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280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通史复习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俄国十月革命至今),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历史;经济全球化趋势。政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世界:,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90年代初) :两种不同文明的的对峙,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 (19171945) :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第三阶段多极化的世界(1990年至今

2、) :两种不同文明的的融合,第一阶段(19171945) :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阶段特征,经济:形成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政治: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处于武装对峙与竞争共处状态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1、科技:物理学的革命2、思想:列宁主义的发展及凯恩斯主义出现3、文学艺术:现代派占主导地位;影视艺术产生国际关系 :1、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2、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重点突破,一、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 必然性: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落后、矛盾) 偶然性: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条件:无产阶级、工农同盟、布尔什维克

3、党,2、革命经过,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1917年4月“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两权并存,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社革NO1胜利,结果:出现两个政权的局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平方式)转换的任务。,3、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最迫切)和土地法令(最根本)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掌握政权核心)。,4、意义:1)国内意义: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2)国际意义: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时代意义: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一败一成的原因,1、(政党)2 、巴黎公社没有在新政权成立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同时对法兰西银行采取宽容态度,听任资助梯也尔政府;十月革命胜利后,同反革命分子和怠工现象作斗争,并成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迅速占领了国家银行,并收归国有(经济基础)3 、(农民),阶段小结:,俄国革命的特点,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由设想和平夺

5、权到暴力革命夺权,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阶段小结:,不同:俄国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认识:1、无产阶级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是由各种具体国情决定的。2、革命道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和照搬别国经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赫、勃、戈),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重点突破,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1.背景:苏维埃政权建立 苏

6、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 主要是指苏俄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 干涉 。,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实行实物配给制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4.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A、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 项特殊政策。B、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C、为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D、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列宁),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一)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二

7、)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 议,三)内容: 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工业国有化,扩大企业自主权 3、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4、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新在哪里?,四)特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主要“新”在利用市 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管理建设方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 所有制形式存在。,五)评价:是由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8、,巩固了工农联盟,到1925年,苏俄经济经济基本恢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它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没有坚持。斯大林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3、“斯大林模式”,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形成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威胁;本国国 情和传统的制约;斯大林的个 人因素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的实施,苏联工业化的特点(1)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2)是人类历史上史无

9、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尝试。(3)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苏联工业化的评价1)经验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2)教训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三)评价“斯大林模式” 利:使苏联国力增强、国民素质提高;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政治方面: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缺乏对干部的监督;盛行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压抑了

10、劳动者的积极性。 成为以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重要原因。,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苏俄的显著差异。,学习与运用,民主革命:苏联是城市工人、市民及士兵暴动的二月革命;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 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社会主义革命:苏联是暴力的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没收资本主义企业;中国是在掌握政权情况下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和赎买.两者都对农业实行集体化,苏联用强制和行政手段,中国循序渐进,自愿互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和中国的初期都是以重工业为中心,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苏联形成斯大林体制,积重难返,中国在曲折探索中摸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三、资本主义制度

11、的发展与创新,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重点突破,学习与运用,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中,德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的走上了法西斯对外扩张的道路,可罗斯福新政为什么可以成功利用改革渡过危机?,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 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 经验。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 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纵观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经济体制改革,它们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我们得到

12、了什么样的启示?,学习与运用,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启示:资本主义虽然并非完美,但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与策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罗斯福新政的“新”表现,新的理论:出现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新的特点: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新的起点:新政实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

13、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的起点。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重点难点突破,第二阶段(1945年-21世纪90年代初) :两种不同文明的的对峙(美苏冷战),经济:1、社会主义:探索摆脱斯大林模式弊端的途径2、资本主义:探索稳定经济秩序的途径:国内国际政治: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形成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2、资本主义:形成以美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文化:1、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发展2、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更加色彩纷呈国际关系 :1、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日本;中国;美;苏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

14、;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阶段特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赫、勃、戈),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重点突破,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重在农业,重在工业,经济政治,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突破体制,但背离了社发展方向,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时间:都发生于8

15、0年代末90年代初 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性 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遭到 重大挫折。 从原因看: a、都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b.都由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的错误政策引起 c.外因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知识延伸,布雷顿森林体系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重点突破,2008年5月,我国西部数省遭受严重震灾,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各国都在密切关注金融风暴将会如何摧残各欧美大国之时,一个极地

16、边“世外桃源”般的小国家冰岛却拉响了更为刺耳的警报。10月6日,冰岛总理总理吉尔哈尔德宣布,国家可能将要破产。为度过金融危机,冰岛已向俄罗斯、欧盟寻求帮助,此外它还可能向下列哪一组织求援?,A.WB BIFM C WTO DAPE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体系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评价: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也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的发展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但被美国所操纵,对外进

17、行经济扩张,学习延伸,比较二战前与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学习延伸,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标志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背景,开始出现,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核心),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经济”的出现。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创新: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1、时间:二战后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结果: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定义:也称服务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部门而言,为它们提供直接或间

18、接服务的部门。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知识经济)。主要作用(影响):增加就业,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3、第三产业的兴起,重点突破,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创新: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定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模式。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兴起: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经济知识化; 第二经济网络化; 第三经济全球化。,4、知识经济,重点突破,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创新: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19、济体系重新确立,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东南亚国家联盟,50-80年代末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四、经济区域集团化,讨论: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形成的特点:,重点难点, 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五、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冷战),六、

2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多极化: 指的就是多个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且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力、作用力和协调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日本、中国等。,20世纪60、70年代,促使世界多极化因素:1.欧共体的形成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兴起4.社会主义阵营瓦解5.中国的振兴,第三阶段多极化的世界(1990年至今) :两种不同文明的的融合,经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计划经 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形成“一超多强 的特点”;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并行科技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加强;霸权主义与恐 怖主义造成了国际社会的动荡不安。,阶段特

21、征,具体表现,经济:经济全球化(WTO)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形成“一超多强” 的特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 胁思想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航天 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国际关系: 旧的格局已经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形成“一超多强”的特点。和平与发展是主题;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造成了国际社会的动荡不安。,第三阶段多极化的世界(1990年至今) :两种不同文明的的融合,一、发展进程:1.开始: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让世界会合,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增,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2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表现:商品输出、国际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推行自由贸易的原则。,3、进一步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表现:资本输出,跨国公司产生,国际分工向深度广度发展,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4、困境阶段:一战到二战结束,争夺世界市场,贸易保护,使全球化陷入困境,5、制度化阶段: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国际贸易、金融体系的共同规则的制定。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向制度化方向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互隔绝,阻碍了全球化 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后发展为世贸组织)。6、开始多极化阶

23、段: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重点突破,一、经济全球化,7.进入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 表现:跨国金融交易的急剧增长;全球贸易额的急剧增长;生产的全球一体化即国际化进一步加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同与普及。,二、原因: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的推动;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 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三、表现: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 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 的扩大。四、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 内的新一轮扩张。五、影响:一把

24、“双刃剑”,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1)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 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2)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世界(存在问题): 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问题的应对(1)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 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地区性合作。(3)求同存异,开展广泛国际合作。(4

25、)制定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科学措施。,中国入世,1、过程:(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23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但1950年台湾当局非法以中国名义退出(2)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 约国地位的申请(3)2001年正式加入世,考点热点,2、影响:机遇:1、有利于中国平等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2、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挑战: 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总之,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对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

26、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1、总特征:(1)旧格局解体;新格局尚未形成。 新旧格局交替(2)“一超多强”局面,2、表现: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俄、欧盟、日、中),3、多极化趋势加强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重点突破,表现(特征):和平与动荡、紧张与缓和并存,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现象:伊拉克战争、911事件、朝核六方会谈等,原因:霸权主义;恐怖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