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914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8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控制手册--防洪涝.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险控制手册企业防洪涝篇目 录1、数据与事实42.洪涝灾害会造成的财产损失52.1一般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52.2保险财产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62.2.1企业财产险损失62.2.2工程保险的财产损失72.2.3 车辆保险的财产损失72.2.4家庭财产保险的财产损失83、企业灾害防范新理念83.1企业防灾观念的改变83.2防灾目标93.3防灾工作重点94. 企业防洪防汛建议104.1企业防洪总体思路114.1.1 加强组织领导114.1.2 加强宣传教育114.1.3 加强制度建设114.1.4加强灾害信息收集114.1.5 制定防洪工作预案124.1.6加强综合减灾技术措施的研究124.2防

2、洪的基本准备134.3一般性企业防洪措施144.4建筑施工企业防洪措施164.5车辆防洪措施175、洪水与洪涝灾害185.1洪水的定义与种类185.1.1洪水的定义185.1.2洪水的种类195.2洪涝灾害的类型195.2.1溃决型洪灾205.2.2漫溢型洪灾205.2.3内涝型洪灾215.2.4行蓄洪型洪灾215.2.5山洪型洪灾215.2.6风暴潮性洪灾225.2.7海啸型洪灾225.2.8城市洪灾225.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成因及特点235.3.1洪涝灾害的分布235.3.2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245.3.3我国的洪涝灾害的特点265.4我国重大灾害性洪水的变化规律305.4.1重复性3

3、05.4.2连续性315.4.3周期性325.4.4灾害性洪水空间分布持续性335.5我国七大江河洪水情势分析355.5.1长江355.5.2黄河355.5.3海河365.5.4淮河366、附件37附件一 国家标准台风、暴雨预警信号37附件二 防台、防洪检查表391、数据与事实中国广大地区深受不稳定的东亚季风气候、强烈的新构造运动、起伏的地势与类型多样的地貌、众多人口与悠久的开发历史及全球变化带来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成为世界环球和环太平洋两大自然灾害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与造成损失程度均较为突出,各家保险公司每年都因自然灾害而

4、支付巨额的赔款。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据着各种自然灾害之首的位置。1991年华东持续雨涝,直接经济损失达779亿元(人民币,下同);1994年珠江流域、湘江和辽河大水损失达1600亿元;1995年长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1996年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流域的水灾给我国造成了2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见,洪水对我国的危害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而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600亿元,我国各家保险公司本着“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方针。迅速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查定损理

5、赔工作,各基层公司都以极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这场抢险救灾之中,此次特大洪灾,我国保险业共支付水灾赔款 30多亿元。据有关部门统计,一般情况下,洪涝灾害造成的因灾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失额分别占各种灾害总数的80%、80%和70%。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洪涝灾害的损失与日俱增。初步统计,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额的70%。相当于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6%。面对洪水灾害,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先后开展了洪水专项巨灾保险,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在洪水保险方面目前相对比较落后,但对洪水灾害的风险分析与防灾减损等有关问题的研究将对财产保险公司管控风险、降低较大赔案

6、发生、确保持续稳定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洪涝灾害会造成的财产损失2.1一般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1、农业损失洪水冲毁农作物,或使农作物受淹浸,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另外,洪水带来的泥沙压毁作物;堆积在田间,使土质恶化,造成连续多年减收减产。一般洪涝灾害范围广阔,对农业生产遭受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范围越广损失就越大。 2、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损失。洪水冲塌房屋,居民财产被洪水吞没,无家可归,个人受灾,也给国家增加了负担。 3、工矿企事业财产损失。由于水灾使工厂、机关的财产、设备被洪水吞没或者造成工厂停产、机关停业等损失。 4、洪水冲断铁路、公路、输电线路等使运输中断造成设施破坏损失。另一方面

7、,还使运输、电力部门停止营业,造成损失。 5、水利设施破坏损失。洪水灾害往往是由于水利设施的 破坏而引起的,如大坝溃决、堤防溃决等。另外,洪水还冲毁渠道、桥梁、涵闸等水利工程,也造成很大的破坏。 2.2保险财产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2.2.1企业财产险损失 因企业所在地理位为沿海城市、沿江沿河、低洼地带或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生之地,经常因台风或暴雨或持续降雨所致洪水引起洪涝灾害及其他衍生灾害,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企业财产造成影响和损害。而城市中的公共场所、商场、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等也经常会因地势原因或管理不善而造成财产损失:如建有地下停车场的被洪水淹没,造成停放车辆损失及其他消防设备、

8、电气设备的损失、地势较低的商场进水所致的货物淹渍损失等。一般性企业的洪水损失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因洪涝灾害及降雨等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使厂房、设备等被吞没,造成建筑本身、机械设备、办公设备、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的全部损失 ;2、因企业所处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或防洪组织不利等导致厂内积水,淹没机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造成财产损失。若企业处于山地地区,暴雨或持续降雨易导致山地地区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有可能造成工厂建筑物和设备财产及材料成品的部分损失。3、洪水造成长时间停水、停电,或因厂房、设备损坏等致使企业停产停工而造成的营业中断损失;4、企业因抢险救灾所造成的支

9、出;5、企业因修复厂房、维修及更换设备等支付的费用;6、仓储企业因洪水淹没或洪水带来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库房及货物损失; 7、其他如化工厂被洪水淹没造成较严重的化学污染所承担的赔偿责任损失、电厂因洪水造成的长时间停止供电所致的公共责任赔偿损失以及其他特殊行业的不同损失情况等等。2.2.2工程保险的财产损失 近年来水毁工程情况特别严重。2005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476.5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80.3亿元,占17%,中小河流堤防、中小水库等工程水毁严重。从保险公司来看,在建工程的财产损失有以下几种情况:1、洪水冲毁在建工程如公路及铁路的路基、在建堤坝、码头、桥梁涵洞、围堰工程、基坑挖掘工程、沿

10、江沿河的土建工程等等所造成的损失;2、引起在建隧道工程透水事故、塌方等所造成的损失;3、洪水诱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多种地质灾害对各类工程项目造成损坏;4、山洪致使施工设备、工程车辆损坏、临时办公地点被冲毁;5、因洪水灾害致使工期延长所发生的赔偿责任等等。2.2.3 车辆保险的财产损失 单个的车辆本身的价值不是很大,但是当受损车辆数量很大时,车辆所带来的赔付额也是相当巨大的。如果某一城市被洪水淹没,被淹的车辆将达到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累计保险赔偿额也是相当惊人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洪水造成交通事故频发而致车辆车身损失及第三者责任赔偿;2、车辆被洪水淹没造成的损失,其中以地下停车场被水淹没

11、或城市突遭大面各洪水所造成车辆损失最为严重;3、因洪水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的车辆损坏或报废;4、因洪水造成的混乱致使车辆丢失;5、因洪水冲毁道路,致使运输车辆损坏、营运中断所造成的营运中断损失等等。2.2.4家庭财产保险的财产损失1、洪水冲毁房屋造成的损失;2、洪水淹没室内财产所造成的财产损失;3、家庭财产丢失造成的损失等。3、企业灾害防范新理念必须贯彻“防重于救”、“有备无患”的方针,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加强预防台风的教育。提高警惕性,加强防御能力,以减少灾害损失。要根据当地各个时期台风袭击的具体情况,结合群众经验,定出各项具体有效的防御办法。3.1企业防灾观念的改变(一) 事前的

12、预防重于灾害应变;(二) 灾害过后迅速恢复的能力应引起重视;(三) 减灾工作应从整体角度进行,不可单一局部处理;(四) 灾害预警系统须提供足够的时间并配合防灾工作技术水准的提升才能发挥抗灾能力。3.2防灾目标(一) 大幅度提高公司所有者、管理者与员工对自然灾害风险的意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对营造更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需求;(二) 大量减少因天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3.3防灾工作重点(一) 天然灾害隐患辨认与风险评估对威胁企业环境的天然灾害进行全面性的灾害隐患辨认与风险评估,作为减灾和防灾工作的基本依据。(二) 员工防灾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制作防灾训练和教育课程,加大力度

13、对员工进行天然灾害风险的教育与培训,使员工对天然灾害的危害与防御有较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唤起员工对防灾工作的支持。同时,应支持政府部门的防灾行动,加强企业之间的防灾合作。(三) 防灾条件和资源创造能够促进防灾活动的有利条件,同时尽可能把资源投向管理阶层及员工,加大对各项防灾工作的投入与支持。(四) 领导和协调企业管理阶层应担负起领导与协调职责,整合各部门的防灾方案与措施,同时组织参与政府或民间机构的防灾活动。(五) 天然灾害预防工作基本理念1. 软件重于硬件健全的防灾警觉及充分的防灾意识,胜于防灾硬件设施;2. 平时重于灾时平时有充分准备,增强抗灾能力,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免得灾害来临时措手

14、不及、顾此失彼;3. 执行重于指挥灾害来临时,公司或企业首当其冲,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按既定的防灾方案,确实执行防灾措施,才能发挥最大成效。4. 企业防洪防汛建议从洪水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东部洪水灾害多因台风所带来的强降雨所致,西部多因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所引起。因此企业防洪防汛建议可以分成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东部的防洪工作应结合防台工作一同来进行;二是西部的防洪工作应结合做好暴雨或持续降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共同开展,以期降低风险,将洪水带来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与发展,减少企业及在建工程项目的财产损失幅度。4.1企业防洪总体思路4.1.1 加强组织领导企业应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组织领

15、导工作,健全防洪指挥体系,由企业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总指挥,协调做好各部门的灾害防范与减灾救灾工作。4.1.2 加强宣传教育企业应加强防洪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减灾意识。4.1.3 加强制度建设企业应建立防洪工作制度,落实各部门工作职责,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使企业防洪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使防、抗、救灾工作有章可循,减少失误。4.1.4加强灾害信息收集(一) 企业应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收集,关注暴雨及降雨信息:包括降雨范围、持续时间及降雨量等内容。这是增强减灾工作主动性的有力保证。(二) 国家相关气象网站及防汛网站: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在线;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16、(三) 对可能的暴雨影响地区,请及时收听和收看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有关信息并及时浏览网站,财时与当地的防灾减灾机构建立联系,必要时寻求帮助。 4.1.5 制定防洪工作预案为争取防洪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在灾害来临时各项防范措施合理、有效、有条不紊地开展好,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护企业财产与员工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稳定经营和持续协调发展,企业应在汛期来临前制定防洪工作预案,明确职任,做好分工,备好防灾抗灾及救灾物品,根据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好人力、财力、物力、通讯运输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4.1.6加强综合减灾技术措施的研究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各种灾害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没

17、有办法做到让灾害不发生,但却可以通过各种减灾技术与措施来避免或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从根本上来讲,防灾减灾是一项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工程,需要不断加强研究与总结新的经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同时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横向联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减灾技术措施的研究,不断提高企业总体防灾减灾能力。4.1.7加强防灾减灾的投入企业减灾的重点不是在灾后如何修复,而是在灾前如何防范。当前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还很薄弱,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就在于以较少的投入来使企业避免较大的财产损失,要从财力、物力、人力及减灾技术研究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全方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4.2

18、防洪的基本准备4.2.1基本防洪器材准备1. 安全帽、两件式雨衣、长统雨靴、防水手电筒等;2. 沙袋、沙包、麻袋、编织袋、麻绳等;3. 经检测能正常工作的抽水泵、潜水泵、潜水泵出水管、电缆;4. 防雨水浸湿或渗漏的防雨布、塑料布、塑料簿膜等防雨材料;5. 木桩、铁锤、铁丝、铁钉、石块、铁锹、爷子、锯等;6. 快餐食品及饮用水;7. 紧急电话联络簿;8. 紧急照明设备如应急灯等;9. 收音机、干电池;10. 急救药箱;11. 对讲机;12. 下水管道疏通设备及其它防台防洪应备的物品等等。4.2.2成立防洪工作小组4.2.2.1成立防洪预检小组:1) 小组成员由各企业部门主管组成。2) 主要职责是

19、制作并填写防洪检查表(东部沿海企业同时应做好防台检查工作),督促下属员工依检查表逐项执行防洪任务,并将执行情况及改善建议向上级汇报。4.2.2.2防洪指挥中心:3) 由各企业主要领导、分管副职及人事行政部、保安部、医务室等部门主管组成。4) 以上各组成员可因各企业的组织架构不同而加以调整。4.2.2.3成立抗洪抢险机动小组:企业应根据需要成立抗洪抢险机动小组,负责洪水发生时的抢险工作。 1)由分管理企业行政办公室、后勤、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负责,由企业中年轻力状的男员工组成; 2)负责在有险情时投入抗洪抢险紧急救援工作,包括对企业有胁江河沿岸的巡视、重要物资的抢救、人员的施救、财产的转移及其他紧

20、急工作任务; 3)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抢险队员的数量。 4.2.3召开防台防洪工作会议1. 防台防洪小组应于必要时召开防台准备工作会议。2. 防台防洪准备工作会议,应依各企业历年台风、洪水损失记录,分析其原因,同时研究制定适当的防灾防损策略。4.3一般性企业防洪措施 (一) 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密切关注和监视本地区情况,并在预计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前,立即采取提前措施,启动应急预案;(二) 检查企业排水系统并确保没有发生堵塞或不畅通现象、如清除屋顶排水管的残余物,确保排水管网畅通及散水的完好,以防暴雨时堵塞,造成屋顶积水或坍塌;(三) 确保阀闸正常,防止雨水通过回水管回流;(四) 检查抽水泵房

21、水泵工作正常,对关键零配件备有存货,以便及时维修水泵, (五) 确认备用应急电源功能是否正常,若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应保证应急供电系统操作的快速和正常运转,同时保证柴油储量充足;(六) 如果企业以前在洪涝灾害中遭受过财产损失,应对这些地区重点检查,并落实各种防汛材料与设备,以便随时准备;(七) 在梅雨季与汛期,应将原料、成品存货减少到最低程度。货品存放区尤其应注意货品摆放的高度是否适当、是否稳固,贵重物品是否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应准备恰当的工具,可以随时将位于底层(或地下)的设施与货物搬运到较高位置;(八) 在有地下仓库或地下停车场的地方,事先对地下建筑物或停车场进行检查,防止可能的地

22、下渗漏点如一些没有封闭的通气孔或管道孔等,预先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渗漏进入地下仓库或地下停车场,同时在入口处放置沙包,以防大量雨水进入地下仓库或地下停车场;(九) 布置各小组分别对自己责任区域及公共区域进行室外检查,认真填写防洪检查表,包括检查防台必需品是否充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相互检查,以使防台行动落到实处;(十) 检查防洪工器具、设备等的准备情况及适用情况。4.4建筑施工企业防洪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经常会受到洪水的损害,而根据以往数据显示,一些较大工程常因洪涝灾害及其衍生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给施工企业及承保的保险公司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性的损害。因此必须做好季节性施工的安全防范工作,如雨

23、季和台风到来之前,对临时设施和电气设备、脚手架等进行检修、维护和加固;,沿河流域或邻近山坡地带的施工现场,做好防洪抢救、防坍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准备;雨、台风过后要对安全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修复施工;现场设置医务室或保健医药箱,并配置急救器材,配备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对施工人员发生的小伤小病能够及时处置或治疗;加强职工雨季施工的安全教育等等措施。简单来讲建筑施工企业防洪措施如下:(一)建立企业施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制定各种防范措施,在雨季及汛期来临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成立防洪防汛组织,对防洪防汛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三)加强天气情况的监控,掌握气象动态,关注台风

24、、暴雨、持续降雨等会造成洪涝灾害的天气信息,在山洪、泥石流、滑破易发生地域施工企业还应派人加强地质灾害动向的监测,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四)正处于基础土方施工阶段的孔、槽、坑建筑工地,按土质比例要求放边坡,边坡支护要规范、牢靠;地面做好安全防护、排水流畅;并配备排水设备物资,以备槽、坑大面积排水;正处于基础工程回填没有到位的工地,抓紧时间尽早土方回填;回填到位后地面保持一定的坡度,保证排水流畅不积水;(五)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设施,凡有墙体基础不稳固、裂缝、塌陷等现象的应尽快加固处理;容易造成雨水倒灌的应尽快解决地面排水;梁柱等有结构缺陷的尽快更换加固定,屋面破损漏雨的应尽

25、快更换并固定可靠;生活用电预防漏电设施没落实的尽快整改到位;(六)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防雷击设施不到位的尽快安装、测试到位,并保障防雷击设施的技术性能;雷雨时,应尽快将处于高空作业面上的施工人员安全撤离;(七)塔吊等大型设备的防雷击设施应立即完善,并进行测试技术参数是否合格;塔吊、施工电梯的附着应牢固,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以防大风造成倾倒而发生事故;(八)汛期雨水多,湿度大,用电设施及设备绝缘等级降低,施工触电的机会大大增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凡未按规范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设施的,应尽快落实“三相五线制”、“一机一闸一保护”;(九)施工设备及施工车辆应进行妥善安置,避免因洪涝造成损坏;

26、(十)施工企业其它重点防汛部位及防汛措施,须由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安排专人重点盯防。4.5车辆防洪措施所指车辆即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所有的非营运车辆,同时也包括各类客货营运车辆。车辆防洪注意以下几点:(一)非营运车辆所有者或管理者应密切关注本地气象信息,如有暴雨、台风等消息,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安全躲避;(二)熟知本地的低洼地带及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段,如有暴雨或持续降雨过程,车辆驾驶者应考虑绕行,避免车辆被水淹或遭遇山洪、泥石流等的袭击;(三)雨季及汛期应在车上配备简单的工具,如钢索、铁锹、千斤顶、手动捆车器等,以便路上遇险时加以利用;(四)应加强对司机驾驶技术及应变能

27、力的培训;(五)较大型营运车队应加强统一安全管理,汛期制定紧急应急方案,有条件的应建立紧急救援车队,配备车辆、车辆抢修专用工具、相关的通讯设备,以及其他防汛防灾物资等。5、洪水与洪涝灾害5.1洪水的定义与种类5.1.1洪水的定义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溢流的现象的统称,常由出现洪水地区上游或当地的暴雨或融水所致。常以人定的某一有影响水位为标准,超过这一水位则被定义为洪水。洪水大小常以洪峰水位(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来描述,统称洪水三要素,洪水三要素越大则洪水越大。洪水大小也常用统计学方法以洪水三要素之一(常用洪峰流量或洪峰水位)出现的超过频率来表示。5.1.2洪水的种类洪水按成因和地

28、理位置的不同,又常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溃坝(堤)洪水和海岸洪水(如风暴潮、海啸等)。就发生的范围、强度、频次、对人类的威胁性而言,中国大部分地区以暴雨洪水为主。中国主要暴雨地区河流最大流量的量级见表21。从该表可见,一般量级的洪水在各地区的差异十分悬殊,而特大洪水量级的地区差异则相对较小。表21 中国主要暴雨地区河流最大流量的量级(单位:m3/s)流域面积(km2)世界记录东北黄河华北淮河长江珠江浙闽100480045003000450045002400280025001000040000300002500030000350003200035000350005.2洪涝灾害的

29、类型洪水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患称为洪涝灾害(flood disaster)。洪涝灾害是指通常所说的水灾和涝灾的总称。水灾一般是指因河流泛滥淹没田地所引起灾害;涝灾指的是因过量降雨而产生地面大面积积水或土地过湿使作物生长不良而减产的现象。由于水灾和涝灾往往同时发生,有时也难于区分,我们把水涝灾害统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或水灾。洪涝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化过程受天体背景(如太阳活动、月球活动等)、气候、气象、海洋、水文、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众多要素的作用、牵引和制约。从地学角度出发,根据洪涝灾害形成的机理和成灾环境的区域特点,将洪涝灾害分为以下几种类型:5.2.1溃决型洪

30、灾泛指江河、湖海、堤防、塘坝等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溃决而形成的洪涝灾害,根据成因又可细分为河堤溃决、大坝溃决、冰坝溃决三种。它具有突发性强、来势凶猛、破坏力大的显著特点。例如,1975年8月上、中旬,河南驻马店、许昌、南阳等地普降特大暴雨,雨量之大、雨势之猛为国内外所少见,使汝河、沙颖河、唐白河三大水系各干支流河水猛涨,导致漫溢决堤,板桥、石漫滩水库大坝溃决,造成震惊中外的河南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1029万人,约有450万人被洪水围困,10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淹没毁坏庄稼达1778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仅次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大死亡灾难;1979年冬,新疆境内喀喇昆仑冰川向

31、下游伸长,雍塞叶尔羌河上游,形成长20公里、宽2公里的临时冰坝,翌春冰坝消融、溃决,洪水下泄,形成水头高达20米的洪水。5.2.2漫溢型洪灾指洪水位高于堤防或大坝,水流漫溢,淹没低平的三角洲平原或山前的一些冲积、洪积扇区的现象。漫溢型洪水受地形的控制大,水流扩散速度较慢,洪灾损失与土地利用状况有关。洪泛平原与大江大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是漫溢型洪灾的多发地,我国的黄河、长江、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等泛滥平原与大河三角洲无一例外。5.2.3内涝型洪灾指地势低洼、紧依江河、仰承江河沿线湖群的水网地区内发生暴雨或洪水,由于区域排水不畅,大面积区域积水造成明涝,或由于长期积水,使区域地下水水位升高造

32、成区域渍涝灾害的现象。内涝型洪灾多发生于湖群分布广泛的地区,如洞庭湖堤垸区和太湖流域。1991年太湖洪涝灾害就是典型的内涝型洪灾。我们部分省市河道密布,平均海拔较低,部分地区地势甚至低于海平面,经常会发生内涝型洪灾。在展业承保时应充分注意企业的位置是否处于这样的区域当中,谨慎承保,并做好防灾防损。5.2.4行蓄洪型洪灾指山谷或平原水库以及河道干流两侧的行洪、蓄洪区(它们都是一种天然的洼地或人工湖泊)由于河道来水过大难以及时排出而被迫启用,导致人为的空间转移性的洪涝灾害。从牺牲局部、确保重点地区安全的观点出发,以小的行洪、蓄洪区的淹没损失换取江河堤防的安全,是一种重要的防洪减灾手段。行蓄洪型洪灾

33、是一种可控洪灾,通过洪水的优化调变和管理,达到最大的减灾效益。5.2.5山洪型洪灾泛指发生于山区河流中暴涨暴落的突发性洪涝灾害。它影响范围较小,但由于山区地势起伏大,具有洪流速度高、冲刷力强、历时短暂、挟带泥石多、来势凶猛、破坏力巨大等特点,常伴生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山地自然灾害。据估计,平常年份因洪灾死亡的人数中,有80是由山洪造成的。山洪的发生,有暴雨、融雪、冰川消融等多种因素,其中以暴雨山洪最为多见。由于山洪的突然暴发并常在夜间发生,因而更具威胁性。山洪灾害对保险公司的最大影响是高速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项目保险的破坏作用,同时对于企业建于山洪易发生区也应加以注意。5.2.6风暴潮

34、性洪灾指台风或热带气旋伴随着大暴雨登临海岸上空并引发海岸洪水,造成堤岸决口、海潮入侵或受高潮影响和潮水顶托、海水倒灌,导致河水漫溢、泛滥的灾害。中国的海岸线长18000余公里,多风暴潮型洪灾,台风每年平均在沿海登陆9次。在渤海湾与黄海沿岸北部,春、夏、秋、冬过渡季节有寒潮大风,均可引发风暴潮。风暴潮对沿海城市的财产破坏力极强,经常对沿海企业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对保险公司造成很高的保险赔付。5.2.7海啸型洪灾指海底地震或近海域火山爆发,使海洋水体扰动引起重力波,波速可达500700公里/小时,在近海岸或海湾波峰拥高可达2030米,由此产生洪灾。主要影响区域也在沿海城市。5.2.8城市洪灾泛指城

35、市地区的洪涝灾害。城市具有独特的地表形态和性质,如不透水地面面积大,有天然的和人工的地下管网两套排水系统,导致地面径流系数大,汇流速度快、时间短、下渗少。我国现有100多座大中城市处于洪水水位之下,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图21是洪涝灾害分类的层次结构图。图2-1 洪涝灾害分类层次图5.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成因及特点5.3.1洪涝灾害的分布我国位于世界最大海洋与最大陆地之间,幅员极其辽阔。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极易形成洪水,除沙漠、戈壁和极端干旱区及高寒山区外,大约 23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如果沿着400mm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钱,将国土

36、分做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和风暴潮所引起,是我国防洪的重点地区;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融冰、融雪和局部地区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部河段造成灾害。在中国,暴雨洪水、融雪(融冰)洪水、冰凌洪水等多种形式的洪水都曾发生,其中,经常发生并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暴雨洪水。我国暴雨洪水一般具有:季节性明显、洪水峰高量大、径流年内分配集中、洪水年际变化大等特点。我国主要的雨涝区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业武陵山一线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成4个多发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

37、的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洪涝主要是沿江沿河地区以河流的中下游,我国七大河的下游是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最富裕地区,因此每年都会因为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些区域也是财产保险公司每年业务重点发展地区,同时也是应当重点做好汛期防洪防灾的区域,对稳定经营、减少赔付损失做好相关的风险管控工作。我国主要暴雨洪涝灾害分布图5.3.2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主要来源。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大陆季风气候影响下,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很大。全年降雨量,除新疆北部和湖南南部以外,绝大部分地区50以上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地区和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南部,台湾大部有7090,淮河到华南北部的大

38、部分地区有5070集中在5至9月。在我国东部地区,有4个大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广西十万大山南侧,包括台湾和海南岛,24小时点降雨量可达500毫米以上;(2)自辽东半岛,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的海河、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4小时暴雨量可达400毫米以上;太行山东南麓、伏牛山东南坡曾有6001000毫米或者更多一些的暴雨记录;(3)四川盆地,特别是川西北,24小时暴雨量常达300毫米以上;(4)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也曾多次发生大暴雨。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在东部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地面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有占全国40的人

39、口、35的耕地、6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洪水严重威胁。然而,这些地区为了发展农业,扩大耕地,修筑堤防,围湖造田,与水争地,从而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滞洪场所不断受到限制,自然蓄洪能力日趋减少和萎缩;加上山丘区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形成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状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汇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5.3.3我国的洪涝灾害的特点(一)范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我国约有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土地、丘陵和高原地区

40、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时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二)发生频繁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三)突发性强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

41、又较低,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7月底还大面积干旱,8月2日至8日,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使这一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山区泥石流突发性更强,一旦发生,人民群众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1年四川华莹山一次泥石流死亡200多人,1991年云南昭通一次也死亡200多人。风暴潮也是如此,如199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天文高潮及16号台风影响,从福建的沙城到浙江的瑞安、敖江、沿海潮位都超过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潮位。上海潮位达5.04米,天津潮位达6.14米,许多海堤漫顶,被冲毁。(四)损失大如1931年江淮大水,洪灾就涉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

42、、安徽、浙江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总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1991年,我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了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达3.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元,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五)季节性明显洪水集中出现的季节时段称之为汛期,各大江河每年汛期来临的时间有一定规律,它主要决定于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频繁台风暴雨。一般年份4月初至6月初,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43、脊线位于15N20N,雨带出现在南岭以南,珠江流域进入主汛期。6月中旬至7月初,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至20N25N,雨带北移至江淮流域,华南前汛期结束,江淮梅雨期开始。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第二次北跳至30度N附近,江淮梅雨结束,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全年雨季全盛期。各地汛期时间有规律自南往北错后。8月下旬副高迅速南撤,在南撤过程中,川东、秦巴山区出现连绵秋雨,形成黄河和长江流域秋汛。此时华南地区受赤道辐合带影响,热带风暴合台风不断登陆,出现全年第二次降雨高峰期,形成珠江流域后汛期。据资料统计,珠江流域西江梧州站,洪峰流量大于40000m3/s大洪水,70出现在前汛期;长江流域各大支流入汛时间自下

44、而上往上游推迟,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汛期最早,45月即进入汛期,沅水、澧水稍迟,上游岷江、沱江、嘉陵江7月初入汛,干流宜昌洪峰流量超过50000m3/s的洪水,60出现在7月份,30出现在8月份。由于上游川江洪水季节比中游各支流洪水(汉江除外)要晚一个月左右,一般年份上游洪水与中游洪水不会碰头,如果天气气候反常,中下游汛期时间延长,上游洪水提前,就有可能造成全流域性大洪水;淮河流域67月份受梅雨锋影响,8月份又受台风影响,汛期时间较长,大洪水主要发生在68月;黄河中游,秋雨影响趋弱,陕县站85洪水集中在伏汛78月,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季节与海河相近,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45、海河流域洪水出现的季节时段非常集中,大洪水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普查近300年资料,9月份发生大洪水的机会很少;滦河、辽河流域,大洪水主要出现在7月处于高纬度的松花江流域,入汛时间最晚,上游嫩江大洪水主要出现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至松花江哈尔滨河段,大洪水主要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六)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河流常可以形成极大洪峰流量。例如1935年7月长江中游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五峰站5d雨量达1282mm,暴雨中心区澧水流域,洪峰流量达31100m3/s(三江口站,集水面积15240km2);1975年8月河南西部特大暴雨,林庄站6h雨量830.1m

46、m,汝河板桥水库(集中面积768km2)洪峰流量达13000m3/s,都接近世界相同流域面积最大记录。我国洪水量级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辽东半岛、千山山脉东段往西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迎风山以及滨海地带和岛屿,此外还有几处局部高值区,即陕北高原、峨眉山区、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澧水流域,以上地区每1000km2最大流量均可达到6000m3/s以上,其中以辽西大凌河流域、沂蒙山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区、浙闽沿海、台湾岛、海南岛等地区洪水量级最大,每1000km2最大流量在8000m3/s以上,最高的是伏牛山区,每1000km2最大流量达15000m3/s。江南丘陵地区洪水量级比上述地区小,每1

47、000km2的最大流量一般在6000m3/s以下,其中位于南岭、武夷山背风区的地区,峰面停滞机会少,受地形影响,暴雨活动较弱,洪水量级比四周地区都小,每1000km2最大流量在20004000m3/s。西南地区暴雨强度较小,岩溶发育,洪水量级显著减小,每1000km2最大流量一般只达到10002000m3/s,其量级与东北森林地区相当。大江大河一次大洪水总水量很大,例如长江汉口站1954年一次洪水总量高达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径流总量的22;海河“63.8”特大洪水,南系三河8月份总径流量相当全流域平均年径流量的1.32倍。洪水量高度集中,不仅对防洪减灾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很不利。(七)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暴雨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变幅很大,例如海河支流滹沱河黄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