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125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395 大小:2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5页
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5页
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5页
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5页
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中世纪史ppt课件.ppt(3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中古史,苏科人文学院 齐嘉,绪论,一、世界中古史(中世纪史)的主要内容1、中世纪与中世纪史 世界中古史最早叫中世纪史。中世纪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15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515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国内过去所说的世界中古史,主要是研究所谓封建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过程,即所谓封建社会的历史。,五种社会形态说,是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根据马克思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发展而来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

2、个时代”(马恩选集第2卷第83页),2、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 要把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相区别。封建社会的概念大,封建制度的概念小。一是一般,一是个别。一般表现共性,个别显示特性。,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的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拿这个概念来看,东西方都存在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东西方便有很大差异。国内有人常拿中国封建社会的概念来认识西欧的封建制度,如“封建专制”的概念就很不恰当。,封建制度的概念本来源于西欧, 510世纪是这种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也叫封建化时期。中国没有封建化时期之说。西欧的封建制度在1114世纪是兴盛时期,1415世纪则是其危机时期。,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

3、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中央权力衰落,大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西欧封建制度的内涵: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国王和百姓、封主和封臣都遵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故封建制度下的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性质。,西欧封建制度存在的条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土地占有具有经济优势和

4、重要的政治作用;封建制度是军事阶层的统治,它在经常打仗的社会才能形成,骑士的优势也才能显示,给他们的报酬只能主要是土地。,与中国对比:拿这个概念来衡量,中国的封建制度与西欧封建制度大不一样。中国是“封建专制”和封建大一统。在西欧,封建制度一定不是专制,而只意味着分裂,王权有限,分裂割据是西欧封建制度下最正常的状态。当西欧形成一个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时,才达到专制君主制,但这已不是封建制度,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了。,3、起迄年代 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我们的教科书下限15世纪末地理大

5、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需要主义的问题:1、外国史与世界史的结合。中古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头绪多而联系少,同学们往往对这一段外国史无基本概念,故谈不上世界中古史,只能先搞清这一段的各地区史、国别史,再相互比较和联系;,2、以西欧为基本发展线索,重点是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西欧封建议会制,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点;3、上古时期是一个个文明点,中古时期则是一个个文明地区,到15世纪末即近代起,世界开始走向一体化、全球化,这一过程直到现在也未完结,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目前的社会主义也没有脱离这一现代世界体系;,4、中古时期是划分为地区的世界,故要注意主要地区及其主

6、要国家,西欧的英、法,东欧的拜占廷、俄国,西亚的阿拉伯,南亚的印度,东亚的日本;5、中世纪是信仰的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西亚的伊斯兰教是中世纪的特色宗教就是讲顺从、忍耐,故一切宗教都要变成统治阶级的宗教;中国人宗教观念(彼岸观念)薄弱,注意诸子百家与希腊哲人之不同。,6、观念的转变:由于在中学学习的是比较简单的历史知识,为了记住它们,往往以简单的、单线的、固定的模式来加以理解,结果把极为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绝对化。例如绝对的、单线的进步观念,实际上,人类的发展很可能是多元多线的,进步也是相对的,有代价的,进步最终应该是人的进步; 例如革命,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现实意义1、现代欧、亚、非许多国家

7、,不是在古代,而是在中古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些欧洲国家的历史特点在这时奠定基础,许多民族和民族语言这时开始形成,近现代史出现的许多问题,追本朔源,往往要追寻到中古时期2、进行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为什么中国、印度等古老文明国家没有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为何资本主义只从西欧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比较研究,多是在中古这一段,第一单元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参考书: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艾因哈德 :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此单元分两章,第一章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蛮族国家的建立,第二章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特别要注意区别广义西欧封建社会与狭义西欧封建制度的不同概念:西欧封建社会的概念要大,西欧从35世纪到15世纪我们都可称封建社会,其特征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要小, 只指1014世纪这一段,其特征:政治上是封主封臣制,经济上是相应的封土制,王权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第一章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 王国的建立,一、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一)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现(二)两个世界的互相交往和渗透(三)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三次大规模武力

9、冲击1.第一次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前18世纪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赫梯入侵两河流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哈拉巴文化衰落,2.第二次是46世纪,中国魏晋时匈奴南侵,“五胡乱华”,厌哒人入侵伊朗、印度,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冲击东西罗马帝国;3.第三次是突厥人、蒙古人对欧洲和亚洲的冲击,时间从1215世纪,二、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的背景(一)罗马帝国的危机(二)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和习俗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其中重要的有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1、日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公元4世纪时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生产力

10、的发展,他们就感到土地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土地。2、匈奴人西迁,先同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发生接触,把东哥特人赶跑,西哥特人也因此一起被赶跑。3、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等把蛮族入侵看成是救星,从而为日耳曼人的迁徙入侵提供了可能。,四、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诸王国建立的过程395年帝国分裂为二 476年罗马军队的日耳曼将领鄂多亚克废除西罗马末代皇帝,自封为王,西罗马灭亡几年后,东哥特人在狄奥多里克 率领下进军意大利,打败鄂多亚克,在意大利建立东哥特王国。,2、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西哥特:376年进入罗马帝国,410年攻占罗马城,419年以土鲁斯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国。后迁都托勒多。汪达

11、尔:439年以北非迦太基为都建立汪达尔王国。455年攻占罗马城。勃艮第:约457年,以里昂为首都建立勃艮第王国。532年为法兰克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首领奥多亚克推翻末帝罗穆洛奥古斯都,帝国灭亡。,东哥特:493年,东哥特首领奥多里克征服意大利,以拉文那为都建立东哥特王国。555年为拜占廷所灭。法兰克:486年,首领克洛维以苏瓦松为都建立法兰克王国。不列颠:5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等入侵,先后建立七国,9世纪初建立统一的英格兰。伦巴德:568年以拉文那为都建立伦巴德王国。774年为法兰克王国所灭。其入侵为民族大迁徙的最后一幕。,五、民族大迁徙的后果(历史意义)(一)日耳曼人

12、的入侵和罗马下层人民(奴隶和隶农)的反抗运动相结合,推翻了罗马政府,摧毁了罗马上层建筑,打击了贵族奴隶主,奴隶和隶农获得不同程度的解放,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二)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后,到处没收罗马大奴隶主的土地,打破了原来的奴隶主土地所有制,瓦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三)征服后,日耳曼社会制度中缓和的剥削方式、定期分配土地的办法,以及亲兵和军事首领的从主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后来的封建社会,这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四)日耳曼征服本身也是一次武装侵略行径,它毁灭了许多罗马奴隶制社会所创造的文化、艺术珍品,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思考题: 1蛮族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发挥日耳

13、曼人在中世纪西欧那样的作用?奴隶制 土地所有制 宗教 王权 文化 国力强大,第二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本章先勾划出510世纪西欧政治事件的基本线索,然后再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最后讲这一时期西欧的基督教会.一、墨洛温王朝与法兰克封建化的开端(一)克洛维建立墨洛温王朝1、王朝建立A:4-5世纪法兰克人主要分为海滨法兰克人,即萨利克法兰克人和河滨法兰克人,即普阿尔法兰克人B:法兰克王国是“直接从征服广大外国领土中产生的”。,2、克洛维执政时期统治克洛维执政期间主要做了四件大事:没收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皈依基督教。剪除政敌,使法兰克走向统一。编纂著名的萨利克法典。,(二)5-6世纪法兰

14、克的社会制度:封建化的开端5-6世纪法兰克社会制度集中反映在萨利克法典中:1、法典旨在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保护贵族的利益和王权的尊严。2、当时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和王室及地主土地私有制。3、法典反映了法兰克保有氏族制度的残余。4、法典反映了当时存在奴隶制残余。从萨利克法典可见,5世纪末6世纪初,法兰克的氏族血缘关系已日渐淡溥,农村公社已在分化,反映了法兰克封建化的起点。,二、法兰克封建化的发展(一)墨洛温王权的衰落1、克洛维死后,出现分裂2、宫相专权 3、懒王时期七世纪时,加洛林家族掌握奥斯特拉西亚大权,成为“宫相”,由国王家的总管而相,且世代沿袭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

15、丕平战胜纽斯特里亚宫相,进而控制勃艮第,成为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此时国王不问政事,称“懒王时期”(639751年),(三)查理马特改革1、改革背景及内容 在查理马特统治(714741)时,对土地的占有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即采邑改革。 他认识到,墨洛温王朝所实行的完全私有的赏赐土地的办法,耗尽了国王的土地,不仅在经济上削弱了王权,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为了加强中央权力,他采取“采邑”分封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制度,受封者以服兵役为条件取得土地,而且受封者的领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世袭。,2、改革意义影响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大大加强他的军事力量,通过内外征伐,为日后查理帝国奠定了基础,同时改革

16、也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采邑改革建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主从关系,加强了封建主阶级的内部联系。领主要保护附庸,附庸有义务效忠领主,随时应召出战。以后,国王以下的封建主又逐次分封,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确定。(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采邑改革建立了以中小领主为基础的骑士制度,从而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提高了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军事力量,排除了内忧外患,并为法兰克的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他们成为以后加洛林王朝的支柱,法兰克中央政权一度加强。(骑士原指做买卖、放债等与钱打交道的人,中世纪则指骑马打战的人,是西欧封建社会最小的封建主。),采邑改革加强了土

17、地上农民对主人的依附,导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巩固和农民的农奴化。以前法兰克步兵的基础是农民阶级,现在他却不再是主要军事力量,而采邑又是连同土地与定居在土地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农民直接受到采邑主的控制,向他纳租服役,而无充分政治权利,其处境日益恶化,逐渐沦为依附农民,因而采邑改革大大加速了封建化进程。采邑改革从查理马特开始,由其儿孙完成,大大加速了法兰克封建化的发展。,三、加洛林帝国与法兰克封建制的确立(一)加洛林王朝1、加洛林王朝(751987)的兴起 2、丕平献土,(二)查理帝国的形成1、扩张战争 2、加冕称帝(三)法兰克封建制度的确立1、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自由农民大量沦为依附农民,是封建化的

18、结果。加洛林王朝实行的内外政策,加速了这个农奴化过程,2、特恩权: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教俗大封建主的政治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在其领地内行使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等权力,并世代相传。查理对这一既成事实不得不予以法律上的认可。于是把613年墨洛温王朝赐给大贵族的司法行政权加以扩大,发展为“特恩权”。,3、世袭领地的确立:查理大帝死后,他的孙子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秃头查理(843877)于847年颁布墨尔森法令,明确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个主人”。877年,又颁布克尔西敕令,使领地世袭合法化,规定:“领主可以把自己的特权和荣誉(爵位)移交给自己的儿子或亲属”。自由农民化,特恩权的实施,世袭领地的确

19、立,都表明法兰克封建化的完成。到9世纪后期,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最后确立。,(四)查理帝国的瓦解与外簇入侵1、凡尔登和约(843年)与查理帝国的瓦解凡尔登和约,三分帝国,是近代意大利、德意志、法兰西三个国家的雏形。,新的入侵查理曼孙辈们内讧之时,东部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南部的阿拉伯人、北部的诺曼人正在入侵帝国入侵从九世纪开始,到十世纪末,长达两个世纪,九、十世纪的入侵构成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外部条件,软弱、分裂的西欧对这些入侵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只有各地封建主筑堡自卫,至使分裂割据更为加深。,四、系统论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古希腊

20、、罗马的遗产,基督教的传统,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877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

21、主要根据是877年的克尔西敕令确立的标志:封臣制(附庸制)与封土制(采邑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但注意,并不是西欧所有的农民都变成了农奴,也并非西欧所有地方都形成了封建制度;这里只是说,封建制度和农奴制从此在西欧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以法国最为典型。,四、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的基督教会1054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大分裂,即天主教与东正教。思考题:1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2西欧封建化完成的标志为何?3查理马特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影响,5名词解释:萨利克法典 丕平献土 凡尔登条约,第二单元中世纪盛期的西欧(1114世纪),从

22、十一世纪起,地处欧亚大陆西端的西欧未曾遭受侵略。社会的安定,外患的解除,是西欧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1114世纪(10501350年)是中世纪西欧的盛期这一时期,以采邑制(封建庄园)为主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随着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和商业逐渐兴起;政治上王权与领主贵族斗争,西欧开始向以封建议会君主制为统治形式的民族国家转变;另一方面,教权与王权相争,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顶峰并随后衰落下来。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是十字军东征,第三章西欧城市和商业的兴起,参考书:1(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商务1985年中文版 2金志霖:英国行会史,上海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 3(德)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

23、中世纪生活,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4(法)埃德蒙波尼翁:公元1000年的欧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1.教学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和特点,行会。2.教学具体内容一、西欧封建庄园与农业的发展二、城市的兴起三、西欧商品市场关系的发展四、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一、西欧封建庄园与农业的发展西欧封建庄园A庄园的耕地分两类,一类是贵族直领地(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B按耕作制度,耕地分三部分: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年年轮换,此为三圃制C西欧封建庄园不同,中国封建庄园是什么样的?,农业的发展一是三圃制广泛推行二是重型轮式犁取代了过去的扒犁三是把马力用于农业生产最后是水车和风车的广

24、泛使用这些技术上的进步,使西欧的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为城市和商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二、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兴起 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起源,西方有多种理论:罗马城市论,马尔克起源论,市场起源论,庄园起源论,堡垒起源论,各有可取之处代表城市:威尼斯、佛兰德尔、香槟伯爵领地集市,西欧城市的地位和特点A城市与封建主的矛盾和斗争(城市自行管理)B特许权下的相对自由(赎买特许状)C一般来说,到中世纪末期,几乎所有的西欧城市都不同程度摆脱了封建束缚,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

25、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西欧城市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1)西欧政治分裂,法律不统一,大小封建主割据独立,各封建主都是拥有行政司法职能的独立实体,城市援引此例,就象某一领地取得特恩权一样这种状况不会在大一统的帝国结构中出现,所以,它既不会出现在东方,也不会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2)城市往往与王权结盟,取得特许状,以对付当地封建主(3)农村公社的传统,市民也组成公社,成为团结斗争的现成组织形式。(4)古希腊、罗马城市文明的遗产:城市公民群体和公民权的观念,公民大会制度和市议会制度。,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

26、会行会是中世纪城市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和社会互助组织。行规有两个倾向:一是平均主义倾向,使每个市场者机会均等;二是对内反对自由竞争,对外造成垄断。本身还有社会互助救济功能。,评价:从经济上来看,行会是城市兴起的产物,是中世纪自然经济为主的条件下,商品生产已有发展但还不太发展的产物中世纪市场狭小,对产品数量、价格等不能不进行限制,否则无法进行正常再生产,所以行会在保障小商品生产方面有进步意义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其保守性愈来愈显,最后被手工工场制度代替。从政治上来看,中世纪的城市主要是由行会组成的,在行会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管理的主要机构:市议会,从而体现了一种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三、西欧商品市场

27、关系的发展两大国际贸易区一是传统的地中海贸易区,由意大利商人控制,主要搞东西方中介贸易一是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由佛兰德尔和德国的商人控制,主要经营各国的土特产.,四、城市同盟汉萨同盟其正式名称为“全德商人公会”。拥有80-90个商业城市,中心为吕贝克,主要从事波罗的海、北海等地的中介贸易。15世纪,伴随新航路开辟,其商业地位逐渐下降。1669年,汉萨同盟解散。,五、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即市民阶级。社会阶级变化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的消失经济变化,城市

28、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此为政治变化 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这就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这是文化变化,思考题: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的城市有何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怎样看待中世纪的行会?中世纪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第四章 教权的兴衰与十字军东征,参考书: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一、教权的兴衰教权与王权之争 (一)教会腐败,出现克吕尼运动(二)教会改革始于教皇尼古拉二世(1059年)(三)1073年,改革派的

29、主要代表人物希尔德布兰当选教皇,称格利哥里七世(10731085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斗争,(四)卡诺萨觐见(五)德皇亨利五世末期,双方态度都有所缓和1122年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六)从格利哥里七世开始到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教皇政体确立,主教和大主教必须服从教皇的直接统治,早已存在的教阶制这时真正处于教皇控制之下,教权的衰落教权的过度膨胀,显然不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进入十四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各国王权的加强,便逐渐削弱本国教会与教廷的联系阿维农之囚,二、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1270年前后共八次,十字军

30、东征的原由宗教原因经济原因直接原因,十字军东征的概况第一次10961099年,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埃德萨伯国,特利波里伯国,控制了地中海东岸第二次东征(11471149年),企图夺回被突厥人收复的埃德萨,但失败。第三次(11891192年)企图夺回被埃及素丹萨拉丁攻占得耶路撒冷,遭到顽强抵抗,未能如愿。,第四次(12021204年),忘掉宗教之争转而攻打拜占庭。以后还有第五次(12171221年),第六次(12281229年),第七次(12481254年),其矛头都指向埃及,均告失败。第八次是1270年,进军突尼斯,也以失败而告终。1291年十字军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克,耶路撒冷王国灭

31、亡,十字军东征的后果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名词解释:卡诺萨觐见阿维农之囚十字军东征沃姆斯宗教协定思考题:简要分析谈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兴衰十字军运动的原因和后果为何,第五章英、法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形成,参考书: 世界历史1998年第一期赵文洪中世纪英国议会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起源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版 3 孟广林: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分裂的、无定形的、“封建等级制”国家,开始向集中的、议会君主制的民族国家转变在这几个世纪里,国王与贵族的斗争始终是西方政治史的主线,一、法国王

32、权的加强 843年凡尔登条约和墨尔森条约后,主要讲罗曼语的西法兰克逐渐形成了法兰西王国。但是,加洛林王朝依然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诺曼人入侵导致王朝衰落,法兰西公爵休.卡佩成为国王,卡佩王朝开始(987-1328年),法国教会针对无序混乱局面颁布“上帝和约”和“上帝休战”从路易六世开始(1108-1131年),法国王权走向了加强过程教会长子和公社之父召开御前会议,附录:法国卡佩王朝谱系表,卡佩王朝(987-1328),法兰西王国卡佩一世(雨果卡佩) (987-996) 雨果卡佩罗贝尔二世 (“虔诚者” )(996-1031)亨利一世 (1031-1059)腓力一世 (1059-1108)路易六世

33、(“胖子”路易) (1108-1131)路易七世(“小路易”) (1131-1180)腓力二世(“奥古斯都”) (1179-1223)路易八世(“狮子”路易) (1223-1226)路易九世 (“圣路易”) (1226-1270)腓力三世(“秃头”腓力) (1270-1285)腓力四世(“美男子”腓力) (1285-1314)路易十世(“固执者”路易) (1314-1316)腓力五世 (“高个子”腓力)(1316-1322)查理四世 (“美男子”查理)(1322-1328),腓力二世、路易九世、腓力四世,二、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 1, 中世纪议会制度的起源一般认为议会起源于国王的议事会。(契约

34、精神)2,中世纪议会的概念和形式议会(“帕力门”parliment)中世纪西欧的议会既不代表民族,也不代表人民,更不代表个别的市民,而只代表“国土上的各个等级”所以,议会反映的是封建制度下的等级的概念,法国:三个等级(教士、贵族、市民)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议会等级形式13世纪以后,在西欧、中欧的拉丁基督教世界里,议会制度在各国普遍建立,也唯有议会能说明欧洲各国制度的相似性3,中世纪议会的作用 国王们召开议会是作为宣传、加强王权和取得税收权的一种手段国王既不承认也不主张议会有权支配国王及其政府但从议会这方面看,议会则想借同意新税来限制王权,甚至想支配王权和政府,在议会君主制下议会作用的发挥,关键在

35、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它既可以是加强王权的工具,也可以对王权加以限制这里,重要的是,经由议会批准已成为一种必要的程序但注意,并不是议会权力越大越好,它与王权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波兰)总之,议会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物,是贵族特权下放或普及化的结果,但它又是联结中世纪封建制度和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桥梁,三、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的议会被称为三级会议第一次三级会议1302年在巴黎举行,是法王腓力四世为加强与教皇斗争的力量而召开的开会时三个等级分别开,一个等级一票,使国王很容易操纵而且往往是需要征收新税时才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当然也是税收与英国 国会相比,三级会议的权力要小得多,四、英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36、公元前4000-3400年,不列颠岛早期居民长颅人和圆颅人居住于泰晤士河,公元前2500年,来自莱茵河流域的比克人进入不列颠,并带来青铜技术。,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巨石阵(Stonehenge),位于距英国伦敦12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阿姆斯伯里。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公元前800年,凯尔特人进入不列颠,公元前1世纪进入铁器时代。凯撒公元前55、54年攻入不列颠,罗马人统治不列

37、颠400年。之后449年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人习惯叫做盎格鲁-撒克逊人。500年,凯尔特人反抗蛮族,涌现传奇人物-亚瑟王。,公元五世纪中叶,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裘特人进入不列颠东部和南部,七世纪初形成七个王国,历史上称“七国 时代”(79世纪)八世纪末九世纪初诺曼人入侵不列颠东北部,为抵御入侵的诺曼人,威斯克斯国王埃格伯特829年七王国合并统一,从此有英格兰这一名称值得注意的是,诺曼人入侵,加剧了西欧大陆的封建割据,但却促进了英格兰七国的统一,到阿尔弗烈德大帝(871899年)时,阻止了丹麦人的继续入侵,并控制丹麦区(英格兰东北部)以外的英格兰十世纪中叶,不列颠的丹麦人与盎格鲁人、撒

38、克逊人融合,英格兰全境统一但到十世纪末,丹麦王国又入侵,其卡纽特国王(10171035年)建立了包括丹麦、挪威和英格兰在内的北海大帝国不久,其死,帝国分裂,1042年英格兰独立,1066年英王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趁机征服英格兰,史称征服者威廉,其王朝称诺曼底王朝(10661154年)后,诺曼底王朝也绝嗣,法安茹伯爵亨利即位,称亨利二世,是为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从10661204年英王的领土不仅包括英格兰,还包括法国西半部的领地,故有书称安哲文帝国,七国时代,英格兰即开始封建化过程911世纪中叶的英格兰王国时期,封建庄园逐渐形成威廉征服后,嫁接了欧洲的庄园制和采邑

39、制。1086年进行全国土地调查,编制成土地赋役调查书,其中对土地的归属,财产状况,耕作者身份,都作了详细登记从调查结果看,当时绝大部分土地为封建主占据,广大农民已成为农奴,他们称调查书为“末日审判书”这一调查结果保存到了今天它表明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与法国相比,英国封建制度有其特点:由于是不断地征服,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凯尔特人,诺曼底人征服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者与当地人对立,故只能紧紧团结,依靠王权,所以英王权强大所征服的土地七分之一归王室,实力超过任何封建主,而大封建主的领地又不相连接一切大小封臣除向其封主效忠外,还都要向国王宣誓效忠,财政和军事上,国王把过去对付外敌而征收的“丹麦金”变成经

40、常税,并征收附庸领地的继承税到12世纪,封臣骑士要为国王服兵役的习惯义务,又被称之为“盾牌钱”的货币税所取代,国王可以用这些钱召募雇佣军队,从而又大大加强国王的军事力量司法方面,亨利二世(11541189年)规定自由人可越过领主法庭上诉国王法庭,使国王法庭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效地行使司法权正因为如此,英国比法国较早出现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五、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背景贵族、市民与王权有矛盾(与法不同)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就是在各阶层与王权的冲突中,自下而上形成的,自由大宪章失地王约翰(11991216年)时,约翰对内无视封建契约,向附庸和城市征收额外捐税,对外则由于教皇支持法王腓力二世而向教皇纳贡称臣

41、,对法战争又一再失利,丢掉了英国在大陆的大部领地,这就使他与市民、骑士和大封建主都处于对立地位,1215年6月15日,大封建主联合骑士与城市上层以武力迫使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大宪章共六十三条,具有封建契约性质,主要是保证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上的特权,同时也涉及骑士和市民等级的权利若国王破坏大宪章,封建主有武装反抗之权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有人认为它是君主立宪政体的起源,也有人认为它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的反动倒退文件,牛津条例1258年,亨利三世于牛津召开讨论征税的大会议,贵族发动兵谏,迫使亨利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

42、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意,方能实施如此形成贵族寡头政治但贵族宗派不和,政府无法工作,1261年,亨利下令废除牛津条例,导致内战1264年西门德孟福尔伯爵率领的联军击败王军,俘虏了国王父子,1265年,西门召集国会讨论国事,出席者除教俗大贵族外,每郡有两名骑士,每大城市有两名市民参加此称西门国会或孟福尔国会(英国属于英吉利人的口号)模范国会不久西门败亡,王权恢复,亨利三世之子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即位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召集国会这次会议参加者的成分与1265年西门国会相同,后被称为“模范国会

43、”,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但这时的国会,在爱德华看来,只是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帮助国王治理国家,不是限制王权而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英国议会君主制度的确立进入14世纪,到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时(废黜了爱德华二世),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国会成为一项稳定的制度,国会由临时性机构转变为永久性机构,国会每年召开,春季和秋季各开一次国会在发展中逐渐分为上下两院,教俗大贵族组成上院,骑士和市民代表组成下院,上下院单独召开会议百年战争又使得议会权力增大。与法国三级会议相比,英国国会权力要大很多。,英国议会制度强大,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其一,英国下院由骑士和市民共同组成,从而大大加强了下院的实力,其二

44、,英国在中世纪还是一个小国,比我们现在在地图上看到的还要小,因为当时它的北部几乎是一片荒原由于小,它没有象法国、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设省级或地方议会机构,而地方议会机构可能分割中央议会机构的权力其三,英国选入下院的议员很早就获得使其选民承担义务的权力如果他们投票通过一项税收,选举他们的那些人就必须交税,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2埃塞尔沃夫 (839-858在位)3埃塞尔巴德 (858-860在位)4埃塞尔伯特 (860-866在位)5埃塞尔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6阿尔弗烈德 (871899在位)7爱德华一世(900-924在位)8埃塞尔斯坦 (

45、924-940在位)9爱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12埃德加(959-975在位)13爱德华二世(975-978在位)14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古代文明从未创造出大于一个城邦的自由政治单位希腊人从未实行过超出人们能够会面范围以外的民主罗马人也未发明这种方法古代从未有过代议制政府的概念,然而,代议制政府却首先出现于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的西欧 思考题:与法国相比,谈谈英国封建制度的特点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比较中世纪英法议会制度的异同(提示:性质、形成、结构

46、、职能作用大小、后果)名词解释: 末日审判书自由大宪章牛津条例模范国会,附录:英国国王谱系表,威塞克斯王朝(续):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诺曼王朝(10661135年):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诺曼公国)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四女。),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47、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 )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兰国王1189-1199)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无地王,在贵族胁迫下签署大宪章,布汶战役被法国击败,失去大部分大陆领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

48、77-1399),丹麦王朝(10131042年):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2卡纽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3哈罗德 (10351040在位)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兰开斯特王朝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重开英法战争。在阿金库尔取得胜利,和法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成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者)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 ),第六章 分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参考书:詹姆斯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商务印书

49、馆1998年版。 侯树栋:德意志中古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在中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历史紧密相关;与英法两国不同,德、意两国不是走向统一,而是深深陷入了分裂割据之中。,一、徒有虚名的神圣罗马帝国911年,德意志的加洛林王朝统治告终。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王。919年康拉德死前推举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捕鸟者亨利)为王,开始了德国的萨克森王朝(9191024年)。奥托一世(936973年)时,德意志强盛起来,由于他帮助教皇平定内乱,962年被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被认为是查理曼的“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从此德国在中世纪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其地域也包括到了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

50、国皇帝这时名义上也是西欧国家所有封建主的最高君主,其他封建主至大也不过是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看起来确实崇高伟大,然而它为帝国及其皇帝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麻烦。麻烦来自同教会和教皇的争执,来自同意大利和罗马的争执,也来自同帝国内外王公诸侯的争执。,八、九世纪以来,教会逐渐形成一种“世界帝国和世界宗教”的理论。十一世纪的形势有利于教会而不利于皇帝。1077年卡诺萨觐见,1122年沃尔姆斯宗教和约。十字军东征的领导权也落入教皇手中。 另一方面,皇帝自认为其承袭罗马帝国传统,坚持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举行加冕礼。他还垂涎意大利城市的富庶,更希望把持罗马借以控制教皇。因此罗马成为许多皇帝登位以后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