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55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 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应把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还应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教学方式: 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学期末采用标准

2、化闭卷考试。 教学课时:51学时参考教材: 1、袁志刚: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2、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3、布莱恩.斯诺登等: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 4、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8月第1版。 5、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教学学时:4学时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它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

3、和就业进行分析。它分析的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有时也被称为总量分析,以与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相区别。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民生产总值(GNP )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二、由于把利润看作是产品卖价扣除工资、利息和地租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额,因此,产出(生产的价值)总等于收入即要素报酬。三、由于企业把未卖掉的产品看作是存货投资,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所以产出又等于支出。四、国内生产总值(GDP

4、)指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包括来自国外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的价值,这些价值构成外国的GNP,而不是生产所在国的GNP,因而GDP和 GNP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N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NP,包括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二、用收入法核算GNP,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成本核算GNP,用收入法核算GNP,除了要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这些要素的报酬,还要包括非公司企业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第四节: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几个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是:1、 国民生产

5、总值(GNP)=以市场价格计算的全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2、 GNP 折旧 = 国民生产净值(NNP )3、 NNP 间接税 = 国民收入 (N I )4、 N I 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 + 转移支付和红利 =个人收入(PI)5、 PI 个人所得税 = 个人可支配收入 (YD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是 Y = C + I ,从收入角度看是Y = C +S ,由于 C + I = Y = C +S ,于是得I = S ,即储蓄投资恒等式。上述恒等式是耕具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它决意味着人们意愿和或者计划储蓄总等于企业计划投资。二、

6、在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 S +(T G ),三、在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 S +(T G )+(M X +K )第六节:名义GNP和实际GNP实际GNP= 名义GNP/ GNP折算指数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一、 假定不存在政府并且投资(i)是自主的二、 定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三、 在上述假定下,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 = c + iy c = s = I 储蓄=投资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

7、间的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关系或消费倾向,即:c = c(y)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 y平均消费倾向的定义,数学公式 :APC= ,经济意义平均储蓄倾向的定义,数学公式:APS = ,经济意义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数学推导:由 y = c + i c = 可以得到均衡的收入2、图形表示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数学推导:储蓄函数 投资等于储蓄 储蓄函数 均衡收入2、图形表示第五节:乘数论1、投资乘数的定义:2、数学推导:3、经济学意义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

8、决定1、 2、 宏观均衡的条件为:,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设税收为定量税,则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为:据此可得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设税收随收入变动,税率为则上述乘数分别为: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 四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1、数学推导 ) 2、经济意义二、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 数学推导 2、 经济意义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投资的决定一、投资()的数量取决于利率(),即二、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三、只有当利率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时,企业才会投资。画图予以说明四、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由于利率下

9、降时投资普遍增加引起资本品价格上升,而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些。五、 期收益与投资六、 险与投资七、 托宾的“q”说 第二节 :曲线一、 数学推导公式均衡收入公式: 或 二、经济学含义: 三 、图形表示:四、曲线特征: 五、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 利率高低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二、 对货币的需求来源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三、 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货币需求会处于“流动性陷阱”状态。四、 货币需求函数: 名义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五、 货币供给量可由国家货币当局加以控制。若用表示名义货币 供给,则实际货币

10、供给。当时,。六、 画图讲解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曲线一、 数学推导:当给定时,的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与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曲线。该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 或二、画图说明 三、曲线的特征:从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中可见,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曲线越平缓;另一方面,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越敏感,则曲线越陡峭。 四、曲线会因货币的投机需求、交易需求和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而相应移动。 第五节 :分析一、 数学求解:二、图形求解: 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平均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 收入 投资乘数 流动偏好() 交易动机(由满足) 利率 (

11、) ( ) 谨慎动机(由满足) 投机动机(由满足) 投资 货币数量() 预期收益 资本边际效率( 重置成本或资产的供给价格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教学学时:6学时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列表如下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的影响减少所得税上升增加减少增加增加政府购买上升增加减少增加增加转移支付上升增加减少增加增加投资津贴上升增加增加增加扩大货币供给下降增加增加增加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1、 图形分析2、数学分析 3、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图形分析、经济意义二、 货币政策效果:1、 图形分析2、

12、数学分析 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图形分析、经济意义“这种情况假设在垂直,水平,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很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一、挤出效应的定义二、画图说明挤出效应的大小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定义二、西方国家财政构成: 根据课税对象分: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税收 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分:累退税、累进收入 税和比例税财政构成 公债 政府购买支出 转移支付二、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

13、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三、自动稳定器的定义,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的途径(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四、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要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拟制总需求的政策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五、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六、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七、赤字与公债八、 西方财政分级管理体制第三节:货币政策一、 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组成。商业银行

14、和中央银行分别有它们不同的性质和任务二、货币供应量=(处于银行制度之外的)硬币+纸币+存款。其中存款占有决定性比重。狭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合,其中活期存款占最大比重。三、存款创造:用数字例子说明整个银行制度创造存款的过程。存款创造的公式为:存款数量的增加=准备金的增加1+(1-准备率)+(1-准备率)+ =准备金的增加量(1/准备率)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货币政策的定义 2、再贴现率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4、改变法定准备率5、道义劝告五、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第四节:资本证券市场1、 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2、 证券的发行与流通3、 证券的交易与价格4、 证券投资收益及

15、风险第五节:金融衍生品市场1、 期货市场2、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3、期权交易4、双向期权第六节: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一、 战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理论的确立。二、 “滞胀”局面出现以及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需求管理政策理论的挑战。三、 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论”。四、 宏观经济政策的博弈论。 第六章: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教学学时:8学时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1、定义总需求2、 数学推导 3、图形推导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1、长期与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意义 总供给分析的中心内容是分析宏观生产函数,而宏观生产函数(或总量生产函数

16、)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市场有关。 2、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3、短期的总量生产函数为: 二、劳动市场1、 劳动需求函数 2、 劳动需求曲线3、 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第三节:古典总供给曲线 一、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定义及图示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一、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定义及图示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一、 线形常规总供给曲线二、非线形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二、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第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模型,存在四个方程,即

17、: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其中,和顺次为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函数。总量生产函数: 第七章 失业通货膨胀理论教学学时:6学时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一、 失业的数据二、失业的分类 :磨檫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一、 用供给需求的图形解释二、失业的经济学意义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一、 失业的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二、奥肯定律的内容, 数学表达式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一、 通货膨胀的数据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1、消费价格指数 2、通货膨胀率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温和的通货膨胀,奔

18、腾式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二、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三、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和四、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等五、 通货膨胀的持续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一、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第七节 失业与通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一、 菲利普斯曲线的图示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的政策含义四、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五、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9、教学学时 8学时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一、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二、 经济周期波动的图示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通常定义为产量的增加2、经济增长率 总产量意义的增长率 人均产量意义的增长率 二、举例说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些事实第三节 增长核算一、增长核算的数学公式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二、增长的经验估计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丹尼森的六因素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一、基本假定和思路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三、稳态分析四、储蓄率增加影响产量增长1、图示分析2、经济意义五、人口增长六、资本的黄金率水平1、 黄金分割律的内容 2、黄金分割律的图示七、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1、 2、引入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分析图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一、基本模型 二、模型的经济学意义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一、鼓励技术进步二、鼓励资本形成是三、增加劳动供给第七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加速原理二、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三、乘数加速数模型第七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波动源二、基本理论 (思路、图示)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