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家庭第十课塔吉克族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大家庭第十课塔吉克族ppt课件.ppt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课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族,塔吉克族,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量:约4.1万产业:主畜牧业兼农业语言:有 维吾尔语节日:古尔邦节 诺若孜节(春节) 皮里克节(灯节) 祖吾节(引水节),分布,塔吉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地区,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只要聚居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悠久。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该词的原意为王冠。,服饰,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帽的后部较长,可遮住双耳和后颈。青年
2、妇女的帽子上镶有很多饰物,尤其是帽的前沿缀有一排色彩华丽、熠熠闪光的珠子和银链,配以耳环、各种宝石项链和称为阿勒卡的圆形银胸饰,显得娇美、艳丽,楚楚动人。当她们外出时,帽子外要披一条数米长的红、黄或白色大头巾。妇女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一块后帘,遮住后脑和两耳。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一般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多披黄色。身穿连衣裙,天冷时外套袷袢。为了美观和保护裙子,已婚妇女常系彩色围裙。妇女大都喜爱装饰,盛装时帽沿上加缀一排小银链(斯拉斯拉),戴大耳环,颈绕数道珠项链,胸前佩戴名为阿勒卡的圆形大头饰。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白纽扣。新娘在辫梢饰丝穗。,塔吉克族成年男子大多数常在衬
3、衣外面穿黑色的袷袢(无领、对襟的长外套),系绣花布腰带;冬季外加羊皮大衣。男帽一般为黑绒圆高筒帽,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阔花边,帽里多用黑羊羔皮缝制而成。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这种帽子很适合高寒地区特点,遇到风雪时,把帽边拉下就可紧紧遮住双耳和面颊。服饰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统帽;女子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后帘。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多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也有用黄色的。男女都穿红色长统尖头软底皮靴。,著名的诗歌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各式各样的和利可斯尔水鸟,总称玛卡姆,是诗歌的代表作。塔吉克族能歌善舞,音乐为阿拉伯音乐风格,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
4、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乐器为鹰笛(鹰翅骨制的短笛)、巴朗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和热布甫(弹拨的六弦琴)。舞蹈大都为双人舞,以模拟雄鹰翱翔为特色。,新疆塔吉克族鹰舞传承人是库尔班托合塔什。这位在帕米尔高原上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既没多少文化,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既饱尝了高原生活环境之苦,又离不开这种苦。 塔吉克族人崇拜鹰,喜欢用鹰舞来表达对鹰的崇拜。库尔班托合塔什15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鹰舞。在帕米尔高原上,他成了鹰舞之王,他跳的鹰舞 商人与马、天鹅与狐狸等,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可他承认只有一次,跳出了他自己。那天,他生活的喀喇昆仑山深处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来了10多名自
5、治区和州上的领导,和全乡人一起庆祝引水节。当大家砸开冰块,将清澈的雪水引入水渠,看着清澈的雪水缓缓流入耕地时,库尔班托合塔什带头跳起了鹰舞。他时而盘旋仰步,如鹰起落,时而双肩微抖,如鹰空中傲视。他脚顿挫、手高扬、腰扭动,眉毛和嘴唇跟着节奏,不停地微微颤动,跳着跳着,眼泪突然哗地一下涌出了眼眶。他一边流泪,一边跳。跳完了,抱着一个领导,失声痛哭。 呜呜呜他像孩子一样,不能自制。哭声,感染了在场人,很多人也跟着抹泪。 他说:我跳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大领导,就这一次,才知道自己和鹰舞的价值。除了山里人,外界极少有人知晓,他跳的鹰舞有多么出色。多少年了,鹰舞这个来自塔吉克族人的一种普通艺术,难
6、求最高礼遇的命运,此刻,被他一语道出。 跳鹰舞是他一生的精神快乐,他把这种快乐,带给了数不清的塔吉克族人。当然,他也为鹰舞的命运难受过、悲伤过、担忧过,但他从来没哭过。可平生第一次,他哭了,哭得有点莫名其妙,哭得毫无理由,泪水从心里喷涌出,又流进了心里。鹰舞是中国民间舞蹈中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艺术价值很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日渐失去生存的土壤,面临困境,亟待保护与抢救。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塔吉克族鹰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春节,塔吉克族的节日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奇托奇迪尔艾托节(春节),时间在每年青草
7、就要萌芽的公历3月。家家大搞卫生清洁工作。一清早,由小孩牵一黄牛到屋内绕行一圈。主人向牛背撒面粉,喂少许饼后牵出。接着,全家鱼贯而入。然后互相幸访祝贺。妇女们要给来宾的左肩上撒面粉,以示吉祥。,灯节,塔吉克族受其祖先的信奉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还过巴罗提节,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月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灯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长按辈分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
8、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出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神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它被称为天灯。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仰望天灯,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门前要点火堆驱邪,火堆在巴罗提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婚礼,塔吉克族婚礼上的鹰笛手,婚礼,婚礼。塔吉克族的婚礼包括订婚、结婚等。传统的订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年订婚,另一种是童年订婚。成年订婚年龄一般是男十五六岁、女十三四岁,订婚后不久即
9、举行结婚仪式;而童年订婚是在男女未成年时订婚,有的甚至在几岁时,双方父母便为之订婚。结婚仪式历时三天。第一天是仪式的序幕。男女双方各在自己家中打扮和准备,两家都忙忙碌碌,喜气洋洋。参加婚礼的客人都携带礼品前来贺喜,所带礼品一般为4到6个馕及衣服、首饰等,近亲则要送绵羊。母亲或长嫂在送来的礼品上撒些面粉,以示吉祥。有些地方举行婚礼时,女宾客除了带礼物外,每人还带一些白面粉。到新娘家时,纷纷把白面粉撒向墙壁,以示祝福。来客分别在男女两家欢聚一堂,并唱歌跳舞。第二天,婚礼进入高潮,新郎骑高头大马,由两个伴郎相陪,由亲朋好友护驾,弹着民族乐器,浩浩荡荡到女方家迎亲。当天晚上,在新娘家正式举行宗教仪式-
10、尼卡。仪式由阿訇主持。地点在新娘房屋中,参加者除新郎、新娘和双方各两位伴郎及伴娘外,双方家长和亲属不得参加。仪式开始时,阿訇走到新人面前念经祈祷,念完一段经文后,端一碗盐水让新人共饮,如同汉族的交杯酒。接着往新人身上各撒一些面粉,然后双手各拿一块羊肉,在肉上吹口气,右手的交给右边的新郎,左手的递给左侧的新娘,并给他们各吃一口馕。至此,仪式即告结束,一对新人可在一旁坐下。这时,新娘父母及亲友进屋祝贺。这天晚上,女宾打起手鼓,男宾吹起鹰笛,纷纷唱歌跳舞,婚礼达到高潮。第三天早晨,新娘与父母和亲友挥泪告别,新郎和新娘同骑一匹骏马,男在前,女在后,由迎亲队伍簇拥着起程到婆家。一路上,弹奏各种乐器,边歌
11、边舞。马到门前,婆婆给新儿媳端上两碗加有酥油的鲜牛奶。新娘在马上喝毕后下马,进入新房,蒙着面纱坐在屋里。这一天,新郎家大宴宾客,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新婚三天之内,新娘住在新房内,不准出门。婚后第三天,娘家须携带礼物和饭食到新郎家,表示还挂记着自己的女儿。男家还要请阿訇和证婚人拜德尔汗前来作客。这一天,阿訇或作为征婚人的拜德尔汗要在大家的面前揭去新娘的面纱。此后新娘方可参加劳动。晚宴后,娘家人在婆家住一宿。至此,整个结婚仪式才告结束。,其婚姻有几个特点:一是父母包办,男女没有自主权;二是普遍早婚,一般男子20-22岁,女子18-20岁结婚;三是亲属有优先权,缔结婚姻时,首先考虑近亲和表亲(舅表、
12、姑表和姨表),无血缘禁忌。而且,男女双方不受辈份和年龄的限制。如无近亲和表亲,才考虑与其他人缔结婚姻;四是姑娘不嫁外民族,而男子可娶其他民族姑娘为妻。这也许是塔吉克族自古遗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五是一般不离婚,这与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相同,他们讲究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一对夫妇只要活着,就厮守在一起,没有离婚的风气。休妻或嫁几个丈夫,均被认为是可耻的。因此,他们对婚姻大事极为慎重,有如要对亲,必须商量一年之说;六是实行转房制(或称收继婚),当丈夫死后,如有子女,一般很少改嫁。如要改嫁,首先嫁给丈夫的兄弟。,图腾崇拜,鹰与塔吉克族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塔吉克人的民间舞蹈名之曰鹰舞,其基本动作完全是模仿鹰的动作。最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乐器是鹰笛,这是由鹰的翅骨制成的。塔吉克族人中广泛流传着有着鹰的各种传说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鹰总是与塔吉克人生死与共,息息相关,在危难关头,鹰总是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为民众创造幸福。在一般塔吉克族人的观念中,鹰也是勇敢、正义、忠贞的象征。可以推测,鹰是塔吉克族先民崇拜过的动物图腾,塔吉克文化中与鹰有关的这些文化现象正是远古塔吉克族先民鹰图腾崇拜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