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11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7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__高级经济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经济学5一、需求、供给和价格5(一)需求理论5(二)供给理论5(三)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5(四)弹性理论6二、消费者行为理论7(一)基数效用理论与消费均衡7(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7(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8(四)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8三、生产者行为理论9(一)厂商与生产及生产函数9(二)生产要素配置和规模收益9(三)成本分析10(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10四、市场理论11(一)完全竞争市场11(二)完全垄断市场11(三)垄断竞争市场11(四)寡头市场11(五)市场类型与经济效率比较12五、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分配理论13(一)生产要素的需求13(二)要素供给与价格决定13(三)工

2、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13(四)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15六、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5(一)市场失灵15(二)垄断与反垄断政策15(三)外部性与政府管理16(四)公共产品16七、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其决定16(一)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16(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17(三)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7(四)多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18(五)乘数理论18八、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19(一)失业理论19(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19(三)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关系20九、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21(一)公共财政框架结构、特征和内容21(二)税收制度21(三)财政预算体系22(四

3、)政府采购制度22(五)财政政策调控23十、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23(一)货币供求和利率决定23(二)金融体系23(三)金融市场24(四)金融创新25(五)货币政策25(六)汇率制度26(七)国际货币体系26十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27(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7(二)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28(三)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分类28十二、汇率与国际贸易理论29(一)汇率与国际收支29(二)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29(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调节32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3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3(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33(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33(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3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3(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33(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基础机制和运行模式34(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4(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及框架34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35(一)所有制、所有权与产权的关系35(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确立35(三)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6(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7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37(一)企业及其市场主体地位37(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37(三)现代企业制度38(四)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38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

5、场体系38(一)市场的含义与功能38(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39(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39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39(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39(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40(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40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40(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40(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41(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41(四)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41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42(一)社会保障制度概述42(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42

6、(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3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43(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43(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3(三)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44(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45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化45(一)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及客观性45(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和实践45(三)我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31第三部分 管理学32一、管理学原理32(一)管理和管理者32(二)管理理论32(三)管理环境与管理道德32(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3(五)管理创新33二、企业和企业管理33(一)企业和企业家的概念特征33(二)企业类型和系统结构34(三)

7、现代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和特征34(四)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概念34(五)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34三、企业战略管理35(一)企业战略管理概论35(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35(三)竞争战略的选择与企业的竞争地位35(四)企业总体战略的选择36(五)企业社会责任36四、企业生产管理36(一)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6(二)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36(三)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控制36五、企业营销管理37(一)市场调查与分析37(二)市场预测37(三)营销策略37(四)销售服务38六、企业财务管理38(一)企业财务管理简介38(二)企业筹资管理38(三)企业成本、费用和利润管理39(四)企业投资管理39七、企业人力资源

8、管理39(一)企业人力资源的组织39(二)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39(三)企业的“四定”管理39(四)绩效考核管理40(五)劳动收入的管理40八、企业技术开发管理40(一)企业技术开发信息资源管理40(二)技术研究管理40(三)产品开发管理40(四)技术转移与保护41九、质量管理41(一)质量与质量标准41(二)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41(三)全面质量管理41十、供应链管理41(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41(二)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41(三)供应链管理策略下的供应商管理42第四部分 现实案例分析43第一部分 经济学一、需求、供给和价格(一)需求理论答:(1)需求法则(Law of demand)在

9、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2)需求曲线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替代效应:商品价格上升,人们转而购买替代品。所以需求量下降。 收入效应:商品价格上升,人们的真实收入下降,即购买力下降,所以需求量也下降。需求曲线:反映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二)供给理论答:供给曲线(1)定义: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供给者希望售出的产品的数量与一切可能价格之间的关系。(2)函数:Qs=f(P,w,r,T,) 其中:Qs=供给量;P=产品价格;w=劳动力价格;r=资本价格;T=技术水平。(3)决定供给关系的因素,如气候、运输费用、政府法令、税率、生产者的

10、要求等。(三)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答:(1)均衡价格含义: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2)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3)均衡价格的变动:a.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

11、动;b.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四)弹性理论答:需求弹性(1)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做出反应的程度。1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2需求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而不是需求量变动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绝对量的比值,这样可以排除计量单位的影响。3需求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取决于有关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若它们同方向变动,则Ed为正值;反之,Ed为负值。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2)影响

12、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 1.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2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商品在消费者家庭预算中所占的比例3商品本身用途的多用性4商品的耐用程度5时间的长短。供给弹性(1)供给弹性:指由于影响供给的因素发生变化后,供给量做出反应的程度。一般考察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的程度。(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一是从厂商供应能力和产品生产周期方面考虑,时期长短是决定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二是从厂商生产产品的成本方面考虑,由于厂商供给一定量产品所要求的售价取决于产品的成本,所以产品的成本状况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在很短的时间内,厂

13、商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量,仅限于已生产的产品存量,供给量无法随价格变动而变动,因此供给价格弹性为零。同样,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即使价格上涨,在极短时期内也无法形成现实供给,因而影响供给价格弹性。二、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基数效用理论与消费均衡答:(1)基数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14、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2)消费均衡:消费者均衡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主观态度,而预算线约束则显示了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费的客观条件,将两者放在一起,就能决定消费者的最后选择。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如图1所示:图1 消费者均衡曲线图(二)

15、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答:(1)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消费者行为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三)替代效应和收入

16、效应答:(1)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在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情况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在图-1中,替代效应是q1 q0。(2)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是指在其他所有商品的名义价格与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由实际收入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在图-1中,收入效应是q2 q1。这纯粹是由实际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四)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答:(1)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2)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又称预期效用,是指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如果用p和1p分别表示两种结果W和W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函数可记

17、作EU或EUp、(1p), W、W,即EUpU(W)(1p)U(W)。显然,期望效用是每个状态中的某种效用函数pU(W)和(1-p)U(W)的加权和,代表了消费者对每个状态的消费或收入的偏好。(3)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1风险规避者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小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规避者。他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凹性的,其曲线斜率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平坦。2风险爱好者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大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爱好者。他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凸性的,其曲线斜率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陡峭。3风险中立者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中立者。他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穿过原点的直线。可见,不

18、同的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三、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厂商与生产及生产函数答:(1)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指能做出统一生产决定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厂商的目标:追求最大的利润。(2)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所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 = f(L,K) 。生产函数分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和多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二)生产要素配置和规模收益答:(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

19、、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指经济社会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涉及到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2)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 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三)成本分析答:(1)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

20、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2)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答:(1)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中既包括

21、了成本,又包括了利润。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利润最大化原则1.利润最大化原则: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2为什么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一,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厂商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即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这时,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第二,假定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厂商必然要减少产量。第三,结论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

22、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总之,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四、市场理论(一)完全竞争市场答:(1)定义:又叫作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市场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2)条件:1.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

23、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2.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不存在差别。3.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4.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5.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6.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以上六个方面是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实际上这六个方面也是完全竞争市场所具有的明显特征。(二)完全垄断市场答:(1)定义: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2)完全垄断市场的假设条件有三个方面:第一,整个市场的物品、劳务或资源都由一个供给者提供,消费者众多;第二,没有任何接近的替代品,消费

24、者不可能购买到性能等方面相近的替代品;第三,进入限制使新的企业无法进入市场,从而完全排除了竞争。(三)垄断竞争市场答:(1)定义:垄断竞争是指那种许多企业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组织既带有垄断的特征,又带有竞争的特征。(2)条件:1.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但彼此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一个生产集团中有大量厂商,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3.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四)寡头市场答:(1)定义:也称寡头垄断,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2)寡头市场具有以下特征:厂商数量少,厂商相互依存,价格稳定,厂商进出不易。(五

25、)市场类型与经济效率比较答:市场类型 比较项目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市场特征 厂商数目 无数个 较多 少数 一个 产品品质 同质 异质 同质或异质 同质(没有任何 相近替代品) 进出产业 非常容易 较易 不易 非常困难 对价格的 控制程度 没有控制 有一些控制 相当程度 很大程度上控制,但经常受到管制(通过控制产销量来控制价格) 市场价格 执行者(接受者) 影响者 录求者 制定者 典型产业 农产品、 小商品市场 轻工业品市场、纺织、家电 航空、石油、水泥、重型机械 基础设施行业、煤、水、电 超额利润 短期 有 有 有 有 长期 无 无 有 有 均衡条件 短期均衡 MR=SM

26、C=P=AR Q:MR=MC P:P=P(Q) Q:MR=MC P:P=P(Q) 长期均衡 MR=AR=P=LMC=LAC=SMC=SAC MR=LMC=SMC AR=LAC=SAC Q:MR=LMC=SMC P:P=P(Q) 市场效率 长期均衡价格 最低 P=LAC=LMC 较低 P=LACLMC 高于完全竞争 低于完全垄断 最高 PLMCLAC 长期均衡产量 最多 较多 高于完全垄断 低于完全竞争 最少 规模经济 缺乏 存在 存在 存在 技术进步 较快 最快 较慢 经济效率 最高 较高 最低 五、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分配理论(一)生产要素的需求答:(1)定义: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

27、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生产要素需求是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2)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1.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2.其主体是生产者,目的是追逐利润3.是一种联合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3)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2.生产技术状况;3.生产要素的价格;4.边际生产力。(二)要素供给与价格决定答:(1)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第一,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

28、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2)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一,根据要素供给原则给定一个要素价格W,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第二,在资源总量为既定的条件下,给定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又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要素供给量L.第三,要素供给价格W与要素供给量L的关系即代表了要素的供给曲线.(三)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答:(1)工资理论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这是由工资提高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造成的。2.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提高时,消费者放弃劳动享受闲暇的代价较大,

29、消费者就增加劳动时间替代闲暇时间。3.收入效应指当工资率提高 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收入上升,消费者可能减少劳动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4.工资率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工资收入,他会增加劳动的时间,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表现为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工资率上升达一定水平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减少劳动的时间增加闲暇消费,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的上升反而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后方弯曲。这样整条劳动供给曲线就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向右上方弯曲。需要强调的是,“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在以个人或家庭为讨论对象时得到的, 而就一种特定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而言,尚

30、无经验材料表明其是向后弯曲的。5.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与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相交决定了行业的均衡工资率和就业量。同时,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雇用量对应MFC与VMPL的交点。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某种“等级”劳动的价格工资率是由该“等级”的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 劳动的供求平衡时的价格等于该雇佣量的最后一个单位的劳动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MPPL)的销售价值,即W=VMP=MPPLP。国民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该行业的相同“等级”每一个劳动者,按照受雇 工人中最后一个单位劳动的VMP(=W)获得他们

31、各自的工资;某一厂商支付的工资总额等于 单位劳动的工资与雇佣劳动量的乘积;该厂商产品的全部销售价值减去工资总额的余额即是支付给其他生产要素的金额(包括土地的地租、资本财货的利息和企业利润)。(2)地租理论1.地租是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费(成本)的余额假定(从整个社会来看)土地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常数,则地租的大小唯一地决定于对土地的需求的因素,即决定于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因素,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因素通过对农产 品销售价格的作用,决定了土地的边际物质产品的价值(VMP=MPP(土地)农产品价格P),土地产品的价格中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那部分报酬即地租,其产生原因是农产品需求扩大后 均衡价格较高,进而减去

32、农产品生产成本后还有余额。地租不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原因,而是相反的由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所决定。2.经济租与准地租以及寻租经济租是指支付给任何生产要素的报酬中超过供应该要素的生产性服务所必须加以补偿部分的余额。地租的性质即可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租。准地租是指投入的固定资本在短期内的收入。寻租是凭借政府准许的特权取得垄断地位并取得垄断租的一种努力。(3)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1.正常利润:商业社会所说的企业利润中实际上代表了隐含的工资和隐含的地租等部分,在经济分析中把它们称作“正常利润”,并且把“正常利润”与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一样,作为决定产品的供给的成本项目计算。2.经济利润:企业利润扣除各项隐含成

33、本的剩余部分,称为纯利润或称“经济利润”意指经济分析中的一个特定范畴利润,以别于商业社会通常所说的企业利润。3.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产品卖价将调整到等于包括“正常利润”在内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因而“经济利润”为零。经济利润之所以存在,或者源于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产生的垄断利润,或者来源于动态社会中企业家的创新利润或未来的意外变动带来的意料之外的利 润。(四)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答:(1)收入属于生产者行为,收入分配属于政府行为。(2)公共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依据:1.发挥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2.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局限性; 3.收入分配政策的作用。 (3)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需要遵循的原则:

34、 1.必须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 2.必须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3.必须坚持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六、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市场失灵答:(1)定义: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2)市场失灵的分类1.收入分配缺陷2.通货膨胀风险3.信息不完备性4.商业保险的市场失灵(3)市场失灵的原因: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非对称信息(二)垄断与反垄断政策答:(1)垄断1.定义: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2.三个主要来源: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所有。政府给

35、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2)反垄断政策1.反垄断法是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法令、法规来限制垄 断企业行为的垄断管制方式。2.企业合并政策。(三)外部性与政府管理答:(1)外部性1.定义:亦称为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外部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2.分类: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性: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而受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经济损失,而造成危害的主体却没有

36、为此承担成损失(2)政府管理:解决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征税和补贴是政府基于市场向私人提供符合社会效率的激励措施。2.政府管制:政府通过规定、建议、指令、警告或禁止等方式来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同时为解决外部性提供可能。(四)公共产品答:(1)定义: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2)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七、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其决定(一)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答:(1)国民收入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定义:是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

37、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应注意: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3)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 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P= C + I + G +(X-M)2.用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

38、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答:国民收入核算中七个相关联的总量及关系: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内生产净值 N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生 产的最终产品按市场价值计算的净值. NDP=GDP 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民生产总值 GNP 指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 GDP的不同之 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 NNP 国民生产净值 NNP 指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

39、)减折旧。 国民收入 NI 国民收入 NI 指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转到的总收入. 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N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 转移支付 。个人收入 PI 个人收入 P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得到的所有收入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三)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答: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主要有以下核心观点:(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

40、量。可用公式表示为:MPC=C/Y其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C为消费增量,Y为收入增量。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到1之间。(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APC=C/Y其中:APC为平均消费倾向,C为消费,Y为收入。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即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3)有关决定消费的因素的理论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凯恩斯认为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

41、依据上述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C = a + bY其中:C为消费;Y为可支配收入;a为自主性消费,为一大于0的常数,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bY为引致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介于0到1之间。(四)多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答:(定量税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表示如下:均衡条件:y=c+i+g+(x-m)关于c:c=a+byd, yd =y-t+tr关于i:i=i关于g:g=g关于x:x=x关于t:tr= tr,t= t关于m:m=m0+gy得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五)乘数理论答:(1)含义:当投资增加时,收入将增加,且增

42、量将是投资增量的K倍(k1),K就是投资乘数。(2)数学推导 Y=C+I (注意C=C(Y) C=a+bY Y = C+I Y=C自发投资增加收入增加引致消费增加收入增加Y0=I0Y1=bY0=bI0Y2=bY1=b2I0八、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一)失业理论答:(1)定义:年龄在规定范围内,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2)衡量失业的指标:1.失业人数(绝对数)2.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其中,劳动力总数指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3)失业种类 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都将之归为摩擦性失

43、业和自愿失业。根据具体原因,自然失业的类型有:1.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是正常的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失业。2.求职性失业:不满现有工作,离职找更理想的工作。3.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特点,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4.周期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答:(1)通货膨胀1.定义: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普遍上升。这一定义包括两点: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 平即全社会所有的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 局部的或个别的商品和劳务的价 格上涨不能视之为通货膨胀;通货膨

44、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 而不是暂时的物价上涨。2.种类:一是需求拉上型通 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二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三是 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2)通货紧缩1.定义:通货紧缩 就是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地下降。2.类型:按照通缩发生程度的不同: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按照通缩发生的原因不同: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按照通货紧缩的表现方式不同:显性和隐性通货紧缩。3.成因: 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经济周期的变化;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新技术的采用和劳动生产率的

45、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体制和制度因素;汇率制度的缺陷。4效应:财富缩水效应;经济衰退效应;财富分配效应;失业效应。5治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三)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关系答:(1)非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2)进一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框架,现实中两者常常并不能达到均衡。 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生产会萎缩,而且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即表现为失业。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