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学习笔记精装整理-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学习笔记精装整理-全.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学习笔记精装整理全河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学习笔记精装整理全1第一章总论3第一节会计概述3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6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7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14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4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16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20第一节会计科目20第二节账 户23第四章复式记账27第一节复式记账法28第二节借贷记账法28第三节会计分录33第四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35第五节借贷记账法的应用46第五章会计凭证62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62第二节原始凭证63第三节记账凭证65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68第六章会
2、计账簿73第一节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73第二节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75第三节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76第四节对账77第五节错账更正方法78第六节结账79第七节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80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85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85第二节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85第三节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88第八章财产清查90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90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91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93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100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100第二节资产负债表101第三节利润表104第四节现金流量表106第十章会计档案112第一节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112第二节会计
3、档案的归档112第三节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113第四节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113第五节会计档案的销毁114第一章总论本章学习重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的对象是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予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
4、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新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资产与权益韵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5、。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一)古代会计阶段在宋代,官府中的官吏报销钱粮或办理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实行“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数字,比喻支撑物体的四根柱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二)近代会计阶段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l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算术、几何、比及
6、比例概要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阐述了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这被会计界公认为会计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我国会计从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的过渡一般认为在明代。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傅山在“四柱清册”记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进缴存该。“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记账的开始。(三)现代会计阶段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是现代会计的开端。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
7、;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更确切地讲是从1939年第一份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研究公报”的出现为起点。二、会计的目标(一)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决策有用观),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责任观)。具体而言,我国会计的目标主要满足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经济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1)投资者
8、。投资者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部分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其投入资金的运作情况如何,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等情况如何,对这些情况的掌握一般要依靠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同时,作为投资者还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的决策,如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决定是否应该对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如购入股份)、是否应该转让其在企业中的投资(如转让股份)等,而这些信息主要由企业的财务会计来提供。(2)债权人。债权人主要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债券购买人及其他提供信贷的单位和个人。他们主要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情况,以便掌握企业能否如期偿还贷款本金并
9、支付利息,做出是否给企业贷款的决策或决定是否贷给企业更多的资金。(3)政府部门。例如,财政部门作为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政府机关,需要利用财务会计信息掌握企业的会计行为是否遵守了用于规范会计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税务部门需要利用财务会计信息掌握企业依法应缴纳多少税金,是否依法纳税,有无偷、漏税的现象,同时了解企业未来的纳税前景;证券交易监督管理部门需要了解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信息是否充分,是否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投资者是否理解公司公开的财务信息等。(4)社会公众。2.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者以及企业职工。(1)企业内部管
10、理者。(2)企业职工。(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应当如实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或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以便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制定正确的编制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三、会计的基本职能(非常重要)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一般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这两项基本职能已经写入会计法,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对特定主体的经
11、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确认是运用特定的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记录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的会计程序。报告是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行政事业单位是对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务状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行为。会计核算具体的内容表现为各种经济业务,具体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
12、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核算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二)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会计监督应贯穿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
13、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四、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换言之,会计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差异。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
14、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以及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上述资金运动呈现出显著的运动状态,一同时也具有某一时点上的相对静止状态。仍以工业企业
15、为例:为了维持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量的经济资源(即资产),它们分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供应、生产、销售等阶段)和不同方面(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及货币资金等),我们称之为资金占用。另一方面,这些经济资源的取得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包括来自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或是债权人提供的借款等,我们称之为资金的来源。从任一时点上看,资金运动总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非常重要)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
16、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
17、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规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因缺乏存在的基础将无法采用,企业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不能采用通常的方式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例如,企业对它所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
18、提下,才可以在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内,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一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将其磨损的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对于其所负担的债务,如应付款项也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可以按照原先规定的条件偿还。(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期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法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反
19、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还应当假设所选择的货币的币值或代表的购买力是稳定的。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二、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的基
20、础要求为: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也是进行会计确认
21、和计量的依据。我国企业的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为它们反映企业资金价值运动的静止关系,所以又称为静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因为这三个要素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价值关系,所以又称为动态会计要素(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并可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
22、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1.资产。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指资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例如,企业通过收回应收账款、出售库存商品等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企业也可通过对外投资以获得股利或参与分配利润的方式间接获得经济利益。按照这一特征,那些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继续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11】甲设备是某企业2005年购入的,由于技术更新2008年
23、购入了作为甲设备替换使用的乙设备。乙设备购入后,甲设备不再使用,同时由于没有活跃的市场而无法出售。则在2008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中,由于甲设备不能再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不再作为资产反映。(2)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企业应该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资产。但对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的,比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12】某企业2008年同时租入甲、乙两台设备,其中甲设备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的,租期为5年,乙设备是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
24、,租期为8年。在2008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中乙设备由于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反映,只做备查登记;而甲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是企业能够控制甲设备产生的经济利益,因此可以将甲设备作为资产在2008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未来交易或事项不能作为资产确认。如企业签订的购货合同,由于购买交易尚未发生,因此不能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例13】某企业计划在2009年购入一批存货,并已经与供货方于2008年l2月.签订了购买合同,合同约定供货方应于200
25、9年1月份提供商品。则企业在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不能将这批存货作为资产反映,因为其尚未取得。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袁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主
26、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2.负债。负债又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有时,企业可以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的负债,但最终一般都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对于
27、企业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务计划等,并不构成企业的负债。符合上述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按照偿还期长短,可以将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
28、司的所有者权益亦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由于都属于企业净收益的积累,所以合称为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具有
29、以下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债务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一般可以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和参与经营管理。(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收入应当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日常活动,是企业为完成其
30、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比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商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销售保险、咨询公司提供咨询劳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明确日常活动是为了区分收入与利得的关系,不属于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应作为利得处理,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取得的经济利益流入。(2)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但是并非所有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都是收入,如所有者投入资本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但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能确认为收入。(3)收入应当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由
31、于收入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最终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收入在符合定义的基础上,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第一,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第三,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是一致的。以工业企业为例,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由产
32、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目的是将费用与损失区分,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确认为损失,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损失,违法经营被处罚而支付的罚款、违反合同支付的违约金等。(2)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导致资产减少)。但并非所有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都属于费用,如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就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不
33、能确认为费用。(3)费用应当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如企业偿还一笔短期借款,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负债也同时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所以不能确认为费用。费用的确认除了符合费用的定义外,还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才可以确认:第一,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第三,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在确认费用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
34、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第三,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经营业绩,通常是评价企业管理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和损失(营业外支出)等。其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
35、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业绩,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营利能力。【例1一4】企业当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债务重组等发生的利得和损失,均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的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不同层次的概念,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利润总额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6、。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
37、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二)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的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三)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额。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四)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
38、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五)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需要注意的是
39、,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导致其事业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较大差别,其会计工作的目标也必然有较大差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和企业会计要素的划分也存在较大差别。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五大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以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定义为例,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应缴款项等;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
40、性资金,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同时,在具体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也还有区别,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等。三、企业会计等式如前所述,企业的六项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特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
41、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如前所述,资产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实际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资产来源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
42、的恒等关系。下面通过分析A企业1月份发生的几项经济业务,来说明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例15】2008年1月2日,A企业收到所有者追加的投资500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这项经济业务使银行存款增加了500 000元,即等式左边的资产增加了500 000元,同时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也增加500 000元,因此并没有改变等式的平衡关系。【例16】2008年1月10日,A企业用银行存款归还所欠B企业的货款20 000元。这项经济业务使A企业的银行存款即资产减少了20 000元,同时应付账款即负债也减少了20 000元,也就是说等式两边同时减少20 000元,等式依然成立。【例1一7】2008年1月
43、15日,A企业用银行存款80 000元购买一台生产设备,设备已交付使用。这项经济业务使A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80 000元,但同时银行存款减少了80 000元,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一项增加一项减少,增减金额相同,因此资产的总额不变,会计等式依然保持平衡。【例18】2008年1月28日,由于资金周转困难,A企业向银行借入100 000元直接用于归还拖欠的货款。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应付账款减少了100 000元,同时短期借款增加了100 000元,即企业的负债一项减少一项增加,增减金额相同,负债总额不变,等式仍然成立。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复杂得多,但无论其引起会计要素如何变动,都不
44、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亦即会计等式的平衡)。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资产的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负债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等式右边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
45、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二)收入费用利润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盈利水平。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反映和考核B.核算和监督C.预测和决策D
46、.分析和管理答案B2.会计以( )为基本计量形式。A.实物计量B.货币计量C.时间计量D.劳动计量答案B3.会计主体是( )。A.企业单位B.法律主体C.企业法人D.进行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答案D4.会计监督的职能也称为( )。A.核算B.控制C.报告D.调整答案B5.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包括( )。A.固定资产净收益B.固定资产盘盈C.销售产品D.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 )。A.资产B.成本C.负债D.费用答案AC2.资产定义的要素包括( )。A.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B.资产具有实物形态C.资产由企业拥有或控制D.资产
47、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答案ACD3.负债定义的要素包括( )。A.负债是由现在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偿债义务B.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偿债义务C.负债是由将来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偿债义务D.负债将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答案BD4.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等式的有(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D.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答案AB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A.权责发生制B.复式记账法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答案CD三、判断题1.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是同一概念( )答案2.会计核算只能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答案3.持续经营是指企业能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因而它仅仅是一项会计假设,缺乏客观存在的基础( )答案4.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过去的信息,不能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数据( )答案5.我国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主要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