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季: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概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注会那些知识点连载:欢迎您留下见地和问题(转载请注明出处)注意:同样欢迎大家贡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有奖品等待着你哦!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里提出来,我们会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进行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够给您的注会学习带去一些课件之外的东西,能够将主讲老师的方法和思路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徐经长、郭建华都是好老师,他们讲解的一些方法贯穿了注会学习的始终,尤其是关于资产类型和企业持有意图等方法对于判定很多资产处理都有好处,另外还有很多方法在等待我们去挖掘。第二季:注会那些学习心得连载(1月5日更新)注会零基础学员应该了解的各科目特点与报考选择一、可选择的报考方案1、会计、审计、财管:最好不要同一年报考注会新制度
2、考试中,专业阶段比较有难度的就是会计、审计和财管三个科目,其中会计和审计以难度著称,财管以计算量著称。财管和审计都需要有会计基础,但是审计和财管也都需要笔记长时间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无形中考试周期会增加,所以建议第一次报考注会的考生不要三科全报,会计和财管组合最优,其次是会计和审计。2、税法、经济法、风险管理:不建议单独报税法和经济法是难度比较低的科目,但是他们的性质属于难度搭配,第一次考的最好不要只报这两科。因为难度比较低,报考的人会比较多,通过的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简单的科目反而会影响对考试的信心。因此建议应该难易搭配的方式报考,同时考虑科目之间的联系。3、可以选择的报考方案会计、审计和税法
3、:主要考虑到会计和审计的联系以及会计与税法的联系,但是难度较高;建议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审计做好第二年通过的打算。会计、财管和风险管理:主要考虑到财管和风险管理难度要低,而且联系紧密,且会计能为财管打基础;优先保证会计和财管的通过。会计、财管和税法:主要考虑到财管能够提前学习,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且能共同促进财管的学习;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主要考虑到难度问题,难度比较偏低,会计和税法俩系紧密,经济法难度也不大;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二、注会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会计是基础,审计是关键,财管是难点,税法是先决条件,经济法比较超然,风险管理最好审计之前。会计是辽沈战役,难度大
4、。需要一定会计基础知识,所以没有基础的人最好看看企业会计学、新准则应用指南,准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另外要注意一点的是学习会计之前要认真看看税法中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因为会计中涉税处理尤其是递延所得税处理是个难点也是重点,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实质和差异入手才是学好暂时性差异的关键。税法是锦州之战,意义重。如果说会计是辽沈战役的话,那么税法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锦州。税法的处理原则虽然和会计趋同了很多,但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处理原则,实际发生原则直接导致了和会计的差异,从而引起了递延所得税的发生。掌握好递延所得税就能把会计一半左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重要性不容小觑。审计是淮海战役,决定性。拿下会计和审计以后,注
5、会考试便没有大的战役了,审计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审计工作是在会计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会计基础一定要有。审计可以做好两年通过的打算,因此会计和审计一起报考的时候,重点在会计上,审计只为了混个脸熟,不要指望一年通过。经济法和风险管理:平津战役,和平了。有了之前两大战役的历练,你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剩下的几个科目基本上没有大战可以打了,稍微用心学习一下就可以通过。一个是因为三个科目都适合在考前三四个月学习,另外是有了其他科目的经验,剩下的这两个科目基本上没有难度可言。综合阶段测试:打过长江去,解放了。综合阶段测试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三大战役结束以后,解放战争等于成功了大半,长
6、江天险好似难以跨越,但是我方士气高涨,注会方面已经不可能组织强有力的抵抗,综合阶段测试虽然综合了各个科目的内容,但终究属于是“乌合之众”,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和领导,所谓群龙无首形不成战斗力,有的只是吓唬人的老虎架子。有小道消息说综合阶段测试会有很多实务内容,但是考试毕竟是考试,实务方面的也也会点到为止,有专业阶段的知识基础和适当的培训学习,每个人都能够胜任综合阶段考试的要求。所以应对综合阶段考试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应对考试的信心!注会那些学习心得连载一:注会学习与职业规划之我见(12月15号)1、专业难度并不高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是从绝对难度上说,首先税法和经济法是比较简单的科目,剩余的
7、四科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科目,这个是公认的。不过并不是高不可攀,很多人问学习财管是不是需要高数的基础?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有初中水平就足够了。财管中很多公式的模型推导都很复杂,很多人把财管当成高数来学习,恨不得每个公式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其实也没有必要,公式不用管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只需要知道是怎么用的就可以。那么怎么去记忆公式?首先是从整体上理解,每个公式的整体都是表明了一个意思的,比如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就是无风险利率,然后加上风险溢价,至于各个部分怎么计算,再深入公式的细节看,你会发现公式已经简化到很容易理解的地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层次理解和掌握,像庖丁解牛一样,从细节入手。其次注会如果注
8、意科目的循序渐进和时间分配,那么难度并不大。比方说要学习好财管,就需要有会计和税法的基础,而要学习好会计又需要税法的铺垫,因此合理的学习顺序是先了解税法的基本内容和处理原则,然后才能学习好会计,进而学习好财管。对于审计来说,首先要有会计基础,然后要有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那么建议看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本书。而从报考的整体计划上看,第一个梯队适合第一年报考,审计梯队适合第二年报考,会计和审计一起报考的思路有一定参考性,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注意难度上两年要分配好,另外知识层次上做好准备。因此循序渐进和水到渠成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注会专业学习的难度。2、学习方法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方法和工具很
9、重要。网校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的班次和老师,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点,怎么去把握这些老师呢?需要自己慢慢去品味。比如徐经长老师很强调一个理念就是从资产的性质、企业持有意图等方面去理解,可以说这个已经抓住了注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简单说说大家公认的金融资产这个章节,为什么很多人混淆?就是因为没有做思考,没有理解为什么存在差异,以及如何理解这些差异。其实很简单,第一步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些资产的特点,交易性金融资产注重的是交易,那么也就是随时都可能卖掉,那么你关注的是什么?是给你带来多少钱,所以是当期损益是处理特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出售也可以不出售,所以持有意图不明确,那么谨慎
10、起见不能沦为你操纵利润的工具,所以处理上突出的是资本化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因此你可以看到公允价值计量和实际利率摊销法两种核算方法的并存,为什么?因为资产的性质不同以及企业的持有意图不同。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勤于总结和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这个“罔”就是糊涂不明白的意思,只知道有课程就听,以为很有成就感,其实在脑海里的都是散碎的东西,反而更加没有章法。其实会计中计量方法就那么几种,最新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法,那么公允价值计量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针对不同的资产会有差异?和资产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和企业的持有意图又有什么关系?同样是资产转换,为什么方向不同处理也不同?千万不要说这个是规定,要知道规定
11、也是有道理的,道理在哪里?如果理解不到,那么就等于没有学明白,没有学明白怎么去应对更多的知识呢?以不变应万变怎么才能发挥出来呢?为了我们的学习不再是疲于奔命的应对这样那样的资产,还不如搞定最本质的计量方法的问题,其实质在哪里?其实就在于资产性质和企业的持有意图。所以说来说去都离不开这两个原则。可以说徐经长老师真的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两个重要法宝,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样的理解方法。只要能够把握住,那么很多实务问题也就没有问题了,每个人都说实务问题千差万别,其实只要一定性就什么都解决了,而定性这个本事就是你从学习注会得到的。3、职业规划早知道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些规划,但是不能
12、孤注一掷。很多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注会这样一个证书上,以为自己过了就会涨多少工资,换多好的工作,可能吗?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是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证书只是证明你有这样的一个执业准入能力,但是你是否能够真正拿得起来?你是否经验丰富?给你个税收筹划项目能否搞定?给你个审计项目你能否实施起来?给你一票人能否领导的好?这个都是问题。注会证书说白了就是个行业敲门砖,你打开了这个行业的门,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早就已经在里面了,你和这些人相比有多少优势?工作经验?证书?实务工作能力?之前介绍过一款税务会计师的证书,很多人还是从证书是否有效力上考虑,没有将重点放在培训体系上面,其实和注会注税等证书不同的是,职业类
13、证书目的在于提高实务能力,所以在判断一个证书是否具有价值上要看这个证书的培训体系是不是全面,每个点选择的是不是深入,讲解的老师是不是实务和理论兼备,考试体系和内容是否专业。说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讯息:考证了还是应该注重实务能力的提升。注会的培训教会了你一些判断问题的能力,至于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工作经验的支持。所以对于证书带给自己的价值有多大,还要看自己有多大的驾驭能力,自我平台越高,证书的效应也就越大。根本上还是自己能力的高低问题。所以面对很多人询问的是否应该全职备考注会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应该有所慎重。如果你的目标在于一次通过六门,那么可以全职备考。如果不是那么请珍惜自己的工作
14、机会,因为实务经验是现在单位很看重的方面,有证书的人很多,实际上操作过真正拿得起来的不一定很多,所以要珍惜每个工作的机会,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考试和工作计划。没有证书的时候我们不卑不亢,有证书的时候我们谦虚谨慎,相信大家的未来都是光明的,幸福的,快乐的。注会那些学习心得连载一:从会计看注会的学习方法(11月18号)注会的难度想必大家都知道,不仅有很多比较难记和难懂的专业术语,还有很多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头绪很难整理在一起,所以很多人感觉注会很难,不知道怎么学习,感觉听完课还是不太明白,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了很重要的一步: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很多问题学过了还是模糊的。下面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也
15、算是给大家一点借鉴吧,希望对大家有用。1、从会计术语的学习看注会的学习学习方法:很多术语都是可以顾名思义来记住实质性的特点的。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了交易持有的金融资产,那么注重的是当期损益,所以你会发现初识计量中费用计入到投资收益,中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当期损益;相应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什么意思?可供出售就是说可以出售也可以留着,所以“可以”的意思包含了双重,证明什么?证明企业持有意图不明确,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处理特点是什么?谨慎起见不想给你操纵利润的机会,因此注重的是资本化、注重的是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诸如此类的很多很多,关键是看你是不是主动去思考,很多名词不是死记硬背了事,重要的是
16、要理解和掌握了,联想记忆的方法结合名字与处理特点,这样才能一一对应不会混淆。2、从会计融会贯通思路看注会学习学习方法:整体如何搭配和联系还没有做好。就比如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是否能够全部说上来,每个资产的特点和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就是规定,规定是规定,但是是有道理的,只是简单的记忆下来是不太可能了解到计量方法的真谛的。企业持有意图,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等等,这些原则处处都有体现,自己能不能从中悟出道理,了解准则的原理,这是最主要的,否则你在应对各项形形色色的资产的时候,只能是疲于奔命,每个都是新东西,不断学习,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原理什么来了都不怕,所以现在的任务
17、是思考和总结。比方说交易性金融资产,顾名思义是为了交易持有,所以注重的是当期损益,那么你就知道初识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你也不会再去计较为什么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什么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就是因为可供出售这个词语太不明确,你可以持有,也可以出售,所以谨慎起见为了防止操纵利润,那么对于变动计入到权益中去,这个就是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的原意,企业持有意图问题、资产的类型问题决定了核算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是有道理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悟出这些道理了。3、主动联想常理人情学习注会知识点专业学习是严肃的,不过思想是自由的,怎么容易理解怎么来。大家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就应该是死记硬背,包括公认的
18、经济法这门课程,很少有人会说这个课程可以理解地去学习。对于经济法来说,普通合伙人,其中有一点是国有控股企业不能担任普通合伙人,很多人觉得这个是规定,记住就行,一个两个可以,一百个两百个怎么可以呢?所以理解是必要的,之所以国有企业不允许担任普通合伙人,重点在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上,说白了就是国家不想把自己赔进去,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给谁谁都受不了。有限合伙人呢?那谁都愿意当,少责任当然也就少权利了,所以后续的一些退货之类的规定也就和普通合伙人存在差距,这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另外审计中的一些程序的设计,比如追加审计程序和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会有不同。其实注册会计师考虑的角度也是
19、人之常情,注册会计师也是人。那么来分析两者各自的使用范围。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适用的情况是发现的错报或者偏差比预想的要多,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程序非常有效啊,职业谨慎告诉你肯定还有没有预想到的更多错报或者偏差,所以既然程序有效那么继续使用,所以叫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至于追加审计程序,主要是发现的错报或者偏差和预想的差不多,这个时候认为这个审计程序还是有效的,不过不是特别有效,到底会不会有更多的错报呢?那么尝试别的程序看看,也就是说是提供旁证的意思,一个证人说他是杀人犯还不足信,要找其他证据,所以要采用其他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不同选择在于注册会计师的预期不同,考虑重点不同。只有真正从这些方面去理解
20、才能读懂一些审计程序的安排。也有人说这样理解太浪费时间,其实有句话不要忘记: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把刀磨快了磨好了,以后砍柴才能顺利。审计为什么难学?是因为大家没有经历过审计工作,也没有审计思维,那么既然没有思维为什么不去建立呢?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就是建立思维的过程,那么建立好了一些审计程序的设计、审计结果的判断才能够慢慢趋向专业化,你才不会抓住一个问题不放说为什么会这么处理,程序是一个步骤,也是为整体服务的。很简单的一个方面,为什么要控制测试?就是因为控制良好那么我可以直观认为你发生问题的几率很小,只需要做少量的实质性程序就好了;那么如果控制不好,那么实质性程序就需要大量做了。谁都不想麻烦,注册
21、会计师要求的也是合理保证,那么工作就需要在本着准则前提下高效完成,所以审计程序的设计都是考虑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控制测试所能达到的目的看,我们应该能够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内控问题上的一些关注了。开始先说这么多,还有很多方面和方法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思考,也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希望能够共同进步,梦想成真!第一季: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概述递延所得税问题是注会会计教材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根主线,几乎每个章节中都会涉及到,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注意到就会发现很多共性的东西出来,这里稍作总结和思考。徐经长老师在讲课中多次提到资产类型和企业持有意图的问题,在学习中我们也发现了递延所
22、得税计入的科目会有差别,为什么?原因就是和资产的类型有关系,持有意图不一样,暂时性差异核算科目也不一样,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计入的科目也不相同,所以导致了递延所得税有时候计入到所得税费用,有时候计入到资本公积,有时候影响了期初留存收益,各种情况后面会慢慢写出来。通过总结和思考会发现递延所得税问题的本质:税法上认可的是历史成本,而且税法对于后续的价值变化也是有自己的方法,会计和税法就像是两家人一样,锅碗瓢盆的哪有不吵架的,吵归吵,该怎么办还要怎么办,闹的厉害了怎么办?各做各的,你会计上自己出个报表,税法也要求你弄个计税基础编制的报表,纳税申报的时候还要统统按照税法的规定给调整了,会计只能感慨一句:不
23、服不行!开始的时候多考虑考虑有好处,虽然所得税在后面章节中介绍了,但是前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学习的时候不妨去找找,考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下面个人慢慢给大家一些总结,希望能给您带去一些思考。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七、日后调整事项(7月9日)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说实话,什么日后诉讼案件结案、资产减值、销售退回和会计差错处理。实际上不管什么情况,调整原则都是一样的,只是你要知道每种情况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什么,或者是新情况下会计处理有什么变化,由此引发的系列调整是什么?捋清楚了分录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日后调整事项处理的关键是对于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都要知道,然后针对差异调整,理论上就是这
24、么简单,要真正掌握还需要静心去比较。一、日后期间销售退回【情景】:会计的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之前接了个大的单子,卖了1000万的产品,成本800万,老板美得屁颠屁颠的;会计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个客户信用一直都不好,欠账经常是赖着不还,有钱也喜欢装穷,所以形势一片大好之下隐藏着危险,会计是如履薄冰,于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了20%的坏账准备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20%*25%=50贷:所得税费用 50这天正好税管员又来串门,传达有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精神,一见会计脸上不太好看,便知道了八九分:前几天听说你一趟一趟大车往外拉货,销售不错吧。会计一脸苦相,嘴微微动了一下,税管员:
25、我知道,又有问题,你又想跟我哭穷会计开始做不住了,想争辩两句,税管员再次抢话:这回我相信你不是装穷!确认坏账了吧,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后让你少交税没有问题。会计想解释解释,嘴刚张开,税管员插话:钱没有收到,你那客户是我管辖的,据说你这批货放久了,人家可能会退货!会计听了忽然高兴了:退货好啊!这批货宁可肉烂在锅里!果然没几天,客户要求退货,之前计提的坏账什么都要冲回,另外税法上也认可销售退回,所以允许扣减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0-800)*25%=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5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5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知识点说明】日后期间销售
26、退回因为会计上和税法上处理是一样的,也就是都是冲减收入和成本,所以肯定这个事项同时影响了税法上的所得税,因此会计上要冲减应交所得税。这里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冲减所得税事项的必须是该事项影响了税法的处理,影响了所得税的计算,对于考试中来说一般都是会计和税法处理一致的事项;而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事项肯定是会计和税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上面说到的会计计提减值,影响当期损益,但是税法根本不认可减值,不管你提多少,不管你会计上怎么哭穷,要想少交所得税肯定是没门的;当然影响所得税也只是当期不影响,以后还是可以再税前扣除的,那么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时间性差异,所以称之为暂时性差异。对于会计上来说以后可以抵减所
27、得税的不就是相当于你的一项资产吗?所以减值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有的同学高不清楚什么时候调整应交所得税,什么时候调整递延所得税,实际上是没有从会计和税法的差异角度去考虑问题。首先是会计和税法处理一致的事项,也就是肯定是影响了税法规定的事项一般是同时影响应交所得税的;对于会计和税法处理不一致的事项,大家要学会分析会计和税法到最后是不是殊途同归,是不是仅仅是时间问题?如果是,那么一般属于暂时性差异的事项,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从递延所得税的角度来看销售退回,大家可以看到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异同点,这个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关键点,所谓的计税基础的概念也是强调“税前可以扣除的金额”这个关键性问题,这个实际上就
28、是提示大家关注会计和税法对于当期扣除的处理问题,那么直接找到这个差异代表你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已经掌握了本质。二、日后期间会计差错更正日后期间差错更正,有的人不明白应该怎么去做,出现差错了调整什么。实际上问题的关键还是对业务处理流程不熟悉,没有跟着正常的业务处理追踪下去,如果能够把握好处理的流程,那么发现错误了就能很快找到错误的环节,并能对后面的影响找准,进而写出正确的会计调整分录。【情景】会计为一项差错正一筹莫展,具体是日后期间发现上年度一个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100忘记计提了,总额是100万,该生产设备生产了两个批次的产品,已经销售50%,已经完工30%,20%还在生产过程中,真不知道该怎么调
29、整。税管员再次来宣传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基本精神,又一次看到会计阴沉的脸,试探性的问:给爷笑一个!会计一下被逗乐了,看着税管员大哥像见到了救星,说出了自己的问题,一五一十的税管员听完,摸了摸刚刮完胡子的下巴:很简单啊,送你六个大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帮你分析分析。会计刚想嘲笑一下税管员大哥“得瑟”的样子,听完了觉得有道理:愿闻其详!税管员:你傻啊!销售的产品影响什么了?你的主营业务成本啊,你调整成本不就好了吗?正在生产的影响的是什么?生产成本啊,或者说是半成品,你追踪过去就可以了!没有卖出去的再哪里?库存商品,然后你调整就OK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就是这个意思!会计一听豁然开朗,差错不可怕
30、,可怕的是你被差错吓怕了!找到差错的根源,顺藤摸瓜找到影响的范围就什么都可以了。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50生产成本 20库存商品 30贷:累计折旧 100会计:你看,我调整了成本了,是不是这个所得税?税管员:该多少就是多少,还没有汇算清缴不是!这也是我今天宣传的目的,好好体会!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25%=1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2.5【知识点说明】差错更正的本质就在于确定发生差错的环节,然后追踪差错的影响,然后对症下药就可以了。上面案例中的问题比较简单,还有的会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问题,比如说没有计提减值,这个事项肯定不影响所得税的处理,仅仅是会计
31、上的一厢情愿,所以影响的是递延所得税;有的是多计提了减值的,那么只要冲回递延所得税就可以了,对应交所得税是没有影响的。到现在,日后调整事项中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问题就说完了,递延所得税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大体上讲述完毕,下一阶段会转向其他的主线,比如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等等。说的不够全面,也不算权威,但愿能给大家的思路带去启示,按照一定的线索和主线去复习最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过一两遍的学员,所谓温故而知新,不仅仅说的是看过多少遍,更在乎的是怎么去看,从什么角度看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希望古人的视角也能给大家的学习带去一些帮助。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六、日后调整事项(6月29日)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
32、理比较复杂说实话,什么日后诉讼案件结案、资产减值、销售退回和会计差错处理。实际上不管什么情况,调整原则都是一样的,只是你要知道每种情况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什么,或者是新情况下会计处理有什么变化,由此引发的系列调整是什么?捋清楚了分录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日后调整事项处理的关键是对于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都要知道,然后针对差异调整,理论上就是这么简单,要真正掌握还需要静心去比较。一、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情景】:会计一个月前最近签订一个销货合同,购买的人十万火急,但是由于意外没有给人家按照正常日期送货,导致了购买方重大经济损失,人家到是对会计很客气,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请求赔偿法庭450万。会计打电话给购
33、买方:我说你是不是穷疯了?张嘴就要450万?干嘛就450万?我看最多给你陪300万。购货方没有跟会计废话,直接很客气的说了句:法庭上见!会计:莫名其妙!挂我电话?谁怕谁?刚好要年中结账了,会计确认了一笔300万的预计负债:借:营业外支出 300贷:预计负债 300快报税了,会计风风火火的找税管员哭穷去了:老大啊,救命啊!负债预计了300万,您老一定要给我抵税,不然哥们现金流就断了。税管员:不好意思,你说说自己都没有底气,还是预计负债,说白了就是你自己预计的呗,自己信口开河的呗。你预计彗星撞地球我也得让你抵税呢?什么时候板上钉钉了再来找我!会计灰溜溜从税务局回来,心想是啊,官司还不知道谁赢谁输呢
34、。说这话明显没有底气,不管怎样有骨气还是好的。于是会计确认了一笔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25%=75贷:所得税费用 75两个月过了,法庭宣判了,说让会计赔偿400万,为了这事劳心劳力,会计都快崩溃了,老板排版了,400万就400万,这点小钱不怕什么。随机老板拍板银行转账,给那帮穷疯了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出 100预计负债 300贷:其他应付款 400计算所得税的时候会计就犯愁了,这个到底让步让扣除啊,预祝找税管员理论一下:您看这个能不能通融通融啊,刚给了人400万,您就别往伤口上继续给我撒盐了。税管员:这个可以考虑了,兄弟不是不让你扣除,祝你之前不是预计负
35、债吗?既然是预计的就很可能不太确定,你说怎么让我帮你?现在好了,你就是那么多,我拍板了,你扣除吧,让你少交点税。会计:还是老大好啊!欢天喜地回去调账去了。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00*25%=25递延所得税资产 75【知识点说明】预计负债要等到实际确定支付的时候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之前在没有进入“其他应付款”之前,预计负债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所以形成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谓的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当期是不允许抵扣的,以后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大家在记忆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顾名思义”,其实很多就直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了。比方说交易性金融资产,既然说明是为了
36、交易,那么就是随时可能出售出去,所以谁还出力不讨好的计算一下实际利率、来个实际利率摊销?少点麻烦直接影响的就是当期损益了。日后诉讼案件结案要区分是不是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如果是之前的,就说明预计负债允许税前扣除影响的是报告年度的所得税,而不是当年度的;假如说是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呢?那么对不起了,已经汇算清缴完毕,所有的冤屈都不能上诉了,全部通通在当年调整,所以也牛是影响当年的应缴所得税了,对于报告年度呢?形成的是个暂时性差异,也就是说这个事项的影响不能在报告年度扣除,而是在当年度扣除,很明显是暂时性差异。所以大家在理解的时候要注意思考和串联,很多知识就是这样串联起来的。二、日后资产减值日后期间
37、发现资产减值,或者说进一步减值,这个必须是资产负债表日就已经存在的事项了,比如说日后期间发现债务人财务严重困难了,一般来说财务困难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资产负债表日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要对报表进行调整;假如说是日后期间下了场雷雨,债务人厂子被雷劈了,财务困难了,这个事项一般不调整了,原因大家都明白了。关于减值问题,掌握进一步减值的处理就好了,意思实际上就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了减值100万,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5=25,后来发现财务困难了,应该确认减值200万才是对的,所以增加100万的减值,因此继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有人说为什么不能影响应交所得税呢?其实原因是这样的:会计上计
38、提的减值都是会计一个人信口开河,在资产没有卖出去之前,所有的减值都是不现实的,税务局看的就是最终的结果,就像是谈恋爱山盟海誓一样,会计就随便被别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税务局则是只看重后果,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光说不练假把式,山盟海誓兑现了才叫本事。所以减值一般不让你扣除,但是以后发生了是可以扣除的,意思是什么?一方面说明这个是暂时行差异,不影响应交所得税;另外说明减值就是会计上一个人闲的没事折腾罢了,税法上压根人家就不管什么减值不减值的,所以自然不会影响到应交所得税了。所以你要问这个事项影响不影响所得税,且不管会计上怎么处理,先问问税务局怎么处理,人家说让你影响就影响然后再做账务处理。很多人
39、不明白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关系,实际上应交所得税是税务局说了算的,所以事项的处理要看税务局的眼色;至于递延所得税就是对于税法和会计上处理不一致的事项进行的一个折中的处理,关于递延所得税的意义可以参照之前的知识点连载。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五、售后回购(6月23日)售后回购是个很特殊的销售行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项很容易造成会计和税法上的差异。售后回购一般情况下是为了筹钱,也就是具有融资性质,说白了就是说回购价格要高出销售价格很多,也就是支付了融资费用了;不具有融资性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会计上说的回购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情况,这个时候会计和税法上都是要确认收入的。【情景】会计刚签订了一个售
40、后回购的合同:把自己的成本80万的产品100万先卖出去,然后约定半年以后150万买回来。这个时候税管员正好上门慰问纳税人。税管员:最近忙什么呢?刚看见门口拉货走人了,看来最近生意不错啊,最近不要跟我装可怜,装穷、乃至装疯卖傻,所得税预缴可少不了你的。会计:您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我这是售后回购,现在100万卖出去了,半年后我还要150万买回来。税管员摸了下会计的脑袋:脑袋没窟窿啊,怎么就脑子进水了?你是得跟我哭穷,钱都被你买水喝了。会计:我要不是因为缺钱谁干这事?最近经济不景气,银行都不借钱了,总不能出去劫道吧,所以先卖出去周转几个零花钱,到时候有钱了再买回来。税管员想了想,觉得不对:我看
41、你还是跟我哭穷!半年给出去50万利息。为什么不弄个没有利息的呢?半年以后原价买回来,确认个收入,我也就收你25%的所得税,你的利润表还能好看一些?现在倒好,白白给别人50万利息,这不是高利贷吗?宁可交高利贷利息都不给哥们交点税,有你的小子。我要去银行问问,看你小子多给了多少利息,多出来的我可不承认啊。会计顿时无语,晴天霹雳啊!转念一想,税法确实是这样处理的,不过事已至此了,无法挽回了,还不如找个关联方做个没有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交点税还能捞点好!现在倒好,里外不是人了,售后回购害死人啊!天哪税管员生了一肚子气,去晚了一步,少了几万块所得税,郁闷啊。【知识点说明】售后回购会计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
42、一项融资行为处理的,按照新所得税法的规定,售后回购确实具有融资性质的,税法上和会计上处理一致,也就是承认的了会计的做法,这也体现了税法调整越来越按照新会计准则来进行了。不过这里是存在税务风险的,会计上假如说是把一项正常的销售和购进做成售后回购呢?只要售后回购的购买方代买销售方所需要的原材料就可以了,售后回购合同实际上就是正常销售和正常购进的两个合同了,这种情况很明显提供了逃税的可能,税务局这些官老爷们一般也不会下来查回购的货物是不是当初销售的货物。售后回购到这个时候已经简单了很多了,不具有融资性质的,也就是到时候按照公允价值买回来,这个购买方纯粹是属于吃饱了撑的,白白让别人使用自己的资金,然后
43、不要求一点回报,这样大公无私的情况不得不让人相信真实的销售和购进,所以这种情况会计上和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和购进两个过程来处理的,没有暂时性差异的存在。具有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就是说很明显回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高出的部分作为资金的利息核算了,对于这部分新税法体现了人性化的措施,承认了真实的售后回购融资行为,也就是会计和税法都不确认收入,回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的部分作为利息费用核算,因此也没有暂时性差异的问题了。不过就是留下了一个税收漏洞问题。售后回购问题在原来的所得税法下是个比较复杂的销售方式,因为旧税法不承认售后回购的融资性质,作为销售和购进两个环节处理,也就是要确认收入、结转成本的,所以会形成
44、处理差异。新税法的改变消除了这些差异,也让售后回购处理比较简单易懂。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四、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6月19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之所以搁在一起学习,是因为这两个资产实在是太像了!固定资产看得见摸得着,无形资产就是这一点不好,很多东西都是差不多的,学习的时候完全可以把两个资产放在一起,知道了固定资产也就知道了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也是,除了长的不一样,两个资产简直就是双胞胎呵呵,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说无形资产后续支出不能资本化,摊销起止时间等等,需要大家多注意一下。1、初始确认:关于初始计量方面,固定资产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无形资产这里是个重点,主要是自行开发无形资产
45、的情况。原因就是说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税法上和会计上确认的价值不一致,形成的是暂时性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情景:会计终于研发成功一项无形资产,会计资本化金额100万,一看税法上认定的加计扣除50万,一看这不是暂时性差异吗?赶紧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5%=12.5贷:所得税费用 12.5会计赶紧去给税管员表示感谢:大哥啊,谢谢您给我们的这个优惠政策啊,又给了我12.5万的优惠券,以后少交这么多的税,请大餐是肯定的。税管员:谁给你的优惠券?这个是咱税务局给的大礼包,分期送给你,你就到时候确认损益就完了,这么早影响哪门子所得税费用啊?你说你一没有收到钱,二没
46、有减了税,确认什么递延所得税呢?会计:这么说我还是一厢情愿了?税管员:低调一点,咱这是交情,低调低调一些。年轻人要淡定!会计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暂时性差异都是两家都认可的,至少都知道的,不过是明天的钱今天花了,或者是今天的钱存到明天花。这个优惠就是天上掉馅饼,好像不应该确认所得税哈。知识点说明:无形资产初始确认的时候,税法上允许以后会计上按照50%加计扣除来计算无形资产摊销,所以计税基础就是会计账面价值的150%,多出的这个50%部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为什么?因为这个暂时性差异在确认的时候不影响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不在会计的监控范围内。暂时性差异的关键字一个是“差异”,另
47、外一个是“暂时性”,差异不需要解释了,谁都能看出来;关键是“暂时性”问题理解不一样,所谓暂时性就是说会计和税法处理最终会归于一致,就是时间上存在差异。但是初始确认的这个50%部分内容会计上压根就不做处理,严格来说根本不符合“暂时性”差异的本质特征,仅仅是由于计税基础的概念定义不清导致了暂时性差异范围扩大,需要特别针对无形资产这种情况进行规定。对于考生来说,记住这个规定就好了,初始确认的差异不影响递延所得税。2、持有期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的递延所得税问题除了减值这种情况以外,比较典型的就是因为会计和税法折旧、摊销方法不一致导致的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很容易出现折旧方法不一致的情况,相比之
48、下无形资产比较少一些。情景:会计对上年底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折旧,购入的时候入账价值1000万,会计上按照五年双倍余额递减法摊销,税法上按照十年直线法摊销。会计上做好帐去报税:税管员:今年的折旧怎么是1000*2/5=400啊?不是直线法摊销吗?应该是1000/10=100才对啊。会计:我们采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个不是向您打过招呼了吗?税管员:你小子鬼精的很,是想享受过两年的优惠吧,这么像转移利润到以后年度,跟着我混什么都让你学会了。知道的太多了,队伍不好带啊!会计:今年不是还多交税了吗?您就当给我个优惠券,以后再用呗,今年您还完成任务了不是?税管员:我这是寅吃卯粮,罪过罪过啊!于是会计回去做账: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100)*25%=75贷:所得税费用 75知识点说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中很容易因为折旧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