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336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1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ppt课件.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曹永军13828295791 ,第一节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第二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节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第五节 植物的防卫反应第六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第一部分 农作物病害基础知识,作物减产:平均10-15%,严重时绝产。品质下降:稻瘟病使碎米率增加;甜菜得褐斑病后,含糖量减少;小麦患锈病后而面筋减少。引起人畜中毒:小麦赤霉病-赤霉烯酮,头昏、恶心、呕吐、抽风,严重者死亡;甘薯黑疤病-黑斑酮,引起牲畜中毒。出口受限:带有危险性病害的农产品。限制了农作物栽培:由于一种病害发生在一地区不能栽种。影响农产品运输和贮藏:白菜

2、软腐病,水果采后病害。,农作物病害的危害:,马铃薯晚疫病,1845-1846年,爱尔兰爆发马铃薯晚疫病,造成大饥荒,饿死25万人,150万逃荒到北美洲,葡萄霜霉病,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爆发葡萄霜霉病,当地酿酒业濒临破产,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大流行,饿死200万人,数百万人逃荒,水稻胡麻斑病,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直接损失10亿美元。,玉米小斑病,1950年,中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小麦减产60亿斤,小麦条锈病,作物减产:平均10-15%,严重时绝产。品质下降:稻瘟病使碎米率增加;甜菜得褐斑病后,含糖量减少;小麦患锈病后而面筋减少。引起人畜中毒:小麦赤霉病-赤霉

3、烯酮,头昏、恶心、呕吐、抽风,严重者死亡;甘薯黑疤病-黑斑酮,引起牲畜中毒。出口受限:带有危险性病害的农产品。限制了农作物栽培:由于一种病害发生在一地区不能栽种。影响农产品运输和贮藏:白菜软腐病,水果采后病害。,农作物病害的危害:,根系的主要功能:支持植物和吸收水分及养分,有时还会贮藏营养根部的主要症状:根部虫瘿,发根,黑根、烂根等造成的影响:影响根部的吸收,植株萎蔫、矮缩、黄化,生长缓滞。,植物病害对根部的影响:,病害对植物会造成什么影响?,植物病害对茎的影响:,茎的主要功能:叶、花、果实着生的轴,也是水分和养分运输贮藏的重要部分茎的主要症状:局部病斑,如炭疽、溃疡、疮痂等;系统病害,植株枯

4、萎、黄萎、青枯,或腐烂、立枯、倒伏等造成的影响:水分和养分运输受阻,导致植株萎蔫和死亡,植物病害对叶的影响:,叶片的主要功能: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的主要症状:变色(褪绿、花叶、黄化、变紫),坏死病斑(圆斑、角斑、条纹、枯死)、畸形(皱缩、卷叶)等造成的影响:影响光合作用,以致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植物病害对果实的影响:,果实的主要功能:营养贮藏和有性繁殖的器官(农产品)。果实的主要症状:坏死病斑(炭疽、溃疡、疮痂)、畸形(表面肿瘤、畸果)、腐烂(软腐、干腐)等。造成的影响:直接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茭白黑粉病,郁金香碎色病毒病,韭黄,病害的利用,第一节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一、植

5、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病原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其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变,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1)病原:引致病害的原因。 (寄生物、不良环境条件、遗传性因子)(2)病程: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 (机械损伤和虫伤无病理变化过程,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3)损失:经济损失。,植物病害特点:,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为遗传性疾病;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二

6、、植物病害的病因,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 triangle):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也称“病害三要素”。,植物病害系统:病害三角,病原类型,寄生物(parasite):寄生于其它生物的生物,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host)。病原物(pathogen):能诱发病害的寄生物。把诱发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生物病原物(biotic pathogen)或简称病原物。,植物病害基本术语:,非传染性病害:也称生理性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是指由某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不能传染。传染性病害

7、:也称寄生性病害,是指由生物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可以传染。,三、植物病害的类型,两类植物病害的区别:,植物病害的其他分类方式:,症状: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四、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病症+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其中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其中包括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菌核、菌脓等。,四、植物病害的症状,病毒病:只有病状没有病症。,(一)病状的类型,1、变色(discoloration),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

8、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1)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2)褪色(fad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 (3)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4)斑驳 (mottle):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5)条纹(strip)、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6)白化苗(whiten seedling):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花 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杂。 由病毒引起的病状。,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它颜色。,条纹:,嫩茎、果实和叶片上表现出褪绿,间杂其他颜色或枯死的条斑。真菌、细菌,病毒。,2、坏死(ne

9、crosis),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1)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 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2)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3)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4)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 前者倒伏(腐霉),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5)溃疡:树干木质部坏死。,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斑点: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有明显的边缘,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番茄斑枯病,西瓜细菌性角斑病,紫 斑 轮 斑 角 斑,穿 孔,叶 枯,立枯和猝倒:幼苗阶段,茎基部受破坏,植株表现萎蔫以致 死亡。立而不倒称立枯;迅速倒伏称猝倒。,溃疡:植物

10、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 于木本植物的枝干。,(6)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 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柑橘疮痂病,辣椒疮痂病,(7)炭疽:是由一类炭疽病菌引起的,一般病斑凹陷、变褐色。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3、腐烂(rot),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1)干腐:水分快速及时失去。 梨树干腐病 (2)湿腐:水分未能及时散失。(3)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干 腐,软 腐,白菜软腐病,番茄脐腐病,葡萄白腐病,4、萎蔫(wilt),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

11、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马铃薯青枯病,辣椒青枯病,黄瓜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萎蔫(枯萎),5、畸形(malformation),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叶 片,果 实,白菜根肿病,番茄蕨叶病,甘薯丛枝病,畸形(矮缩),畸形(根结),(二)病症的类型,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颜色。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3、小黑点: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4、菌

12、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较大、深色、越冬结构。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病症。,霜 霉,绵 霉,青 霉,绿 霉,霉状物,锈,粉状物,白粉,黑粉,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豇豆白粉病,豇豆锈病,锈状物,菌核,菌脓,病征(线虫的虫体),病征(寄生植物),病征(寄生藻),侵染过程:指病原物的侵染从侵入寄主到发病的全过程,简称病程。分4个时期:,第二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1、接触期 指病原物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侵染状态,或者从休眠场所向寄主生长的场所移动以准备侵染寄主。,侵

13、入途径:,2、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为止。,A:角质层或表皮的直接侵入;B:自然孔口(气孔 水孔 皮孔)的侵入;C:自然或人为造成的伤口侵入。,3、潜育期 从建立寄生关系到植物表现明显症状为止。 一般病害的潜育期是比较固定的。有的较短,有的较长。大斑病:7天。黑粉病:一年。果树病害35年。4、发病期 从表现症状到病斑不再扩展为止,是病害繁殖个体,发展的过程。即指出现症状一直到生长期结束甚至植株死亡为止的整个阶段。,二、病害循环,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1、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2、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再次侵染; 3、病原物的繁殖

14、与传播。,单年流行病害(monoetic disease) 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 复利病害(comopound interest disease,简称CID) 积年流行病害(polyetic disease) 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 disease)、 单利病害(simple interast disease,简称SID),第三节 植物非染性病害,一、非侵染性病害的定义,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

15、,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2、植物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二、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所需营养 大量元素:N、P、K、Ca、Mg、S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缺乏影响植株的正常生理机能过量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1)营养失调,化学因素:,缺素识别:,(1)缺铁 症状:植物褪绿变黄,进而出现白化; 老叶绿色,新叶缺铁黄化白化(均匀),叶缘焦枯。,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先出现,(2)缺N 症状:下部叶片由

16、淡绿发展至淡黄、橙黄或黄红, 植株矮小、直立、早衰 过量: 症状: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抗病性下降。,缺素识别:,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3)缺P 症状: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4)缺K: 症状:老叶先表现,叶尖和叶缘以及脉间失绿黄化,进而焦枯根系生长不良。,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5)缺Mo:叶畸形,缺素识别:,缺素识别:,(6)缺Zn:小叶症,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7)缺镁: 明脉,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8)缺S :黄化,

17、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酸害,2)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酸雨。 空气污染:水银蒸汽、乙烯、氨、氯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3)植物的药害,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均可造成植物化学伤害。,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危害: 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灼伤 幼苗伤害 2、低温: 冷害 冻害,物理因素:,1)温度不适,水分高: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雨后不排涝大水漫灌,2)水分、湿度不适,水分低:耕作层薄砂性大,根系O2不足,腐烂、死亡阻止吸收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地上部出现萎蔫水肿现象,干燥、凋萎、 植株矮小品质变硬,水分

18、骤变:,肉嫩组织开裂,3)光照不适,光照过强:日灼病,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可以相互诱发,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一、诊断的意义,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二、诊断的程序,田间观察,症状诊断,病原鉴定,确定病害,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有余地。,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三、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 ),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如发现一种不

19、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就应按柯赫氏法则的四步来完成诊断与鉴定。,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物;(3)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四、植物病害诊断要点,(一)侵染性病害,1)植物线虫病害,虫瘿、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物矮化

20、、黄化。,症状:,2)真菌病害,多产生病征,或可以很容易地诱导出子实体。,诊断方法:,镜检分离接种柯赫氏法则,新鲜病斑的边缘组织,症状:多样,3)细菌病害,症状:斑点、萎蔫、腐烂、畸形。 水渍状、菌脓,分离培养:NA培养基稀释法或画线法培养。观察单个菌落特点。人工接种:将分离的细菌接种于寄主植物或过敏性反应植物,观察所得症状。链霉素防治:植物病原细菌对链霉素敏感,可用于防治细菌病害。,无病征症状:花叶、矮缩、坏死检查内含体接种、血清学诊断,4)病毒病害,分开病原物鉴定侵染性,5)复合侵染的诊断,(二)非侵染性病害,病植物上无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

21、的现象,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一致症状,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第五节 寄主的防卫反应,主动抗病性:寄主对病原菌作出的主动反应结构改变抗性生化反应增强被动抗病性:寄主体内存在的固有的抗病特性较厚的表皮结构较高的抗菌物质含量,植物诱发抗病性诱发抗性(induced resistance),获得抗性(a

22、cquired resistance)活化抗性(activated resistance)当叶片被病原物侵染或化学物质处理后引起坏死斑,产生信号物质.通过植株传导并激活植物的防御机制,使整株植物能抵抗后面的侵染.,TMV接种于生长40天烟草的单个叶片上,整株烟草产生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SA)积累接种的植株接种96小时和144小时SA的数量(Mock不接病毒的对照组),寄主细胞内壁在侵入菌丝周围形成鞘状结构,叶片受侵染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形成木栓层,马铃薯块茎受丝核菌侵染而形成木栓层,增加生产成本:因防治病害投入人力、物力和各种设备增加开支、降低经济效益;大面积种植单一感病品

23、种:高产、优质与抗病之间的矛盾;植物病害具有爆发性、流行性、隐秘性以及人为传播性;造成环境污染与农残问题:农药大量使用。,第六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防治有一定难度,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病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损害水平,并力求防治费用最低、经济效益最大、可能产生的对植物和环境的副作用最小。,一、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病害防治基本原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二、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第一节 昆虫基础知识第二节 螨类基础知识,第二部分 农作物虫害基础知识,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

24、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具外骨骼。,第一节 昆虫基础知识,动物进化系统,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体分头胸腹,四翅并六足;一生多变态,举国百万数。,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 1. 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蜘蛛,蝎子,2. 甲壳纲:虾、螃蟹等。,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马陆等。,虾,螃蟹,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1. 环节动物:蚯蚓、蚂蝗等。,2. 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常见昆虫,以蝗虫的体躯侧面图为例。,一、昆虫的外

25、部形态及观察,头部是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1、昆虫的头部,1.刚毛状;2.丝状;3.念珠状;4.锯齿状; 5.栉齿状;6.羽毛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10.球杆状; 11.锤状;12.鳃片状;,昆虫触角的形状多样,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和颜色。,昆虫的眼有两种:复眼和单眼,咀嚼式(蝗虫):取食固体食物;吸收式(蚜、螨、蚧等)取食液体食物;刺吸式(蚜

26、虫)、锉吸式(蓟马):将口器刺入植物或动物组织内部取食;虹吸式(蛾蝶)、舐吸式(蝇类):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 嚼吸式(蜜蜂):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口器-三大不同的类型,取食固体食物,蝗虫的咀嚼式口器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五个部分组成:,1)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2.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3.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4.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

27、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钻蛀性,缺刻、开 天窗,2)刺吸式口器,蝉的刺吸式口器,昆虫用以吸食动、植物汁液的口器,如蚜虫、蝉、蚧壳虫、蝽象等的口器。危害植物时是借肌肉动作将口针刺入组织内,吸取汁液,而喙留在植物体外。,刺吸式口器各部分解图,危害状:1. 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2. 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3. 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4. 传播病毒病:如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

28、物制剂。,3)虹吸式口器,常见昆虫: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体表面的花蜜等生活,一般不危害植物,但其幼虫常常为害虫。,虹吸式口器,4)锉吸式口器,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蓟马成虫,5)舐吸式口器 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 唇特化为短小喙,端部膨大成唇瓣,能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体食物。6)刮吸式口器:虻等吸血昆虫。7)嚼吸式:蜜蜂等昆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其各具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在中胸及后胸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翅与足

29、是运动器官,因而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2、昆虫胸部,特化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1) 胸足的类型,(1)膜翅: 蜻蜓、蜂类。(2)复翅(革质翅):蝗虫前翅。(3)鞘翅(角质翅):甲虫的前翅。(4)鳞翅 :蛾、蝶类的翅。,)翅的类型,(5)半鞘翅:蝽象前翅。(6)缨翅:蓟的翅。(7)平衡棒:蝇、蚊的后翅。,)翅的类型,翅的类型,3、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成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体侧每节各有1对气门,末端为外生殖器,为代谢与生殖中心。腹节的构造比胸节简单,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气 门,气 门,昆虫的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的繁殖、

30、发育、变态,以及从卵开始到成虫为止的生活史等方面的生物特性。,二、昆虫的生物学,(一)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卵生)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二)昆虫的变态及类型,变态:昆虫的一生自卵产下至成虫性成熟为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要经过复杂的变化,有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昆虫经过长期的演化,发生了不同的变态类型,大致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1)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虫态。不完全变态主要有下面两个类型:1.渐变态:如蝗虫、蝽蟓、蝉等昆虫的幼体与成虫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相似,仅体小、翅和附肢短,性器官不成熟

31、,这类变态也称渐变态,其幼虫称“若虫” 。2.半变态:蜻蜓的成虫陆生,幼虫水生,幼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明显不同,这类变态称半变态,其幼虫称“稚虫”。,渐变态,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如甲虫、蛾、蝶、蜂、蚁、蝇等。完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很不相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从幼虫变为成虫过程中,口器、触角、足等附肢都需经过重新分化。因此,在幼虫与成虫之间要历经“蛹”来完成剧烈的体型变化。,2)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生活史,完全变态,苍蝇的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与完全变态区别,1. 不全变态有3个虫态,若虫与成虫差异小,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几乎无差异;2

32、. 完全变态有4个虫态,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上差异较大。,苍蝇的完全变态,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各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不同,在一年内完成的世代数也不同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和一年内发生的代数,除因昆虫的种类不同外,往往与所在地理位置、环境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三)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1)昆虫的世代,美洲十七年蝉,蚱蝉,知了,草蝉,蟪蛄,三年一代,十七年一代,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经过的状况称为生活史。包括越冬虫态,一年中发生的世代,越冬后开始活动的时期,各代历期、各虫态的历期、生活习性等。了解害虫的生活史,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

33、,是防治害虫的可靠依据。,2)生活史,昆虫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暂时停止发育的现象,即通常所谓的越冬和越夏,这种现象从其本身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来看,可分为休眠和滞育两类。休眠是由于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能解除滞育。,(四)休眠和滞育,三、昆虫的习性,(一)食性,植食性昆虫(大多数农林害虫)肉食性昆虫(天敌昆虫、蚊、虱)腐食性昆虫(粪金龟子)杂食性昆虫(蜚蠊),单食性昆虫:只以一种或近缘种植物为食物的昆虫,如三化螟、落叶松鞘蛾等。寡食性昆虫:以

34、一科或几种近缘科的植物为食物的昆虫,如菜粉蝶、马尾松毛虫等。多食性昆虫:以多种非近缘科的植物为食物的昆虫,如刺蛾、棉蚜、蓑蛾等。,植食性昆虫根据昆虫所吃食物种类的多少分为:,多食性,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棉蚜,月季长管蚜,夹竹桃蚜,是指昆虫对各种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应,趋向刺激物的活动叫正趋性;避开刺激物的活动叫负趋性。各种刺激物主要有光、温度、化学物质等等。因而趋性也就有趋光性、趋温性、趋化性等。利用昆虫的趋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马尾松毛虫、夜蛾等;用糖醋液来诱杀地老虎类。另外可利用昆虫的趋性来进行预测预报,采集标本。,(二)趋性,频振灯,黄板诱杀,有一些昆虫在取食爬动时,当受到

35、外界突然震动惊扰后,往往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卷缩肢体不动或在爬行中缩做一团不动,这种行为叫做假死性。如象甲、叶甲、金龟子等成虫遇惊即假死下坠,36龄的松毛虫幼虫受震落地等。可利用害虫的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扑杀、虫情调查等。,(三)假死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如马尾松毛虫12龄幼虫、刺蛾的幼龄幼虫、金龟子一些种类的成虫都有群集危害的特性。,(四)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如马尾松毛虫12龄幼虫、刺蛾的幼龄幼虫、金龟子一些种类的成虫都有群集危害的特性。,红脊长蝽,(四)群集性,1.有害方面 (1)直接危害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 (2)传播植物病害; (3)危

36、害人、畜健康,传染多种疾病。2.有益方面 (1)生产工业原料; (2)给植物传粉; (3)天敌; (4)中药材; (5)腐食性种类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6)科学实验材料。,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螨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蜱螨在形态、习性及栖息场所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分布广,适应性强,种类繁多,估计在世界上有50万种。,第二节 螨类的基础知识,柑橘红蜘蛛、柑橘黄蜘蛛,一、形态特征,蜱螨体形微小,在0.12mm之间。身体由颚体及躯体构成。 颚体相当于昆虫的头部。身体上有许多刚毛,有一定的位置和名称,常作为鉴定种类的依据。大多数螨类躯体呈囊状。,蜱螨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螨(3对足)若螨

37、(4对足)成螨四个时期。若螨与成螨形态相似,但生殖器官未成熟。,二、生物学特性,1)变态,2)生殖,蜱螨主要是两性生殖,有的种类没有雄螨,即行孤雌生殖,有的种类有雄螨,也行孤雌生殖。繁殖迅速,一年最少23代,最多20-30代。,螨类分布极为广泛。其食性也非常复杂,有植食性的、捕食性的、寄生性、菌食性的和腐食性的。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主要科有:叶螨科、真足螨科、瘿螨科、植绥螨科、粉螨科。,3)食性,(1)为害人畜,传播疾病(2)螨类对农作物的危害(3)螨类是农作物病害的传播者(4)螨类对贮粮、贮藏食品及加工农产品的为害(5)益螨的利用(捕食性、菌食性和腐食性螨类),三、蜱螨类与人类的关系,害螨:叶螨科朱砂叶螨、二斑、山楂、柑桔全爪螨、苹果全爪螨细须螨科丽新须螨瘿螨科葡萄、柑桔瘤(瘿)螨、梨瘿螨跗线螨科侧多食跗线螨、寄螨、食螨。益螨:植绥螨总科捕食性,尼氏,纽氏钝绥螨,智利植绥螨。,四、叶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