋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小结:1.消费者通过出售他们的商品禀赋而得到收入。2.商品的总需求是消费者最终消费的数量。商品的净需求是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因而,净需求是总需求与禀赋之间的差异。3.预算约束具有斜率p1/p2,并且通过禀赋束。4.当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必须出售的东西的价值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斯勒茨基方程中的额外收入效应。5.劳动供给是收入和替代效应相互作用的一个有趣的例子。由于这两个效应的相互作用,劳动供给对工资率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41、是模棱两可的。第十章 跨时期选择1.多时期的消费选择也称作跨时期选择。消费者在时期1的消费越少,它在时期2的消费就会越多。当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总是会减少今天的消费。对于一个借款者来说,利率的提高意味着他明天必须支付更多的利息。这种效应促使他在时期1减少借款,从而减少消费。对于一个贷款者来说,整体效应是不确定的。利率上升可以给他带来许多额外收入,从而使他愿意在时期1消费更多的数量。2.现值是将收入流折算成今天的美元的惟一正确的方法。现值度量的是消费者货币禀赋的价值,只要消费者能按不变利率自由借贷,与现值较低的禀赋相比,具有较高现值的禀赋总是能在每个时期产生更多的消费。3.证券是承诺作出某种形式

42、的支付安排的金融工具。债券是由政府或公司发行的,它基本上是一种借款的方式。借款人发行债券的行为人承诺在每个时期支付固定数量的x美元(息票),直至某个日期T(到期日)为止,在到期日,借款人向债券的持有人支付F美元(面值)。如果利率上升,债券的现值就会下降。因为当利率提高时,将来支付的1美元的现值会下降,所以,债券未来收入流的价值现在就要降低。利率度量的是资金的机会成本货币用于其他用途时所产生的价值。小结:1.跨时期消费的预算约束可以表示为现值或终值的形式。2.实际利率度量的是,你放弃今天的某些消费因而在将来可以得到的额外消费。 第十一章 资产市场1.资产是长期提供服务流的商品。提供货币流的资产称

43、作金融资产。如果资产所提供的现金流不存在不确定性,那么所有的资产就一定具有相同的报酬率。购买一定量的某种资产和出售一定量的另一种资产以实现确定的报酬称作无风险套利,又叫短期套利。均衡中不存在套利的机会就成为对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将这种均衡条件称作无套利条件。资产的现行价格必定等于它的现值。实际上,我们是把无套利条件中的终值比较转换成了现值比较。因此,如果满足无套利条件,那么,我们就能断定资产一定是按它们的现值出售的。任何背离现值的定价都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一种资产可能比另一种资产更容易出售,这种情况是一种资产比另一种资产具有更大的流动性。2.房屋的隐含租金率就是你向他人租用相同房屋时支付的

44、租金率。资产价值的增加称作增值。美国国内税局在征税时对两种不同的资产报酬作了区分。第一种报酬是股息或利息。这种报酬是在资产的存续期内按年份或月份支付的。将按与劳动所得税相同的一般税率,来支付股息收入税和利息收入税。第二种报酬是资本利得。当按高于买入价的价格出售资产时,资本利得就会产生。但只有当实际出售资产时,资本利得才会被征税。小结:1.在均衡处,一切提供报酬的资产的报酬率一定相等。否则,就会出现无风险的套利机会。2.“一切资产的所得报酬一定相等”这一事实隐含着,所有的资产都将按现值出售。3.如果按不同的方法对资产征税,或者,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性质,那么,我们就必须比较它们的税后报酬率,或它们

45、的经过风险调整的报酬率。第十二章 不确定性1.消费者可能关注的是获得不同消费束的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由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结果这里表现为消费束以及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构成的。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不同条件下可以获得的货币视作不同的商品。把某个随机事件的不同结果看作不同的自然状态。或有消费计划确定的是在每个不同的自然状态随机过程中的每个不同的结果下将要消费什么。“或有”意味着要取决于某种尚不确定的东西,所以,或有消费计划指的是依赖于某个事件结果的计划。2.保险是一种将财富从好的自然状态向坏的自然状态转移的方式。保险的卖方又可以划分为零售商和批发商。保险批发市场又称作再保险市

46、场。再保险市场一直在试验发行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从某些角度看,这是一类更加灵活的再保险方式。这种债券一般出售给大型机构,它通常与自然灾难有关,如地震和飓风等。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来看,巨灾债券是一类状态依赖型证券,这类债券只有在某个特定事件发生时才会进行支付。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Kenneth J.Arrow)在195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3.如果一种状态是确定的,从而有1=1,那么,(c1)就是状态1下的确定消费的效用。同样,如果2=1,(c2)就是状态2下确定消费的效用。所以,表达式1(c1)+2(c2)表达的就是消费模式(c1,c2)的平均效用或期望效用。基于这个原因,把具有这种特殊形式的效用函数称作期望效用函数,或者,有时也叫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是20世纪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对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理论也有许多真知灼见。奥斯卡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是普林斯顿的一位经济学家,他同冯诺依曼一道,发展了数学中的博弈论。)4.对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各种结果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独立性”,这是因为对它们的消费必定是分开的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消费。人们计划在一种自然状态下作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