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241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10.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ppt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建筑的发展演变,目录, 西方建筑渊源 古埃及建筑 两河流域与古波斯建筑 古爱琴建筑 古希腊建筑 古罗马建筑 美洲古代建筑 欧洲建筑的历史演变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风格建筑 西欧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绝对 君权时期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巴洛克风格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洛可可风格建筑, 近现代世界建筑 工业革命时期 古典复兴式建筑 浪漫主义式建筑 折衷主义式建筑 19世纪建筑的城市化发展 英国工艺美术建筑 新艺术运动建筑 未来主义建筑 现代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有机主义建筑 典雅主义建筑 粗野主义建筑 高技派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中国建筑 原始时期建筑 秦汉时

2、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隋唐时期建筑 五代、宋、辽、金时 期建筑 元、明、清时期建筑 民国时期建筑 现代建筑事业的大发展,欧洲建筑渊源,古埃及建筑,一、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主要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及大狮身人面像组成。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者。形体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塔原高149米,现为137米,底边各长230米,占地5.3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需约2.5吨的石块干砌而成。,二、卡纳克神庙公羊甬道卡纳克神庙石柱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方尖碑,两

3、河流域与古波斯建筑,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785年,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并颁布了汉莫拉比法典。并留下了诸如“空中花园”的传说。,古爱琴建筑,一、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年) 克诺索斯宫殿 风 格纤秀华丽、毫不设防,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年) 迈锡尼卫城,代表作泰仑卫城、迈锡尼卫城、迈锡尼狮子门风 格粗犷雄健、防御性强,上粗下细的石柱 工字型平面的大门 宫殿以正室为核心,共性:,古希腊建筑一、古风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式建筑、风格端庄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

4、统的做法,称为“柱式”(见古典柱式)。,二、古典时期 公元前5前4世纪,是古希腊繁荣兴盛时期,创造了很多建筑珍品,主要建筑类型有卫城、神庙、露天剧场、柱廊、广场等。不仅在一组建筑群中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柱式的建筑物,就是在同一单体建筑中也往往运用两种柱式。雅典卫城建筑群和该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古典时期的著名实例。古典时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城形成一种新的建筑柱式科林斯柱式,风格华美富丽,到罗马时代广泛流行。,卫城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式:其特点是柱头没有装饰,柱身高度是柱头直径的8倍。,案例:雅典卫城入口(东北侧),公元前437年前432年,雅典,希腊,爱奥尼亚柱式:其特点是柱头有涡旋花饰,柱身高

5、度是柱头直径的9倍。,案例:雅典娜.奈基神庙,约公元前427年前424年,彭特利克大理石,长5.41m,宽8.18m,雅典,希腊,科林斯柱式,案例: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公元前174年公元130年,彭特利克大理石,柱高17.22m,雅典,希腊,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卡利类的建筑。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

6、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从圆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一、万神庙,二、斗兽场,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美洲古代建筑,公元15世纪末,中美和南美西岸的土著人正从原始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他们之间文化交流密切,称为玛雅文化。但未与其他文明进行沟

7、通交流。16世纪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走向衰亡。建筑以多层金字塔组成的庙宇为主,土石结构、布局严谨、空间闭塞。装饰以蛇和怪兽头为主要题材。,太阳金字塔,太阳金字塔整个建筑呈梯形,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达顶端。塔的基址长225米,宽222米,塔66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体相等,基本上是正方形,而且也正好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的四面,也都是呈“金”字的等边三角形,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也等于圆周与半径之比。内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从下到上各台阶外表都镶嵌着巨大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欧洲中世纪,欧洲建筑的历史演变,一、拜占庭建筑东罗马又习称拜

8、占廷帝国,其建筑也称拜占廷建筑。拜占廷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教堂格局大致有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即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十字形,即平面为等臂长的希腊十字,中央有穹窿。,圣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建在基辅罗斯公国城中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的中央,教堂墙面抹着白灰,上面耸立着五个大穹顶,外观庄严、简朴,但构图欠完整。内部有很好的湿壁画。这时期俄罗斯教堂在技术和艺术上虽较粗拙些,但追求气派,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君士坦丁堡,位于拜占廷帝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原为帝国的宫廷教堂,平面长方形,布局属于以穹窿复盖的巴

9、西利卡式。中央穹窿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大厅高大宽阔,适宜于隆重豪华的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公元1935年改为博物馆。,二、西欧建筑(1)罗马式建筑 公元9世纪左右,西欧正式进人封建社会。这时的建筑规模远不及罗马建筑,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式建筑。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作是意大利比萨教堂。,意大利比萨教堂,主教堂是拉丁十字式的,全长95米,正立面高32米。钟塔呈圆形,直径16米,高55米,分为8层。它在建造时便已倾斜,是著名的斜塔。在不远处还有一座

10、圆形的洗礼堂,构成一个教堂建筑群。三座建筑物形体各异,对比很强,丰富且有变化,但它的构图母题一致都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2)哥特式建筑罗马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原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用“蛮族”哥特人一词,称之为哥特式。最早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之后风靡整个欧洲,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东西长125米,南北宽47米。东端是圣坛,后面是半圆形的外墙。西端是一对高60米的方塔楼,构成教

11、堂的正面。粗壮的墩子把立面纵分为三段,每段各有一门,当中是被称做“最后的审判”的主门,右边是“圣安娜”门,左边是著名的“圣母门”。,进门后大厅中端坐着怀抱婴儿的圣母玛利亚,玉石雕刻,慈祥而端庄。这种门一个套一个,层层后退,形成哥特式教堂的典型特征尖圆拱券。两条水平的雕饰把三个门联系起来,下层的装饰是28个尺度很大的法国历代君王的雕像,正门的正中是一个直径10米的圆形玫瑰窗,精巧而华丽。两侧的尖券形窟及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带着哥特式建筑的特色高耸而轻巧,庄严而匀称。,科隆大教堂坐落在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她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她以

12、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科隆大教堂是世界第4大教堂,它是由全欧洲两座以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长廊,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内部非常地宽广,至身于着幽暗而

13、庄严的空间中简直快忘了自己是在一大商业都市的中心。,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绝对君权时期,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期间,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是欧洲的第四大教堂,由建筑师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于1296年动工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屋顶是文艺复兴风格初期的

14、建筑之一。圆屋顶的直径达39.5 米(130英尺),建筑师未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来支撑拱顶,而是使用了扶壁来支撑。,佛罗伦萨大教堂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然而整个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穹顶,仅中央穹顶本身的工程就历时14年,完成于1434年,顶高106米,由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勃鲁涅斯基设计,穹顶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平面直径达42.2米。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其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带有圆窗的鼓座。穹顶的结构分内外两层,内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间肋组成,构造合理,受力均匀。内部墙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同时,人员可以通过环廊到达穹顶内部。,美第奇府邸1444146

15、0年建于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早期府邸建筑的代表作,设计人米开罗佐,为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所建,后改名吕卡第府邸。这座建筑的平面为长方形,有一个围柱式内院、一个侧院和一个后院,并不严格对称。房间从内院和外立面两面采光;立面构图统一;檐部高度为立面总高度的八分之一,挑出2.5米,与整个立面成柱式的比例关系。第一层墙面用粗糙的石块砌筑;第二层用平整的石块砌筑,留有较宽较深的缝;第三层也用平整的石块砌筑,但砌得严丝合缝。,巴洛克风格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

16、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

17、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西元326年落成。圣彼得大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

18、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巴黎罗浮宫东廊 东廊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长172m,高28m,构图采用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手法。底层是厚实的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顶部是水平厚檐。 纵向实际上分五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为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凡尔赛宫花园,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

19、9年是法国的王宫。该花园面积67km2纵轴长3km。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凡尔赛宫前的三条放射形大道使宫殿成为巴黎城的集中点,并对后世的城市规划产生深远影响。,洛可可风格建筑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

20、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1722年,奥贝尔设计的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工业革命时期的复古思潮一、古典复兴式建筑,近现代世界建筑,受美术考古运动及出版事业发展的影响,对古典主义的批判 ,借助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语

21、汇来表现资产阶级理想;注重理性、简洁、和谐。代表作:巴黎凯旋门、巴黎万神庙、柏林勃兰登堡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美国国会等。,巴黎雄师凯旋门(1806-1836) 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尺度巨大,造成了格外庄严、雄伟的艺术力量,巴黎万神庙(先贤祠),柏林勃兰登堡门(1788-1791),柏林宫廷剧院,美国国会大厦,二、浪漫主义式建筑,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在工业革命之后对社会状态的极度不满的社会现状之下,浪漫主义兴起,它强调继承中世纪传统(即哥特复兴),强调回到自然;浪漫主义艺术尽量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在建筑上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前期追求中世纪的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模仿东方的建筑做法;

22、后期则是哥特复兴。 代表作: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英国国会大厦等。,英国议会大厦 (18401865),曼切斯特市政厅,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三、折衷主义式建筑,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不同的要求。19世纪交通便利,考古学进展,出版事业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它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究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又称“集仿主义”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

23、马祖国祭坛等。,巴黎歌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里的座位不多,大约1400个,但休息厅很大,也很讲究。,巴黎歌剧院(1861-1874)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洛克可雕饰。,巴黎歌剧院内部,里面装修豪华,艺术氛围浓郁。富丽堂皇的门厅,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像是一个装满了金银珠宝的首饰盒。,巴黎圣心教堂 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呈现拜占廷建筑的风格,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罗马“祖国祭坛 ”,意大利开国国王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是为纪念意大利重新统一而建造的,它采用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腊古典

24、晚期的祭坛型制。,19世纪建筑的城市化发展,一、英国工艺美术19世纪末,在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拉斯金莫里斯的“美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享用的工艺品”的主张影响下,英国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工艺品生产机构。1888年英国一批艺术家与技师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定期举办国际性展览会,并出版了艺术工作室杂志。拉斯金莫里斯的工艺美术思想广泛传播并影响欧美各国。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有:魏布设计的莫里斯红屋和美国甘布尔兄弟设计的甘布尔住宅。,莫里斯红屋,甘布尔住宅,二、新艺术运动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19世纪最后10年和20世纪前10年,欧

25、洲大陆出现了名为“新艺术派”的实用美术方面的新潮流。新艺术运动的最初的中心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新艺术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家具、灯具、广告画、壁纸和室内装饰中,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表现在: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冷硬的金属材料看起来柔化了,结构显出韵律感。“新艺术派”建筑是努力使工业艺术与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

26、起来的一次尝试。代表建筑有戈地设计的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和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让松街6号住宅、索尔威旅馆等。,米拉公寓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后来它们与古埃尔公园和圣家族大教堂一样,也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巴特罗公寓巴特罗公寓与高迪设计的其他建筑不同,它的外墙全部是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的,一种奇诡的颜色组合,远望去颇象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但色彩很和谐,萨尔瓦多、达利曾经将

27、这面外墙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巴特罗公寓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都各有其怪异形状,表面贴以五颜六色的碎瓷片。它的外墙缀满了蓝色色调的西班牙瓷砖,露台设计则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这栋公寓现在仍然有人居住,只对外开放了一层楼以供参观。房间内的设计延续了米拉公寓的风格,但米拉公寓的门和窗还是传统的直线条,房间也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而巴特罗公寓的门、窗、屋顶、天台全是波浪形的曲线,地面和天花的线条都是无比圆润,甚至房间内的灯具和一些家具也是高迪亲自设计的

28、,以便与房间本身的风格相协调,使房间的布置更趋于高迪最初的设计,三、未来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前数年,意大利出现了一种名为“未来主义”的社会思潮。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未来主义”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不仅如

29、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等。,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蓬皮杜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约4000平方米;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约5000平方米。连同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03305平方米。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墙以外,没有一根内柱,也没有其他固定墙面。各种使用空间由活动隔断、屏幕、家具或栏杆临时大致划分,内部布

30、置可以随时改变,使用灵活方便。设计者曾设想连楼板都可以上下移动,来调整楼层高度,但未能实现。 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整个设计的特色在于内部并无任何支撑结构,可自由拆卸。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物外部,使楼面实用空间更大。而且玻璃幕墙的设计,能够善用天然光;地下大

31、堂门向着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凉爽,节省不少冷气费。加上其设计灵活,可按实际需要轻易进行扩建工程而不影响原有楼层。楼内还有一部文件运输带,可每天自由传送数吨重的文件。 建筑重点是“衣架计划”的设计方案。整个地上建筑用四个构架支撑,每个构架包含两根桅杆,分别在五个楼层支撑悬吊式桁架。桁架所形成的双高度空间,成为每一群楼层的焦点,同时还包含了流通和社交的空间。每根桅杆是由四根钢管组合而成,在每层楼使用矩形托梁相互连接。这种布局使桅杆违到最大承载力,同时把桅杆的平面面积降到最小。,现代建筑,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

32、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1919年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于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热烈鼓吹应创造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建筑。德国建筑师L.密斯范德罗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19251926),

33、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19281931)、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A.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包豪斯校舍(19251926) 校舍的形体和空间布局自由,按功能分区,又按使用关系而相互连接。它是一个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为了使基地不被建筑隔断,公共活动部分和行政办公用房底层透空,可通行车辆、行人。按

34、各部分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赋予不同的形象。实验工厂是一大通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悬挑楼板。外墙采用成片的、贯通三层的玻璃幕墙,既利于采光,也显示出与其他部分不同的外形。教室楼也是框架结构,由于间距不大,构造比较轻巧。水平的带形窗和白墙相间是它的外形特征。宿舍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承重砖墙的混合结构;墙面较多,窗较小,各房间外面有各自的小阳台,形成了宁静和互不干扰的居住气氛。食堂兼礼堂是集体使用的大空间,外形开朗。屋顶全是平顶,为空心楼板上设保温层,铺油毡和预制沥青板构成,人们可以在屋顶上面活动。全部铸铁落水管隐藏在墙内,外形整洁。在造型上采取不对称构图和对比统一的手法。一个个没有任何

35、装饰的立方体,由于体量组合得当,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错落有致,实墙和透明的玻璃虚实相衬,白粉墙和深色窗框黑白分明,垂直向的墙面或窗和水平向带形窗、阳台、雨篷比例适度,显得生动活泼。,萨伏伊别墅(19281931)别墅在巴黎附近普瓦西的一个占地约12英亩的花园中,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20米。整个建筑由立柱支承,共三层。底层三面透空,汽车可以驶入。 别墅轮廓简单,像一个由几根细的圆柱支承起来的白色方盒子。立面全部为直线、直角,构图严谨,各部分比例统一采用黄金分割率。盒子的四边稍微挑出于柱子之外,墙很薄,水平向的长窗和窗洞里透露出的屋顶花园和明亮的房间,使人感到这个镂空的立方体内似乎充溢着无

36、限的阳光和空气。雪白的粉墙和底层透空部分的虚实对比,盒壁和内部空间的前后层次,在阳光之下形成强烈的光影变化,使简单的形体显得生动丰盈。 别墅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框架结构,各层墙面无需上下对齐,空间不仅在垂直方向、而且在水平方向相互穿插,室内外彼此贯通。起居室靠屋顶花园的一边是大片玻璃窗,另一边是一半开敞的休息廊。,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建于1929年。占地1250平方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

37、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 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

38、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二、有机主义,现代建筑注重空间,认为建筑的真实性不在于围合作用的实体,建筑的本质为空间。这种重虚略实简化了实体形态的边界要素,几何形的抽象组合产生了简洁、明亮、轻快的形态特征。以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实质上,由内而外就是强调功能,整体性就是建筑内外空间与环境的统一。,有

39、机建筑特征, 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母题构图贯穿全局。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从事物内在的自然本质出发,提倡自内而外的设计手法。 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 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建筑设计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

40、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三、典雅主义,典雅主义,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义发展的后期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纯形式与技术特征。典雅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师菲利蒲约翰逊(P.Johnson1906)、斯东(Edwand.D.Stone,19021978

41、)和雅马萨基(M.amasaki,1912)。斯东设计的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U.S.Embassy New Delhi 19551958)于 1961年获美国AIA奖,是典雅主义代表作。,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主楼为长方形,周围有一圈柱廊,左右对称,有明显的基座,柱子,檐部,三个部分。这种构图与古希腊神庙有相通之处,但是柱子是带金色装饰的钢柱,薄板是薄薄的一片,与古典柱式比例相差甚远,而带有现在信息。廊子后面有大片花格墙,能让人联系到著名的泰姬马哈陵。这座使馆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建筑神韵,典雅,高贵,受到了广泛的赞赏。1959年1月,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使馆落成时说:“这座建筑令我

42、欢喜。它把印度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到了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座建筑是被称为典雅主义的作品。,四、粗野主义,粗野主义,亦译“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3、。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保罗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建成于1963年,是粗野主义的代表作品,在建筑的形体组合、体量空间上作了大胆的尝试。保罗鲁道夫反对国际式的玻璃方盒子的坚硬冷漠,他揉和了勒柯布西耶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品的特点,创造出这

44、个独具特色的、代表个人风格、里程碑式的著名建筑。,五、高技派,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高技派”这一设计流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凝土结构已无法达到其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荷载,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到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掺和在建筑技术之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筑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

45、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香港中国银行、约翰汉考克中心等。,约翰汉考克中心 (John Hancock Center) 是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一幢摩天大楼,别名BigJohn,楼高343.5米 (1,127英尺),加上天线更高达457.2米,地上100层,总楼面面积260,126平方米,开工於1965年,完工於1969年,是当时纽约之外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约翰汉考克中心是现在芝加哥第3高和美国第4高的大楼,是由结构工程师法兹勒汗(Fazlur Khan)所设计。在大楼的94楼设有观景台,95楼设有餐厅,能饱览芝加哥和密西根湖的景

46、色。44楼设有一个全美国最高的室内游泳池。,中银大厦中银大厦,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六、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有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她即出现在西方世界开始对现代主义提出广泛质疑的时代背景中,又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到了80年代,当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在西方建筑界引起广泛关注时,它更

47、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乐于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并运用讽喻手法的折衷风格。应该说,美国是形成这股思潮的中心。,母亲之家母亲之家,表现了古典形式复杂的激变与暧昧模糊的异化效果,具有戏谑的美学意趣,这既是母亲住宅的风格特点,又是对文丘里提出的以非传统手法对待传统的具体诠释。,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建筑的底部是三层厚实的基座,其上12层高的主体,大面积的墙面是象牙白的色泽,上面开着深蓝色的方窗。正立面中央11层至14层是一个巨大的楔形,仿佛放大尺度的古典建筑的锁心石,或者你也可以想象成一个大斗之类的。大斗的中央,是一个抽象、简化了的希腊神庙。大斗之下是镶着蓝色镜面玻璃的巨大墙面,玻璃上的棕红色竖条纹形成某种

48、超常尺度的柱子的意象。柱子之上,正面是一对突出于建筑表面的一层楼高的装饰构件,样子像风斗,而在两侧的柱头之上则是一横条亮丽的深蓝色装饰,好像包装礼品的花带子或者表示密封图章的飘带。,1、原始时期建筑(公元前221年前)上古至秦以前2、秦与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21公元220)3、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220590)4、隋、唐时期建筑(590906)5、五代、宋、辽、金时期建筑(9061280)6、元、明、清时期建筑(12801912)7、民国时期(1912年以后)8、现代建筑事业:1950s年代起的大发展 近代、现代中国建筑阶段划分的疑问?,中国建筑的发展,原始时期建筑,一、穴居易系辞曰:“

49、上古穴居而野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

50、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北京猿人住的山洞,二、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考古学和民族学中的所谓的水上居住或栅居,以及日本所谓的高床住居,亦属此类建筑。这种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至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