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538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讲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二)(XXXX年新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就业情况的变动和实际产出变动趋向一致:当实际产出上升时,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实际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1就业、失业的统计概念(1)统计方法。美国劳工局采用“人口调查随机抽样法”来收集每个月的就业资料,调查将16岁及16岁以上的人口分为四组:1)就业状态:正在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因病、因假或因罢工而缺勤者也包括在内。2)失业状态:未被雇用而正在主动寻找工作、或正在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3)劳动力:处于就业状态和失业状态的人口。4)非劳动力:已退休者,因身体不佳不能工作者,在家操持家务者,没有主动去找工作者。成年人口的

2、34属于此类。(2)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2失业的类型(1)按失业的原因,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变动,或者处在跨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部门或地区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标志是许多地区和职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呈现失业率上升。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周期性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2)按就业意愿,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自愿

3、失业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3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即使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也会发生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称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经济长期趋近的失业率。该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三)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 1通货膨胀(1)概念: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货币价值持续下降的过程。总物价水平下降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为负)。通货膨胀率是指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

4、度。(2)通货膨胀的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3)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成本推动型: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构性: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种是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一种是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2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见表2-1)表2-1 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指标指标名称概念权数的确定消费物价指数

5、(CPI)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食品、住房、服装、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按照消费者预算支出中的比例确定。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可以解释GDP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价格水平。随不同产品的份额而变化。生产价格指数(PPI)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商业领域广为使用。使用固定权数,是每种商品的净销售额。【2009年真题】衡量经济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数是( )。A消费物价指数(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价格指数(PPI) D核心价格指数答案:B二、经济周期 (一

6、)经济周期的定义、形式、衡量1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水平的交替增长和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2经济周期的形式经济周期一般被划分为两个阶段:衰退和扩张。经济周期有着共同的阶段形式,但不同经济周期在持续时间和强度上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精确的模型可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和持续时间。3经济周期的衡量 (1)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GDP与长期增长趋势(潜在GDP的长期变动趋势)背离的程度来衡量的。在衰退时期,实际GDP低于潜在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2)衰退。当实际产出连续12年下降,而

7、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并不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衰退。(3)萧条。当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巨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萧条。(二)经济周期中的失业和价格水平 1经济周期中的失业产出与就业水平紧密相连,并同向变动。当经济处于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存在产出缺口时,产出缺口越大,失业率越高。根据奥肯定率,美国实际产出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将增加一个百分点。(1)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加结构性失业率,周期性失业为零;(2)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时,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以及周期性失业

8、率之和;(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时,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此时会伴随快速的通货膨胀。2经济周期中的价格水平(1)当经济明显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远离充分就业状态时,会伴随通货紧缩或受其威胁;(2)当经济接近或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由于各种经济资源供给陆续出现瓶颈,价格水平上涨的节奏会加快;(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接近或达到最大能力时,经济难于或无法供给更多的资源,通货膨胀率会很高并保持增长。(三)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自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冲击,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此外,重大发明发生的无规律性、自然灾害与战争等随机事件发生以及经济政策失误等也是导致经济波

9、动的原因。三、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总需求总需求(AD)是指:经济中的所有实体(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数量。总需求量和社会整体物价水平之间呈现反向相关的关系,即社会整体物价水平越高,总需求量越小;物价水平越低,总需求量越大。1总需求的构成 由四个部分组成: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1),政府需求(C),以及净出口(X)。(1)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人,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变动的长期趋势、居民财富、总体价格水平。(2)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包括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私人购买以及库存的增加。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产出水平、资本成本(取决于

10、税收政策、利率和其他金融条件),以及对将来的预期。(3)政府开支。政府开支包括对公务人员、法官、公立学校教师工资的支付等。与私人消费和投资不同,总需求的这一部分直接由政府的支出政策决定。(4)净出口。净出口取决于国内和国外的收入水平、相对价格和汇率。2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控制的主要政策变量,另一类是外生变量。(1)政策变量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利率降低并改变贷款条件,从而增加投资和耐用消费品消费数量。财政政策: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开支增加,会直接增加支出总量;减税或增加转移支付会提高可支配收入数量,并导致消费量增加;税收刺激政策,例如投资税减免

11、可以导致某个领域增加支出。(2)外生变量国外产出:国外产出的增长会导致净出口的增加。资产价值:股票价格或住宅价格的上升增加家庭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数量;还会导致较低的资本成本,使企业投资增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为商业投资提供新的机会。其他:政治事件、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冷战结束等,会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并影响、改变投资和对耐用消费品的开支规模。(二)总供给总供给(AS)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社会的总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1总供给的构成 (1)按照供给物形态,可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2)按照最终用

12、途,可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3)按照来源,可分为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2总供给变动的决定因素总供给基本取决于两组截然不同的因素:潜在产出和投入成本。(1)潜在产出是总供给的基本决定因素。潜在产出是在劳动、资本和土地数量以及其他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经济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可持续产出。潜在产出的变动受投人品增长和技术水平及效率变动的影响。投入品:资本、劳动、土地的供给,投人品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出和总供给的上升。技术和效率:潜在产出受效率和企业使用的技术水平的影响。创新和技术进步会提高潜在产出水平。(2)生产成本变动对总供给的影响。工资:较低的工资导致较低的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时)。特定的潜在产出

13、的较低成本,意味着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供给的数量都会增加。进口品价格:国外价格的降低或汇率的下降会引起进口品价格的下降,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其他投入品成本:较低的石油价格或较少的环境负担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总供给。(三)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总水平 1总供求的均衡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指的是:需求方和供给方都不再愿意改变它们的购买量、销售量,这时也不存在价格变动的压力。总供求的均衡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在两条曲线的交点上达成平衡: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需求方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供给方所愿意出售的数量。在均衡点的上方,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面对向下的压力;在均衡点的下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面对向上的压力。2实际均衡产出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潜在产出)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下方时,总需求(AD)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低水平均衡,决定了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上方时,总需求(AD)高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高水平均衡,决定了高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使实际均衡产出趋近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潜在产出水平。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