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576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选编 辽宁省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 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重点研究项目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主持人 韩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界对如何进行这项事关重大的改革还没有提出成熟的方案,理论界也缺少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本项目拟对此作一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与技术上的参考。本项目由如下几部分内容构成:一、实行改革的必要

2、性与意义;二、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三、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四、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五、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与计划。一、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现实经济生活与改革的实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需要理论经济学给予解释和说明。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急功近利的人才市场的导向下,人们更多地注重应用经济学,而忽视理论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以至于理论经济学专业招生规模一再压缩,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不断减少,教学方法教学

3、手段日益落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也停滞不前。这造成了我国理论经济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不相适应的局面。理论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科的基础,没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科就不可能持久的繁荣和发展,也不可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而理论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则有赖于我国的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理论经济学的专门人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国高校理论经济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方法、手段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案,都能适应改革的现实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对已经严重落后的经济学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就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历史任

4、务了。2原有经济学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前面我们提到的原因,造成了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对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例如,把经济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就显得过于单一和狭窄。面对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理论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而这些,在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作为首要的任务和目标,造成了不少学生“高分低能”的

5、现象。三是原有的课程设置过于老化,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的课程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而紧密联系实际和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课程还不很多。四是课程时数安排太多,学生既无法很好地消化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掌握现代经济学所必需的先进分析方法和工具类课程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比如数量经济学、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外语等。六是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忽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造成课程分割和内容重复。七是对理论经济学最新学术前沿问题介绍不够。二、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体现

6、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的基本要求。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变化,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必然要有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案,设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既具有批判性和继承性,又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以使经济学基础人才的培养在质量上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要找准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定位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必须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战略和目标定位相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为社会培养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7、富于开拓和创新的复合性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充实的文化底蕴,应当成为这种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具体而言,要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在教学和科研单位、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教学研究、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要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为了达到上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学科专业上树立整体化的知识教育观念,拓宽基础知识,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

8、用能力、创新开拓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也就是要做到“高素质、强能力”。为此,要在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上实现两个发展,即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做学问、做事和做人的协调发展。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身努力,使学生会学习、会选择、会合作、会关心,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还要具有较好

9、的人文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较高的道德水平。3改革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经济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新专业目录的变化和要求。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已经将经济学科从原来的十九个本科专业压缩成四个,即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的经济学专业,包含了过去的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等专业的内容。因此,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拓宽专业口径和内容,增强专业的适应性。第二,要处理好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现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是

10、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任何大的工程、科研任务、社会问题,其解决都会涉及许多不同门类、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或集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逐步由单一学科教育,进展到交叉学科、综合知识教育阶段。相应地,高校要从培养专家型人才,转向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掌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集合型人才。如何以有限的时间去掌握和运用不断增长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学科知识,如何使课程综合化,是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时所要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一个根本目标,应当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新的课程体系中,贯彻到每一个教

11、学环节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在设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调整。除了学校统一开设的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还应设置一些专业课程,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熟悉经济政策和法规,增强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第四,要处理好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中,既要保留培养基础理论研究人才方面的传统课程,又要增加一些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从事经济调查、分析、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有利于人才的分流培养。第五,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之间的关

12、系。要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又熟悉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了解中外经济学学术动态,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备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和渗透的能力。三、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前述的指导思想,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应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大部分构成。课堂教学的课程体系应包含共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四个板块。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几个部分。在课堂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共同基础课(或称通识基础课或全校基础课)是指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都应选择学习的必修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根

13、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知识面,以处理好人的发展与才的培养之间的关系,既为国家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又使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在思想道德、审美情操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国家教育部已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各高校可以选择的空间不大。课程体系的第二个板块是专业基础课。所谓的专业基础课,也即高等学校各专业所特有的基础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在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它既是共同基础课程在专业方向上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的一个铺垫和准备。对于经济学科来说,也就是指经济学科各专业

14、学生都应选择的必修课程。关于这部分国家教育部也已有定论。一九九八年七月,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经济学专业本科的八门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实际上这也就是统一规定了全国各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的第三个板块是专业必修课。所谓专业必修课是指高等学校各专业所特有的、在自己特定领域和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专门化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深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的专业特色,使

15、其成为既具有宽厚的理论和业务基础,又有专业特长的复合性人才。一九九九年五月,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南京大学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前述的八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专业特征,又进一步确定了经济学专业的五门必修课程和八门优先选择的选修课程。其中五门必修课程是:资本论选读、外国经济学说史(以论带史)、中国经济史(以史带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这五门必修课程无疑构成了全国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体系的第四个板块是专业选修课。所谓的专业选修课,是指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的范围内,在保证一定的选择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

16、自由选择的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专业上继续拓展和延伸,特别是在新学科、新领域、新知识、新动态等方面向学科前沿靠近,为毕业论文和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做最后的准备。一九九九年五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供全国高校经济学专业优先选择的八门选修课程,无疑构成了这一板块的核心部分。这八门选修课是:数理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村和农业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讲座、西方经济学专题讲座、经济学名著选读、世界经济。关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安排,此处从略。四、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17、根据教育部新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和相关的文件精神,在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八门核心课、五门必修课、八门优先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辽宁大学于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对经济学专业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调整。具体的改革调整措施如下:1关于共同基础课为了体现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全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共同基础课(校定必修课)作了如下调整:一是调整了思想道德教育类的设课和课程时数。新增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四门课程,削减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史这两门课程,并适当地减少了哲学原理、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的课时数。其目的是增加思

18、想道德课程的现实性、实用性和时代感,使其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加突出中国特色,改变过去了思想道德教育课远离现实、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的局面。二是增设了跨类综合知识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期内选修跨类和类内综合知识课程,所选课程的门数要达到4门,总学时要达到144学时,修满8个学分。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三是增加了计算机基础的课时数,由原来的70学时增至128学时,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2关于专业基础课对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我们基本上遵循了国家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原则,开设了八门核心课程。只是在教学时数上根据我校经济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做

19、了一些调整。比如,为了加强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我们强调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理论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地位和作用,在学时和学分数上给予了保证和加强。针对以前的教学计划重政治经济学、轻西方经济学的状况,根据新的形势和认识,我们采取了并重的原则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两门课都安排了两个学期的周四学时,学分数为8学分。除此之外的其它六门核心课程均为周3学时,3学分。3关于专业必修课对于专业必修课,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五门课程,由于我校在系定必修课的门数上给予了严格的数量限制,在安排完八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之外,仅能再安排四门课程。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根据我校自身的特点

20、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我们给资本论选读这门课程保留了较多的课时数和学分数。其目的,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另一面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另外,我们还根据我校西方经济学学科和师资上的特长,增加了西方经济学流派为专业必修课,以加深学生对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融合。4关于专业选修课国家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选修课推荐了八门优先选择的课程。我校在这八门推荐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了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首先,根据我校自身的条件,把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划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选课是根据不同课程在整个课程

21、体系中的位置和内容上的相关性,把课程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在每一组中进行选择,并限定其选择的门数和所修的学分数。任意选修课则只给出备选课程,并规定应达到的学分数,对课程的选择则没有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其次,对于限选课我们分设了四组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一组为四门课程,限选三门,包括: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学名著选读;两组为三门课程,限选两门,其中一组为管理学、信息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另一组为现代经济理论前沿、改革与发展前沿专题、经济体制比较;一组为两门课,限选一门,即中国经济史和外国经济史。对于任选课,我们提供六门备选课程,学生任意选修,只要修满6个学分即可。五、辽宁大

22、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与计划(见附录) 9辽宁大学学分制教学计划表(文科院系用)表 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经济学专业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总数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讲授实验习题讨论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校定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544593毛泽东思想概论3544593邓小平理论概论4705614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362思想道德修养2514293法律基础1342外语183006444跨类与类内综合知识81442222体育41202222军事理论1302计算机基础4128646444应用写

23、作1362形势与政策(1)(1)(1)(1)(1)(1)(1)(1)系定必修课经济数学152544434政治经济学812844西方经济学814444会计学3543财政学3543统计学3543货币银行学3543国际经济学3543数量经济学3543资本论选读614444经济学说史4724西方经济学流派3543发展经济学354 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经济学专业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时总数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讲授实验习题讨论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限选课中国经济史3543外国经济史3543农业经济

24、学3543区域经济学61083经济学名著选读61083产业经济学3543管理学3543信息经济学3543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3543现代经济理论前沿2366改革与发展前沿专题2366经济体制比较2366国际金融2362任选课国际贸易2362国民经济统计学2362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库2362经济法2362证券学2362其他任选2362周 学 时 数1925232323202412毕业论文5实习实践4公益劳动1表总学时必修课学时数2154总学分必修课学分数120课程总门数必修课门数282694限选课学时数396160限选课学分数2238任选限选课学分数8任选系内任选课学时数108任选系内任选课学分数6

25、系内任选课学分数3其它任选课学时数36其它任选课学分数2其它任选课学分数1注:限选课分为五组,其中三组为三门课程,限选二门,一组为二门课,限选一门; 任选课分为三组,每组二门课程,任选一门。关于基地班学生情况的调研报告孙承鹏 高 亮 一、第一学年(1999年第二学期至2000年第一学期)学生情况分析 辽宁大学于1999年9月按照国家计划录取经济学专业学生67人。在新生入学后,我系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外语和数学考试。在参照高考分数尤其是外语、数学分数及摸底考试成绩的基础上,采用先期筛选制,择优录取34名同学为经济学基地班学生,从而在入学上进行了严格把关,使基地班同学的外语、数学有一个良好的基

26、础。在一年多的运行中,基地班学生同普通班学生相比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现将两个班的情况做以比较: (一)自然情况比较(见表一) 表一 99级基地班与普通班学生自然情况比较 类别班级男生女生城市农村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基地班1338%2162%1029%2471%普通班1855%1545%1545%1855% 可见基地班的男生比例、城市比例要小于普通班,而女生比例、农村比例要高于普通班。 (二)思想情况比较(见表二) 表二 99级基地班与普通班学生思想情况比较递交入学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基地班1853%1235%13%普通班1545%113

27、3%可见基地班递交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党员人数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班。(三)学习成绩比较(见表三、表四和表五) 表三 99级基地班第一学期主干课成绩分布科目班级每种平均分优良率(%)考试成绩平均分布等级(人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基地班79.2655.82712681经济学普通班64.2720.59166155外语经济学基地班75.1726.479205经济学普通班68.8011.7641763经济数学微积分上经济学基地班75.5647.0688693经济学普通班69.8550.0012527 表四 99级基地班与普通班第二学期主干课成绩分布科目班级每种平均分优良率(%)考

28、试成绩平均分布等级(人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基地班78.4444.1278109经济学普通班82.3360.61713841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基地班78.341.71131712经济学普通班77.3245.45114954外语经济学基地班66.6700011144经济学普通班67.320006101经济数学微积分学经济学基地班71.1535.292101066经济学普通班62.712.121310117 表五 99级基地班与普通班第一学年学习成绩比较班 级成名 次 绩经济学基地班经济学普通班184.4484.79283.5883.21383.4482.28482.5282.4

29、3582.5182.09682.4280.44782.3780.32881.3380.27980.3479.22108178.431180.9878.221280.2277.931379.7979.641479.2176.821577.1074.461677.0674.281776.8773.831876.4573.771977.3273.392075.8272.592174.0872.442274.7770.812374.9570.662473.7170.192573.3969.582672.6068.142771.3664.72870.6459.982970.3659.563069.705

30、5.543169.7054.343264.4253.243363.1451.333462.33通过以上成绩做以下数据分析:利用公式 ,其中: 为每个学生两学期各科平均分 该学生所在班各科平均分 n为班级人数 为标准差则基地班的标准差为:其中普通班的标准差为:其中离散系数用公式 计算则基地班离散系数为普通班离散系数为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及公式计算可以看出: 1基地班的离散系数小于普通班离散系数,说明基地班整体的努力程度、学生素质、成绩等方面差异不是很大,和普通班相比相对小一些,也可以说基地班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比现象较严重,班级的班风、努力程度还需进一步提

31、高。 2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基地班的优良率、及格率明显高于普通班,但同时也发现不足之处: (1)第一学期基地班综合成绩高于普通班,而第二学期成绩有所下降; (2)基地班综合成绩虽然高于普通班,但是拔尖的并不突出; (3)个别学生成绩下滑幅度较大。 (四)基地班学生第一学年成绩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基地班同学在系里老师的认真指导、帮助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钻研专业课知识,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成绩做以比较分析,见下图:高考成绩 第一学期成绩 第二学期成绩通过图示可以发现: 第一,高考外语、数学成绩与大学学习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很密切;第二,就全体学生而言,两学期的成绩变化幅度不是很

32、大;第三,班级个别同学的成绩变化幅度很大;第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相对比较稳定。通过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对成绩比较差的原因分析 (1)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的影响。个别学生成绩落后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比较困难,家中有事,影响了学习,如1号、7号就属于这种情况。(2)大学生活的适应性。个别学生成绩欠佳则是由于主观原因所致,如有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授课形式、生活方式等,从而且影响了成绩,如14号。 (3)没能很好处理学习和参加活动之间关系。有的学生因参加校、院组织的活动,没能正确处理好与学习的关系,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如11号。 (4)没能很好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个别学生干部

33、由于工作而影响了学习,如28号。(5)学习态度不认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从而影响了成绩,如26号、30号。2成绩比较好的原因分析: 这些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学习方法得当,能够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因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6号、13号、18号、30号。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2000年第二学期)学生情况分析以上对基地班和普通班第一学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下面对这两个班第三学期的学生情况再做一次比较分析。(一)学习成绩比较(见表六、表七)表六 99级基地班第三学期主干课成绩分布科目班级每种平均分优良率优良中及不及外语基地班71.7414.71%0516112

34、普通班66.443.70%011295线性代数基地班78.7955.88%4151050普通班69.5740%111576财政学基地班77.5855.88%2171230普通班74.5238.70%2101261宏观经济学基地班74.4723.53%081970普通班70.069.68%031783 表七 基地班与普通班第三学期成绩比较名 次基地班普通班183.8683.43283.2982.62382.6782.43481.9082.24580.5778.29680.2977.67779.9577.29879.7677.29979.3876.10979.3875.671179.3375.57

35、1279.1975.241379.0574.331478.8173.861578.7173.761678.3872.811778.3372.671877.6271.711976.4871.352076.3370.812176.2970.482275.1469.592374.9568.522474.4867.712474.4863.952674.0561.952771.0561.592870.5759.572970.3859.103070.1958.573170.1442.333269.483368.573467.38通过以上成绩做以下数据分析:基地班的标准差为:普通班的标准差为:基地班的离散系

36、数为普通班的离散系数为由以上数据对比及公式计算可以看出:1基地班在第三学期学习中继续保持优势,不论单科平均分,还是班级平均分都明显高于普通班。2在外语学习中,基地班英语一次性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达到86%,而普通班仅为82%。3基地班的整体努力程度比前两学期更加集中,而普通班则呈两极分化形势,成绩偏差较大。(二)基地班第三学期成绩分析在第三学期中,基地班学生总结了自己前两学期的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克服不足,大部分同学在第三学期中成绩稳步上升。现将基地班第三学期成绩做以比较:首先见下图:高考成绩 第一学期成绩 第二学期成绩 第三学期成绩除了对前两学期的分析以外,在第三学期中,另外发现一些问题:第一,

37、第三学期的综合平均成绩比前两个学期有较大提高,说明学生努力的程度普遍提高;第二,个别学生成绩变化较大,有的成绩进步很快,有的下滑幅度大。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第一学年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经过找其谈话及时指出其不足,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改正学习方法,成绩稳步上升,如8号、16号、29号。第二,仍有个别学生由于没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成绩受到一定影响,如33号。第三, 由于第三学期准备外语四级考试,没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造成其它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如22号。第四,通过努力学习,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如3号。(三)基地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个别学生由于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贯穿始终,有间断、松劲情绪,造成学习成绩不稳定,从上述成绩对比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2缺乏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没能完全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局面,造成部分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从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成绩;3由于考试内容、考核方式的单一化,目前只是闭卷方式考试,因而在成绩和能力的结合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4基地班学生虽然普遍感到有一种压力,但在将压力转换为动力的问题上,仍有一定距离。(四)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