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511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疟疾ppt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疟 疾,中医药大学 卢老师,目 录,概 述,01,1.概念,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2.源流,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疟”字的记载。疟疾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疟论指出疟疾的病因是“疟气”,该篇还描述了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在治疗时机选择上,素问刺疟篇提出“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的功效。,金匮要略阐述了瘅疟、温疟、牝疟等各种不同类型疟疾的辨证论治,并指出疟久不愈,可以形成痞块,称为“疟母”,其所列之鳖甲煎丸至今仍为临床习用。晋代肘后备急方首先提出疫疟的名称,认为其病因为感受山岚瘴毒之气,并明确

2、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诸病源候论提出间日疟和劳疟病名。,备急千金要方还用马鞭草治疟。宋代三因病证极一方论指明“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夫幼相若,若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明张景岳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而非痰食引起,其治疗多用柴胡等和解法。吴有性在所著温疫论中制定“达原饮”,用槟榔、厚朴、草果等“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病因病机,02,疟疾的病位:邪伏藏于半表半里,属少阳经脉部位。基本病机为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则疟病发作;疟邪伏藏,则发作休止。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病理演变:疟邪久留,屡发不已,气血耗伤,不时寒热,可成为遇劳即发的劳疟。久疟不愈,气血瘀滞,痰浊凝

3、结,壅阻于左胁下而形成疟母,常兼有气血亏虚之象。,诊 断,03,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或3日发作1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等症。2.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输入过疟疾患者的血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脾肿大。,鉴别诊断,04,1.与风温发热鉴别,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经症状;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特征,无肺经症状。在发病季节上,风温多见于冬春,疟疾常发于夏秋。,2.与淋证发热鉴别,淋证初起,湿热蕴蒸,邪正相搏,亦常见寒战发热,但多兼小便频急,滴沥刺痛,腰部酸胀疼痛等症,可与疟疾作鉴别。,辨证论治,05,基本原则,疟疾的治

4、疗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区别寒与热的偏盛进行处理。如温疟兼清,寒疟兼温,瘴疟宜解毒除瘴,劳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截疟。如属疟母,又当祛瘀化痰软坚。,1.正疟,主症:发作症状比较典型,常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每日或间一、两日发作1次,寒热休作有时。舌象: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象:脉弦。,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代表方: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常用药:柴胡、黄芩、常山、草果、槟榔、半夏、生姜、红枣。,2.温疟,主症:发作时热多寒少,兼症: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象:舌红苔黄,脉象:脉弦数。,治法:清热解表

5、,和解祛邪。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芩、柴胡、青蒿、桂枝、常山。,3.寒疟,主症:发作时热少寒多,兼症:口不渴,胸闷脘痞,神疲体倦,舌象:舌苔白腻,脉象:脉弦。,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代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常用药: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甘草、常山、草果、槟榔、厚朴、青皮、陈皮。,4.瘴疟,(1)热瘴主症: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兼症: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象: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象:脉洪数或弦数。,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代表方:清瘴汤加减。常用药:黄芩、黄连、知母、银花、柴胡、常山、青蒿、半夏、竹茹、碧玉散。,(2)冷瘴主症: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兼着:或呕吐腹泻,甚则嗜睡不语,神志昏蒙,舌象:舌苔厚腻色白,脉象:脉弦。,治法:解毒除瘴,芳化湿浊。代表方:加味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藿香、半夏、佩兰、荷叶、槟榔、草果、石菖蒲。,5.劳疟,主症: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辄易发作。发时寒热较轻,兼症: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舌象:舌质淡,脉象: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代表方:何人饮加减。常用药:何首乌、人参、白术、当归、白芍、陈皮、生姜、红枣、青蒿、常山。,感 谢 听 讲,中医药大学 卢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