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33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第6章 能流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1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6.2能量流动渠道6.3能量流动过程6.4能流模型及能流分析6.5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6.1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6.1.1能量的概念、形式及转化6.1.2生态系统的能源6.1.3热力学第一定律6.1.4热力学第二定律6.1.5序、熵与耗散结构,6.1.1能量的概念、形式及转化,力学定义能量是:物体做功能力的量度。物体对外界作了功,物体的能量要减少;反过来,若外界对物体作了功,物体的能量就要增加。如某些动物搬运食物,则动物对外界作了功,体内的化学能减少。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存在、变化及其发展,都与能量息息相关,遵循一定的能量变化规律。,1.能量

2、的概念,2.能量的形式,(1)辐射能:来自光源的光量子以波状运动形式传播的能量。(2)化学能:化合物中具有的能量,(3)机械能:运动着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4)电能:电子沿导体流动时产生的能量。(5)热能:同温度相联系的一个状态函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形式及转换,3.能量的形式及转化,太阳辐射能,太阳能,辅助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6.1.2生态系统的能源,1.太阳能,太阳能,辅助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2. 辅助能,太阳能,辅助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在自然过

3、程中产生的除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形式的能量,如沿海和河口湾的潮汐作用、风能、水势能、降水及蒸发作用等。,3.自然辅助能辅助能,太阳能,辅助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地投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主要是为了改善生产条件、加快产品流通、提高生产力,如农田耕作、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农业生物的育种以及产品的收获、贮藏、运输、加工等。,4.人工辅助能,太阳能,辅助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来自生物有机体或社会有机物的能量。如人力、畜力的做功,有机肥、种子、种苗的化学潜能。,5.生物辅助能,太阳能,辅助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

4、,工业辅助能,来自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电等形式直接投入的和化肥、农药、农膜、机械等等形式间接投入的能量。,6.工业辅助能,种子,生态系统的能源,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果用E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热或放热,W表示系统对外做功,则: E=Q+W即:一个系统的任何状态变化,都伴随着吸热、放热和做功,而系统的总量并不增加或减少,它是守恒的。,6.1.3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片森林接受固定的太阳能是Q ;被动物、微生物消耗,人类砍伐的是W ;剩下的有机物能是E。则: E=Q+W。若消耗W 固定Q , E为

5、负,森林衰退若消耗W =固定Q , E为零,森林稳定若消耗W 固定Q , E为正,森林发展,热力学第一定律(例一),一个动物摄食固定的有机物能是Q ;动物活动、消耗的是W ;剩下的有机物能是E。则: E=Q+W。若消耗W 固定Q , E为负,动物变瘦若消耗W =固定Q , E为零,动物不长若消耗W 固定Q , E为正,动物生长,热力学第一定律(例二),自发过程不可逆;一种形式的能量不可能100%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永动机不可能造成;自发过程是能量损耗的过程;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存在衰变、逸散现象,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有机物变无机物是自发过程,其间伴随

6、着能量的逸散。其逆过程是通过太阳能做功完成的。,6.1.4.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切过程中,系统潜在做功的能,可分解为两部分:即有用能和热能。前者可继续做功,叫自由能,通常占一小部分;后者无法再利用,而以低温热能形式散发于外围空间,往往占一大部分。 G=HTS式中:G为自由能,即可对系统做功的有用能;H指系统热焓,即系统含有的潜能;S代表系统的熵;T是过程进行时的绝对温度。,熵与焓,植物叶片吸收的太阳能(A),植物叶片固定的太阳能(B),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C),热力学第一定律:A=B+C热力学第二定律:BA,反射,反射,能,焓,熵,能,焓,熵,世界上一切有序的结构、格局、安排都会自然地趋向于

7、无序。要维持有序状态,只有使系统获得更多的潜能以做功,清除不断产生的无序,重新建造有序。热力学第二定律可表述为熵定律:“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所谓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通过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能量的不断交换,就能克服混乱状态,维持稳定状态。,6.1.5序、熵与耗散结构,6.2能量流动渠道 6.2.1 食物链(food chain) 6.2.2 营养级(trophic level) 6.2.3 食物网(food web),1.定义: 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食物营养关系将彼此联系起来的链条叫食物链。例子:1.大鱼吃小

8、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稀泥;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6.2.1食物链,2.食物链类型,(1)草牧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 )(2)腐食食物链(Saprophytic food chain) (3)寄生食物链(Parasitic food chain) (4)混合食物链(Mixed food chain),从绿色植物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弱肉强食,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和血淋淋的斗争,所以又叫捕食食物链。捕食中以活有机体为食,所以也叫活食食物链。水稻-稻飞虱-青蛙-蛇-鹰,(1)草牧食物链,杨树,蝉,螳螂,黄雀,老鹰,草牧食物链,食物链成员与死的有机体为食,通过腐烂分解,由腐

9、生成员构成的食物链,动物尸体-蝇-真菌-细菌,(2)腐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由寄生成员通过寄生关系联系起来的链条,牛-蛔虫-原生动物,(3)寄生食物链,由腐生寄生捕食等多种成员联系起来的链条,稻草,鱼,牛,食用菌,蚯蚓,鸡,猪,粪,粪,粪,渣,(4)混合食物链,定义:食物链上的每个食性环节叫营养级。 绿色植物:第一营养级 草食动物:第二营养级 肉食动物:第三营养级 .有没有更高的营养级?,6.2.2营养级,一,二,三,四,五,定义: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的网络叫食物网。,6.2.3 食物网,食物链环节受损,食物网关键环节破坏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各类食物链总

10、是协同作用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食性复杂,一种生物是多种生物的食物;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意义,海藻-甲壳虫-鳀鱼-海鸟(鸟粪磷肥)落叶林-食叶虫-土壤微生物寄主植物-蚜虫-固氮细菌棉花-棉铃虫(生物疏导) 低肥力田地:63粒卵/100株 中肥力田地:127粒卵/100株 高肥力田地:366粒卵/100株农作物-害虫-天敌鱼-水獭(生物检疫),食物链、食物网与生态平衡,鹰,兔,鼠,三叶草,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6.3能量流动过程 6.3.1能量流动途径 6.3.2生态效率 6.3.3生态学金字塔,功,分泌脱落排粪排泄,

11、幼仔,产量,总生产,净生产,生长,呼吸作用,腐食动物,植食动物,光能或食物,吸收或取食,辐射或蒸发,1.个体水平的能流过程,6.3.1能量流动途径,2.食物链能流,3.生态系统能流,太阳能,4.能流途径,太阳能,I吃进的,不可利用的 未收的 吃剩的 粪便 呼吸R,生长,繁殖,NP固定的,A同化的,食源,收获的,n-1营养级,n营养级,可利用的,1.能量的损失,6.3.2生态效率,1)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 (1) 摄食效率: In/In-1 (2) 同化效率: An/An-1 (3) 生产效率: NPn/NPn-1 (4) 利用效率In/NPn-1或An/NPn-12)营养级之内的能量转化

12、效率: (1)组织生长效率:NPn/An (2)生态生长效率NPn/In (3) 同化效率: An/In (4)维持价: NPn/Rn,2.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物链上流动,上一营养级大约只能固定下一营养级能量的10%,这种规律称之为十分之一定律。,3.十分之一定律,C G Cao,6.3.3生态学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形似金字塔图。,(1)数目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3)能量金字塔,1.能流符号,6.4能流模型及能流分析,2.能流图解,6.5 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6.5.1 生物

13、生产及生产力的有关概念 6.5.2 初级生产 6.5.3 次级生产,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6.5.1生物生产的有关概念,1.生物生产,2.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称第一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的生物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或称第二性生产。,陆地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大约在03500 g/m2a,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1) 20003000 g/m2a。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

14、的生态系统,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2)10002000 g/m2a。森林和部分草地及温带生产力较高的农耕地。(3)2501000 g/m2a。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及大部分草地和农作物。(4)0250 g/m2a。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6.5.2初级生产,1.初级生产的级别,(1)收割法(2)CO2同化法(3)黑白瓶法(4)同位素法(5)叶绿素测定法(6)pH值测定法,2.初级生产力的测定,3.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及分析,(1)回归分析,3000y= _ t为年平均温度 1+e1.315+0.12t,y=3000(1-e-0.0064p) p

15、为年降水量,y=3000(1-e-0.0064E) E为年蒸发量,y=-157+5.17S S为年光合作用天数,y=378.51-6.82t+24.49D-119.13p.,(2)遥感估算,(3)系统分析,(1)光合面积(2)光合时间(3)光合效率,4.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三要素,(1)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价值(2)提高经济效益(3)增加动物蛋白,改善膳食结构(4)促进物质循环,1.次级生产的作用和地位,6.5.3次级生产,(1)合理利用资源(2)注意饲养量与饲料量协调(3)采用配合饲料结构(4) 控制动物活动,2.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本章重点,1、名词解释: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草牧食物链。2、简述热力学第一、二定律。3、掌握四种食物链类型的区别。4、简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意义。4、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三要素。5、次级生产的作用和地位及提高途径。6、谈谈怎样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初级生产,次级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