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报告概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641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资报告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融资报告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融资报告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融资报告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融资报告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资报告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资报告概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融资报告贵州省台江县宏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 8 月15 日目 录一、公司基本信息1.1公司基本信息1.2公司简介1.3组织架构1.4、技改项目简介:1.4.1技改项目文件报告及价值1.4.2技改项目简介1.5项目建设依据1.5.1水泥工业发展思路1.5.2水泥窑处置城市废弃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5.3项目建设符合贵州省及凯里市的发展规划要求1.5.4余热发电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二、公司经营及市场目标2.1、市场定位2.2、全省水泥市场分析与预测2.3、公司业务能力及管理优势三、技改项目优势及特点3.1、区域规划3.2、市场机会3.3、市场威胁3.4、经营前景3.5

2、、资源综合利用及政策优势3.5.1废渣综合利用3.5.1.1利用政策3.5.1.2综合利用量3.5.1.3利用率3.5.1.4利用效果3.5.2余热利用3.5.2.1利用原则及指导思想3.5.2.2余热条件3.5.2.3技术参数3.5.2.4节能减排效果3.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四、财务情况、投资估算4.1综述4.1.1估算范围4.1.2投资构成4.2编制说明4.3工程其它费用4.4基本预备费4.5建设项目投资总估算表五、财务评价分析5.1概述5.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5.2.1项目总投资及构成5.2.2资金筹措5.2.3资金使用计划5.3总成本费用5.4财务评价5.4.1销售收入5.4.2损益

3、计算5.4.3盈利能力分析5.4.4清偿能力指标5.4.5财务生存能力分析5.5不确定性分析5.6结论5.7财务评价附表目录一、公司基本信息1.1公司基本信息单位:贵州省台江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地址:台江县革一工业园区营业执照号:91522630573343270c注册资本:壹亿元整(100,000,000.00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罗毅经营范围:生产、销售普通水泥、矿微粉、水泥制品、矿山开采、水泥复膜塑编袋成立日期:2011年5月30日1.2公司简介 贵州省台江县宏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5月成立于贵州省台江县,计划总投资4.6亿元兴建3500t/d

4、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含6.0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工程投产后,年产水泥150万吨,主要生产32.5、42.5、52.5等级的硅酸盐水泥,年销售收入5.3亿元,年创利税1.3亿。公司位于台江县革一乡革一工业园区,距凯里市22公里,距台江县城26公里,320国道、65号高速公路、镇台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建设以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新技术和科学管理为理念,充分运用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技术,结合本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公司就近利用台江县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本地大量的煤矸石、铁尾矿、粉煤灰、脱硫石膏和炉渣等煤电废料生产水泥,年利用废料达80万吨,实现循环利用、变废

5、为宝。项目采用窑外分解新型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包括矿山开采、破碎、均化、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水泥包装等。生产线实行全自动化,电脑中心控制。先进的工艺,完备的检测手段,使生产的水泥质量稳定,产量提高,成本降低,粉尘排放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以下,Nox、SO2等有害物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同时项目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年供电量约为5564万度,使企业能源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既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社会环保效益十分明显。水泥产品覆盖台江县周边剑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凯里市、雷山、黄平等县市,市场需求大,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设置熟料

6、部、水泥部、生产安全环保部、工艺质量部、设备部、采购供应部、营销部、计划财务部、行政办公室等9个机构。全公司员工编制290人,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含工段长、主管)19人。在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中,公司将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成为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年税利3.5集团公司。1.3组织架构1.4、技改项目简介:1.4.1技改项目文件报告及价值凯里州人民政府关于恳请核

7、准贵州省台江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3500 t/d熟料(含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的函;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黔经信规划【2013】18号,省经信委关于对贵州省台江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3500t/d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核准的批复;贵州省环境保护厅黔环审【2013】89号;贵州省水利厅水土保持方案批复黔水保函【2011】301号;台江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选字第520000201113206号,关于贵州省台江县宏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3500 t/d熟料(9MW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规划选址意书。1.4.2技改项目简介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8、,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贵州发展既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瓶颈制约,又拥有区位条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等优势;既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和困难,又面临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既存在着面广量大程度深的贫困地区,又初步形成了带动能力较强的黔中经济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处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

9、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是加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中指出:“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支持高载能行业节能改造,新建和改建一批重点节能项目。大力推进粉

10、煤灰、磷硫脱硫石膏、煤矸石、尾矿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结合贵州实际,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制定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20112015),即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按照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加强研发、增加品种、产业升级、扩大规模的要求,提高传统建材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新型建材。” 建议中还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1、。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煤矸石、粉煤灰、磷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推进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贵州省台江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加强研发、增加品种、产业升级、扩大规模的要求,提高传统建材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的号召,主动配合凯里州城市建设规划要求,以促进当地循环经济发展为己任,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和利用自身资源、管理等综合优势,关闭现有生产线,投资建设3500t/d熟料(含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每年少向国家电网购电12174104kwh,节约

12、标煤1.496万t,每年减少CO2排放量12.14万t。年消纳粉煤灰127.9万t、煤矸石8.48万t、脱硫石膏约22.78万t、锰渣4.23万t。本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做出贡献。1.5项目建设依据1.5.1水泥工业发展思路我国水泥工业产业政策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控制总量,以优化地区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实现水泥工业科学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一是推动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13、,提高水泥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竞争能力。到2020年,水泥企业数量由目前5000家减少到2000家,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加快技术进步,鼓励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提升技术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污染物排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满足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推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厉行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政府要加强对水泥矿产资源的管理,鼓励地方和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水泥企业对

14、采后矿山必须进行复垦,保护生态环境。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干法窑系统废气余热要进行回收利用,鼓励采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国家支持企业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水泥企业走资源节约道路,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严格禁止水泥企业将已淘汰的落后设备转向其它企业。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集中度,促进水泥工业的企业集团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我国水泥工业现有基础和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改组改制,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国家鼓励水泥工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以及股份制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企业集团。重组水泥

15、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小企业。国家鼓励水泥工业利用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鼓励私人资本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向水泥工业投资。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国家鼓励企业实施改善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改造。1.5.2水泥窑处置城市废弃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继续推进矿渣、粉煤灰、钢渣、电石渣、煤矸石、脱硫脱硫石膏、磷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选择大中型城市周边已有水泥生产线,建设协同处置示范项目,并逐步推广普及和应用。” 2水泥行业原属“两

16、高一资”型行业,本项目实施后,一方面可实现废弃物的稳定化、规模化及无害化处置,减轻社会环境负担;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废弃物的剩余热值及资源价值,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通过发挥水泥生产与废弃物处置的协同效应,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及废弃物处置成本,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升。3国务院于2005年12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实施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本项目是利用新型水泥回转窑工艺协同处置工业废渣。实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保护了土地和生态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属于国发200540号文的

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发展的第二十六类“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23条“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项目,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产业发展要求。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10月17日发布200650号令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干法窑系统废气余热要进行回收利用,鼓励采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鼓励和支持利用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把水泥工厂同时作为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10月17日发布水泥工业发展

18、专项规划(发改工业20062222号)指出:“要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以及砂岩、固体废弃物等替代粘土配料,支持采用工业废渣做原料和混合材。推广节能粉磨、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及分类好的生活垃圾等技术,发展循环经济。”6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8部门于2006年4月13日联合发布的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水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处理工业、城市垃圾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大型高效粉磨系统、低热值燃料应用、低温余热发电、城市垃圾处理、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的应用、新型绿色水泥基材料等研究,将“可燃废弃物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处

19、置技术及设备”等研究项目列为国家专项重点研究攻关课题,加大科研及开发投入力度,建设示范线,力争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有所突破。在充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完善标准体系,引导水泥工业科学、合理利用和处理废弃物。本项目利用水泥窑处置废弃物,一方面大量的消纳废弃物,大大减轻了社会的环境负荷;另一方面解决了水泥行业节能降耗的问题,减少了对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再一方面水泥窑处置废弃物技术降低了废弃物处置成本,有利于实现资源再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1.5.3项目建设符合贵州省及凯里市的发展规划要求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具备彻底无害化处置固体废弃物的先天优势,具

20、有很强的生态补偿能力,利用城市周边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处置城市废弃物,是大中城市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目前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也是未来中国水泥行业两大发展趋势之一。国内许多水泥企业已陆续开始了废弃物的处置,通过与循环经济结合发展的绿色转型,既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又通过资源再生利用减少了社会资源消耗,改善了水泥工业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形象,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得到当地政府、社会公众及舆论媒体的广泛认可本项目在确保工业废渣在水泥窑内高温富氧焚烧的情况,对后置设备分解炉内煤粉采用分级燃烧,还原水泥窑炉内产生的NOX,并对尾气采用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二

21、氧化氮的实际排放浓度可降低至200mg/m3,可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各粉尘排放点的粉尘排放浓度降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NOx、SO2等有害物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优势十分显著。本项目采用铁合金废渣、脱硫脱硫石膏、粉煤灰作为水泥生产用混合材,减少了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本项目每年消纳煤矸石、粉煤灰、锰渣、脱硫石膏等,共计年消耗工业废渣163.36万吨。本项目的实施即节省了能源,又减少了土地占用,即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1.5.4余热发电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

22、速发展,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寻找新的资源或可再生资源,以及合理的综合利用现有的宝贵资源将是我国今后如何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早在1996年国务院就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倡导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并把节约放在首位,一切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都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须依赖的石油、煤炭、水等均属于资源的范畴,均属于全人类、全社会所必须予以保护和合理综合利用的资源领域。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该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的资

23、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该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是指利用余热等低热值燃料生产电力、热力的企业单位。对于以工业余热、余压为工质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应依据产生余热、余压的品质和余热量或生产工艺耗汽量和可利用的工质参数确定工业余热、余压电厂的装机容量,并且特别是指回收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热能及压差进行发电的企业。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建设电站后,电站的产品电力将回用于水泥生产,这套系统在回收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的同时,又减少了水泥厂对环境的热污染以及粉尘污染,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套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范例。本项目配套建设9MW余热电站,可大

24、力回收和循环利用水泥窑废气,提高水泥熟料生产线的整体资源利用水平,每年对电网少购电12174104kWh,每年节约标煤1.496万t。每年减少CO2排放量12.14万t。为资源的绿色消费贡献力量。二、公司经营及市场目标2.1、市场定位本项目位于台江县革一工业园区。距凯里市22公里,距台江县城26公里,320国道、65号高速公路、镇台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运输十分便捷。矿产资源丰富。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地区水泥市场情况,本项目主要目标市场定位满足本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于高标号优质水泥的需求,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2.2、全省水泥市场分析与预测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

25、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全省东西长约595 km,南北相距约509km,总面积为176167 km2。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较快。2011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0亿元,比上年增长60%。水泥产量5000万t,比上年增长50.1%。2011年,继续把交通、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成交通投资843亿元。加快在建高速公路建设进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0km,确保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4

26、20km。加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确保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快贵广、长昆等在建铁路建设,争取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织金至毕节铁路实质性开工;加快成贵铁路乐山至贵阳段和永州至清镇、昭通至黔江等铁路前期工作,建成六沾复线;加快铁路货场设施建设。完成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毕节机场主体工程,建成新舟机场,确保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和黄平机场开工,力争茅台机场开工,启动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和威宁机场前期工作。加强基地航空公司建设,新开和加密22条国内国际航线。完善内河航运建设规划,加快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三板溪库区航运工程。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完成水利

27、投资170亿元。开工建设20个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毕节夹岩、安顺黄家湾水利枢纽等前期工作,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75座、烟水配套51万亩,基本建成“滋黔”一期工程,新增机井800口。继续开展大江大河提水和长距离管道输水试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电网建设。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推进宽带提速、3G网络改造和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建设,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完成电网投资150亿元,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十二五”期间,贵州水泥工业在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2010年机立窑水泥产能1856万t(18

28、3条生产线),占总产能的29.2%,淘汰任务重;二是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十一五”末,全省共有水泥企业200多家,产能5330万t,生产能力最大的前五家企业,合计产能只占全省总产能的20.26%;三是新建的水泥生产线布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部分地区的水泥生产线过于集中,而有的地区存在局部短缺现象,造成水泥价格偏高,比平均价格水平高出50元/d以上。四是能耗高,污染重。针对存在的问题,贵州省“十二五”水泥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规划目标:1到2015年,确保水泥产量达1亿t以上,力争达到1.5亿t;水泥散装率达45左右。2“十二五”期末,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力争达到90

29、%以上;3“十二五”末,采用低温余热发电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40%以上;4“十二五”末,全省水泥企业平均能耗指标:可比熟料综合煤耗115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93kwh/t;新建水泥项目的能耗指标:单位熟料热耗105kgce/t,吨水泥综合电耗90kwh/t;52015年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达800万t以上;6“十二五”期间淘汰全部直径3m以下机立窑和3m以下水泥磨。完成“上大压小”、“等量置换”的淘汰任务。计划到201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达到约1亿t,水泥产量达8000万t以上,基本淘汰完毕立窑水泥。按照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随着贵州省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泥消费量和消费水平

30、将会随之提高,对高品质的优质旋窑水泥的需求量和需求比例将快速增长。未来一段时间贵州省水泥工业将会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贵州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因此在未来贵州水泥工业将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进行,在发展中使得水泥工业结构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 “十二五”期间,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量投资将向西部地区倾斜。我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使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7万km;建设贵阳分别至广州、成都、重庆和昆明经贵阳到长沙的4条高速铁路;加快以黔中水利枢纽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31、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据测算,“十二五”期间要完成4万亿元投资,需要大量水泥来满足经济建设需求。贵州水泥工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要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2.3、公司业务能力及管理优势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类工程技术、

32、经济管理人员、生产工人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要求,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公司诚信为本,力求通过制度化管理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并以不断创新和一丝不苟的精神经营公司,全身心、全方位的支持地方建设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为地方全方位大发展出好力、服好务。综上所述,贵州水泥工业要将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淘汰落后结合起来,在发展中淘汰,在淘汰中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和水泥消费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贵州的水泥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增长,预计到2015年贵州省水泥消费量将超过8000万吨。本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提高贵州省水泥工业的技术

33、水平,对于贵州省水泥工业优化调整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技改项目优势及特点3.1、区域规划贵州省对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辐射面不断扩大,地铁、轻轨、高速公路网、工业园等规划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商机,高新区的快速开发,贵州经济带的确立也为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2、市场机会贵州省“十二五”时期要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

34、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贵州水泥工业要将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淘汰落后结合起来,在发展中淘汰,在淘汰中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和水泥消费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贵州的水泥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增长,预计到2015年贵州省水泥消费量将超过8000万吨。贵州省台江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提高贵州省水泥工业的技术水平,对于贵州省水泥工业优化调整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3.3、市场威胁从市场利润来看,由于贵州省台江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贵州市场份额由于需求扩大,比例不大,由于占有资源优势,目前还有竞争能力,但从长远来看,会受到规模和技术威胁。3.4

35、、经营前景贵州水泥市场前景广阔,水泥受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入等因素驱动,贵州省为贵州规划了详细远景,在贵州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省台江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5、资源综合利用及政策优势3.5.1废渣综合利用3.5.1.1利用政策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国内工业部门每年排出的废渣达十几亿吨,其中以冶金、能源、采矿、化工等部门的排放量最多。处置工业废渣,需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堆存废渣又占用大量土地;如排入水域,则淤塞河道,妨碍航运。工业废渣的处置不仅要防止污染环境,同时要将工业废渣作为二次资源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目前国内废渣综合利

36、用率约60%。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的通知(财税2009163号)的规定: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水泥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废渣目录:1采矿选矿废渣,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煤矸石、碎屑、粉末、粉尘和污泥。2冶炼废渣,是指转炉渣、电炉渣、铁合金炉渣、氧化铝赤泥和有色金属灰渣,但不包括高炉水渣。3化工废渣,是指硫铁矿渣、硫铁矿煅烧渣、硫酸渣、硫脱硫石膏、磷脱硫石膏、磷矿煅

37、烧渣、含氰废渣、电石渣、磷肥渣、硫磺渣、碱渣、含钡废渣、铬渣、盐泥、总溶剂渣、黄磷渣、柠檬酸渣、脱硫脱硫石膏、氟脱硫石膏和废脱硫石膏模。4其他废渣,是指粉煤灰、江河(湖、海、渠)道淤泥、淤沙、建筑垃圾、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3.5.1.2综合利用量本项目废渣的利用主要体现在水泥配料中的混合材。水泥配料中使用脱硫石膏作为调凝剂、锰渣等作为活性混合材,每年可消耗锰渣4.23万t、粉煤灰127.90万t,脱硫石膏22.78万t,煤矸石8.45万t。本项目每年可消耗各种工业废渣总量163.36万t。3.5.1.3利用率按“财税2009163号”规定的计算方法:掺兑废渣比例(生料烧制阶段掺兑

38、废渣数量熟料研磨阶段掺兑废渣数量)(除废渣以外的生料数量生料烧制和熟料研磨阶段掺兑废渣数量其他材料数量)100%掺兑废渣比例(1633589)(4808689+1633589+3100000)100%17.12%。3.5.1.4利用效果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优质资源,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而且大大减少了由于工业废渣、废矿的排放给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3.5.2余热利用3.5.2.1利用原则及指导思想总体技术方案要求在本发电项目实施时不能影响水泥生产线的正常生产,在此前提下电站总体技术方案的设计遵循“稳定可靠,技术先进,降低能耗,节约投资”的原则,

39、认真研究项目建设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具体指导思想如下:1)以稳定可靠为前题,采用经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装备,对于同类型、同规模项目暴露出的问题,要经过认真的剖析与调研不得在本项目中重复出现。2)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提倡技术先进,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以降低发电成本和基建投入。3)尽可能利用公司现有设备、设施并尽最大可能利用余热。4)生产设备原则上采用国外技术产品(含组装、原装)。5)资源综合利用电站的马达控制和过程控制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达到高效、节能、稳定生产、优化控制的目的,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岗位定员,以降低成本。6)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对环保、劳动

40、、安全、消防、计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到“三同时”。3.5.2.2余热条件为高效利用窑头熟料冷却机废气余热,提高窑头余热锅炉的烟气温度,从而提高余热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取用窑头熟料冷却机中段废气余热。对于同等规模的水泥生产线,其废气余热可利用的余热量为:1)窑头熟料冷却机中部废气参数为220000m3/h(标况)370102,具有约7860104kJ/h的热量。2)窑尾预热器废气参数为350000m3/h(标况)330220(排出的废气考虑用于生料烘干),具有约6278104kJ/h的热量。本项目可利用的废气余热量共有约214138104kJ/h。3.5.2.3技术参数电站年运行: 7

41、200h;装机容量: 9MW;平均发电功率: 8595kW;年发电量: 12376104kWh;站用电率: 7.5%;年供电量: 11448.6104kWh;年对电网少购电量: 12174104kWh(线损5.96%)根据余热发电的特点,电站的运行以并网电量不上网、自发自用为原则。3.5.2.4节能减排效果由于对上述几部分废气余热的综合利用的节能效应,本项目的建设投产,仅余热电站工程就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约1.496万t(按电网平均发电煤耗350g/kWh计算),年节约原煤5.96万t(烧成用煤空气干燥基低位热值为23120kJ/kg),每年减少CO2排放量12.14万t,相当于种植林木2.02

42、万ha。3.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序号指 标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工厂建设规模熟 料t/d3500年运转310天万t/a108.5水 泥t/d4929.74年运转310天万t/a152.822产品品种P.o 52.5 万t/a24.11p.c32.5万t/a90.42P.o42.5 万t/a38.293设备重量 工厂t9918工艺设备矿山t470工艺设备4装机容量kW33600一座5计算负荷kW22800有功功率年耗电量万kWh/a99826年余热发电量万kWh/a43927日耗水量 生产m3/d307.2第一次用水8568生活m3/d80直流耗水量m3/d62

43、48循环水利用率%96生产冷却水9总平面图指标厂区占地面积ha30.20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44625.44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m240925.00利用系数%28.52绿化系数%15.0010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万 元41000流动资金万 元5000.00合计万 元4600011投资分布建筑工程万 元31466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 元1020基本预备费万 元2597.65投资方向调节税万 元建设期利息万 元716.35其:静态投资万 元35800动态投资万 元716,3512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建设工程万 元9901.0027.66%设备购置及运杂费万 元16702.0046.65%安装工程万 元4

44、863.0013.58%其他工程及费用万 元433412.11%合计万 元35800100.00%13劳动定员生产工人人248管理及服务人员人42合计人29014劳动生产率全员t熟料/人.a5269.72生产工人t熟料/人.a6162.1715能耗指标熟料热耗kJ/kg3100熟料标准煤耗kg/t108.61熟料实物煤耗kg/t130.24熟料料耗t/t1.45吨水泥综合电耗kW.h/t9216吨熟料指标单位水泥固定投资元/t216.54单位水泥设备重量kg/t4.85单位水泥装机容量kW/t0.022单位水泥综合成本元/t17企业经济指标年平均销售收入万元48804.04年平均总成本万元39

45、414.27年平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4536.94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8728.2218企业金济效益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6.70税前%20.89税后总投资收益率%22.86投资利税率%32.51借款偿还期年4.67全部投资回收期年4.77税前,含建设期12个月年5.58税后,含建设期12个月四、财务情况、投资估算4.1综述4.1.1估算范围1厂区从原燃料进厂至水泥出厂的生产线、辅助生产设施、生活福利设施。2余热发电工程。4.1.2投资构成本项目建设投资为46000万元。单位:万元项目名称合计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金 额460009901.0016702.004863.004334%100.0027.6646.6513.5812.11注:其它费用包括:其它工程及费用1020万元;基本预备费2597.65万元;建设期利息716.35。4.2编制说明1)建筑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