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593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1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调研报告 以武汉市为例2012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调研报告以武汉市为例团队:完成日期:2012年9月2日目 录摘 要4第一章:绪论5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5 1.2研究思路及其方法7第二章: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理论研究10 2.1 农产品的概念及范围、分类10 2.2农产品价格构成的理论综述10 2.2.1 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10 2.2.2 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11 2.3武汉市农产品价格现状的综述18 2.4 国内外有关农产品价格的理论研究21第三章:关于武汉市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的综合调研

2、方案34 3.1调研基本情况介绍34 3.1.1调研目的和内容34 3.1.2调研的方法34 3.1.3调研规划及时间安排35 3.2 调研方案所基于的假设37 3.3调研分项方案阐述38 3.3.1 消费者购买行为及需求的调研38 3.3.2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调研(调研地宜昌分乡镇)39 3.3.3 农产品流通成本的调研(调研地宜昌分乡镇)45 3.4 武汉宜昌两地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48 3.4.1宜昌到武汉各地蔬菜价格对比48 3.4.2 宜昌蔬菜生产基地到本市及武汉的流通成本分析51 3.4.3武汉市流通渠道透视54 3.4.4 宜昌夷陵区分乡镇山里来蔬菜生产基地生产成本分析55 3.4.

3、5 武汉市消费者蔬菜购买行为分析57 3.4.6 调研地宜昌市夷陵区农业现状及山里来公司经营现状60第四章: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及稳定农产品物价对策分析65 4.1构建农产品产销长效机制65 4.2扩大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67 4.3控制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幅度68 4.4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69 4.5推进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与发展69附录一:武汉市消费者购买行为及需求(农产品)问卷70附录二:对武汉市蔬菜供给地之一宜昌夷陵农业区农户问卷71附录三:对宜昌市夷陵区山里来农副产品公司的问卷72附录四:对宜昌市夷陵区农户生产成本调研汇总用表73附录五:调研期间部分采访稿74附录六:调研期间实

4、地图片78特别致谢83参考文献84结语85摘 要作为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农产品的价格变化, 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调研报告以武汉市农产品(尤其蔬菜)为例,以从武汉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到最终销售市场为研究范围,以各个环节平均成本增加和利润分配为研究对象,同时用量化的客观问卷加主观采访来达成调研目的。 在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本文进行多重假设,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市场农产品最终价格背后的成本形成最大关联因素。 本文的一大亮点是实地调研跨度广,在武汉本市就有包括白沙洲市场及民族大道一带,在宜昌也从市区到分乡镇都有调研。另一大亮点是收集的数据翔实,对验证假设有很大帮助。最后,本文试图会试图找

5、到其不合理、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可行性建议及改进措施,从而最大化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让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价格关联因素 武汉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一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农产品,既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及其传导不仅仅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和生产者行为,也影响着全产业链条的收益分配和终端消费者福利,最终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和不畅都会影响农业的不健康发展。我国农业受本国的经济实力

6、和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文化的影响,尚不能形成像欧美国家那样的规模化农业,所以中国农业大都以“小生产”的面貌存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农产品价格波动在其同类产品间产业链间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强。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作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的起伏涨落时时刻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然而当近几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并没有起到“安天下,稳民心”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极大多数人的不满与恐慌。特别是2010 年之后,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不论是大豆玉米棉花糖猪肉等大宗农产品,还是绿豆大蒜生姜苹果禽蛋等小宗农产品均连续出现价格接力暴涨现

7、象,2011年情况并未好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比2010年同期上涨分别为15.6%、18.0%和20.5% 各产业类别均全面上涨,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6.5%、8.6%和8.96% ,其中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2.1%、9.6% 和8.4% 前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同期的CPI 涨幅。如何在2012年及以后稳定农产品价格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实例引证山东济南市唐王镇39岁的农民韩进,为人淳朴老实,善良勤劳。他千方百计想富,可流年不顺,时气不佳。借了一万元养羊,羊染上瘟疫,致血本无归;今年他的六亩多地全种了卷心菜,想多

8、少挣几个钱,补一下窟窿。谁知屋漏偏遇连阴雨,卷心菜的价格一下降到八分钱一斤。旧债未还新债来,旧窟窿没补新窟窿开。他脆弱的神经崩溃了,他的双肩承受不了这样沉重的压力,他破碎的心更经受不了如此天塌地陷般的打击。他,丢下了七十多岁的父母,与他同甘共苦的爱妻,两个念书的女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经奋斗过的世界。这是一起由农产品价格引发的悲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使多少农民韩进一样,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变成了肥皂泡,使他们对种地失去了信心?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不仅牵动着农民的心,更是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时而蒜你狠,时而姜你军,时而豆你玩,我们想知道,在农产品价格形成链上有哪些成本是合理的,又有哪些成

9、本是不必要的,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可以切实对解决有关农产品价格这一民生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让类似的悲剧不再上演。同时,为了最大化调研效果,我们主要精力集中于常消费的蔬菜上,兼调查肉类产品的价格。图一:我国2008年1月份到2012年2月份的CPI和PPI的比较图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图二 2005-2006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由于数据获取难度大,无法准确同期比较几者的关系。但可以看出,这三者波动幅度均很大。1.2研究思路及方法1.2.1研究思路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两小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

10、对课题选择的理论性及现实性意义做出描述,第一部分的论述为我们的研究做出了概括性的描述。第二部分是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理论研究,本部分内容包括对农产品概念的界定以及范围的划分,农产品价格构成的理论综述,武汉市农产品价格现状的综述和国内外有关农产品价格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具体围绕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做出了详尽的理论分析,为实地调研打下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关于武汉市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的综合调研方案,本部分包括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调研方案所基于的四点假设. 调研分项方案阐述我们在武汉市和宜昌夷陵区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行动方案。第三部分是本次调研的核心所在,基于之前的理论研究,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对

11、影响武汉市农产品价格因素提出了四点假设,然后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将进一步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印证或推翻,由此确定影响武汉市农产品价格的真正因素,并对每种因素的关联程度做出比较。第四部分是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对策与措施的提出,本部分内容是我们整个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基于前面一系列的理论和实地研究,我们在本章提出最为现实和合理的对策与措施来平稳农产品价格。理论阐述形成假设撰写调研方案形成概念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经验、理论概况实地调研接受或拒绝假设 理论解释 数据印证总结与对策展望1.2.2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理论研究,主要为文献调研法(查找相关文献,从中获得相关的经验、方法和数

12、据)第二是实地调研,主要有访谈法(主要对象为超市和农贸市场相关的负责人、农业厅或农业局的政府官员)、抽样问卷调研法(主要对象为鲜菜消费者)和实地调研法(深入某一农产品的原产地也就是宜昌的分乡镇调研)第二章: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理论研究2.1 农产品的概念及范围、分类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具体包括种植、饲养、采集、编织、加工以及捕捞、狩猎等业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种类复杂、品种繁多,主要有粮食、油料、木材、肉、蛋、奶、棉、麻、烟、茧、茶、糖、畜产品、水产品、蔬菜、花卉、果品、干菜、干果、食用菌、中药材、土特产品以及野生动植物原料等。

13、农产品品种繁多,但是根据其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可以划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大类,根据时代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以及有机农产品也在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其中,大(小)白菜、黄瓜、青椒、四季豆、姜、茄子和土豆作为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常消费的品种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2.2 农产品价格构成的理论综述2.2.1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农产品的商品在一定时间与空间的市场上所形成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既有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也有上层建筑方面点因素。市场上所形成的农产品价格的实际形成,是在各种因素及其力量共同作用下,最终达到统一的结果。通过基本的产品

14、价格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农产品价值是决定其价格的最基本因素。任何商品都含有社会劳动时间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品价值。农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包括许多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所用去的人力物力就是农产品价值的基础。由于不同农产品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不同,所以价格也不同。其次,供求关系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只无形的手对价格进行控制。最后,农产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战略的发展。所以政府对此实施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价格补贴,物资储备,以及强制性的价格限制等积极引导

15、农产品价格。2.2.2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商品价格是以其成本为基础的。一般情况下成本决定商品的最低价格。从价格形成过程来看,农产品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利润三部分构成。1、生产成本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指农业生产者(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农产品平均成本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取决于农业生产的规模。从长远来看,农业生产存在规模经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随着生产规模(特别是土地使用规模)的扩大,农业产出的平均成本会降低。但是,在中国当前相对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绝大多数农民所拥有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不能实

16、现规模经济条件下较低的长期平均成本,甚至有可能处于规模不经济条件下较高的长期平均成本。此外,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并不能带来农民实际收入的相应增长。2、流通成本流通成本是指农产品从生产环节流转到最终销售(零售)环节所形成的成本。包括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分类、加工、搬运、损耗等等。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渐形成,农产品销售的地域范围在不断扩大,而部分农产品本身存在着易变质、存储周期短、对运输条件要求高等特点,使其运输成本很高。较高的运输成本成为农产品价格构成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中间商收购农产品以后,一般不会直接将农产品送入销售市场,

17、往往要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挑拣、分类、包装等),然后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转售,以获得更多利润。此外,由于新鲜农产品直接存储的时间比较短,对运输条件要求很高,为了解决运输条件給农产品流通带来的限制,农产品深加工成为关键环节。深加工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对农产品运输条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通过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带来一定比例的成本增加。由于仓储、运输条件以及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导致农产品在流转过程中的损耗严重。各种损耗都要记在农产品流通成本之中,最终成为农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分类生产成本物质费用(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机械畜力、棚架薄

18、膜等)简介生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承包费、管理费等)流通成本仓储、包装分类、加工、搬运损耗、管理费用等表一:农产品价格构成简表3、利润利润是产品售价与成本的差额。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中间商是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主体,农产品的利润在这两者之间分配。(1)农民出售农产品的利润水平。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成本,主要由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决定;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由初始农产品收购价格决定。而农民既是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又是其农产品初始采购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农民的实际收益正是由这两个价格决定的(农民出售单位农产品的利润=农产品初始销售(采购)价格-单位农产品农业生产资

19、料投入量*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一方面,在既定的投入产出技术条件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通过增加农产品的投入成本抽取农产品利润;另一方面,农产品收购价格被压低,通过减少农产品的初始销售收入挤压农产品利润。由于农民仅仅是上述两个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农民实际上无法预期更无法控制其农业生产的利润水平。(2)经营农产品的中间商的利润水平。最初的农产品采购商从农民手中收购产品之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将所收购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而是使其进入包括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零售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复杂的中间流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形成新的附加成本。农产品中间商获取的利润水平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结

20、构特征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农产品中间流通市场缺乏竞争性,相反,它却具有很强的“区域自然垄断”性。中间商正是凭借这种区域自然垄断型市场结构,实现农产品在中间流通和最终销售环节的垄断定价而获取较高的超额利润。总之,农产品中间商通过农产品的初始销售环节较低程度的垄断购买定价,以及在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较高程度的垄断销售定价,获取了比农产品生产者高得多的超额垄断利润。2.2.3 农产品价格形成背景(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问题事关农民收入和社会社稳定大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是调节农产品,包括食品需要的主要信号,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从2007年开

21、始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局面,2007年农场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涨了18.5%,2008年上涨14.1%,2009年到2010年也则出现了大幅波动,增加了通胀的预期。那么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背景是什么?产生波动性的根本原因又何在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但二、三产业发展需要的食物和初级产品要由农业的发展来保障,只有农业水平稳步提高,非农产业才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农产品价格是调节劳动力和资源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流动的主要信号。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扩张减少了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

22、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价格将稳步上涨。但只要这种上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就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大背景。具体来说,农产品价格形成取决于中国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和规模;同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变化,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和政府的调控政策。(一)国内农产品的供求变化。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国内市场农产品的

23、价格主要受国内供给变化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是由成本波动,技术进步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质和服务费用成本和人工成本两部分。2008年,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资料上涨20.3%,涨幅高于2007年的7.6%。近几年,农产品生产的成本持续增长,使得种植粮食的收益下降,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或者每年两季改种一季的现象,农产品的供给有所下降。生产农产品的收益不仅取决于其直接成本,还取决于机会成本,及劳动力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非农业生产所获得收入的对比,如果种植农产品的收益低于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即使和原来相比收入提高,劳动力也会从农业转向其他产业。技术进步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

24、农产品的供给,所以一直是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的增加农产品供给的手段。中国也在农产品科技的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端,但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由于农民小规模生产的特点,农技服务人员没有展开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有效模式。2007年国家对基层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难以维持,一些农业技术人员纷纷转行,使得花费大量投入所获得的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获得实际应用。实际上,我国耕地的单位亩产近几年来基本稳定,没有大的提高,1998年到2008年你,单位土地产量仅提高3%左右,在成本提高近两倍的情况下,只有涨价才能维持农产品的简单再生产。农产品生产依赖于土地和自然因素,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粮食价

25、格的波动难以避免。2010年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2010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人口比率的上升,食品结构的升级都构成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尤其对肉类的需求增加,使得玉米等主要用于饲料的农产品的价格造成了上涨的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及测算,中国粮食长期需求超过供应:200年,粮食产量为5.267亿吨,需求为5.268亿吨;2020年,产量为5

26、.794亿吨,需求为6.176亿吨,将出现0.382亿吨的缺口。(二)国际市场的变化。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每年粮食消费量的20%,是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左右。一旦我国出现严重粮食供求缺口,国际市场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必须保证主要依靠增加国内生产解决粮食供求平衡问题。从实际情况看,进出口量占主要农产品的比重并不大,均不超过8%,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进口量近十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同时出口量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显示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有所加强。(三)政府调控的影响。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中国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也是政府调控的主要品种。稻谷和小麦多年来价格比较平稳,和政府对其价格的支持,存储,农民

27、的补贴等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虽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的农副产品品种。这些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供应量和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别大,便于储存,游资更容易炒作。而稻谷,小麦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国家储备量大,游资不容易炒作。2010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主要集中在蔬菜,肉蛋,大蒜,绿豆等生鲜产品和小批量农产品。也就是说,政府没有调控的产品价格更容易波动。2.3 武汉市农产品价格现状的综述先就全国来说,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刚刚经历过所谓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农产品价格疯狂上涨的现象的菜农,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农产品价

28、格呈直线式地下滑到低谷,甚至创造出农产品历年的价格低位。以2011年7,8月份两个月为例,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7 月下旬以来,部分叶类菜价格涨势明显,与7 月20 日相比,8 月28 日全国菠菜、油菜、生菜分别上涨31.2%、20.8%、27.3%。进入8 月份后,四季豆、黄瓜、茄子、豇豆、苦瓜、大蒜价格也出现涨势。同时,肉类和蛋类农产品价格的波及效应十分明显,月份以来全国鸡蛋价格涨势明显,屡创历史新高,8 月27 日,全国鸡蛋日均价涨至每斤5.40 元,较7 月1 日上涨9.8%。目前全国鸡蛋价格大幅高于去年同期,8 月27 日同比上涨16.1%。据数据显示,8

29、 月中旬花生油和大豆油在粮油类产品中涨幅最大,较上旬分析上涨了2.3%和1%。进入2012年,农产品依然的走势依然没有让菜农和民众安心,以6月25日至7月1日这周为例,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数据分析整理可知:农产品价格依然经历着起起落落的波动,蔬菜、鸡蛋、肉类、水果和水产品价格下降,粮食、食糖、白条鸡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再从武汉本市来说,本文从网上武汉综合市场查得最新信息如下:品种周初价格周末价格涨跌幅度包菜 1.71 1.96 14.62%西洋芹 2.28 2.40 5.26%胡萝卜 2.40 2.50 3.48%大白菜 1.85 1.90 3.19%青椒 2.95 2.

30、50 -17.24%西红柿 3.24 2.85 -13.99%土豆 1.51 1.35 -12.27%黄瓜 2.15 1.90 -11.54%蔬菜均价 2.72 2.67 -1.83%表二:价格对比表图三:武汉白沙洲大市场信息中心价格 8月27日8月31日 最新监测蔬菜价格波动情况行情分析:由于大专院校临近开学,近段时间各地蔬菜进场量逐渐增多,但蔬菜销量并没有明显上升,不少品种因此出现滞销,在高温气候影响下有些蔬菜品种价格已出现不稳下滑的情况,尽管大专院校开学会提升销量,但由于货量充足,前期蔬菜也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所以后期蔬菜可能将呈稳中略降的势态发展。 包菜上涨是省内高山平包量少,

31、省外甘蓝包菜、铁头包菜行情走好,价格上涨;西洋芹上涨是宁夏产地收够价格提高后形成的价格上扬;青椒、西红柿下跌是高山青椒、西红柿货源量大货物滞销,近期高温气候,也不利于货物的久放,导致价格下滑;土豆下跌是山东土豆质量转差价格下跌;黄瓜下跌也是山东、河北黄瓜质量差价格下跌。2.4 国内外有关农产品价格的理论综述农产品价格稳定一直是世界各国农业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国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近年来的研究侧重对汇率波动、能源危机、金融资本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考察。国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理论较为薄弱,侧重对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国际农产品价

32、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现有文献存在对生鲜农产品波动研究较少、对各种外部冲击的传导机制厘清不够、对各种外部冲击因素的贡献度缺乏比较以及对价格波动中的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不够等不足。2.4.1国内对农产品价格的研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且主要集中在80 年代,由于我国主要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价格由政府决定,所以大量研究主要是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基础进行研究,但是研究基本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释,认为农产品价格应该由生产该种产品的劣等地的成本决定。此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文献则主要从供求波动进行理论分析。运用的理论工具基本上是蛛网模型和供给反

33、应模型。近年来国内对农产品(粮食) 价格的纵向传递也开始了一些理论研究,如王秀清等运用均衡移动模型研究农业生产者与食品零售商之间的纵向价格传递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力量和规模报酬对价格传递的影响十分复杂,一方面取决于农产品供给函数和食品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外生冲击作用下农产品收购环节与食品零售环节市场力量变化的相对幅度。大量研究集中在实证方面, 主要寻求对波动的原因解释。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市场进程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进口日益增多,国际市场环境的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日益加剧,对国内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因而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外部冲击因素进行考察已逐渐成为研

34、究的热点。国内大多数的研究是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影响,以及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措施三个方面展开的。各种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国内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而农产品价格作为百价之基,它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深入探讨成为了一种必然。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频繁,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强劲的上涨趋势,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比2010年同期上涨分别为15.6%,18.0%,20.5%。各产业类别均全面上涨,

35、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6.5%,8.6 %,8.96%,其中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2.1%,9.6%,8.4%。前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同期的CPI涨幅。农产品中,种植类的农产品占很大部分,国内的种植类农产品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玉米,小麦,稻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另一类是大蒜,绿豆,生姜等小宗经济作物;还有一类是蔬菜等日常食用的农产品。在此,我们就以种植类的农产品为例,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诱因。(一)农产品生产成本费用的上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由生产性物质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因素构成。首先是农产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农用机械,

36、柴油等等。随着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农业生产中工业品投入所占比重是呈上升趋势的,而这些农用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也就必然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其次是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中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这不仅仅是来自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均生产效率得以提升;还有就是大量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使得农业部门的劳动力的供给明显减少。根据罗斯托的人口转移理论,我国农业部门有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虽然很多人从事的都是一种非正规就业,但与其在农业部门中从事农业生产相比,其所获收入或是预期收入要高得多,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减少。再次是我国的耕地面积

37、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成本上升。我国耕地面积被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2001年的19.14亿亩到2006年的18.27亿亩,再到2011年初的18.26亿亩。由于在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调控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目标并不一致,利益的的考虑下,地方政府会比较注重经济的发展,各种高新科技区的建设,使得城市面积不断向外扩展,农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二)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主要的表现是流通环节过多,费用过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较多,从生产者到经销商再到经销地批发市场,经销地的农贸市场或超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复杂流通过程中的一系列费用自然是有很多,而农产品也就是在这一环一环中慢慢加价,估计每个

38、环节加价5%-10%,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价格往往上涨30%-60%不等。我国农产品市场具有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特征,;利益分配不均匀,过多的停留在了中间环节上。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化程度低。数量较多,规模较小的作为我国农产品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分散农户和运作不规范,甚至存在保护主义的各地方,导致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是分割的,松散的,流通体系中存在诸多障碍,很难形成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近两年来自然灾害频繁,2010年初的西南特大旱灾,南方洪灾,等等。根据国家防汛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8月为止,我国28个

39、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2万公顷,约占早稻和秋粮面积的12%;2011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风暴,雪灾等自然灾害,与之相随的是农作物的急剧减产。这些都造成了主要种植产区农产品产出数量和质量的减少。(四)市场信息的传导不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建成,但并不完善。市场上有效率的信息往往掌握在对市场控制能力强的企事业单位手中,农民没有相应的渠道去获得与自身经济利益相关信息,农民无法根据市场传递的信号来判断该生产什么,不该生产什么,从而使得农民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大多农民能够直接获得的市场信号,然而农产品价格是具有迷惑性和滞后性的,其所带来的信

40、息并不像表面所显示的那样,这就使得农民的生产方向有所偏差,导致了农作物市场价格的波动。(五)游资的炒作。对之前的三类种植类农作物的特点分析可以得到,玉米,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因其涉及国计民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游资炒作的难度很大;蔬菜等日常农作物引起种植周期短,产量大,不易保存等特点,游资炒作一般不介入此类;而大蒜,绿豆,生姜等小宗经济作物由于其生产分布不均匀,产量小易储存的特点,使之成为游资炒作的主要对象。游资往往在小宗的农产品价格处于低位时大举进入,将价格推高,制造出虚假需求,当市场价格释放出这种虚假信息时,一系列的市场力量会将该农产品的价格继续推高,游资则趁机在农产品价格处于高位时大

41、量抛出,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出现波动。(六)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传导。国际市场农场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传导:一是实际贸易渠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某种商品的进口量或出口量越大,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就越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该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趋同。我国粮食进口量仍在大幅增加,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量比较大的大豆,棉花,玉米,粮油等农产品上。二是资本市场渠道,主要是期货市场。农产品是期货市场重要的交易品之一,较为一致的观点是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期货价格定价对其他各国的期货价格变动起决定性作用。我国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也是高度依

42、赖于CBOT期货价格。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还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其价格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产品价格作为百价之基,其波动会影响到农产品相关利益者的分配格局,影响十分巨大。鲁沂(2007)认为农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还使得农业比较效益不高,甚至下降,在上涨的同时,也增长了农民生活消费支付负担。总的来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我国农业经营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的传统模式

43、为主,对自然的依赖性很高。同时我国农民对市场的信息了解的不够充分,其种植往往具有盲目新,跟风的成分很高。以至于到了来年的收获季节往往会由于某些农产品种植量过多,或是某些农产品种植量过少而出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许多农民因此而吃亏,加上农民的自有资产较少,许多农民承受不了这种亏损,许多农民因此债台高筑。张立华(2010)认为,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和放大其他商品的价格会误导弱小的农业生产者,增加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扰乱农产品市场的供求格局,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等等。很显然,这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二)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运行。农产品是许多行业的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许多行业的最

44、终产品的价格有很大影响,因此其价格波动会造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调节市场参与这行为的有效手段。企业正是依靠对价格的理性预期来调节生产的。然而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时期,消费物价指数也会随着剧烈波动,企业也很难对产品的价格作出合理的预期,对产品的未来销售也会感到无所是从,企业未来的利润变得更加不确定,这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的主要生产成员,一旦企业的生产变得混乱,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三、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措施针对近两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尹双明(2012)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强化耕地保护和利用,运用农产品补贴、最低

45、收购价等政策工具,确实保护农产品实际播种面积;合理控制基本粮食作物的进口数量,弱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实施扩大相关农产品的出口,增强对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流通链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合理分配收益;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坚决打击对农产品的非法炒作。在政策方面,刘昭洁,王俊应(2011)认为,可以通过:一是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农村生产合作社。由于公司化运行的农村生产合作社对市场信息的获得及分析能力要高于个体农业,从而农业生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盲目生产状态,使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就不会出现较大变动,市场供给量总是与市场需求大体相符,农产品

46、价格就较为稳定。二是实行订单农业。政府应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场品销售公司往订单农业的方向上发展。农产品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各种优势实现向农户下好明年的订单确定公司未来向农户收购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以此帮助农民提前锁定来年收益,使农民安心种植。这样不仅使农民受益得到保证,还能是农产品每年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大致相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较大变动。三是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对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当某种农产品由于市场供给增加并大于市场需求而导致内产品价格下跌,甚至出现滞销现象时,政府应该以高于市场均衡

47、价格的最低保护价对滞销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借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农产品由于市场供给降低并低于市场需求导致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时,政府应该降低对该农作物的储存量,向市场上大量抛售该农产品,以平抑该农产品的价格,从而确保经济的健康运行。四是加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信息发布机制。首先是完善金融体制,尤其要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其次是完善农产品价格的信息发布机制,促进信息渠道的畅通。最后是加强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检测,是农民和企业据此及时变动调整自己的产量。五是加强对农业资本的监控。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保证我国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以此保障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2、国外对农产品价格的研究国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